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状腺癌组织中JAK2、STAT3的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
作者 蒋洪棉 梁至洁 +1 位作者 罗丽凤 冯振博 《系统医学》 2023年第2期1-5,36,共6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Janus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及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Janus激酶2(janus kinase 2,JAK2)及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TAT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20年8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术后确诊为甲状腺癌的72例患者,取患者的癌组织(癌组织组)和癌旁组织(癌旁组织组)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法对比两组的JAK2和STAT3的阳性表达率,观察甲状腺癌组织中JAK2、STAT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比较JAK2、STAT3表达的患者的生存期。结果癌组织组的JAK2、STAT3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125、48.347,P<0.05);JAK2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和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r=23.590、16.470、12.710,P<0.05);而STAT3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包膜侵犯显著相关(r=15.460、13.950、10.860,P<0.05);生存分析显示JAK2和STAT3阳性患者的存活率比阴性患者低。结论JAK2/STAT3信号通路在甲状腺癌组织中高表达,STAT3和JAK2的表达与癌组织的恶性程度有关,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有望成为治疗甲状腺癌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癌 JANUS激酶2 STAT3转录因子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术后放疗对T1~2期伴1~3枚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梁至洁 贾苗苗 +4 位作者 陈钦 王静 郑瑛 李玲妹 曹旭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498-502,共5页
目的:研究T1~2期伴1~3枚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并分析术后放疗对带有不同危险因素患者局部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457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T1~2期伴1~3枚淋巴结转移乳... 目的:研究T1~2期伴1~3枚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并分析术后放疗对带有不同危险因素患者局部复发及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2年6月457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T1~2期伴1~3枚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明确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并以这些因素进行分层,通过生存分析探究放疗对不同亚组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放疗对整体患者的生存(HR=0.949,95%CI:0.435~2.074,P=0.896)与复发(HR=0.611,95%CI:0.231~1.614,P=0.320)不是独立有益因素,结外浸润(ECE)和组织学Ⅲ级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这两个危险因素分别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放疗对具危险因素患者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ECE+组OS:P=0.020,LRRFS:P=0.014;GradeⅢ组OS:P=0.002,LRRFS:P〈0.001;)对无危险因素组患者的预后无显著性差异(ECE-亚组OS:P=0.353,LRRFS:P=0.796;GradeⅠ~Ⅱ亚组OS:P=0.267,LRRFS:P=0.589)。结论:结外浸润和组织学Ⅲ级是T1~2期伴1~3枚阳性淋巴结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放疗可以明显改善这些带危险因素患者的无局部复发生存和总生存,而对于未发生结外浸润及组织学级Ⅰ~Ⅱ的患者,放疗对预后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疗 结外浸润 组织学分级 预后
下载PDF
液体敷料治疗卧床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刘丽霞 梁至洁 +2 位作者 鄢春宁 黄宗贵 赵燕 《中国社区医师》 2023年第2期24-26,29,共4页
