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天性中耳畸形听骨链重建术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梁焕笑 张静辉 骆春柳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759-1760,共2页
目的探讨和分析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听骨链重建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对临床13例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手术的前后护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对中耳畸形患者听骨链重建手术前后进行全身和专科的精心护理,13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 目的探讨和分析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听骨链重建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和注意事项。方法对临床13例先天性中耳畸形患者手术的前后护理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对中耳畸形患者听骨链重建手术前后进行全身和专科的精心护理,13例患者均无并发症发生,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先天性中耳畸形听骨链重建术患者围手术期的科学护理对患者的康复,提高疗效和安全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耳畸形 听骨链重建术 围手术期 护理
下载PDF
PDCA循环法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实践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黎菊凤 黄珈雯 +1 位作者 吴晓松 梁焕笑 《广东药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4期490-493,共4页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调配药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6月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进行目标性监测,考察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循环对减少工作环节中各项差错的作用... 目的探讨PDCA循环法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调配药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5年1月—6月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PDCA循环法管理,进行目标性监测,考察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循环对减少工作环节中各项差错的作用。结果通过PDCA循环法管理后,静脉药物配制前处理出错率从0.32%下降至0.08%,配制过程中的出错率从0.28%下降至0.05%,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后,部门在各工作环节的差错均有明显减少,保证了配置药品的质量,确保了患者医疗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考察计划 实施 检查 处理
下载PDF
15例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被引量:2
3
作者 骆春柳 林帆 +3 位作者 马玉坤 张静辉 梁焕笑 温共英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4-796,共3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患者围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对15例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及护理,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检查纯音电测听,语频听力平均提高25~50 dB... 目的探讨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患者围手术期的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对15例外伤性听骨链中断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患者积极配合手术及护理,术后无并发症,术后随访3~6个月,检查纯音电测听,语频听力平均提高25~50 dB。12例接受颞骨CT虚拟耳镜复查,可见重建听骨链位置及连接状态良好。结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和充分的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加强体位护理、伤口护理、健康教育,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患者顺利康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外伤 听骨链中断 围手术期护理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喉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4
作者 骆春柳 张静辉 梁焕笑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26-1427,共2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喉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疾病及手术引起不舒适的特点,为15例喉癌患者围手术期提供人性化的舒适护理。结果15例患者均能平静地配合、接受手术治疗与护理,术后可自我满足生活需要,5例出院带管患者学会...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喉癌患者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疾病及手术引起不舒适的特点,为15例喉癌患者围手术期提供人性化的舒适护理。结果15例患者均能平静地配合、接受手术治疗与护理,术后可自我满足生活需要,5例出院带管患者学会自我护理。结论在喉癌患者围手术期中应用舒适护理,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最大的舒适感,从而促进术后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喉肿瘤 围手术期
下载PDF
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Ⅰ)配制的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的稳定性多因素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邓树荣 张媛 +5 位作者 梁焕笑 吴祝峰 吴玲 梁小娜 吴晓松 金伟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6-389,共4页
目的:考察电解质、氨基酸、温度、pH等因素对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Ⅰ)调配的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影响。方法: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调配新生儿肠外营养液,分别于0,12,24 h考察其外观变化、测定其pH值、不溶性微粒数、乳粒粒径大小... 目的:考察电解质、氨基酸、温度、pH等因素对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Ⅰ)调配的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影响。方法: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调配新生儿肠外营养液,分别于0,12,24 h考察其外观变化、测定其pH值、不溶性微粒数、乳粒粒径大小及粒度分布。结果:营养液的外观和pH均变化不大,电解质用量过多、高温(40℃)和pH过低(5.0)的营养液的平均粒径和聚合物分散性指数(PDI)均变大,40℃下放置的营养液和pH 5.0的营养液在24 h均出现粒径大于5μm的乳粒,占比均超过5.0%。结论:电解质、温度、pH的改变对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影响较大。电解质用量较多,温度较高,pH较低时,新生儿肠外营养液不稳定;氨基酸用量较多,新生儿肠外营养液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复方氨基酸注射液 新生儿肠外营养液 稳定性
原文传递
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及质量控制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邓树荣 梁焕笑 +1 位作者 张柳红 金伟军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57-960,共4页
目的:考察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及质量控制研究。方法:将营养液分别于4,20,40℃下放置,分别于0,12,24 h考察其外观变化、用苏丹红染料检测、测定其p H值、不溶性微粒数、乳粒粒径大小及粒度分布,并进行无菌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 目的:考察新生儿肠外营养液稳定性及质量控制研究。方法:将营养液分别于4,20,40℃下放置,分别于0,12,24 h考察其外观变化、用苏丹红染料检测、测定其p H值、不溶性微粒数、乳粒粒径大小及粒度分布,并进行无菌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结果:于4,20℃下放置的营养液的外观、p H值、平均粒径和PDI值均变化不大,无菌试验和细菌内毒素检查均符合质量要求,但40℃下放置的营养液的平均粒径和PDI值均变大。结论:4,20℃下放置的新生儿肠外营养的稳定性较好。为保证营养液的质量,建议定期进行有效的质量监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肠外营养液 稳定性 质量控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