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运动坐标系下的海浪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
作者 梁楚进 管长龙 《海洋湖沼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12,共7页
以运动坐标系中的海浪谱为靶谱应用静止坐标系中随机波面的模拟方法─—线性叠加法和线性过滤法模拟匀速运动坐标系中的随机波面,给出了两种方法的原理及模拟手续。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在高速运动的坐标系中线性叠加法优于线性过滤法,... 以运动坐标系中的海浪谱为靶谱应用静止坐标系中随机波面的模拟方法─—线性叠加法和线性过滤法模拟匀速运动坐标系中的随机波面,给出了两种方法的原理及模拟手续。通过模拟实验发现,在高速运动的坐标系中线性叠加法优于线性过滤法,在低速情形,线性过滤法好于线性叠加法,并在模拟技术上给出了各参数的选取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坐标系 海浪 数值模拟 海浪谱
下载PDF
海洋声层析应用与观测研究综述 被引量:10
2
作者 廖光洪 朱小华 +2 位作者 林巨 郑红 梁楚进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82-1790,共9页
综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开展的主要海洋声层析观测实验.对它在海洋观测里的应用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回顾,主要包括:(1)海洋中尺度现象观测;(2)海流,潮流,涡度的测量;(3)对流监测;(4)流量和热量输运测量;(5)气候声学测... 综述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开展的主要海洋声层析观测实验.对它在海洋观测里的应用和取得的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和回顾,主要包括:(1)海洋中尺度现象观测;(2)海流,潮流,涡度的测量;(3)对流监测;(4)流量和热量输运测量;(5)气候声学测温;(6)内波观测;(7)沿海声学层析;(8)中国学者的工作.对海洋声层析的相关问题作了评述,指出了海洋声学层析研究的重大意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难点,对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声层析 海洋中尺度现象 海流 潮流与涡度 对流 流量与热容量 气候声学测温 内波 集成水下声学 观测系统
下载PDF
海洋声层析观测技术和方法 被引量:7
3
作者 廖光洪 朱小华 +4 位作者 林巨 郑红 梁楚进 陶剑锋 杨成浩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22,共9页
叙述海洋声层析观测系统,以声线传播时间层析为重点概括了海洋声层析的基本原理和其他主要方法,共6个方法。对运用海洋声层析观测来反演海洋状态问题的建立、求解及其误差来源作了分析和讨论。以测量声线传播时间为例介绍了海洋声层析... 叙述海洋声层析观测系统,以声线传播时间层析为重点概括了海洋声层析的基本原理和其他主要方法,共6个方法。对运用海洋声层析观测来反演海洋状态问题的建立、求解及其误差来源作了分析和讨论。以测量声线传播时间为例介绍了海洋声层析观测系统主要设计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声层析 原理与方法 观测系统 反演问题
下载PDF
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的深海环境 被引量:11
4
作者 倪建宇 周怀阳 +1 位作者 彭晓彤 梁楚进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7,共5页
阐述了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深海环境的水文、生物和化学特征。开辟区海域水柱由表层混合层、温跃层、海底温跃层和海底边界层等不同水层构成 ,整个海域水动力条件总体上较为缓慢 ,但也存在着周期性的水流速度大于 15 cm / s的海底风暴 ... 阐述了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深海环境的水文、生物和化学特征。开辟区海域水柱由表层混合层、温跃层、海底温跃层和海底边界层等不同水层构成 ,整个海域水动力条件总体上较为缓慢 ,但也存在着周期性的水流速度大于 15 cm / s的海底风暴 ;区内海底生态系统的显著特点是极低的生产力和生物过程速率 ,但生物多样性极高 ;整个区域内表层沉积物分布较均一 ,以低有机含量的硅质粘土、深海软泥为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环境 中国多金属结核开辟区 东北太平洋
下载PDF
南海东沙岛西南大陆坡内潮特征 被引量:6
5
作者 李俊德 梁楚进 +2 位作者 金魏芳 周蓓锋 丁涛 《海洋学研究》 2011年第1期1-8,共8页