目的:探讨液体敷料对卧床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1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创面修复科收治的128例卧床IA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液体敷料治疗组和山茶油治疗组。比较两组IAD治愈... 目的:探讨液体敷料对卧床患者失禁相关性皮炎(IAD)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1月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创面修复科收治的128例卧床IAD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液体敷料治疗组和山茶油治疗组。比较两组IAD治愈情况、治愈所需时间;根据性别、年龄、失禁物、IAD严重程度、渗出量、细菌培养结果、血红蛋白水平及白蛋白水平,观察分析不同疗法对不同情况患者IAD预后的影响。结果:液体敷料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山茶油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男性患者、老年人(>65岁)、失禁物为小便、中等渗出量、IAD严重程度为中度与重度、细菌培养阴性及白蛋白水平低下(≤30 g/L)的患者中,液体敷料治疗组的治愈率高于山茶油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在血红蛋白水平较高(>90 g/L)或较低(≤90 g/L)的患者中,液体敷料组的IAD治愈率皆明显高于山茶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液体敷料对治疗IAD具有重要价值,与传统的山茶油治疗比较,能够提高治愈率,特别是在男性、老年人、失禁物为小便、IAD较为严重、细菌培养阴性、合并有低蛋白血症的患者中,具有较大的治疗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禁相关性皮炎 液体敷料 卧床
下载PDF
淫羊藿苷优化大鼠脂肪干细胞促进超长随意皮瓣存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梁至洁 黄东琳 +5 位作者 朱丹丹 易晓林 宁艳 蒋洪棉 罗丽凤 黎洪棉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2年第12期1140-1146,共7页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ICA)优化大鼠脂肪干细胞(rASCs)促进超长随意皮瓣存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6周龄雌性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提取rASCs并鉴定其多向分化能力及表面标志物。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B)实验检测不... 目的 探讨淫羊藿苷(ICA)优化大鼠脂肪干细胞(rASCs)促进超长随意皮瓣存活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择6周龄雌性健康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作为实验动物。提取rASCs并鉴定其多向分化能力及表面标志物。通过蛋白免疫印迹(WB)实验检测不同浓度ICA(0、0.1、1、10μM)对rASCs中血管生成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表达的影响。设置rASCs组(予未处理的rASCs)、ICA+rASCs组(予1μM ICA预处理的rASCs)及空白对照组(予等体积PBS),每组3只大鼠,根据分组在皮瓣蒂部注射相应细胞悬液。于治疗后7、14、28 d评估皮瓣存活情况。治疗后28 d取皮瓣组织行组织学及WB实验,检测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胶原含量及各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rASCs具有成脂、成骨和成软骨分化的能力,CD29及CD44呈高表达,不表达CD45。WB结果提示ICA处理能显著提高rASCs中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P<0.05)。动物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ASCs组及ICA+rASCs组治疗后7 d、14 d的皮瓣存活面积比更高(P<0.05);在治疗后28 d,仅ICA+rASCs组的皮瓣存活面积比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组织学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rASCs组和ICA+rASCs组的皮瓣组织结构排列更为紧密,MVD、胶原含量显著提高(P<0.05)。WB结果显示,rASCs组和ICA+rASCs组的VEGF、PDGF-BB和FGF-2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且ICA+rASCs组的VEGF、PDGF-BB蛋白表达水平较rASCs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A能够提高rASCs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水平,这可能是其优化rASCs促进大鼠超长随意皮瓣存活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来源干细胞 淫羊藿苷 超长随意皮瓣 血管新生
下载PDF
3D腹腔镜与2D腹腔镜肝切除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朱懋光 方兆山 +6 位作者 孙兴 赵昆 荀敏 苏泽 梁至洁 张智 黄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6-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46例肝脏肿瘤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3D腹腔镜组22例和2D腹腔镜组24例,分析比较两组肝切除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 目的探讨3D腹腔镜在肝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8月46例肝脏肿瘤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3D腹腔镜组22例和2D腹腔镜组24例,分析比较两组肝切除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3D腹腔镜组与2D腹腔组肝切除术手术方式大部分肝切除术27.3%(6例)和25%(6例),小部分肝切除术68.2%(15例)和70.8%(17例),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3D腹腔镜组肝切除术手术时间短于2D腹腔镜组(150±62 min vs 205±94 min,P=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D腹腔镜组与2D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267±233 ml vs 289±265 ml,P=0.774),术后住院时间(7.8±2.7 d vs 8.2±3.2 d,P=0.936),并发症发生情况(18.2%vs 25%,P=0.575),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2D腹腔镜比较,3D腹腔镜下清晰的三维立体视觉,解剖层次更清晰可辨,有助于肝切除术精细操作,缩短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腹腔镜 腹腔镜肝切除术 手术时间 2D腹腔镜
