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季节性放牧对补播改良荒漠草原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
1
作者 张飞 马玉荣 +3 位作者 梁瑞泽 李豫悦 田海洋 杨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8期53-57,共5页
放牧是影响天然草原植物生产力、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主要生物因子之一。以补播改良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禁牧、夏季放牧和夏秋放牧处理对植物地上生物量、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分析补播草地区域与原生植被区域对季节性放牧的... 放牧是影响天然草原植物生产力、群落组成与多样性的主要生物因子之一。以补播改良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禁牧、夏季放牧和夏秋放牧处理对植物地上生物量、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变化,分析补播草地区域与原生植被区域对季节性放牧的响应。结果表明,夏秋放牧处理降低草原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与物种丰富度。补播草地区域,夏秋放牧显著降低优势植物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沙打旺(Astragalus adsurgens)地上生物量;夏季放牧对蒙古冰草(A.mongolicum)地上生物量无影响。原生植被区域,夏秋放牧降低蒙古冰草(A.mongolicum)地上生物量,2种处理对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补播草地区域,家畜喜食蒙古冰草(A.mongolicum)、达乌里胡枝子(L.davurica)和沙打旺(A.adsurgens)。原生植被区域,放牧前期家畜喜食牛枝子(L.potaninii),放牧后期蒙古冰草(A.mongolicum)、牛枝子(L.potaninii)均被喜食。夏季放牧与夏秋放牧均降低补播草地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和沙打旺(A.adsurgens)地上生物量,不利于补播草地“上繁草”型豆科植物生长与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科植物 补播 荒漠草原 植被特征 择食指数
下载PDF
浅析“三贴近”教学原则在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梁瑞泽 《中学教学参考》 2018年第7期53-54,共2页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三贴近”原则渐渐引起了教育界同仁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全国各地也相继开展了对“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三贴近”原则是实现理论与现实相联系的有效的教学方式。...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思想政治课的“三贴近”原则渐渐引起了教育界同仁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全国各地也相继开展了对“三贴近”,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三贴近”原则是实现理论与现实相联系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师要转变教学理念,贯彻“三贴近”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 贴近学生 贴近生活 贴近实际
下载PDF
接种菌根真菌与施磷对豆禾混播体系生物量及竞争力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臧家艺 马玉荣 +2 位作者 梁瑞泽 李豫悦 杨鑫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469-2476,共8页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一类重要的土壤微生物,能与约80%的陆地植物形成互利共生关系。本研究通过构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单播、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1...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陆地生态系统中一类重要的土壤微生物,能与约80%的陆地植物形成互利共生关系。本研究通过构建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单播、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单播、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1∶1)混播组合,设置接种AMF和磷添加处理,探讨土壤有效磷水平与AMF互作对紫花苜蓿和无芒雀麦混播体系地上生物量及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接种AMF处理相比,接种AMF处理下紫花苜蓿单播体系地上生物量提高17.59%,无芒雀麦单播和混播地上生物量分别降低10.23%和10.26%。施磷处理下,接种AMF对单播和混播地上生物量无显著影响。混播体系中无芒雀麦的地上竞争率大于紫花苜蓿,接种AMF对紫花苜蓿地上竞争率无显著影响,使无芒雀麦地上竞争率降低56.41%。接种AMF使混播体系中紫花苜蓿地上磷吸收量提高66.12%,对无芒雀麦地上磷吸收量无显著影响,缓解了无芒雀麦对紫花苜蓿的竞争排除作用。综上所述,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构建的(1∶1)混播体系中AMF能有效抑制禾草无芒雀麦的地上竞争力,利于豆禾混播体系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播 丛枝菌根真菌 生物量 种间关系 施磷
下载PDF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浅海生态系统稳态转变:以塔里木盆地库孜贡苏剖面钙质超微浮游植物为例
4
作者 梁瑞泽 华春荣 +3 位作者 王亚苏 苏虹 姜仕军 Cui Ying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5-1214,共10页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发生于56 Ma前,因其碳释放过程与当前人类CO_(2)持续排放驱动的全球变暖类似而备受世人关注。塔里木盆地保存完好、出露完整且连续的古近纪浅海地层为研究PETM期间东特提斯洋古环境变化提供了理想材料,但目... 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PETM)发生于56 Ma前,因其碳释放过程与当前人类CO_(2)持续排放驱动的全球变暖类似而备受世人关注。塔里木盆地保存完好、出露完整且连续的古近纪浅海地层为研究PETM期间东特提斯洋古环境变化提供了理想材料,但目前缺乏对PETM前后塔里木盆地浮游植物群落稳态转变的研究。本研究利用库孜贡苏剖面齐姆根组约48 m厚海相沉积物中保存的丰富钙质超微化石群落,研究PETM前后生态系统演变过程,揭示PETM事件前后发生了两次稳态转变。第一次稳态转变发生在沉积厚度约为19.61~24.56 m之间,与PETM事件开始时间恰好对应;第二次稳态转变发生在沉积厚度约为29.60~31.06 m之间,与PETM事件恢复期基本对应。PETM事件前Coccolithus pelagicus、Toweius pertusus和T.eminens等钙质超微化石占主导地位,当稳态开始发生改变时,T.pertusus和T.eminens相对丰度开始下降,而“负偏属种”Discoaster araneus和Discoaster acutus开始出现。P和Zn/Al等营养指标升高,表明东特提斯洋地区在PETM期间初级生产力增加,高生产力指示种Neochiastozygus junctus在PETM期间显著增加也印证了这个观点。北大西洋中部滨海平原沉积记录表明,其生态系统在PETM时期同样经历了两次稳态变化,与库孜贡苏剖面两次转变时间基本对应,表明由PETM事件导致的浅海生态系统稳态转变可能是全球而非区域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M 钙质超微化石 稳态转变 塔里木盆地 东特提斯洋
原文传递
草原公路驾驶接管风险的模糊推理评估方法研究
5
作者 王海晓 梁瑞泽 +1 位作者 高明星 丁旭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4130-4142,共13页
为探究草原公路行车场景和非驾驶相关任务对驾驶人接管过程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生理特性和接管绩效的模糊逻辑风险评估方法。首先,模拟牛羊出没、前方停车、匝道来车三种草原公路典型场景,并考虑在模拟场景下执行无次任务、听新闻、看视... 为探究草原公路行车场景和非驾驶相关任务对驾驶人接管过程的影响,提出了基于生理特性和接管绩效的模糊逻辑风险评估方法。首先,模拟牛羊出没、前方停车、匝道来车三种草原公路典型场景,并考虑在模拟场景下执行无次任务、听新闻、看视频、玩游戏四种非驾驶相关任务;其次,构建基于生理指标(心率变异性)和接管绩效(接管时间、接管质量)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最后,采用模糊推理建立风险评估模型,量化评价不同场景和非驾驶相关任务组合的风险水平。结果表明,匝道来车场景和玩游戏在驾驶接管风险等级中被评估为高风险和极高风险占比较高。整体而言,高风险和极高风险样本占比达44.2%,反映出草原公路特定场景下执行感官参与维度多的任务具有较高的接管风险隐患。场景和非驾驶相关任务存在交互作用,在复杂场景下从事感官参与维度较高的任务极易导致高风险情况。相较于简单场景,驾驶人在复杂场景中的风险累积更快、波动更大,并在中后段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驾驶安全 人机接管 模糊推理 风险评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