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生物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
作者 苏宏飞 何旭聪 +6 位作者 林武辉 朱迅成 黄荣永 梁甲元 韦芬 黄雯 余克服 《大众科技》 2023年第2期148-151,共4页
“海洋生物学基础”是海洋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海洋专业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海洋学科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海洋生物学基础”课程需要实施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通过内容模块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团队建设等改革途... “海洋生物学基础”是海洋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对海洋专业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提高海洋学科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探讨了“海洋生物学基础”课程需要实施的教学方式方法改革,通过内容模块化、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团队建设等改革途径,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基础 教学改革 模块化 教学团队
下载PDF
海藻酮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薛蓓 梁甲元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27-130,共4页
海藻酮糖(trehalulose)是一种具有高溶解度的还原性二糖。文中对它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应用和生产方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海藻酮糖 异麦芽酮糖 海藻酮糖合成酶 异麦芽酮糖合成酶 蔗糖异构酶
下载PDF
一种环境敏感型造礁石珊瑚Pocillopora sp.共生虫黄藻和细菌的生态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梁甲元 邓传奇 +5 位作者 许勇前 覃良云 陈金妮 葛瑞琪 黄学勇 余克服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02-112,共11页
在气候和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下,南海珊瑚礁演变出生境各异的珊瑚礁生态系统。珊瑚对特殊生境的适应离不开体内共生微生物类群的调节。分析共生微生物的生态特征有助于了解珊瑚的环境适应机制,同时可以对珊瑚未来的进化趋势做出评估。本... 在气候和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下,南海珊瑚礁演变出生境各异的珊瑚礁生态系统。珊瑚对特殊生境的适应离不开体内共生微生物类群的调节。分析共生微生物的生态特征有助于了解珊瑚的环境适应机制,同时可以对珊瑚未来的进化趋势做出评估。本研究从南海低纬度的南沙群岛(NS)和西沙群岛(XS)以及相对高纬度的海南陵水(LS)3个珊瑚礁区采集一种环境敏感型造礁珊瑚Pocillopora sp.,分析关键共生微生物(虫黄藻和细菌)的群落结构特征和生物量以及与环境的相关性。结果表明:(1)共生虫黄藻的群落组成在NS、XS与LS之间存在较大差异,NS和XS珊瑚共生虫黄藻的主导系群分别为D1、C1d和C42,而LS则为C42、C1d、C1p、C1和C1t;(2)共生细菌的群落组成均以变形菌(Proteobacteria)、拟杆菌(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Firmicutes)为主导系群,而具有光合作用功能的蓝细菌(Cyanobacteria)则随着纬度的升高,其相对丰度显著升高(从NS的0.95%到LS的8.18%,p<0.05);(3)在细胞数量方面,随着纬度的升高,共生虫黄藻的密度显著升高(从(3.39±0.49)×10^(6)cells/cm^(2)升至(8.90±0.65)×10^(5)cells/cm^(2),p=0.001<0.05),在相对高纬度的LS同样有着更高的珊瑚共生细菌16S rRNA基因拷贝数(p=0.001<0.05);(4)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具有潜在耐热性质的虫黄藻亚系群D1与海表温度和透明度呈正相关,而在LS珊瑚中占主导的虫黄藻C42以及蓝细菌的相对丰度则与海表温度呈显著负相关,与营养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对南海的环境敏感型珊瑚Pocillopora sp.的环境适应微生态机制以及未来进化趋势提供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礁珊瑚 蓝细菌 南海 环境适应性 虫黄藻密度
