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滋肾调周法对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者卵巢反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杨维 何军琴 +8 位作者 郭春雨 李玛健 王玉文 高爱萍 张莹 辛明蔚 武颖 梁欣蕴 尹晓丹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5年第11期16-20,共5页
目的探讨滋肾调周法对胚胎反复移植失败(RIF)患者卵巢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按照1∶1比例将70例RIF患者分为滋肾调周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滋肾调周治疗组从月经第5日开始服用温肾养血颗粒,第10日改为培育颗粒,连用15 d。空... 目的探讨滋肾调周法对胚胎反复移植失败(RIF)患者卵巢反应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按照1∶1比例将70例RIF患者分为滋肾调周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滋肾调周治疗组从月经第5日开始服用温肾养血颗粒,第10日改为培育颗粒,连用15 d。空白对照组不用药。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和黄体生成素(LH)水平、子宫和卵巢体积、窦卵泡计数(AFC)及进入体外受精(IVF)周期后的临床妊娠率。结果滋肾调周治疗组可提高临床妊娠率,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滋肾调周治疗组可显著改善中医证候评分(P<0.01),降低FSH、FSH/LH(P<0.01),增加卵巢体积和AFC数量(P<0.01),对LH和子宫体积无明显影响(P>0.05)。结论滋肾调周法可改善RIF患者中医证候及卵巢反应性,提高进入IVF周期后的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肾调周 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 卵巢反应性
下载PDF
滋肾调周法对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2
作者 杨维 郭春雨 +8 位作者 李玛健 王玉文 高爱萍 张莹 辛明蔚 武颖 梁欣蕴 尹晓丹 何军琴 《北京中医药》 2015年第4期267-271,共5页
目的探讨中医滋肾调周法对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70例RI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滋肾调周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各35例。滋肾调周治疗组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温肾养血颗粒,第10天改为培育颗粒,连... 目的探讨中医滋肾调周法对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RIF)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方法 70例RIF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滋肾调周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各35例。滋肾调周治疗组从月经第5天开始服用温肾养血颗粒,第10天改为培育颗粒,连用15天。空白对照组不用药。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观察中医证候,检测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分型、子宫螺旋动脉的平均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及进入体外受精(IVF)周期后的临床妊娠率。结果滋肾调周治疗组临床妊娠率虽较空白对照组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滋肾调周治疗组中医证候评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增加,子宫内膜分型A型显著增加,C型呈下降趋势,子宫螺旋动脉PI和RI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滋肾调周法可改善RIF患者的中医证候及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临床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滋肾调周 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 子宫内膜容受性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经间期出血发病机制临床初探 被引量:5
3
作者 杨维 何军琴 +6 位作者 李玛健 王玉文 高爱萍 张莹 辛明蔚 武颖 梁欣蕴 《北京医学》 CAS 2012年第10期901-902,共2页
目的探讨经间期出血患者的发病机制。方法将70例经间期出血患者(观察组)与35例月经正常者(正常组)进行对照,监测2组月经不同时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内分泌指标和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月经7~10d子宫内膜显著增厚,而21~25d显著变薄。在... 目的探讨经间期出血患者的发病机制。方法将70例经间期出血患者(观察组)与35例月经正常者(正常组)进行对照,监测2组月经不同时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内分泌指标和凝血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月经7~10d子宫内膜显著增厚,而21~25d显著变薄。在月经1~3d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0)水平显著升高;7~10dLH显著升高,E2显著下降;21~25dE2、P0均显著下降。凝血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排卵前期低水平的雌激素不足以支持此期相对增厚的子宫内膜而出现少量的突破性出血,与凝血机制无明显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间期出血 病因
下载PDF
清经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杨维 何军琴 +6 位作者 李玛健 王玉文 高爱萍 张莹 辛明蔚 武颖 梁欣蕴 《北京中医药》 2012年第11期811-814,共4页
目的观察清经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经间期出血患者分为清经颗粒治疗组和结合雌激素片对照组各35例。2组均于月经第10天开始用药,连服10天。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监测中医证候、子宫内膜厚度、体内激... 目的观察清经颗粒治疗肝肾阴虚型经间期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经间期出血患者分为清经颗粒治疗组和结合雌激素片对照组各35例。2组均于月经第10天开始用药,连服10天。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前后监测中医证候、子宫内膜厚度、体内激素水平及凝血相关指标。结果 2组临床疗效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可有效降低中医证候评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更明显,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均可改变月经不同时期的子宫内膜厚度和内分泌水平,但对凝血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清经颗粒通过降低氤氲期子宫内膜的厚度、调节不同时期的内分泌水平达到止血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间期出血 清经颗粒 肝肾阴虚型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经间期出血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被引量:3
5
作者 杨维 何军琴 +6 位作者 李玛健 王玉文 高爱萍 张莹 辛明蔚 武颖 梁欣蕴 《北京中医药》 2011年第7期549-552,共4页
“经间期出血”一词最早见于《易经》,1982年全国第一次中医妇科学术交流大会上被正式命名。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2次月经之间,氤氲之时,发生周期性出血者。临床多见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出血量一般不多,持续1~7 d,可时有时... “经间期出血”一词最早见于《易经》,1982年全国第一次中医妇科学术交流大会上被正式命名。指月经周期基本正常,在2次月经之间,氤氲之时,发生周期性出血者。临床多见于青春期和育龄期女性,出血量一般不多,持续1~7 d,可时有时无,常伴有腰酸,少腹作胀,带下量多等癌[1]。本病发生的时间,极易使育龄女性因出血而错过最佳受孕时机,最终导致不孕。如果对本病缺乏足够的重视不及时治疗,往往可导致出血时间延长甚至迁延至下次月经来潮,或出血量的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间期出血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经间期 月经中期
下载PDF
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者母体因素探讨 被引量:1
6
作者 杨维 何军琴 +8 位作者 郭春雨 李玛健 王玉文 高爱萍 张莹 辛明蔚 武颖 梁欣蕴 尹晓丹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CAS 2015年第8期715-717,738,共4页
目的探讨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RIF)患者可能的母体因素发病机制。方法对比70例RIF患者和35例孕前体检者,月经第3天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子宫体积、卵巢体积、窦卵泡计数(AFC)和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分型、优势... 目的探讨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RIF)患者可能的母体因素发病机制。方法对比70例RIF患者和35例孕前体检者,月经第3天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子宫体积、卵巢体积、窦卵泡计数(AFC)和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分型、优势卵泡数量、子宫螺旋动脉的平均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结果 RIF组月经第3天FSH、LH和FSH/LH数值均明显上升,子宫体积、卵巢体积和AFC数量均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排卵期子宫内膜厚度和优势卵泡数量显著下降,子宫内膜分型A型显著减少,B型和C型明显增加,子宫螺旋动脉PI和RI均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卵巢反应性降低和子宫内膜容受性下降与RIF发生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失败 卵巢反应性 子宫内膜容受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