2008年4月—10月,在南海东沙岛西南大陆坡底部布放了1套全剖面锚系,同时沿大陆坡底部布放了3套近底锚系,应用谱分析和调和分析方法分析温度和海流连续观测资料,进而研究该海域的内潮特征。结果表明,东沙岛西南大陆坡存在强内潮现象,大... 2008年4月—10月,在南海东沙岛西南大陆坡底部布放了1套全剖面锚系,同时沿大陆坡底部布放了3套近底锚系,应用谱分析和调和分析方法分析温度和海流连续观测资料,进而研究该海域的内潮特征。结果表明,东沙岛西南大陆坡存在强内潮现象,大陆坡底部温度变化受到内潮波的影响,上层海洋存在强日潮周期的内潮波振动;正压潮和斜压潮均以O1、K1全日分潮和M2、S2半日分潮为主,且全日潮强于半日潮;观测海域斜压潮强于正压潮,正压潮O1日分潮潮流振幅最大为4.34cm/s,斜压潮K1日分潮潮流振幅最大为8.70 cm/s。斜压潮潮流椭圆要素随深度变化特征表明斜压潮潮流矢量做顺时针旋转。内潮波水平传播方向基本与观测海域等深线相互垂直,垂直方向具有向下传播的相速度和向上传播的群速度,内潮波能量由深海向海表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沙岛 正压潮 内潮 潮流 南海
下载PDF
杭州湾地波雷达观测的海流数据取样率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董如洲 魏泉苗 +2 位作者 徐小弟 陈琪 梁楚进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60,共6页
根据杭州湾口区两台地波雷达5个半月观测的资料,对其中的3 189个有效观测时次的海流数据取样率(CSR)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两台雷达波交叉观测的中心区域各测点的地波雷达观测的海流数据取样率高于外围区域,... 根据杭州湾口区两台地波雷达5个半月观测的资料,对其中的3 189个有效观测时次的海流数据取样率(CSR)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两台雷达波交叉观测的中心区域各测点的地波雷达观测的海流数据取样率高于外围区域,在中心区域海流数据取样率可达98%以上,向外围区域海流数据取样率逐渐平缓递减,到边缘区域海流数据取样率仅在20%以下;地波雷达观测的海流数据取样率有明显的日变化,白天海流数据取样率明显低于夜间;17时海流数据平均取样率达到最低值(约49%),然后很快上升,至02时达最高值(约74%),然后再缓慢下降至17时为止。同时在10时和20时地波雷达观测的海流数据取样率呈现两个相对低值点,可能与人们在这两个时段通讯繁忙所造成的干扰有一定的关系。海流流速对地波雷达观测的海流数据取样率也有较大影响,呈负相关,流速大时海流数据取样率比流速小时的要低,在海流数据取样率大于98%的中心区域,流速和海流数据取样率的相关系数小于-0.8,在海流数据取样率大于60%的区域,流速和海流数据取样率的相关系数小于-0.6,体现明显的相互关联。地波雷达观测的海流数据取样率和潮汐有着每日4次的良好相干,而似乎和风没有显著的关系。希望这些分析对地波雷达以后的推广使用能积累一些经验和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波雷达 海流数据取样率 相关系数 相干函数 杭州湾
下载PDF
沿海声层析仪的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小华 郑红 +1 位作者 廖光洪 梁楚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68,共5页
为解决在对沿海海流进行大面积连续观测中受到活跃的渔业活动和繁忙的海上交通的限制,设计研制了一对沿海声层析仪样机.该仪器采用了M序列调制信号,利用GPS时钟进行异地时间同步,完成水下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实现双向声传播时间的精确测量... 为解决在对沿海海流进行大面积连续观测中受到活跃的渔业活动和繁忙的海上交通的限制,设计研制了一对沿海声层析仪样机.该仪器采用了M序列调制信号,利用GPS时钟进行异地时间同步,完成水下信号的发射和接收,实现双向声传播时间的精确测量.仪器设计工作频率为3~7.5 kHz,异地时间同步精度达0.5μs.实验室调试的接收信号峰值明显,信噪比最大达25.7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沿海声层析 声传播时间 流速 GPS M序列
下载PDF
应用走航式ADCP测量分析与验证金塘水道的高悬沙浓度 被引量:4
8
作者 金魏芳 梁楚进 +1 位作者 周蓓锋 李俊德 《海洋学研究》 2009年第3期31-39,共9页
在金塘水道西口门2006年冬季和2007年夏季大、小潮期间应用美国RDI公司生产的300kHz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进行25h的走航式断面观测,同步采集水样过滤获得悬沙浓度。实测断面流速、流向表明:落潮时流向为东南向,涨潮时分两股... 在金塘水道西口门2006年冬季和2007年夏季大、小潮期间应用美国RDI公司生产的300kHz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进行25h的走航式断面观测,同步采集水样过滤获得悬沙浓度。实测断面流速、流向表明:落潮时流向为东南向,涨潮时分两股,靠近北仑为西南向,靠近金塘岛为西北向;夏季大潮最大流速为260cm/s,大于冬季大潮;观测期间断面悬沙浓度为0.4~1.5g/L,冬季大于夏季约0.3~0.5g/L;ADCP后向散射强度冬季大于夏季约5dB。应用实测CTD数据进行声吸收系数校正,通过计算,断面后向散射强度分布趋势基本不变。后向散射强度与悬沙浓度成正比,与水深成正比,垂向分布与潮时有关,冬季小潮水深增大时,后向散射强度反而减小。回归ADCP后向散射强度与水样悬沙浓度之间半经验半理论统计关系,发现冬季不成线性关系,夏季成线性关系,且相关性较好,相关系数为0.7,说明夏季较高浓度下后向散射强度可以表示悬沙浓度的大小。夏季大、小潮期间高分辨率的悬沙浓度断面数据分析表明,反演后的悬沙浓度值与流速成正比;近岸悬沙浓度大于断面中部;涨急和落急时同一水深高低含沙量值错落分布,涨憩和落憩则分层明显;大潮悬沙浓度大于小潮流约0.05g/L。断面两端点反演后的悬沙浓度与实测值比较,呈现半日潮含沙量双峰特征,夏季大潮反演后的悬沙浓度与实测值分布一致,实测值大干0.9g/L时,两者量值相差大,小潮则拟合很好。因此,应用走航式ADCP测量高悬沙浓度是可行的,它可大大提高测量效率,为获取现场悬沙浓度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CP 悬沙浓度 后向散射强度 金塘水道