下载PDF
保乳术后放疗对乳腺癌局部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6
作者 郑瑛 陈钦 +2 位作者 贾苗苗 梁至洁 曹旭晨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394-1398,共5页
目的:探讨术后放疗(post-mastectomy radiation therapy,PMRT)对局部淋巴结阳性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针对不同的pN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ratio,LNR)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术后放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 目的:探讨术后放疗(post-mastectomy radiation therapy,PMRT)对局部淋巴结阳性行保乳手术的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针对不同的pN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率(lymph node ratio,LNR)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术后放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98年2月至2007年3月152例行保乳手术并有局部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比较LNR和pN分期对患者预后的指导意义,并在LNR基础上,根据PMRT与否比较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结果:152例患者被分为pN1(114例)、pN2(23例)、pN3(15例),其中LNR〈0.21为114例,位于0.21~0.65为26例,〉0.65为1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切检总数、pN、LN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状态、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 ,PR)状态、放疗与否均与DFS、OS具有相关性(P〈0.05),诊断年龄和化疗方案仅与OS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NR、PMRT依然是DFS、OS的独立预测指标(P〈0.05),而p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分析时仅在LNR〈0.21术后放疗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NR作为一个独立预测指标,可用于评价行保留乳房手术治疗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针对不同的LNR分级,需要进一步细化PMRT的适应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保乳手术 淋巴结转移率 术后放疗
下载PDF
3D腹腔镜在胆道手术中的运用体会 被引量:9
7
作者 苏泽 黄海 +3 位作者 朱懋光 荀敏 梁至洁 陆春秀 《肝胆胰外科杂志》 CAS 2015年第4期329-330,共2页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胆道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采用Viking 3D高清腹腔镜系统,分析我科全国首例3D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共历时2.5 h,患者无不适,术后恢复快,未...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胆道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采用Viking 3D高清腹腔镜系统,分析我科全国首例3D腹腔镜联合胆道镜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共历时2.5 h,患者无不适,术后恢复快,未见胆总管狭窄,术后7 d出院。结论 3D腹腔镜胆道治疗胆道结石,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 胆总管一期缝合术
下载PDF
纳米脂肪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易晓林 梁至洁 黎洪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6期4243-4248,共6页
背景:近年来人们对纳米脂肪的研究也逐渐拓宽及拓深,其应用也越来越广。目的:综述近年来纳米脂肪的研究及应用。方法:以"Nanofat、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fat grafting"为英文检索词,以"纳米脂肪、脂肪干细胞、脂... 背景:近年来人们对纳米脂肪的研究也逐渐拓宽及拓深,其应用也越来越广。目的:综述近年来纳米脂肪的研究及应用。方法:以"Nanofat、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fat grafting"为英文检索词,以"纳米脂肪、脂肪干细胞、脂肪移植"为中文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Pub Med数据库有关纳米脂肪及脂肪干细胞的文献,保留52篇文献进一步总结分析。结果与结论:综合目前对纳米脂肪的研究,证实纳米脂肪在抗衰老、瘢痕、创面修复、填充等效果明显,但样本数据不大,需要更大、更多的样本及数据支撑。目前制备方法得到的纳米脂肪包括多种成分,具体作用机制还需更深层次的研究,且目前制备方法尚无统一标准,诸多环节如:选取脂肪来源、抽吸脂肪方法、机械乳化过滤脂肪程序及纳米脂肪移植注射后的护理等均有待进一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脂肪 脂肪干细胞 脂肪移植 抗衰老 综述 脂肪 填充 移植
下载PDF
