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发现HIV感染者209例免疫功能检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梁炳健 黄声强 +1 位作者 谭春柳 黎柱荣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15期1234-1234,1237,共2页
目的了解梧州市新发现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的免疫水平,为现场干预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新发现的209例HIV感染者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结果 209例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250.19±177.26)个/... 目的了解梧州市新发现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的免疫水平,为现场干预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新发现的209例HIV感染者进行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检测。结果 209例HIV感染者的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250.19±177.26)个/μl,CD4+T淋巴细胞计数>500/μl、500~351/μl、350~200/μl、<200/μl分别为13.40%、10.53%、23.92%、52.15%。结论梧州市新发现HIV感染者半数已进入爱滋病期,应加大对高危人群的干预力度,尽早发现HIV感染者,同时提高HIV检测频率,提高HIV感染或潜在感染者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CD4+T淋巴细胞
下载PDF
梧州市近5年男性性病就诊者感染调查及高危行为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钟坚 李骏 +8 位作者 谭琳琳 陈懿 李勇 王冠 黄赛伦 潘颖梅 韦榕静 何宏逸 梁炳健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5年第9期575-576,共2页
性病门诊就诊者是艾滋病流行和传播的高危人群之一。1为了解梧州市男性性病就诊者艾滋病、梅毒、丙肝以及高危行为的影响,2010-2014年每年4~7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梧州市的综合医院及专科性病门诊男性性病就诊者4045人进行面对面基本... 性病门诊就诊者是艾滋病流行和传播的高危人群之一。1为了解梧州市男性性病就诊者艾滋病、梅毒、丙肝以及高危行为的影响,2010-2014年每年4~7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梧州市的综合医院及专科性病门诊男性性病就诊者4045人进行面对面基本情况以及行为学调查,并采血样进行HIV、HCV、梅毒抗体检测。结果如下。1对象和方法1.1对象2010—2014年每年4~7月全市综合医院及专科性病门诊男性性病就诊者4045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门诊就诊者 男性性病 高危人群 梧州市 行为分析 感染调查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综合医院
下载PDF
炮制方法对木瓜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王光宁 崔升淼 梁炳健 《齐鲁药事》 2012年第12期695-697,共3页
目的考察炮制方法对木瓜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炮制品中两者的含量。结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分别在0.019 8~0.594 0 mg.mL-1和0.020 8~0.624 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 目的考察炮制方法对木瓜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炮制品中两者的含量。结果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分别在0.019 8~0.594 0 mg.mL-1和0.020 8~0.624 0 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08%和99.37%,RSD分别为0.99%和1.36%(n=6);齐墩果酸含量依次为盐炙品>炒黄品>酒炙品>生品>炒焦品;熊果酸含量依次为炒黄品>盐炙品>酒炙品>生品>炒焦品。结论炮制温度和时间对齐墩果酸及熊果酸含量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 炮制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
下载PDF
有线电视传输网络的防雷接地
4
作者 梁炳健 《中国有线电视》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01-101,共1页
雷击是造成有线电视系统损毁的重要因素 ,可靠的防雷接地是保证有线电视安全、优质播出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 有线电视网络 雷击 接地 地线
下载PDF
窗户防入侵物防组合
5
作者 梁炳健 梁博 《山东工业技术》 2016年第23期221-221,共1页
安全技术防范离不开物防、技防与安防,三者缺一不可。在家庭安全科普宣传和科技服务进基层等惠民活动中,我们向广大群众展示各种层次的家庭技防产品,介绍国内外居民家庭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识和经验介绍,发放安防装备试用,广泛征求意见,提... 安全技术防范离不开物防、技防与安防,三者缺一不可。在家庭安全科普宣传和科技服务进基层等惠民活动中,我们向广大群众展示各种层次的家庭技防产品,介绍国内外居民家庭安全防范的基本知识和经验介绍,发放安防装备试用,广泛征求意见,提出应用建议。通过几年来进驻农村,蹲点小区,了解到居民住家防盗弱点和群众的最基本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窗户防入侵 安防装备 物防组合
下载PDF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聚合酶链反应诊断技术进展
6
作者 梁炳健 《职业与健康》 CAS 2013年第2期239-241,共3页
目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和相关疾病的RNA病毒。实验室诊断以检测HIV感染者体液中病毒抗原和抗体的方法为主,操作方便,易于普及应用。近年来出现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检测HIV基因为目标,具有... 目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和相关疾病的RNA病毒。实验室诊断以检测HIV感染者体液中病毒抗原和抗体的方法为主,操作方便,易于普及应用。近年来出现的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以检测HIV基因为目标,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能做到早期诊断及定量分析,在HIV感染检测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也日益受到重视。作者介绍了常规PCR、套式PCR、多重PCR、逆转录PCR、免疫PCR的基本原理及应用于检测HIV感染者的现况。着重介绍了具有载量分析的实时PCR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并对实时PCR技术未来的发展做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诊断技术 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2010-2014年梧州市吸毒人群HIV梅毒和HCV感染状况及高危行为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钟坚 李骏 +6 位作者 谭琳琳 陈懿 李勇 王冠 黄赛伦 潘颖梅 梁炳健 《中国艾滋病性病》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23-824,共2页
