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美国的世界史研究与研究生教育 被引量:2
1
作者 杰里.本特利 梁紫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8年第3期78-84,113,共8页
我于1986年秋季来到夏威夷大学历史系学习,在选修世界史研究班课程的同时,兼任本科生的“世界文明史”课助教,故有机会了解到夏大世界史教学的情况。去年12月,指导世界史研究班的杰里·本特利(Jerry Bentley)教授写了Graduate Educ-... 我于1986年秋季来到夏威夷大学历史系学习,在选修世界史研究班课程的同时,兼任本科生的“世界文明史”课助教,故有机会了解到夏大世界史教学的情况。去年12月,指导世界史研究班的杰里·本特利(Jerry Bentley)教授写了Graduate Educ-ation and Research in World History一文,提交在华盛顿举行的1987年美国历史学会年会。我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及篇幅都很适宜于用作向国内学者介绍美国世界史研究和教学的最新动向。在此只是想就美国学者对世界史概念的不同理解而稍加说明。作为国内历史系的基础必修课的世界史,通常是不包括中国史在内的外国史。这一点颇令美国学者感到惊讶。因为他们觉得中国史在世界史中所占的比重是如此之大,不同时讲授中国史的“世界史”是不能被称为世界史的,正如美国大学的世界史课程必须包括美国史一样。国内世界史教学的这种课程格局,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中国学生应对中国史有特别详细的了解,因此,中国史应属于另一专门的课程。这种安排虽是事出有因,但“世界史”课名实不相符的情况,既不利于比较史学与宏观研究方法之发展,亦无助于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史在世界史中的地位。事实上,包括中国史在内的世界史并不排斥更为专门化的中国史课程,而研究中国史的学者亦极须增加与研究外国史的学者的交流。美国世界史教学可分为本科生与研究生两个层次。它们分别有不同的教学目的。在夏威夷大学,“世界文明史”是文、理、工等所有本科生的必修课。授课时间为一学年,每学期三学分。美国学者认为历史知识是公民的基本教育之不可缺少的部分,是培养“负责任的公民素质”,(responsible citizenship)之基础。在美国的其它大学,亦有以“西方文明史”与“亚洲文明史”两门课之结合来服务于同一目的。这种将世界历史推广到如此普遍程度的课程设置,很值得国内学者参考。因为高等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有专门知识的人材,而且还应使受教育者略为了解世界的过去与其现状、未来的关系,从而成为在现代化建设中较能把握正确方向的决策人或执行人。同时,普及世界文明史的教育,当然亦有利于扩大或充分发挥历史学系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在学术研究与研究生教育这一层次,美国大学中“世界史”的涵义亦与国内历史系必修课的世界史稍有差异。前者不是简单地在内容上包揽全球性历史,而更多地侧重于寻找及应用新的、从全球角度来观察问题的宏观研究方法来解释历史现象,或者是选择那些具有国际性影响、反映了世界各地区历史发展的相互依存性的历史现象或运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在以下的译文中,本特利教授凭其敏锐的观察力,论述了世界史学科的性质,概括了当前美国世界史研究的五大主要研究方法体系或动向:比较史学、现代化理论、世界体系理论,以及分别在生物·生态学或人类文化学与人种学影响下形成的两个交叉学科性的新研究方向。读者还可以了解到夏威夷大学世界史研究班(seminar)的教学目的、细节内容,以及世界史领域研究的前景。本特利教授自1976年起在夏威夷大学任教,发表过十多篇有关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论文,并已出版两本专著《人文主义者与圣经:文艺复兴时期对〈新约全书〉之学术研究》(Humanists and Holy Writ:New Testament Scholarship in the Renaissa-nc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3)和《文艺复兴时期那不勒斯的政治与文化》(Politics and Culture in Renaissance Naples,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87)。他讲授的本科生课包括:世界文明史(上、下学期)、文艺复兴(1300-1500)、宗教改革(1500-1600)和欧洲之扩张(1500-1900);指导的研究班课为史学史、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和世界史。此外,他正在写作两本新著。一本的主题为1500-1900年间欧洲与非西方文明之接触与交往;另一本则试图从全球史的角度来研究现实主义思想家(如韩非子、Kautilya和Machiavelli等)。他的论述史学编纂方法的《二十世纪之世界史:三个发展阶段及研究前景之展望》一文亦将问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班 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 世界史研究 世界史学科 教授 研究生教育 历史专业 研究生课程 中国史
下载PDF
唐宋帝国与法兰西王国的社会生活
2
作者 梁作干 梁紫虹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4期9-21,共13页
本文试图通过对九至十三世纪时期的唐宋帝国和法兰西王国社会生活的横向比较,说明世界历史运动的统一规律性。九至十三世纪是中外封建社会的典型时期,它是四至九世纪这几百年间社会关系封建化进程完成的结果。因此,唐宋帝国和法兰西王... 本文试图通过对九至十三世纪时期的唐宋帝国和法兰西王国社会生活的横向比较,说明世界历史运动的统一规律性。九至十三世纪是中外封建社会的典型时期,它是四至九世纪这几百年间社会关系封建化进程完成的结果。因此,唐宋帝国和法兰西王国的形成,可以被认为是世界规模的从奴隶占有制度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时期的结束。关于这段历史在法国的表现,作者已在《罗马·法兰克社会封建化的道路》中作过表述。该文的基本观点也适用于从北朝至唐中叶的中华历史,因为两国的经济和文化条件是相似的。中唐以后的唐宋帝国和卡佩王朝的法兰西王国的社会生活,其基本特征是由农奴制度决定的。但对农奴制度的涵义及其在中世纪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学者多有不同理解,故有重行探讨的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附关系 唐宋 宗法关系 封建化 奴隶占有制度 王国 封建制度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封建社会 依附农
下载PDF
古代史研究文摘
3
作者 程洪 孔立 +7 位作者 尹徳今 陈仲华 马润青 杨传龙 袁英光 李晓路 梁作干 梁紫虹 《中国史研究动态》 1986年第2期17-22,共6页
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将给古老的历史研究领域带来巨大变化,这是已经为越來越多的人们所相信的发展趋势。历史研究过程,说到底是历史思维的过程。而历史思维活动从来就是一种二界思维活动。对历史研究过程來说,过去的社会实践无法重演,历史... 新的科学技术革命将给古老的历史研究领域带来巨大变化,这是已经为越來越多的人们所相信的发展趋势。历史研究过程,说到底是历史思维的过程。而历史思维活动从来就是一种二界思维活动。对历史研究过程來说,过去的社会实践无法重演,历史认识的形成只能借助史料,也就是以信息为中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史研究 历史研究 文摘 科学技术革命 思维活动 发展趋势 历史思维 社会实践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