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颅窝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1
作者 湛强洪 谭鑫 +1 位作者 冯海滨 梁汉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3年第36期195-198,共4页
后颅窝是三个颅窝中位置最深的颅腔,因其空间相对于其他颅脑部分来说较为狭小,且有脑神经及动静脉密集、毗邻的复杂结构,同时涉及重要的大脑皮层意识调节通路,导致开颅术容易损伤脑干等生命中枢,造成手术难度大,术后常出现各种并发症,... 后颅窝是三个颅窝中位置最深的颅腔,因其空间相对于其他颅脑部分来说较为狭小,且有脑神经及动静脉密集、毗邻的复杂结构,同时涉及重要的大脑皮层意识调节通路,导致开颅术容易损伤脑干等生命中枢,造成手术难度大,术后常出现各种并发症,如不能早期发现和治疗,后果常较为严重。后颅窝开颅术后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脑脊液切口漏、皮下积液、切口愈合不良等,不仅给患者、家庭造成严重的伤害,也给社会、国家带来沉重的负担。可见,探究后颅窝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处理非常重要,且更有助于临床医学的进步。因此,本文就后颅窝手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办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手术 术后并发症 发生原因 处理办法
下载PDF
C反应蛋白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痛风患者血管损伤中的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梁汉锦 《现代医院》 2012年第S2期74-75,共2页
目的探索C反应蛋白(CRP)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痛风患者血管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实验分为健康对照组、无并发症的痛风组和合并冠心病的痛风组,采集血液标本并分别检测CRP、D二聚体水平。结果无并发症的痛风组CRP水平(6.3±2.2)mg/L和... 目的探索C反应蛋白(CRP)联合D二聚体检测在痛风患者血管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实验分为健康对照组、无并发症的痛风组和合并冠心病的痛风组,采集血液标本并分别检测CRP、D二聚体水平。结果无并发症的痛风组CRP水平(6.3±2.2)mg/L和D二聚体(1.02±0.65)g/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4±1.6)mg/L和(0.15±0.02)g/L,但明显低于合并冠心病的痛风组(8.7±2.6)mg/L和(2.05±0.6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联合D二聚体检测可反映痛风患者血管内皮损伤程度,可作为监测痛风患者血管损伤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 D二聚体 痛风 内皮损伤
下载PDF
比较两种检测支原体(UU)的方法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汉锦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20期420-421,共2页
目的比较两种检测支原体(UU)的方法。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和UU培养法。对150例临床分泌物标本同时进行检测。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率50%,培养方法阳性率48%。二者比较PCR方法阳性率与培养法(P>0.05)相当。结论对UU的检测,... 目的比较两种检测支原体(UU)的方法。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和UU培养法。对150例临床分泌物标本同时进行检测。结果荧光定量PCR检测阳性率50%,培养方法阳性率48%。二者比较PCR方法阳性率与培养法(P>0.05)相当。结论对UU的检测,荧光定量PCR检测法和培养法同样可取,荧光定量PCR在用药后检测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PCR 支原体培养
下载PDF
肿瘤特异生长因子、CA19-9联合检测对腹水鉴别诊断的意义
4
作者 梁汉锦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2年第20期2594-2595,共2页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CA19-9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有腹水患者的血清和腹水样本各142例,其中恶性腹水患者32例,良性腹水患者112例,用免疫法及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腹水TSGF、...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CA19-9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腹水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集有腹水患者的血清和腹水样本各142例,其中恶性腹水患者32例,良性腹水患者112例,用免疫法及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腹水TSGF、CA19-9的含量。结果恶性腹水组血清TSGF、CA19-9的阳性率分别为77.6%和67.0%,腹水TSGF、CA19-9的阳性率分别为87.5%和84.37%;其中,肿瘤标志物TSGF、CA19-9血清及腹水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良性腹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含量的检测也得出相似的结果。联合检测血清TSGF、CA19-9诊断恶性腹水的敏感度为93.7%,特异度为97.8%。结论肿瘤标志物TSGF、CA19-9联合检测,对腹水的鉴别诊断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水 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 CA19-9
下载PDF
脑脊液蛋白质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梁汉锦 谭鑫 +4 位作者 湛强洪 冯海滨 蓝松梼 黄进城 何冰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36期185-188,193,共5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残、致死率高,其病情转归及预后与脑脊液蛋白水平升高有关。脑脊液蛋白质能准确反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严重程度,可成为预测疾病预后的潜在指标。本文就目前脑脊液蛋白质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残、致死率高,其病情转归及预后与脑脊液蛋白水平升高有关。脑脊液蛋白质能准确反映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情严重程度,可成为预测疾病预后的潜在指标。本文就目前脑脊液蛋白质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脊液蛋白质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及血尿酸水平与头颈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和狭窄的关系 被引量:3