下载PDF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a novel microbial esterase identified from the Indian Ocean and its use in the stereoselective preparation of(R)-methyl mandelate 被引量:3
4
作者 梁甲元 孙爱君 +4 位作者 张云 邓盾 王永飞 马三梅 胡云峰 《Chinese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6期1269-1277,共9页
Genomic mining has identifi ed a novel microbial alkaline esterase from the Indian Ocean. This esterase was overexpressed in E. coli BL21(DE3) and further functionally characterized.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10 mmo... Genomic mining has identifi ed a novel microbial alkaline esterase from the Indian Ocean. This esterase was overexpressed in E. coli BL21(DE3) and further functionally characterized.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10 mmol/L substrate, p H 6.0, 2 h at 40 ℃), this esterase can hydrolyze racemic methyl mandelate to( R)-methyl mandelate with very high optical purity(e. e. 〉99%) and yield(nearly 90%). Interestingly, the stereoselectivity of this esterase is opposite to that of two previously reported lipases that can generate( S)-methyl mandelate through the hydrolysis of racemic methyl mandelate. No organic solvents or other additives were required to optimize the optical purity and production of the fi nal chiral product(R)-methyl mandelate, which can potentially simplify the production procedure of( R)-methyl mandelate catalyzed by ester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kaline esterase kinetic resolution (R)-methyl mandelate high optical purity opposite stereoselectivity
下载PDF
广西大学海洋科学本科专业“宽口径”培养模式初探与思考
5
作者 梁甲元 朱迅成 +2 位作者 林武辉 江蕾蕾 余克服 《科技风》 2022年第35期17-19,共3页
海洋科学是19世纪中叶以来出现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环境、海洋化学、物理海洋和海洋地质五大分支学科。这使得海洋科学本科专业阶段的人才培养充满着挑战。目前,全国开设海洋科学本科专业的... 海洋科学是19世纪中叶以来出现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环境、海洋化学、物理海洋和海洋地质五大分支学科。这使得海洋科学本科专业阶段的人才培养充满着挑战。目前,全国开设海洋科学本科专业的院校共有35所,且基本在第二学年或者第三学年采取分模块培养,即按照海洋生物、海洋环境、物理海洋、海洋地质等学科方向进行分流培养。然而,广西大学海洋科学专业自2017年以来一直执行“宽口径”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即不区分领域方向来培养学生。本文对该创新性的培养模式进行成效分析与问题剖析,旨在为探索一条海洋科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科学途径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 人才培养 宽口径
下载PDF
涠洲岛两种石珊瑚在高温胁迫下共生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特征 被引量:2
6
作者 骆雯雯 梁甲元 +4 位作者 余克服 邓传奇 葛瑞琪 苏宏飞 王英辉 《广西科学》 CAS 2019年第3期299-307,共9页