白藜芦醇通过下调POLD1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梦欣 梁至洁 +5 位作者 黄东琳 万言 蒋洪棉 黎洪棉 陈茂剑 韦长元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45-450,共6页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SV)通过下调POLD1对MDA-MB-23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CCK-8检测RSV对MDA-MB-231细胞活性的抑制能力。使用重组慢病毒转染MDA-MB-231细胞构建POLD1-OE及POLD1-NC细胞系,RSV分别刺激各细胞后,蛋白印迹法检测POLD...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SV)通过下调POLD1对MDA-MB-231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CCK-8检测RSV对MDA-MB-231细胞活性的抑制能力。使用重组慢病毒转染MDA-MB-231细胞构建POLD1-OE及POLD1-NC细胞系,RSV分别刺激各细胞后,蛋白印迹法检测POLD1、EMT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Transwell侵袭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各实验组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RSV能显著抑制MDA-MB-231细胞的存活率,同时能够降低POLD1、N-cadherin及Vimentin的表达,上调E-cadherin的表达,且明显抑制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但上述作用效应在POLD1过表达的MDA-MB-231中被一定程度拮抗。结论RSV能够抑制MDA-MB-231细胞的活性及EMT,下调POLD1是RSV抑制MDA-MB-231细胞EMT的关键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乳腺癌 POLD1 上皮间质转化
下载PDF
CD54^+和CD54^-脂肪干细胞的成脂分化能力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德全 梁至洁 +4 位作者 韦金儒 黄海 黄敏红 池刚毅 黎洪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638-2643,共6页
背景: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但是其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的效率仍较低,只有30%-40%。因此,如何提高脂肪干细胞的成脂分化能力是软组织再生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目的:观察兔脂肪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54的表达... 背景:研究表明,脂肪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但是其向成熟脂肪细胞分化的效率仍较低,只有30%-40%。因此,如何提高脂肪干细胞的成脂分化能力是软组织再生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目的:观察兔脂肪干细胞表面标志物CD54的表达与其成脂分化能力的关系,并探讨同一诱导剂对CD54^+和CD54^-兔脂肪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8-12周龄)腹股沟皮下脂肪垫3 mL,采用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兔脂肪干细胞并行多向分化诱导及细胞表型标志物鉴定。取第3代细胞经免疫磁珠分选得到CD54^+兔脂肪干细胞和CD54^-兔脂肪干细胞,经成脂诱导14d后行油红O染色,检测成熟脂肪细胞的密度及细胞内脂滴含量。RT-PCR检测脂肪干细胞成脂分化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1)兔脂肪干细胞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可向成熟脂肪细胞、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表型分化,细胞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49d、CD54、CD73、CD90和CD105表达均为阳性,而CD31、CD34和CD45表达阴性;(2)成脂诱导第14天,CD54^+兔脂肪干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密度和细胞内脂滴含量均高于CD54^-兔脂肪干细胞,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3)成脂诱导14 d后,CD54^+兔脂肪干细胞成脂相关基因ADD1、C/EBPα、PPARγ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D54^-兔脂肪干细胞,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4)结果表明,CD54^+脂肪干细胞具有高成脂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细胞 脂肪干细胞 细胞表面标志 成脂分化 细胞诱导 组织工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下载PDF
重组腺病毒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转染对兔脂肪干细胞生长增殖及成脂分化的影响
11
作者 陈海 梁至洁 +1 位作者 梁一丹 黎洪棉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6期938-942,共5页