6
作者 盘荣棠 梁汉锦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4年第24期3804-3805,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ey)和血尿酸(UA)水平与头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50例,均进行头颈部CT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无动脉粥... 目的研究分析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Hey)和血尿酸(UA)水平与头颈动脉粥样硬化以及狭窄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50例,均进行头颈部CTA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动脉粥样硬化组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比较两组Hey与UA;再根据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分组,比较Hey与UA。结果动脉粥样硬化组Hey[(24.71±12.31)μmol/L]与UA[(410.6±110.8)μmol/L]明显高于无动脉粥样硬化组[(15.34±10.18)μmol/L、(314.9±100.3)μ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狭窄程度越大,Hey与UA数值越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ey、UA与头颈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具有密切的关系,其数值越大血管狭窄程度越大,对预测脑梗死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同型半胱氨酸 血尿酸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狭窄
下载PDF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何冰 张宗平 +5 位作者 谭鑫 黄嘉炜 冯海滨 蓝松梼 黄进城 梁汉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2年第13期190-193,198,共5页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出血性卒中的常见亚型,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经过显微神经外科、介入外科和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数十年的发展,aSAH的存活率较前明显升高,但是大部分aSAH患者预后仍然较差,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是出血性卒中的常见亚型,具有较高的致死率、致残率。经过显微神经外科、介入外科和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数十年的发展,aSAH的存活率较前明显升高,但是大部分aSAH患者预后仍然较差,严重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探究aSAH预后影响因素成为了神经科医师的重点。自身因素、临床分级、动脉瘤的位置与数量、早期脑损伤(EBI)、贫血、炎症反应等均与aSAH的预后密切相关,对临床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现将国内外对aSAH预后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预后 炎症反应综合征 早期脑损伤
下载PDF
脑转移瘤与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黄进城 张宗平 +5 位作者 谭鑫 冯海滨 蓝松梼 何冰 梁汉锦 贺涛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1年第9期168-172,共5页
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es,BM)本身及不同治疗方式均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通过总结磁共振参数变化情况与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变化相关性,从而保护BM患者认知功能。本研究主要就BM患者的治疗、磁共振参数变化、认知功能障碍及干预措施做一... 脑转移瘤(brain metastases,BM)本身及不同治疗方式均可引起认知功能障碍,通过总结磁共振参数变化情况与认知功能障碍早期变化相关性,从而保护BM患者认知功能。本研究主要就BM患者的治疗、磁共振参数变化、认知功能障碍及干预措施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认知功能障碍 磁共振参数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9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9
作者 邱洪兵 梁汉锦 +1 位作者 袁学进 张松林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4年第8期724-726,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9(IL-9)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50名(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IL-9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另根据脑梗死面积的...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9(IL-9)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病例组)和健康体检者50名(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血清IL-9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另根据脑梗死面积的大小分为小面积梗死组和大面积梗死组,测定两组血清IL-9及CRP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分析IL-9与CRP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血清IL-9和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面积梗死组IL-9和CRP水平较小面积梗死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IL-9与CRP水平呈正相关(r=0.896,P=0.000)。结论 IL-9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IL-9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9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CRP)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