为了解梧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状况以及相关的高危行为,2010-2014年每年4-7月,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梧州市强制戒毒所内的吸毒人员、社... 为了解梧州市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状况以及相关的高危行为,2010-2014年每年4-7月,梧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梧州市强制戒毒所内的吸毒人员、社区中的吸毒人员以及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服药人群开展了监测工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毒人群 艾滋病病毒 梅毒 丙型肝炎病毒 感染状况 高危行为
原文传递
梧州市2010-2014年暗娼人群感染调查及高危行为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钟坚 李骏 +9 位作者 谭琳琳 胡韵鸣 陈懿 王冠 李勇 黄赛伦 潘颖梅 梁炳健 韦榕静 何宏逸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67-68,87,共3页
目的:了解梧州市暗娼人群艾滋病、梅毒、丙肝以及高危行为的影响,为评价艾滋病、梅毒、丙肝预防和控制效果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4年,每年4~7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娱乐场所暗娼,进行面对面无关联匿名从业基本情况和艾滋病... 目的:了解梧州市暗娼人群艾滋病、梅毒、丙肝以及高危行为的影响,为评价艾滋病、梅毒、丙肝预防和控制效果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4年,每年4~7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娱乐场所暗娼,进行面对面无关联匿名从业基本情况和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并采血作HIV和梅毒抗体的检测。结果:五年共调查了8032名暗娼人群,平均年龄(31.05±7.49)岁;在婚或同居占59.60%;初中文化占70.5%;2010~2014年暗娼人群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34%、0.20%、0.50%、0.29%、0.17%,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5%、5.63%、7.78%、5.58%、5.78%,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2%、0.80%、1.43%、0.59%、0.40%。结论:娱乐场所暗娼人群存在性病、艾滋病感染的风险,应加强对暗娼人群开展性病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化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以及行为干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娼 梅毒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丙肝病毒
原文传递
梧州市农村200名留守妇女梅毒和艾滋病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钟坚 谭琳琳 +1 位作者 王冠 梁炳健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0年第12期998-999,共2页
目的了解梧州市夏郢镇某乡村200名农村留守妇女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07对梧州市夏郢镇某乡村200名农村留守妇女进行了艾滋病感染以及梅毒的检测。结果检测调查200名留守妇女,艾... 目的了解梧州市夏郢镇某乡村200名农村留守妇女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08-07对梧州市夏郢镇某乡村200名农村留守妇女进行了艾滋病感染以及梅毒的检测。结果检测调查200名留守妇女,艾滋病感染率0.5%,梅毒感染率为1.5%。艾滋病知晓率为33.5%(67/200)。结论农村留守妇女中存在性病、艾滋病感染现象,但该人群相关知识缺乏,应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知识 农村留守妇女 艾滋病 梅毒
原文传递
梧州市2007-2009年网络直报系统50岁以上艾滋病感染者感染情况以及相关行为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钟坚 徐国栋 +1 位作者 谭琳琳 梁炳健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260-262,共3页
目的:了解梧州市2007~2009年网络直报系统50岁以上艾滋病感染者感染情况以及相关行为的情况,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为制定该类人群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我们对... 目的:了解梧州市2007~2009年网络直报系统50岁以上艾滋病感染者感染情况以及相关行为的情况,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和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为制定该类人群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我们对梧州市2007~2009年艾滋病疫情网络直报的200名年龄在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进行了艾滋病感染和行为调查。结果:调查了200名中老年人,其中男157名,女的43名;通过性途径感染艾滋病的109人,占54.5%;通过静脉吸毒途径传播的34人,占17%;传播途径不详的57人,占28.5%。已婚125人,占62.5%,性伴数多,最多的为30人。结论:梧州市50岁以上艾滋病感染者中艾滋病传播以性途径为主,性伴数多,最多性伴数为30人,应进一步加强中老年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艾滋病 行为调查
原文传递
梧州市2010-2014年孕产妇感染调查及高危行为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钟坚 李骏 +6 位作者 谭琳琳 陈懿 王冠 李勇 黄赛伦 潘颖梅 梁炳健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CAS 2016年第5期252-254,共3页
目的:了解梧州市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丙肝以及高危行为的影响,为评价艾滋病、梅毒、丙肝预防和控制效果提供依据。方法:2010至2014年每年4至7月,对梧州市三县二市的妇幼保健院就诊的6053名孕产妇进行面对面无关联匿名基本情况以及行为... 目的:了解梧州市孕产妇艾滋病、梅毒、丙肝以及高危行为的影响,为评价艾滋病、梅毒、丙肝预防和控制效果提供依据。方法:2010至2014年每年4至7月,对梧州市三县二市的妇幼保健院就诊的6053名孕产妇进行面对面无关联匿名基本情况以及行为学调查,并采血样进行艾滋病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抗体检测。结果:五年共调查了6053名孕产妇,平均年龄(25.05±5.49)岁。0.12%的孕产妇有吸毒史,0.36%的孕产妇丈夫有吸毒史。0.94%的孕产妇存在婚外性行为,1.00%有性病史。2010至2014年孕产妇HI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8%、0.08%、0%、0.16%和0.08%(1/1203)。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50%、0.33%、0.57%、0.16%和0.58%。HC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58%、0.16%、0.16%和0%。结论:孕产妇人群存在性病、艾滋病感染的风险,并有高危行为,应加强对孕产妇人群开展性病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化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以及行为干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孕产妇 梅毒 HIV HCV
原文传递