目的:探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载体(Ad—GFP)转染兔脂肪干细胞(rADSCs)后对其生长增殖及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5~2.0kg、8~12周龄)腹股沟皮下脂肪垫3mL,采用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rADSCs。取第3代rADSC... 目的:探讨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载体(Ad—GFP)转染兔脂肪干细胞(rADSCs)后对其生长增殖及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1.5~2.0kg、8~12周龄)腹股沟皮下脂肪垫3mL,采用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rADSCs。取第3代rADSCs细胞分为Ad—GFP转染组(A组)和未转染的对照组(B组),流式细胞术检测Ad-GFP转染rADSCs的效率。比色法检测两组细胞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四氮唑复合物(XTT)比色法检测rADSCs的增殖情况。细胞成脂分化14d后行油红O染色,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率及细胞内脂滴含量。结果:两组rADSCs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90、CD105阳性表达率均在95%以上。不同MOI值rADSCs转染效率不同,当MOI值为10、30、50、100时转染效率分别为11.2%、42.7%、95.3%、97.1%。Ad—GFP转染后的rASCs贴壁后呈梭形,细胞质丰富,保持了良好的正常形态。两组rASCs培养上清液中LDH含量及rADSCs增殖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细胞分化率和细胞内脂滴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Ad—GFP转染rADSCs后,GFP可在细胞内稳定表达,对细胞无明显毒性作用,不影响rADSCs的生长、增殖及成脂化能力,是一种理想的脂肪干细胞示踪标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重组腺病毒绿色荧光蛋白 细胞标记 细胞增殖 细胞分化
下载PDF
脂肪干细胞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万言 梁至洁 韦长元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951-955,共5页
干细胞辅助移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体表软组织缺陷整形,在乳腺癌术后重建中的应用成为未来的趋势,其中脂肪干细胞(ADSCs)具有良好的增殖、多向分化以及旁分泌等功能,能优化自体脂肪移植疗效,但其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上皮间质化以... 干细胞辅助移植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体表软组织缺陷整形,在乳腺癌术后重建中的应用成为未来的趋势,其中脂肪干细胞(ADSCs)具有良好的增殖、多向分化以及旁分泌等功能,能优化自体脂肪移植疗效,但其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的增殖、上皮间质化以及乳腺癌新生血管形成都有促进作用,在肿瘤学安全性上存在质疑。本文旨在概述ADSCs在乳房重建中的潜在作用,讨论其对乳腺肿瘤学安全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干细胞 乳腺癌 术后重建 肿瘤学安全性
下载PDF
降低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新技术——腋窝反向淋巴制图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3
作者 贾苗苗(综述) 梁至洁(综述) +1 位作者 陈钦(综述) 曹旭晨(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11-214,共4页
腋窝反向淋巴制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技术是指在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和/或前哨淋巴结切除术(sentinel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中显示上肢淋巴管道并对其予以保护,从而降低术后上肢... 腋窝反向淋巴制图(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技术是指在腋窝淋巴结切除术(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和/或前哨淋巴结切除术(sentinel lymph node dissection,SLND)中显示上肢淋巴管道并对其予以保护,从而降低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是针对乳腺癌手术治疗的一项新兴技术,目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外相关临床试验,分析ARM淋巴结和淋巴管的显示方法,评估保留ARM淋巴结和淋巴管的可行性,评价ARM技术对降低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腋窝反向淋巴制图 淋巴结 淋巴管 上肢淋巴水肿
下载PDF
靶向TGF-β1抑制甲状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实验研究
14
作者 蒋洪棉, 梁至洁 +1 位作者 罗丽凤 冯振博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8期0004-0008,共5页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与甲状腺癌鳞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1~2020.12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癌切除术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检测并比较TGF...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与甲状腺癌鳞癌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1~2020.12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癌切除术患者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检测并比较TGF-β1的表达。慢病毒转染下,构建TGF-β1表达敲低的甲状腺癌SW579细胞株(SW579/ TGF-β1(-)),以空载转染为对照(SW579/ NC),免疫蛋白印迹试验(Western Blot,WB)检测EMT相关蛋白Vimentin、MMP9及E-Cadherin的表达水平、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 TGF-β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94.59%(35/37),癌旁组织阳性率为16.21%(6/37),P0.000。