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外周血CD4^(+)T细胞miR-146a-3p降低、IL-17水平增加
1
作者 冯燕妮 罗宏成 +7 位作者 姚小敏 杨松媚 黄艳 陈娟娟 刘运强 农美杏 梁炎贤 梁玉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120-1127,共8页
目的研究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外周血CD4^(+)T细胞微小RNA-146a-3p(miR-146a-3p)、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及机制。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66例败血症患儿、4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及4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CD4^(+)T细胞miR-146a-3p、IL-17 ... 目的研究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外周血CD4^(+)T细胞微小RNA-146a-3p(miR-146a-3p)、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及机制。方法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66例败血症患儿、40例感染性疾病患儿及40例健康新生儿(对照组)CD4^(+)T细胞miR-146a-3p、IL-17 mRNA的表达,ELISA检测外周血IL-17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46a-3p对IL-17的靶向作用关系。分离CD4^(+)T细胞,采用miR-146a-3p模拟物(miR-146a-3p mimic)或miR-146a-3p抑制物(miR-146a-3p inhibitor)促进或抑制CD4^(+)T细胞miR-146a-3p表达后,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比例变化,甲基化特异PCR检测miR-146a-3p基因甲基化情况。CD4^(+)T细胞中加入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嘧啶(5-Aza-dC)后,观察Th17细胞比例变化及IL-17表达变化。结果与感染性疾病患儿及对照组相比,败血症组患儿外周血CD4^(+)T细胞miR-146a-3p表达降低,IL-17 mRNA水平增加,外周血IL-17水平升高。CD4^(+)T细胞中转染miR-146a-3p mimic能够显著抑制IL-173′非翻译区(3′UTR)野生型的荧光素酶活性。转染miR-146a-3p mimic后,CD4^(+)T细胞IL-17 mRNA显著降低,培养上清中IL-17水平和Th17细胞比例显著降低,而转染miR-146a-3p inhibitor后,IL-17 mRNA表达显著升高,上清中IL-17水平显著升高,Th17细胞比例升高。败血症组外周血miR-146a-3p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感染组,CD4^(+)T细胞中加入5-Aza-dC后,miR-146a-3p表达升高,IL-17 mRNA表达降低,上清中IL-17水平降低,Th17细胞比例明显降低。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外周血CD4^(+)T细胞miR-146a-3p表达下调,IL-17表达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败血症 微小RNA-146a-3p(miR-146a-3p) 白细胞介素17(IL-17)
下载PDF
早产儿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研究新进展
2
作者 梁炎贤 梁玉美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12期127-129,共3页
早产儿静脉营养在临床应用愈加普遍,尤其是在营养液配方、输注技术越来越完善背景下,使得早产儿静脉营养耐受程度有所提升,并且还可为其提供早期营养支持,促进其生长发育。但是早产儿机体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如肝肺功能、脂质清除能力、... 早产儿静脉营养在临床应用愈加普遍,尤其是在营养液配方、输注技术越来越完善背景下,使得早产儿静脉营养耐受程度有所提升,并且还可为其提供早期营养支持,促进其生长发育。但是早产儿机体功能发育尚不成熟,如肝肺功能、脂质清除能力、抗氧化能力等,致使其在营养支持期间易出现相关并发症,涉及代谢、感染、机械性等,存在影响早产儿预后的可能。本文综述早产儿静脉营养相关并发症研究新进展,具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静脉营养 并发症
下载PDF
住院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的变迁、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冯燕妮 罗宏成 +7 位作者 姚小敏 杨松媚 黄艳 陈娟娟 刘运强 农美杏 梁炎贤 梁玉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35-839,843,共6页
目的探讨住院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变迁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并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中心感染的新生儿3284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年龄、性别、气管插管时间、基础疾病、抗菌药物... 目的探讨住院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变迁及主要病原菌耐药情况,并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2016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中心感染的新生儿3284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的年龄、性别、气管插管时间、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住院时间、药敏、标本及住院时间等临床资料。无菌采集1~3 ml血液于培养瓶中进行病原菌的培养,采用VITEK 2 COMPACT微生物全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检出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变迁情况,以及主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采用Log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016年1月-2020年12月新生儿血培养3284份,检出215株病原菌,阳性率为6.17%。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的检出率5年间呈下降趋势,表皮葡萄球菌2016年检出率为27.27%,2020年为17.54%,且两种葡萄球菌均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溶血葡萄球菌2016年检出率为18.18%,2020年为15.79%。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5年间呈上升趋势,2016年两种病原菌的检出率分别为9.09%和3.03%,至2020年检出率增长至15.79%和12.28%。药敏检测显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药率为33.33%,显著低于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耐药率70%~90%;溶血葡萄球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苯唑西林及红霉素的耐药率为72.22%~91.67%,高于表皮葡萄球菌的耐药率23.40%~76.60%和溶血葡萄球菌的耐药率12.50%~81.25%。大肠埃希菌对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庆大霉素、氨苄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及氨苄西林耐药率为24.14%~75.86%,对哌拉西林、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妥布霉素及左氧氟沙星耐药率≤10.34%;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低于大肠埃希菌,其中对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头孢曲松、头孢唑林、氨苄西林及头孢他啶耐药率为20.00%~45.0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5.0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医源性传播及气管插管均是新生儿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新生儿血液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其中CNS和肠杆菌属检出率较高,且不同年份不同病原菌的分布特点不同,变化趋势差异显著。定期对病原菌构成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可为新生儿院内感染的早期治疗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血培养 病原菌 变迁情况 耐药性 相关性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