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与影响因素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蔡周梅 梁炳健 《中国卫生工程学》 CAS 2016年第3期303-305,307,共4页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为了履行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健康危害监测与干预等职能,开展传染病疫情诊断与处置及其流行因素监测、食源性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检测判定和危害因素监测等所必须设立的专门实验室,可...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是为了履行疾病预防与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健康危害监测与干预等职能,开展传染病疫情诊断与处置及其流行因素监测、食源性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突发事件检测判定和危害因素监测等所必须设立的专门实验室,可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事件处置提供科学依据,起到技术支撑的作用。为了确保实验室出具的结果可靠性,准确性,实验室必须进行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 实验室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血清乙肝标志物、肝功能检测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钟有光 李达森 +2 位作者 彭美薇 梁炳健 冼桂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365-366,378,共3页
目的:了解梧州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卫生监督及乙肝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取受检者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改良赖氏法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坍)。... 目的:了解梧州市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病毒感染状况,为卫生监督及乙肝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取受检者静脉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乙肝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改良赖氏法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坍)。结果:2005~2008年度参加体检的食品、公共场所从业及其岗前体检人员共71512人,HBsAg、HBeAg总阳性率分别为6.31%、1.55%,HBeAg占HBsAg阳性总比率为24.64%;3种检出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年龄问检出率呈低年龄组向高年龄组逐一降低趋势,性别检出率男高于女,且年龄组间、性别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LT总异常率0.28%;异常率年间波动在0.23%~0.37%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意义;而性别间,不同感染模式、无感染者之间,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病毒感染,尤其HBeAg阳性,对健康及作为传染源有很大的危险性,应予高度关注与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 HBSAG HBEAG ALT 感染模式
原文传递
多重实时荧光PCR检测食品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被引量:3
14
作者 劳希 梁炳健 林静梅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7年第12期28-31,共4页
目的快速诊断鉴定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及其毒力基因和型别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快速、准确的实验室依据。方法依据《GB 4789.6-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验》和《2017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采用... 目的快速诊断鉴定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及其毒力基因和型别情况,为疾病预防控制提供快速、准确的实验室依据。方法依据《GB 4789.6-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检验》和《2017年国家食品污染物和有害因素风险监测工作手册》,采用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根据扩增曲线的荧光信号类型确定待测目标菌是否含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并判断其致病型别。结果于2017年上半年,按国家食源性致病菌监测计划,抽检42份市售生畜肉、水果、蔬菜食品,结果检出5份样品含致泻性大肠埃希菌,5株菌均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其中4株毒素类型是uid A、ast A,另1株毒素类型是uid A、agg R+pic。结论在食品微生物及致病因子监测工作中,应用PCR技术深入分子水平检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有助于建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的快速准确检验机制,有效控制传染源,为今后细菌鉴定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实时荧光PCR技术 食品 致泻性大肠埃希菌
原文传递
一起由两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分析
15
作者 劳希 梁炳健 林静梅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8年第12期15-17,共3页
目的通过实验检测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依据GB/T 4789-2010、GB/T 4789-2012、GB/T 4789-2014、WS271-2007、《2017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患者肛拭子、呕吐物进行进行检测。结果在6名患者的2份呕吐物和6份肛拭子标本中,... 目的通过实验检测一起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方法依据GB/T 4789-2010、GB/T 4789-2012、GB/T 4789-2014、WS271-2007、《2017年食源性致病菌监测工作手册》对患者肛拭子、呕吐物进行进行检测。结果在6名患者的2份呕吐物和6份肛拭子标本中,1份呕吐物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肠毒素为A、C,1份肛拭子中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1株,未检出肠毒素,另2份肛拭子检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2株,均为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产毒素类型均是:uidA、astA。结论综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判定是由产肠毒素A、C金黄色葡萄球菌株和EAEC引起食物中毒。建议各级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从而减少食物中毒的发生,保障人民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中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 肠毒素 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