石珊瑚中的块状珊瑚与枝状珊瑚对全球气候变暖胁迫的耐受能力明显不同,但其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选择北部湾涠洲岛的一种属于块状珊瑚的海孔角蜂巢珊瑚( Favites halicora )和一种属于枝状珊瑚的浪花鹿角珊瑚( Acropora cytherea )为研... 石珊瑚中的块状珊瑚与枝状珊瑚对全球气候变暖胁迫的耐受能力明显不同,但其机制仍不清楚。本研究选择北部湾涠洲岛的一种属于块状珊瑚的海孔角蜂巢珊瑚( Favites halicora )和一种属于枝状珊瑚的浪花鹿角珊瑚( Acropora cytherea )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高温胁迫下(26~34℃) 2种珊瑚共生细菌群落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共生细菌多样性具有差异性, A.cytherea 共生细菌的多样性随着温度上升变化显著,Shannon指数由2.20变为4.05,而 F.halicora 变化幅度较小,在2.69~3.19波动;主导细菌存在差异,在门水平上, F.halicora 占主导地位的共生细菌为Proteobacteria (29%~73%)、Cyanobacteria (7%~63%)和Bacteroidetes (3%~13%),而 A.cytherea 为Proteobacteria (49%~90%)、Cyanobacteria (1%~16%)、Bacteroidetes (3%~16%)、Firmicutes (1%~6%)和一个未分类的细菌门unclassified_k_norank(0.6%~21.0%);升温胁迫时,主导细菌的丰度变化存在差别,Bacteroidetes在 F.halicora 中显著降低,而在 A.cytherea 中显著升高,unclassified_k_norank在 A.cytherea 中也显著升高;随着温度升高,2种珊瑚共生细菌的变化趋势一致,但珊瑚中出现潜在致病菌 Vibrio 的温度不同, F.halicora 在34℃胁迫时出现, A.cytherea 在30℃和34℃胁迫时均出现。根据上述结果推测,珊瑚共生细菌的差异性可能是导致块状珊瑚比枝状珊瑚更耐受高温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孔角蜂巢珊瑚 浪花鹿角珊瑚 石珊瑚 共生细菌 致病菌 高温胁迫 珊瑚白化
下载PDF
造礁石珊瑚共生虫黄藻离体培养方法的优化 被引量:2
7
作者 覃良云 许勇前 +3 位作者 陈金妮 牛天祎 余克服 梁甲元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58-1671,共14页
【目的】开发一种高效地从造礁石珊瑚中分离、培养共生虫黄藻的技术方法,为珊瑚共生虫黄藻藻种资源储备和生理功能研究积累基础。【方法】首先采用微孔滤网过滤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造礁石珊瑚组织中直接分离或富集共生虫黄藻细胞,然后... 【目的】开发一种高效地从造礁石珊瑚中分离、培养共生虫黄藻的技术方法,为珊瑚共生虫黄藻藻种资源储备和生理功能研究积累基础。【方法】首先采用微孔滤网过滤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从造礁石珊瑚组织中直接分离或富集共生虫黄藻细胞,然后用改良的L1培养基在96孔板上对所得细胞进行离体培养,最后进行单细胞分离、培养和(或)平板划线培养获得单克隆虫黄藻细胞系。对所得虫黄藻单克隆藻株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分析,结合内转录间隔区2(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2,ITS2)和大亚基(large subunit,LSU)测序进行物种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采用上述方法从涠洲岛的霜鹿角珊瑚(Acropora pruinose)和西沙群岛的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及柔枝鹿角珊瑚(Acropora tenuis)中分离、培养得到3个虫黄藻株系,编号分别为AP21C1、GF21D1和AT21A113。3株藻的ITS2基因型分别鉴定为C1、D1及A113亚系群,系统发育特征分别与已命名的虫黄藻Cladocopium goreaui、Durusdinium trenchii及Symbiodinium natans基本一致。3株藻细胞在对数生长期均有自旋运动且具有贴壁性,其中AP21C1株系的虫黄藻细胞无法在琼脂平板上生长。【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高效地对珊瑚共生虫黄藻进行离体培养的方法,将对后续珊瑚共生虫黄藻物种资源的探索、利用、生理功能研究等提供有力的技术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黄藻 造礁石珊瑚 离体培养 Cladocopium Durusdinium SYMBIODINIUM
原文传递
玫瑰链霉菌海藻糖合成酶基因克隆、表达及功能鉴定 被引量:6
8
