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冷湖是她永远的家
- 1
-
-
作者
梁泽祥
-
机构
青海省作家协会
中国摄影家协会
青海省摄影家协会
-
出处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24年第2期68-71,共4页
-
文摘
张秀英同志提出百年后要回青海省冷湖与丈夫张俊杰同志团聚合墓,惊动了油城。她跟我说:“我多么想现在就亲自去趟青海,会会熟人,看看油田的新变化呀!”目前看这个愿望难以实现,只能把骨灰撒向戈壁,埋入大漠了。多么豁达的一位老太太啊!她经常说,老不必叹,更不必讳,花有开有谢,树有荣有枯。即使再坚强的人,在时间面前都显得渺小和脆弱,所以,我们在光阴里,要心存敬畏之心。
-
关键词
张秀英
豁达
张俊杰
渺小
老太太
-
分类号
F426.2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
-
题名青海油田的第一支女子测量队
- 2
-
-
作者
梁泽祥
-
机构
青海省作家协会
中国摄影家协会
青海省摄影家协会第三届
-
出处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23年第6期69-71,共3页
-
文摘
这是一张拍摄于1956年的老照片,照片是125女子地质队、402女子测量队及其他地质队的部分女同志合影。那年,中央慰问团到了当时的茫崖镇(即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接见了她们,随团的《中国青年报》记者拍摄了这张照片。如今,照片中的人基本已步入晚年,部分人相继去世,还健在的大多也分散在全国各地,要找到一个也不容易。
-
关键词
茫崖
老照片
青海油田
《中国青年报》
女子
地质队
拍摄
-
分类号
I26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阿吉老人在柴达木
- 3
-
-
作者
梁泽祥
-
机构
不详
-
出处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23年第2期72-74,共3页
-
文摘
参加工作不久,我所在单位的领导就送我一本《可爱的柴达木》,至今已是30多年了,我一直珍藏它,不知读过多少遍。我爱柴达木,我更爱柴达木的创业人。他们用铁臂和双手开发建设柴达木,用辛劳的汗水浇灌了这块沉睡了万年的土地,使她开出了各种奇异的花朵,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是的,我们怎能忘记那些开发和建设柴达木的功臣。在那数不清的功臣当中,特别令人尊敬和不能忘怀的是乌孜别克族的老人伊沙·阿吉。伊沙·阿吉,对柴达木人来说并不陌生,他的名字还能唤起许多老同志亲切的回忆和怀念。阿吉这位出生在新疆的老人,在柴达木整整奋斗了47年。
-
关键词
柴达木
乌孜别克族
伊沙
开发和建设
老同志
老人
-
分类号
I25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贵州省金融产业发展的路径探析
- 4
-
-
作者
梁泽祥
-
机构
建行安顺分行
-
出处
《理论与当代》
2017年第11期24-25,共2页
-
文摘
在“三期叠加”背景下,我国经济增长正在向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水平转变,增长动力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将破旧立新,寻求构建新平衡,要求金融必须转变服务经济发展的方式。
-
关键词
产业发展
金融
贵州省
路径
高速增长
经济增长
发展方式
增长动力
-
分类号
F832.7
[经济管理—金融学]
-
-
题名柴达木拾趣
- 5
-
-
作者
梁泽祥
-
机构
青海油田离退休处
-
出处
《柴达木开发研究》
2009年第6期60-61,共2页
-
文摘
红柳:荒漠的绿色
在这荒凉的大西北,绿色比金子还贵,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生命之绿已战胜了荒漠的死寂,不知为什么,无论走到哪里,只要一见到绿色,我就想起了最能代表大西北绿色的戈壁红柳,想起了红柳泉的那片绿叶红花,马海农场的“红色”林带,乌图美仁至诺木洪的红柳“蛟龙”。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过四季长青的松柏,又有多少人为高大挺拔的白杨谱写过乐章。惟独遗忘了那乐而不疲、坚忍不拔、不屈不挠、而又不择地理、不畏风沙、用她顽强的生命力为荒漠增姿添彩的红柳。
-
关键词
柴达木
大西北
荒漠
生命
农场
坚忍
-
分类号
I267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花土沟的记忆
- 6
-
-
作者
梁泽祥
-
机构
青海油田离退休管理处
-
出处
《石油政工研究》
2008年第1期61-62,共2页
-
文摘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在青海油田花土沟、油砂山、红柳泉等一带曾发现过油气,而且进行过短期开发,基地就建在距花土沟不远的油砂山。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由于支援大庆石油会战,青海局又集中力量猛攻冷湖,西部勘探队伍陆续撤离。1969年,石油部要求我们继续开发花土沟油田,使这个当时井已关、钻已停的半拉子油田又燃起了希望之光。那年春节刚过,当时我所在的3288钻井队作为先头部队,顶着凛冽的寒风开进了花土沟,在那里搭起了第一顶帐篷。
-
关键词
青海油田
记忆
五十年代
六十年代
钻井队
石油
-
分类号
TE357.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B842.3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
-
题名咸水泉的钻探记忆
- 7
-
-
作者
梁泽祥
-
机构
青海油田
-
出处
《石油政工研究》
2012年第5期66-67,共2页
-
文摘
在柴达木盆地50多年的石油勘探开发进程中,日喷油量曾达到800吨以上的重大发现井屈指可数,其中咸水泉“成深2井”就是一口。回想起钻探“成深2井”的经过,特别是制服井喷的场案,至今记忆犹新。
-
关键词
记忆
钻探
石油勘探开发
柴达木盆地
-
分类号
P634.5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
-
题名定格在珍贵照片上的记忆
- 8
-
-
作者
曹随义
梁泽祥
李蕾
-
机构
青海油田离退处
-
出处
《石油政工研究》
2012年第2期65-68,共4页
-
文摘
在青海油田的历史展厅或宣传画册中,在油田的回忆录等书籍上,有一张刊载次数较多、广为石油人熟知、十分珍贵的反映柴达木盆地早期石油地质勘探场景的黑白老照片。照片上,几名地质勘探队员骑在骆驼上正在进行野外勘探。照片左前方是被誉为“柴达木功勋向导”的乌孜别克族老人依沙·阿吉,老人骑在骆驼上手指前方,他身后的骆驼土张维亚、葛泰生和马忠义等石油地质工作者紧随其后。
-
关键词
老照片
石油地质勘探
柴达木盆地
记忆
青海油田
乌孜别克族
地质工作者
回忆录
-
分类号
K892.338
[历史地理—民俗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