WB结果显示,敲低SW579细胞中TGF-β1的表达,能够明显下调EMT相关蛋白Vimentin及MMP9的表达水平(T8.781,P0.001;T3.357,P0.028),并显著提高E-Cadherin的表达水平(T-5.273,P0.006)。划痕试验显示,SW579/ NC细胞的24 h愈合率为(37.25±7.01)%,SW579/ TGF-β1(-)细胞的愈合率为(23.99±1.29)%,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SW579/ NC细胞的穿膜细胞数为127.33±9.61个/视野,SW579/ TGF-β1(-)细胞的穿膜细胞数为37.67±3.51个/视野,P0.000。结论 TGF-β1在甲状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是诊断甲状腺癌的潜在指标;同时TGF-β1在甲状腺癌细胞的EMT及迁移侵袭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治疗甲状腺癌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癌组织 转染 细甲状腺癌
下载PDF
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诊断在甲状腺结节中的价值分析
15
作者 蒋洪棉 罗丽凤 +1 位作者 梁至洁 韦芳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5期0135-0138,共4页
探讨甲状腺结节采取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FNAC)诊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435例甲状腺结节,全部病例均为手术及病理确诊,术前均行细针吸活检,并以手术及病理检查为依据,探讨细针吸活检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术后病理... 探讨甲状腺结节采取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FNAC)诊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435例甲状腺结节,全部病例均为手术及病理确诊,术前均行细针吸活检,并以手术及病理检查为依据,探讨细针吸活检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术后病理证实良性与恶性甲状腺结节分别为212例、223例,而FNAC诊断良性与恶性甲状腺结节分别为208例、216例,误诊或漏诊11例,诊断符合率为97.47%;在甲状腺弥漫性肿大合并结节细胞学检查之中,以甲状腺功能减退合并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为前两位,分别为18.39%、10.57%。结论 甲状腺结节患者在良性与恶性上有明显的年龄、性别差异,采取FNAC诊断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与术后病理结果相似,可作为临床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结节 良性结节 恶性结节 细针穿刺细胞病理学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诱导脂肪来源干细胞迁移促进糖尿病缺血下肢肌肉修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东琳 梁至洁 +3 位作者 朱丹丹 蒋洪棉 宁艳 黎洪棉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78-887,共10页
背景与目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SDF-1α)是一种定向诱导细胞迁移的趋化因子,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受损组织中可以沿着SDF-1梯度迁移到损伤部位并参与组织修复,然而目前尚缺乏SDF-1α诱导脂肪来源干细胞(ASCs)对糖尿病缺血... 背景与目的: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SDF-1α)是一种定向诱导细胞迁移的趋化因子,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受损组织中可以沿着SDF-1梯度迁移到损伤部位并参与组织修复,然而目前尚缺乏SDF-1α诱导脂肪来源干细胞(ASCs)对糖尿病缺血下肢进行组织修复的体内研究。因此,本研究探讨SDF-1α促进大鼠脂肪来源干细胞(r ASCs)向糖尿病大鼠缺血下肢肌肉组织迁移及对组织修复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脂肪组织分离培养rASCs,行细胞形态观察,鉴定成脂、成软骨及成神经分化能力,并使用带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腺病毒转染和标记r ASCs。将大鼠用STZ法构建糖尿病模型,并结扎大鼠的右下肢股动脉造成下肢缺血后,随机分为两组,通过尾静脉向两组大鼠体内注射r ASCs,其中一组在患肢中段部位肌肉处注射SDF-1α蛋白(SDF-1α+rASCs组),另一组则用同样方式注射等量磷酸盐缓冲溶液(rASCs组)。治疗后的第1、2周行大鼠双下肢血流量检测,计算及比较各组大鼠的缺血下肢-健侧下肢血流比值。在第4周时处死大鼠,取缺血部位的肌肉组织行HE染色,观察不同治疗方法组中肌肉组织的排列情况。以因子Ⅷ(FⅧ)作为微血管的标记,行免疫荧光染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组织中FⅧ及GFP的分布情况。结果:所培养的细胞呈长梭形或多角形样生长,并可向脂肪、软骨、神经细胞多向分化,鉴定为rASCs。糖尿病下肢缺血大鼠下肢血流量检测结果显示,在治疗后第1周SDF-1α+rASCs组的缺血下肢-健侧下肢血流比值明显高于r ASCs组(0.33±0.03 vs. 0.26±0.02,P=0.016),治疗后第2周可发现上述差异进一步扩大(0.60±0.02 vs. 0.47±0.01,P=0.050)。HE染色结果显示,在治疗后第4周SDF-1α+rASCs组大鼠的肌肉组织排列更为整齐。免疫荧光结果显示,SDF-1α+rASCs组的骨骼肌组织中r ASCs的数量在治疗后第4周明显高于rASCs组(P<0.05),还能观察到红色荧光(FⅧ)与绿色荧光(rASCs)的重叠。结论:通过提高缺血部位的SDF-1α的浓度能够有效增加迁移至患处的rASCs数量,从而获得优化r ASCs改善患肢血流灌注,促进肌肉组织修复的明显效果。此外,rASCs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可能是r ASCs促进缺血肌肉修复的关键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 下肢 糖尿病 趋化因子CXCL12 间质干细胞 再生 大鼠
原文传递