作者 黄英 林芳 +5 位作者 雷攀先 梁甲元 李雪 杜丽琴 黄日波 韦宇拓 《生物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克隆玫瑰链霉菌海藻糖合成酶基因(Srt)使其在大肠杆菌XL10-Gold中高效表达,并对重组酶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PCR技术从玫瑰链霉菌中克隆到一段长1 704bp的海藻糖合成酶基因(Srt),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SE380-Srt-treS,将其转... 目的:克隆玫瑰链霉菌海藻糖合成酶基因(Srt)使其在大肠杆菌XL10-Gold中高效表达,并对重组酶的酶学特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PCR技术从玫瑰链霉菌中克隆到一段长1 704bp的海藻糖合成酶基因(Srt),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SE380-Srt-treS,将其转化大肠杆菌XL10-Gold中诱导表达,对重组纯酶进行SDS-PAGE分析及酶学特性测定。结果:SDS-PAGE显示在65kDa处有明显单一蛋白条带。该酶可催化麦芽糖和海藻糖之间的可逆反应,海藻糖得率达82%,且含有很低的副产物葡萄糖(5%左右)。最适反应温度和pH分别为30℃、7.5,Cu2+、Zn2+和Tris能明显抑制酶活力。该酶还可催化蔗糖生成一种无龋齿,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糖类-海藻酮糖。结论:成功克隆表达了一个海藻糖合成酶基因,该酶转化率高,副产物较少,为工业酶法生产海藻糖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玫瑰链霉菌 海藻糖合成酶 克隆表达 酶学性质
原文传递
深海嗜热菌耐高温Mn-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性质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邓盾 张云 +2 位作者 孙爱君 梁甲元 胡云峰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7-83,160,共8页
嗜热菌Bacillus sp.SCSIO 15121是从南中国海沉积物中分离的,本研究从其基因组中克隆了一个编码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基因SODBa3,该基因长度为609 bp,对应着202个氨基酸残基。本研究构建p ET28a(+)-SODBa3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 嗜热菌Bacillus sp.SCSIO 15121是从南中国海沉积物中分离的,本研究从其基因组中克隆了一个编码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基因SODBa3,该基因长度为609 bp,对应着202个氨基酸残基。本研究构建p ET28a(+)-SODBa3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实现了SODBa3的可溶性异源表达。本文研究了重组SODBa3的酶学性质,最适pH为8.0-8.5,最适反应温度为60℃,酶活为3215.6 U/mg。经鉴定,SODBa3对CH3Cl-C2H5OH敏感,但对H2O2不敏感,因此SODBa3是一种Mn离子特异的SOD。采用圆二色谱结合不同温度下酶活的变化研究酶的热稳定性,结果说明SODBa3在40-70℃处理1 h酶活保持较高的稳定性,在100℃下处理1h剩余酶活为50%。金属离子耐受性试验表明5 mM的Mn^2+对SODBa3的酶活有促进作用,SODBa3对乙醇和DMSO的耐受性较好,剩余酶活分别为对照的112.56±9.77和98.55±6.47%,这些结果表明SODBa3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微生物 Mn-超氧化物歧化酶 枯草芽孢杆菌 高耐热性
原文传递
蜡样芽胞杆菌GXBC-3三个普鲁兰酶基因的表达及其酶学特性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美蓉 汪小波 +5 位作者 黄英 黄坚丽 梁甲元 黄日波 杜丽琴 韦宇拓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66-475,共10页
探索获得优良的新型普鲁兰酶基因,丰富普鲁兰酶理论,对实现普鲁兰酶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分析GenBank数据库中蜡样芽胞杆菌假定Ⅰ型、Ⅱ型普鲁兰酶基因序列,从实验室保藏的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cereus GXBC-3中克隆得到3个普鲁兰酶基因p... 探索获得优良的新型普鲁兰酶基因,丰富普鲁兰酶理论,对实现普鲁兰酶国产化具有重要意义。分析GenBank数据库中蜡样芽胞杆菌假定Ⅰ型、Ⅱ型普鲁兰酶基因序列,从实验室保藏的蜡样芽胞杆菌Bacilluscereus GXBC-3中克隆得到3个普鲁兰酶基因pulA、pulB、pulC,并分别导入大肠杆菌进行胞内诱导表达。纯化重组酶酶学性质研究表明重组酶PulA能水解α-l,6-和α-l,4-糖苷键,为Ⅱ型普鲁兰酶,以普鲁兰糖为底物时,最适反应温度及pH分别为40℃和6.5,比活力为32.89 U/mg;以可溶性淀粉为底物时,最适反应温度及pH分别为50℃和7.0,比活力为25.71 U/mg。重组酶PulB和PulC二者均只能水解α-l,6-糖苷键,为I型普鲁兰酶,以普鲁兰糖为底物时,其最适反应温度及pH分别为45℃、7.0和45℃、6.5,比活力分别为228.54 U/mg和229.65 U/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蜡样芽胞杆菌GXBC-3 普鲁兰酶 克隆表达 酶学特性
原文传递
涠洲岛2种造礁珊瑚共附生可培养潜在耐热细菌多样性
11
作者 陈金妮 梁甲元 +4 位作者 余克服 俞小鹏 葛瑞琪 覃良云 许勇前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09-923,共15页