下载PDF
基于WW3的南海北部有效波高时空变化及其极值重现期估算方法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夏瑞彬 路超越 +1 位作者 梁楚进 王志勇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6,共14页
本文基于第3代海浪模式WAVEWATCHⅢ(WW3)模拟的1996–2015年海浪后报数据,分析了南海北部有效波高及其极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Pearson-Ⅲ和Gumbel两种极值分布方法对该区极值波高重现期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有效波高的季节... 本文基于第3代海浪模式WAVEWATCHⅢ(WW3)模拟的1996–2015年海浪后报数据,分析了南海北部有效波高及其极值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采用Pearson-Ⅲ和Gumbel两种极值分布方法对该区极值波高重现期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南海北部有效波高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分布与季风风场基本一致,呈现秋冬高春夏低,并自吕宋海峡西侧向西南降低的特征,与ERA5再分析数据结果高度相似。有效波高极值(简称极值波高)的时空分布特征受时间分辨率强烈影响,采用极值数据的分辨率越高(如逐小时),所展现的台风型波浪特征越显著。扣除季节变化信号后的有效波高和年极值波高均体现出较强的线性增高趋势,近20年升高的比例分别为7.7%和31.6%,值得警惕和关注。该区多年一遇极值波高存在若干个大值区,且与台风的路径、强度有直接联系,表明台风是引发该区域极端大浪的最主要机制。对比Pearson-Ⅲ和Gumbel极值分布估算结果发现:若极值波高较低,频率随极值波高升高缓慢降低,此时两种极值分布的估算都比较准确,差异极小,可忽略不计;但当研究时间范围内,某年极值波高远超其他年份时,Pearson-Ⅲ极值分布估算结果明显高于Gumbel极值分布估算结果,且更接近实际极值波高,即Pearson-Ⅲ极值分布在此情况下表现更好。本研究表明对于特定海区,在出现超强台风引发极值波高远超出其他年份时,不同计算方法对极值波高的估算差异较大,会显著影响重现期的评估。此外,南海北部年极值波高的强烈增高趋势,也可能给计算未来极值波高重现期和海上工程防护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有效波高 极值波高 重现期 Pearson-Ⅲ极值分布 Gumbel极值分布
下载PDF
南海土台风和非局地台风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程撼 梁楚进 +1 位作者 董昌明 刘正礼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9-30,共12页
利用1951—2012年日本气象厅(JMA)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分析了影响南海的土台风和非局地台风62a间的时空分布特征,比较了二者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性,得到以下主要结果:土台风源地位置与热带季风性气候有关,夏季风时主要在15°N... 利用1951—2012年日本气象厅(JMA)热带气旋(TC)最佳路径资料,分析了影响南海的土台风和非局地台风62a间的时空分布特征,比较了二者在时空分布上的差异性,得到以下主要结果:土台风源地位置与热带季风性气候有关,夏季风时主要在15°N以北,冬季风时向15°N以南移动;土台风与非局地台风相比,活动范围更广,但强度比后者弱;土台风在南海的强度发展过程呈对称曲线形式,非局地台风则是一条递减曲线;土台风和非局地台风的登陆位置都具有季风期规律,夏季风时登陆的TC比冬季风时登陆的多得多,同纬度的非局地台风比土台风移动速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热带气旋 土台风 非局地台风 登陆 季风
下载PDF
南极普里兹湾海域湍流扩散系数估计 被引量:2
11
作者 丁文祥 梁楚进 +1 位作者 廖光洪 高立宝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4,共11页
基于Thorpe尺度方法,利用CTD数据,计算了南极普里兹湾海域的Thorpe尺度和湍流扩散系数,分析了观测区域(64°~69°S,66°~80°E)湍流翻转现象的强弱及分布。结果表明,在海底和地形粗糙区存在较大的Thorpe尺度(较强湍流翻... 基于Thorpe尺度方法,利用CTD数据,计算了南极普里兹湾海域的Thorpe尺度和湍流扩散系数,分析了观测区域(64°~69°S,66°~80°E)湍流翻转现象的强弱及分布。结果表明,在海底和地形粗糙区存在较大的Thorpe尺度(较强湍流翻转)和湍流扩散系数,湍流扩散系数最大值能达到10^(-2) m^2/s量级,比平坦开阔海洋高2~3个数量级,部分观测站位的湍流扩散系数和湍动能耗散率表现出大-小-大的垂向分布结构,总水深较深的区域尤为明显;深水区域的浮力频率在海表面到500m层比较大,浅水区域该现象不明显;湍动能耗散率在(67.25°S,73°E)周围和经度为78°E的各站位都表现相对较大,能达到10^(-6) w/kg量级,个别站位甚至能达到10^(-5) w/kg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里兹湾 Thorpe尺度 湍流扩散系数 湍动能耗散率