POLD1增强三阴性乳腺癌细胞MDA-MB-231对紫杉醇耐药性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梁至洁 周晓 +3 位作者 黄东琳 王梦欣 万言 韦长元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1383-1390,共8页
目的探讨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基因(POLD1)在增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耐受紫杉醇(PTX)抑制其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方法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PTX抑制MDA-MB-231细胞活性。使用重组慢病毒转染构建POLD1过表达的MDA-MB-... 目的探讨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基因(POLD1)在增强三阴性乳腺癌MDA-MB-231细胞耐受紫杉醇(PTX)抑制其活性及上皮间质转化的作用。方法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PTX抑制MDA-MB-231细胞活性。使用重组慢病毒转染构建POLD1过表达的MDA-MB-231/POLD1-OE及空载对照的MDA-MB-231/POLD-NC细胞株。分设3个组,分别为无处理的MDA-MB-231/POLD-NC细胞(POLD1-NC组)、分别使用PTX刺激的MDA-MB-231/POLDNC(PTX+POLD1-NC组)及MDA-MB-231/POLD1-OE(PTX+POLD1-OE组)细胞。1μmol/L PTX刺激作用48h后,通过蛋白质印迹实验检测各组细胞P125(POLD1编码的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淋巴细胞瘤-2(Bcl-2)、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水平;CCK8、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及侵袭迁移能力。结果CCK8结果显示,不同浓度(0.1、0.5、1、5、10、50μmol/L)的PTX刺激48h后,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87.71±2.13)%、(74.13±1.58)%、(56.94±1.21)%、(34.23±0.15)%、(10.55±0.02)%和(1.71±0.09)%,较对照组(0μmol/L)下降,各组数据间总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51.408,P<0.001。蛋白质印迹实验结果显示,1μmol/L PTX刺激48h后,与POLD1-NC组相比,PTX+POLD1-NC组细胞的P125、PCNA和Vimentin的表达降低(P值分别为<0.001、0.007和0.034),而E-cadherin的表达上升,P=0.026;与POLD1-NC组相比,PTX+POLD1-OE组细胞中PCNA、Bcl-2和Vimentin蛋白表达水平有所降低,但略高于PTX+POLD1-NC组,E-cadherin的表达则略高于POLD1-NC组细胞而略低于PTX+POLD1-NC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CK8实验结果显示,以POLD1-NC组细胞存活率(100.00±8.83)%为对照,PTX+POLD1-NC组和PTX+POLD1-OE组存活率分别为(48.87±2.41)%和(80.78±5.47)%,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2.749,P<0.001。其中PTX+POLD1-NC组和PTX+POLD1-OE组存活率较POLD1-NC组降低(P值分别为<0.001和0.009),而PTX+POLD1-OE组细胞的存活率高于PTX+POLD1-NC组,P=0.001。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POLD1-NC组、PTX+POLD1-NC组及PTX+POLD1-OE组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238.33±12.01)、(122.33±9.07)和(192.67±3.21)个,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672,P<0.001。其中PTX+POLD1-NC组和PTX+POLD1-OE组穿膜细胞数少于POLD1-NC组(P值分别为<0.001和0.001),但PTX+POLD1-OE组的穿膜细胞数多于PTX+POLD1-NC组,P<0.001。划痕实验显示,POLD1-NC组、PTX+POLD1-NC组及PTX+POLD1-OE组细胞的24h愈合率分别为(30.93±3.05)%、(16.19±2.18)%和(23.47±2.27)%,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90,P=0.001。其中PTX+POLD1-NC组和PTX+POLD1-OE组愈合率低于POLD1-NC组(P值分别为<0.001和0.011),而PTX+POLD1-OE组的愈合率高于PTX+POLD1-NC组,P=0.012。结论PTX能够下调MDA-MB-231细胞中POLD1的表达,POLD1的高表达能够增强MDA-MB-231细胞对PTX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DNA聚合酶δ催化亚基基因 紫杉醇 细胞活性 上皮间质转化
原文传递
Pim-1在肿瘤及相关信号通路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梁至洁 贾苗苗 +1 位作者 张斌 曹旭晨 《国际肿瘤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0期723-726,共4页
原癌基因蛋白质c—pim-1(Pim-1)在肿瘤组织中常表达增高且与肿瘤分期、预后密切相关。研究表明,Pim-1不仅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在肿瘤转移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多个信号传导通路可以调控Pim-1表达与活化,同时Pim-1也可影响通... 原癌基因蛋白质c—pim-1(Pim-1)在肿瘤组织中常表达增高且与肿瘤分期、预后密切相关。研究表明,Pim-1不仅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在肿瘤转移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多个信号传导通路可以调控Pim-1表达与活化,同时Pim-1也可影响通路中多个重要因子,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作用十分广泛,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癌基因蛋白质c—pim-1 肿瘤 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信号传导
