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在高血栓负荷ASTEMI患者PCI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1
作者 马鹏超 李杰 +1 位作者 梁晶星 罗俊卿 《医药前沿》 2022年第10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高血栓负荷ASTEMI患者,均行急诊PC... 目的:探讨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2020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120例高血栓负荷ASTEMI患者,均行急诊PCI治疗。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在PCI治疗的同时配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组60例,则在PCI治疗的同时配合使用替罗非班+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及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中,Ⅰ级患者所占比例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但Ⅱ、Ⅲ级患者所占比例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LVEDD、LVESD三项心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在高血栓负荷ASTEMI患者PCI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尿激酶原 替罗非班 高血栓负荷ASTEMI
下载PDF
应用血栓弹力图比较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2
作者 梁晶星 陈芳 梁启明 《基层医学论坛》 2022年第22期22-24,共3页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比较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抗血小板聚集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2020年3月3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就诊先后进行序贯法编号,每组50例,... 目的应用血栓弹力图比较替格瑞洛及氯吡格雷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抗血小板聚集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1日—2020年3月31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根据就诊先后进行序贯法编号,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采用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1周后采用血栓弹力图测定2组患者的血小板抑制率。观察住院期间及出院6个月内有无出血、再发心绞痛、心源性猝死、急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及再次介入或冠状动脉搭桥手术等心脏不良事件。结果试验组ADP抑制率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总不良事件发生率(14%)高于试验组(4%)。结论血栓弹力图能准确反映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抑制率,替格瑞洛效果更好且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急性冠脉综合征 替格瑞洛 氯吡格雷
下载PDF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效果
3
作者 梁晶星 王苑 《中外医药研究》 2022年第2期24-26,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9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7月-2021年9月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PCI治疗,观察组采用IABP联合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心脏指数、血清指标型半胱氨酸(HCy)、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LVEF、LVEDD及心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HCy、sPLA2及SNT-proBNP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ABP联合PCI能够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心功能,调节血清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急性心肌梗死 心源性休克
下载PDF
彩超对诊先天性心脏病断对诊断效能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郭倩 黄春 梁晶星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年第4期156-158,共3页
分析探讨临床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疾病的诊断方式,通过实施彩超诊断的效果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年内(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疑是先天性心脏疾病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均对本文中的80例患者首先实施... 分析探讨临床对于先天性心脏病疾病的诊断方式,通过实施彩超诊断的效果效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年内(2019年11月-2021年11月)到本院进行治疗的疑是先天性心脏疾病的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均对本文中的80例患者首先实施彩超检测,随后再进行X线片进行检测,以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为金标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彩超诊断,房间隔缺损封堵33、室间隔封堵32、动脉导管未闭封堵20、左冠状动脉右房瘘封堵术1,将彩超诊断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比较,彩超诊断的确诊率为96.63%,误诊为1.12%,漏诊率为2.25%,彩超诊断先天性心脏病整体诊断符合率较高,并且诊断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两者之间的数据相比无差异(P>0.05);采用彩超诊断(先天性心脏疾病)的诊断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3.26%,、94.38%,两者之间的数据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发现,灵敏性数据之间的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特异性的数据比较差异(P<0.05),但差异较小;而X线片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确诊率低于彩超诊断,误诊率和漏诊率高于彩超诊断(P<0.05),特异性和灵敏性均低于彩超诊断(P<0.05)。结论:临床采用彩超诊断的方式针对与先天性心脏疾病进行诊断,临床应价值比较高,并且实施彩超诊断方式显示检测的图像更加清晰,更加有利于医师的判断,做出正确的诊断结果,这样也更加有利于临床先天性心脏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案的制定,便于患者可以及时有效的接受治疗,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超诊断 X线片检测 先天性心脏病 诊断效能 影响
下载PDF
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急性期心肌损伤的单中心观察性研究
5
作者 杨宇博 杨素霞 +10 位作者 梁晶星 韩亚凡 孙华鑫 桑婉玥 周贤惠 芦颜美 张疆华 邢强 祖克拉·吐尔洪 李耀东 汤宝鹏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23年第1期60-65,共6页
目的观察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急性期(48 h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固定翼释放次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非随机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起搏电生理科2021年8月至12月植入... 目的观察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急性期(48 h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情况,并探讨其与固定翼释放次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单中心前瞻性非随机队列研究方法,连续纳入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起搏电生理科2021年8月至12月植入无导线起搏器组(A组)及双腔起搏器组(B组)患者,根据无导线起搏器术中固定翼释放次数将A组分为释放1次(A1组)和释放≥2次(A2组)。收集患者术前24 h至术后0、4、8、12、24、48 h血液样本,分别对比A、B组间及A1、A2组间血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肌酸激酶(CK)及肌钙蛋白(cTnI)等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的变化。结果共纳入140例患者,其中无导线起搏器组60例(男41例),年龄(70.75±11.77)岁,年龄范围36~91岁;双腔起搏器组80例(男47例),年龄(70.54±9.90)岁,年龄范围45~87岁。术后A、B组所有患者术前24 h至术后48 h心肌损伤标志物含量均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至术后48 h,A1组(40例)患者血浆cTnI表达水平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次,A组患者CK-MB、CK、cTnI术后水平高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2组(20例)患者CK-MB、CK、cTnI术后水平高于A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术后急性期(48 h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呈现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升高程度与无导线起搏器固定翼释放次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缓 无导线起搏器 双腔起搏器 心肌损伤 标志物
原文传递
IABP联合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中的短期效果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卢辉 梁晶星 +6 位作者 马鹏超 刘忠杰 迪力热巴·肉孜 刘勇湛 黄春 陈劢 茶春喜 《兵团医学》 2022年第2期38-41,共4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联合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安全性及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心血管监护病房2019年01月至2021年05月期间2...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联合冠脉介入治疗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疗效、安全性及院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医院心血管监护病房2019年01月至2021年05月期间24例因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应用IABP联合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9例(79.17%),女性5例(20.83%),平均年龄60.46±13.16岁,入院平均动脉压为70.56±10.36mmHg,比较患者置入前和置入后临床特点及院内死亡率、30天内死亡率及主要死因,分析IABP相关并发症。结果:24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IABP成功植入24例,成功植入率为100%,19例患者冠脉介入治疗成功,成功率为79.17%;IABP平均工作时间为58.47±32.64小时,IABP术后24小时收缩压112.59±16.23 mmHg、舒张压67.91±11.23 mmHg、平均动脉压82.80士15.68 mmHg、血氧饱和度92.28%±7.09%,较术前收缩压89.42士11.13 mmHg、舒张压58.16±7.73 mmHg、平均动脉压70.56±10.36 mmHg、血氧饱和度82.16%±9.41%提高(P<0.01),术后24小时心率83.56±11.48次/分,较术前99.29±25.99次/分下降(P<0.05)。住院死亡率25%(6/24例),83.33%(5/6例)死于心源性休克。30天死亡率37.5%(9/24例),77.8%(7/9例)死于心源性休克。IABP相关并发症3例,发生率12.5%,并发症的死亡率0%。多因素分析显示冠脉病变累及左主干及三支病变是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30天不良预后的临床特征。结论:IABP联合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能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但住院死亡率、30天死亡率仍较高,心源性休克仍为主要死因;IABP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临床使用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ABP 心肌梗死 介入治疗 心源性休克 死亡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