下载PDF
西南印度洋龙(方斤)热液区羽流信号的检测与通量估算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小丹 梁楚进 董昌明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52,共10页
热液流体在物理化学特征方面与周围海水存在较大差异,探测温度异常和浊度异常是寻找热液羽状流信号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大洋一号"科考船第20航次的拖曳CTD数据和浊度数据,以及21航次的定点CTD数据,研究了西南印度洋龙(方斤... 热液流体在物理化学特征方面与周围海水存在较大差异,探测温度异常和浊度异常是寻找热液羽状流信号的重要手段。本文采用"大洋一号"科考船第20航次的拖曳CTD数据和浊度数据,以及21航次的定点CTD数据,研究了西南印度洋龙(方斤)热液区的温度异常和浊度异常现象。研究表明热液区中性浮力层在水深2 550~2 650 m间,厚度约为100 m,温度异常达0.01℃;水深2 750~2 800m间亦有温度异常,最大可达0.08℃;温度异常水深处存在相应的浊度异常。深层背景海水位温和位密间存在简单线性关系。此外,经初步估计,热液活动区初始浮力通量为8.78×10^(-4)m^4/s^3;通过中性浮力层估算热液热通量,约为130±43MW。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印度洋 热液羽流 温度异常 浊度异常 热通量
下载PDF
安达曼海内孤立波的潜标观测分析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崔子健 梁楚进 +3 位作者 蔺飞龙 金魏芳 丁涛 王隽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6-25,共10页
安达曼海是内孤立波生成最多的海域之一,目前对其研究大多基于卫星遥感,缺乏基于现场观测资料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2016年至2017年布放在安达曼海中部的锚系潜标对该海域内孤立波的方向和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内孤立波主要... 安达曼海是内孤立波生成最多的海域之一,目前对其研究大多基于卫星遥感,缺乏基于现场观测资料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2016年至2017年布放在安达曼海中部的锚系潜标对该海域内孤立波的方向和强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内孤立波主要向东北方向传播,最大振幅可达100 m。应用彻体力理论预测了研究海域内孤立波波源的分布,与遥感统计结果基本一致,并且波源位置更精确,可直观地给出不同波源激发内孤立波的能力。本文分别用浅水方程、深水方程和有限深方程对安达曼海中部内孤立波相速度进行模拟,结合卫星遥感分析发现该海域内孤立波的产生符合Lee波机制,在三种方程中有限深方程的模拟效果与潜标观测最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达曼海 内孤立波 潜标观测
下载PDF
南海海面风、浪场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关系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裘沙怡 梁楚进 +1 位作者 董昌明 刘正礼 《海洋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9,共9页
利用长时间序列的卫星观测数据,对南海海域的风、浪场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海面风距平场VEOF分解后得到的第一模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即季风特征,说明季风是影响整个南海风速的主要因素;第二模态具有较强的区域... 利用长时间序列的卫星观测数据,对南海海域的风、浪场时空分布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海面风距平场VEOF分解后得到的第一模态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即季风特征,说明季风是影响整个南海风速的主要因素;第二模态具有较强的区域变化特征,是季风转换时期的距平场特征;第三模态反映的是海面风距平场受陆地地形影响所表现的分布特征。有效波高距平场EOF分解后得到的第一模态、第二模态与风距平场的前2个模态的空间分布较为相似,并且,风、浪距平场第一模态间的相关系数达0.76,均说明南海作为边缘海其波浪场与风场变化有很好的相关性。有效波高第三模态的分布与风场的第三模态相关性较弱,反映的是受海底地形影响所表现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风场 有效波高 卫星遥感
下载PDF
南海北部的春季流场季节内变异个例分析
15
作者 刘雪 梁楚进 蔺飞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12,共12页