原文传递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修饰促进大鼠脂肪干细胞迁移能力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至洁 黄东琳 +6 位作者 张木子 易晓林 吴芳晓 朱丹丹 宁艳 甘慧敏 黎洪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05-1312,共8页
目的通过使用腺病毒构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α,SDF-1α)过表达的大鼠脂肪干细胞(rat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rADSCs),研究SDF-1α修饰促进rADSCs迁移能力的效果。方法取6周龄SPF级SD大鼠脂肪组织... 目的通过使用腺病毒构建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α,SDF-1α)过表达的大鼠脂肪干细胞(rat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rADSCs),研究SDF-1α修饰促进rADSCs迁移能力的效果。方法取6周龄SPF级SD大鼠脂肪组织分离培养rADSCs,行细胞形态观察、多向分化(成骨、成脂、成软骨)及流式细胞仪鉴定。取第3代rADSCs,采用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观察和筛选出优化rADSCs迁移能力的外源性SDF-1α最佳刺激浓度;通过观察转染后细胞状态和荧光表达情况筛选出rADSCs的最佳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然后取第3代rADSCs分为4组,A组为单纯rADSCs;B组于rADSCs中加入最佳浓度SDF-1α共培养;C组为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腺病毒载体(recombinant adenovirus-mediat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AdvGFP)以最佳MOI感染rADSCs;D组采用Adv-GFP-SDF-1α过表达腺病毒以最佳MOI感染rADSCs。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 8,CCK-8)法、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内外源性SDF-1α优化rADSCs增殖和迁移的能力。结果经细胞形态观察、多向分化检测以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所培养细胞为rADSCs。经筛选,优化rADSCs迁移能力的外源性SDF-1α最佳刺激浓度为12.5 nmol/L;Adv-GFP腺病毒最佳MOI为200,Adv-GFPSDF-1α过表达腺病毒最佳MOI为400。CCK-8法和Transwell细胞迁移实验检测示,与A、C组比较,B、D组均可显著提高rADSCs的增殖、迁移能力(P<0.05);D组提高rADSCs迁移能力的作用弱于B组,但促进rADSCs增殖能力的作用强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DF-1α修饰rADSCs可明显促进其增殖、趋化性迁移能力,可优化ADSCs在组织再生、创伤修复治疗中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脂肪干细胞 细胞迁移 干细胞趋化 细胞增殖
原文传递
淋巴结转移率评价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保乳治疗乳腺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被引量:15
20
作者 郑瑛 陈钦 +2 位作者 梁至洁 贾苗苗 曹旭晨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1-46,共6页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LNR)评价接受保留乳房治疗(BCT)并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是否优于pN分期。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7年问152例接受BCT并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LNR和pN分...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率(LNR)评价接受保留乳房治疗(BCT)并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是否优于pN分期。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2007年问152例接受BCT并发生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原发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LNR和pN分期评价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价值。结果152例患者中,pN1期114例,pN2期23例,pN3期15例。LNR≤0.20者114例,LNR为0.21~0.65者26例,LNR〉0.65者1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切检总数、pN分期、LNR、雌激素受体状态、孕激素受体状态、放疗均与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有关(均P〈0.05);诊断年龄和化疗方案仅与患者的总生存率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NR为影响患者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独立因素(均P〈0.05),而pN分期与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无关(均P〉0.05)。在不同pN分期中,LNR也与患者的预后有关。结论在评价接受BCT、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时,LNR作为一个独立的预测指标,更优于pN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区段 淋巴结转移数 淋巴结转移率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