【背景】珊瑚适应环境的能力与机体内共附生细菌有关,然而,这些细菌在珊瑚宿主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尚不清楚。对珊瑚共附生细菌进行纯培养,探究其生物功能和生态作用,是解析珊瑚宿主环境适应机理的重要途径。【目的】研究热耐... 【背景】珊瑚适应环境的能力与机体内共附生细菌有关,然而,这些细菌在珊瑚宿主适应环境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尚不清楚。对珊瑚共附生细菌进行纯培养,探究其生物功能和生态作用,是解析珊瑚宿主环境适应机理的重要途径。【目的】研究热耐受性不同的2种造礁珊瑚共附生可培养潜在耐热细菌多样性和功能,为理解珊瑚适应环境的能力提供新的认识。【方法】从涠洲岛选取2种热耐受性差异显著的霜鹿角珊瑚(Acropora pruinosa)和丛生盔形珊瑚(Galaxea fascicularis)为研究对象,采用2216E、海水R2A和海水GYP这3种琼脂培养基,于32℃(珊瑚热耐受阈值)培养条件下对珊瑚共附生潜在耐热细菌进行分离培养,对分离菌株进行16S rRNA基因测序和序列相似性分析。选取代表菌株进行热耐受性检验,并利用平板对峙法进行抗菌活性检测。【结果】2种造礁珊瑚共附生可培养潜在耐热细菌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从热敏型的霜鹿角珊瑚中获得44株细菌,隶属于4个门22个属,其中弧菌属(Vibrio)、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和Tenacibaculum为优势属;从热耐受性强的丛生盔形珊瑚中获得28株细菌,隶属于3个门11个属,其中弧菌属、假交替单胞菌属和鲁杰氏菌属(Rugeria)为优势属。此外,分离菌株中有17株菌与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低于98.65%,可能代表潜在的新分类单元。细菌热耐受性试验研究中,在26-37℃温度范围内,细菌生长速率均在34℃时最大,温度高于大多数海洋细菌的最适生长温度和珊瑚白化阈值,表明分离获得的细菌具有一定的耐热性。来源于丛生盔形珊瑚的2株鲁杰氏菌对珊瑚潜在病原弧菌具有抑制作用,而来自霜鹿角珊瑚Tenacibaculum的3株细菌对弧菌的抑制作用不明显。【结论】2种造礁珊瑚共附生可培养潜在耐热细菌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而且蕴含着不少潜在新类群。另外,条件致病菌弧菌作为优势类群,但来源于热耐受性强的珊瑚共附生细菌对其有一定的拮抗作用。因此,本研究推测珊瑚的耐热特性与体内共生细菌对致病菌的抑制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共附生细菌 纯培养 热胁迫 弧菌
原文传递
南海不同纬度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对异常低温的响应
12
作者 阳恩广 黄雯 +5 位作者 武茜 王永刚 蒙林庆 余克服 梁甲元 黄学勇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617-1627,共11页
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高温压力威胁着热带地区的珊瑚礁,较冷的相对高纬度地区可能成为珊瑚的潜在避难所。对低温的耐受性是决定珊瑚能否顺利迁移至相对高纬度避难所的关键。然而,珊瑚对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和生理适应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以... 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的高温压力威胁着热带地区的珊瑚礁,较冷的相对高纬度地区可能成为珊瑚的潜在避难所。对低温的耐受性是决定珊瑚能否顺利迁移至相对高纬度避难所的关键。然而,珊瑚对低温胁迫的耐受能力和生理适应机制尚不明确。本文以南海的澄黄滨珊瑚(Porites lutea)群体包括西沙群岛(XS)、涠洲岛(WZ)、大亚湾(DY)为研究对象,在18 d的实验周期内,将环境温度以梯度下降的方式从26℃降至12℃,通过低温胁迫获得其生理表型和酶活数据,以比较不同海域澄黄滨珊瑚耐低温的能力。结果表明:3组澄黄滨珊瑚对低温胁迫有着类似的响应模式,均表现为珊瑚触手收缩,珊瑚白化程度显著上升,虫黄藻(Symbiodiniaceae)密度、最大光量子产率(Fv/Fm)和叶绿素a含量明显降低。共生体抗氧化物(过氧化氢酶、总超氧化物歧化酶、还原型谷胱甘肽)的活性反映了珊瑚的氧化应激程度,在降温过程中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保持一致,都是显著地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与西沙群岛相比,大亚湾、涠洲岛的澄黄滨珊瑚对低温的耐受性更高,这可能是相对高纬度群体长期适应温度大幅度变化的表现。本研究将为人工协助珊瑚迁移的方案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性建议,为珊瑚的低温适应提供生理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避难所 地理群体 澄黄滨珊瑚 低温胁迫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