在南海北部,与中尺度涡相关的季节内变异特征十分显著,通过比较不同时期流场的季节内变异特征,有助于揭示不同动力不稳定中尺度涡对季节内活动的影响。本文以南海北部2009年春季和2020年春季为例,分析了两个时期中尺度涡的动力不稳定性... 在南海北部,与中尺度涡相关的季节内变异特征十分显著,通过比较不同时期流场的季节内变异特征,有助于揭示不同动力不稳定中尺度涡对季节内活动的影响。本文以南海北部2009年春季和2020年春季为例,分析了两个时期中尺度涡的动力不稳定性,从而探究季节内变异特征。基于潜标实测流速数据,本文进行了动能谱分析,结果显示这两个时期的流场季节内变异具有相似特征,显著周期分别为10-60 d和30-90 d。季节内信号主要出现在200 m以上的上表层水域,其中30-90 d的季节内流是对应观测期间的主要季节内成分。滞后回归分析和动力不稳定性的计算表明,2009年春季的季节内变异受移动快但强度弱的表层中尺度涡影响,动力不稳定性由斜压不稳定和正压不稳定共同调制;而2020年春季的季节内变异是受强斜压性的中尺度涡影响,通过流速垂向切变增强,从而较快地触发流场季节内变异的发生。本文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中尺度涡对南海北部季节内活动的影响机制,为海洋动力学和气候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流场季节内变异 中尺度涡 海洋动力不稳定
下载PDF
自由投放式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观测及数据处理
16
作者 牟勇 梁楚进 +1 位作者 蔺飞龙 崔子健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44-153,共10页
自由投放式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FADCP)观测以“自由落体”方式进行采样,其不依赖于测船钢缆牵引即可对全深度海流进行观测,观测稳定性较下放式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LADCP)大幅提升,有效减少了观测值之中的不规则运动。2021年4月与9月在... 自由投放式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FADCP)观测以“自由落体”方式进行采样,其不依赖于测船钢缆牵引即可对全深度海流进行观测,观测稳定性较下放式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LADCP)大幅提升,有效减少了观测值之中的不规则运动。2021年4月与9月在南海西沙海域开展的FADCP观测实验获得了两个断面包含16个站的海流及CTD资料。基于静置期间的真实底流观测,各站全深度的海流剖面采用剪切法获得,潜标附近站位剖面与潜标观测剖面相比,平均流速偏差为3cm/s。观测断面捕捉到了西沙海域两个时期的气旋涡,其垂直结构比HYCOM模拟更精细,表层流与绝对地转流契合。研究表明,FADCP对测船要求低、数据质量高,其后处理简便且结果良好,但无法对特定水层实施补充观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投放式声学多普勒海流剖面 LADCP 剪切法
下载PDF
南海西北部上层海洋对台风“杜苏芮”的响应分析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骞 廖光洪 +2 位作者 蔺飞龙 金魏芳 梁楚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35,共14页
基于锚碇观测资料,本文分析了南海西北部陆坡区上层海洋对台风“杜苏芮”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响应特征。在动力学响应方面,台风“杜苏芮”期间上层流速显著增强,混合层纬向流速可达1.20m/s;“杜苏芮”经过后上层海水运动以近惯性振荡为主(... 基于锚碇观测资料,本文分析了南海西北部陆坡区上层海洋对台风“杜苏芮”的动力学和热力学响应特征。在动力学响应方面,台风“杜苏芮”期间上层流速显著增强,混合层纬向流速可达1.20m/s;“杜苏芮”经过后上层海水运动以近惯性振荡为主(流向顺时针旋转周期在36~40h之间)。近惯性能量在垂向分布上存在两个高值中心,分别位于混合层和温跃层深度上。近惯性能量耗散过程的e折时间尺度约为3.7d,我们认为能量的向下传播在局地近惯性能量衰减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对能量谱的分析表明,“杜苏芮”作用期间近惯性频率能量相对于其作用前增大了约29.4倍,而全日和半日频率(K1和M2)能量有所减弱。此外,能量谱显示近惯性频率存在明显的“蓝移”现象,即对于纬向和经向流速分量在400m以浅平均的近惯性振荡频率分别为1.167f0和1.170f0(f0为局地惯性频率)。蓝移与近惯性内波的向下传播及正的相对涡度的输入有关。在热力学响应方面,上层海洋在台风的搅拌作用下,40~250m深度均出现较小增温,最大增温幅度接近1℃;此外70m以浅盐度的降低可能与台风过境时的降水相关,而Ekman抽吸引起的上升流则可能对70~100m深度盐度的升高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惯性振荡 能量谱 动力学响应 热力学响应 南海
下载PDF
Observation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internal tides and near-inertial waves after typhoon passage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被引量:4
18
作者 蔺飞龙 梁楚进 +3 位作者 侯一筠 刘亚豪 刘泽 胡珀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5期1279-1285,共7页
During the observational period of our study,Typhoon Hagupit passed over the mooring site and induced strong near-inertial waves(NIWs),which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internal tid... During the observational period of our study,Typhoon Hagupit passed over the mooring site and induced strong near-inertial waves(NIWs),which provided an opportunity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internal tides(ITs) and NIWs. Based on the mooring data,we compared the current spectra during the typhoon period and non-typhoon period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and found that the highfrequency waves(f D 1 and f D 2) were evident during the former. Moreover,the observations of the current revealed that f D1 and f D 2 occurred near the depth of strong vertical shear in the NIWs. In order to confirm the generation mechanism of f D1 and f D 2,we compared the positions of strong vertical shear in the NIWs and strong vertical velocity in the ITs. It was established that the vertical shear of the horizontal current of the NIWs and the vertical current of the ITs contributed to the generation of f D1 and f D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 相互作用 台风 中国 内潮波 垂直深度 速度剪切 垂直位置
下载PDF
论运动坐标系中的海浪谱 被引量:7
19
作者 管长龙 梁楚进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3期261-265,共5页
基于Galieo变换,导出了运动坐标系与静止坐标系中海浪谱间的关系。由于海浪是频散的,两者间的关系是频率相关的。运动坐标系中的海浪频谱是与静止坐标系中的海浪方向谱相联系的。以文氏谱作为静止坐标系中的海浪频谱,给出了不同速度... 基于Galieo变换,导出了运动坐标系与静止坐标系中海浪谱间的关系。由于海浪是频散的,两者间的关系是频率相关的。运动坐标系中的海浪频谱是与静止坐标系中的海浪方向谱相联系的。以文氏谱作为静止坐标系中的海浪频谱,给出了不同速度下运动坐标系中的海浪频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浪谱 运动坐标系 伽里略变换 海浪
下载PDF
A Three-Box Model of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under the Energy Constraint 被引量:1
20
作者 沈阳 管玉平 +1 位作者 梁楚进 陈大可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5期292-295,共4页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is still a controversial topic in physical oceanography.Classic theory is based on Stommel's two-box model under buoyancy constraint.Recently,Guan and Huang propos... The driving mechanism of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is still a controversial topic in physical oceanography.Classic theory is based on Stommel's two-box model under buoyancy constraint.Recently,Guan and Huang proposed a new viewpoint in the framework of energy constraint with a two-box model.We extend it to a three-box model,including the effect of wind-driven circulation.Using this simple model,we further study how ocean mixing impacts on thermohaline circulation under the energy constra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RCULATION OCEAN THERMOHALIN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