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递送方式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梁莉聪 佘凯芩 陆方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7-75,共9页
基因治疗是指将遗传物质引入患者细胞,通过增强、抑制、编辑或引入目标基因以产生治疗或预防的效果。基因治疗为遗传性及获得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巨大的潜力。在不断优化基因载体的同时,各种递送方式的探索也为视网膜... 基因治疗是指将遗传物质引入患者细胞,通过增强、抑制、编辑或引入目标基因以产生治疗或预防的效果。基因治疗为遗传性及获得性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和巨大的潜力。在不断优化基因载体的同时,各种递送方式的探索也为视网膜疾病的基因治疗带来了不同的治疗效果。目前主要采用的递送方式为视网膜下注射、玻璃体腔注射和脉络膜上腔注射;考虑到转染效率和递送方式的安全性,新兴的内界膜下注射和无创基因传递正在研究中。基因递送方式的选择对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至关重要,其不仅与器械、技术发展有关,更重要的是与腺相关病毒的改造、启动子的选择以及目的基因转染的视网膜特定细胞有关。因此,应当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根据最终基因治疗药物和特定转染细胞进行综合考虑,选择最为合适的基因递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疾病 基因治疗 基因递送方式 视网膜下注射 玻璃体腔注射 脉络膜上腔注射 综述
原文传递
充分发挥光相干断层扫描及其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不断提升神经眼科疾病的诊治水平 被引量:5
2
作者 陆方 佘凯芩 梁莉聪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9-172,共4页
随着光源、分辨率、扫描深度和分析软件的更替与进步,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OCT血管成像(OCTA)能更准确地显示视网膜各层结构并给予精确的定量测量。OCT测得的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以及OCTA测得的视盘... 随着光源、分辨率、扫描深度和分析软件的更替与进步,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和OCT血管成像(OCTA)能更准确地显示视网膜各层结构并给予精确的定量测量。OCT测得的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黄斑节细胞内丛状层厚度以及OCTA测得的视盘旁毛细血管血流密度、黄斑区浅层和深层毛细血管血流密度、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等指标在神经眼科疾病中均具有特征性改变。OCT和OCTA已成为沟通神经科学与眼科学的重要手段,其在首发症状为视功能异常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与视网膜疾病的鉴别诊断、神经眼科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神经变性疾病进展评价中均具有重要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值得广大神经眼科医生深入了解、重视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光学相干 神经系统疾病 述评 神经眼科
原文传递
四川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及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桂娜 胡明 +3 位作者 蒋安娜 梁莉聪 杨婷婷 陆方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0-178,共9页
目的观察四川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特征,评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对其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首次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ROP患儿156例306只眼... 目的观察四川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临床特征,评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对其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013年1月至2022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首次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的ROP患儿156例306只眼纳入研究。根据抗VEGF药物的种类不同,将患儿分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组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IVC)组;根据患儿就诊路径不同,将IVC组分为院内组和转诊组。治疗后门诊随访至病变退行(血管退化或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或再次入院治疗,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若发现病情复发或进展,则再次收治入院并根据病变的严重程度,选择抗VEGF药物、视网膜激光光凝或手术治疗。总结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临床特征:性别、出生胎龄(GA)、出生体重(BW)、吸氧史等;病变情况:ROP分期、分区、是否有附加病变等;治疗情况:治疗时间、首次抗VEGF药物治疗时矫正胎龄等;预后:是否再治疗、再治疗时间、再治疗方式等;不良事件:角膜水肿、晶状体混浊、眼内炎、视网膜损伤等局部不良反应以及与治疗相关的全身不良反应。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156例ROP患儿306只眼中,男性74例(47.44%,74/156),女性82例(52.56%,82/156);均具有出生时吸氧史。患儿GA为(28.43±2.19)(23.86~36.57)周,BW为(1129±335)(510~2600)g,首次抗VEGF药物治疗时矫正胎龄为(39.80±3.04)(31.71~49.71)周。均诊断为1型ROP,包括急进型ROP(A-ROP)26只眼(8.50%,26/306),Ⅰ区病变39只眼(12.74%,39/306),Ⅱ区病变241只眼(78.76%,241/306)。患儿确诊后于72 h内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其中行IVR治疗68例134只眼(43.79%,134/306),行IVC治疗88例172只眼(56.21%,172/306)。IVC组患儿中,院内组34例67只眼(38.95%,67/172),转诊组54例105只眼(61.05%,105/172)。仅一次治疗后好转279只眼(91.18%,279/306),经2次治疗后好转15只眼(4.90%,15/306),经3次治疗后好转12只眼(3.92%,12/306)。IVR组一次治愈率低于IV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65,P=0.197)。在不同ROP类别中,IVC在A-ROP中表现出更好的治疗效果,其一次治愈率高于IV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7,P<0.05)。IVC组中院内组患儿GA、BW、首次抗VEGF药物治疗时矫正胎龄均低于转诊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85、-2.940、-3.796,P<0.05)。IVC组中院内组、转诊组一次治愈率分别为94.94%、92.38%,院内组一次治愈率略高于转诊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1,P=0.679)。所有患儿随访期间均未出现与药物或玻璃体腔注射相关的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四川地区ROP患儿GA、BW及首次治疗时矫正胎龄较发达国家偏大。IVR及IVC均可安全有效治疗ROP,两种药物在ROP总体的一次治愈效果中无明显差异,但IVC在A-ROP治疗中表现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临床特征 血管生成抑制剂 雷珠单抗 康柏西普 疗效评价
原文传递
SS-OCT在不同肾功能状态DME患者抗VEGF疗效评价中应用分析
4
作者 李天柔 梁莉聪 +3 位作者 乐源 蒋萌 赵媛 陆方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3年第12期2257-2262,共6页
目的:探讨扫频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S-OCT)在不同肾功能状态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DME患者,根据尿白蛋白含量将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35例,... 目的:探讨扫频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S-OCT)在不同肾功能状态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患者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疗效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DME患者,根据尿白蛋白含量将患者分为正常蛋白尿组(35例,<30 mg),微量蛋白尿组(28例,30~300 mg)和大量蛋白尿组(17例,>300 mg)。所有患者均接受抗VEGF治疗,比较不同肾功能状态临床疗效差异,SS-OCT技术测量治疗前后黄斑区中央视网膜厚度(CRT)、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FAZ周长、中心凹旁300μm血流密度(FD-300)、旁中心凹浅层及深层视网膜血流密度的变化。结果:大量蛋白尿组治疗总有效率低于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35.29%vs 60.71%、85.71%,P<0.05)。三组治疗后CRT、FAZ面积、FAZ周长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FD-300、旁中心凹浅层血流密度、深层血流密度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大量蛋白尿组治疗前、后CRT、FAZ面积、FAZ周长大于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P<0.05),且微量蛋白尿组大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大量蛋白尿组治疗前、后FD-300、旁中心凹浅层血流密度、深层血流密度低于正常蛋白尿组、微量蛋白尿组(P<0.05),且微量蛋白尿组低于正常蛋白尿组(P<0.05)。结论:SS-OCT可准确定量评估不同肾功能状态DME患者抗VEGF治疗前后CRT、FAZ形态以及血流灌注的变化,可用于评估抗VEGF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扫频源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糖尿病黄斑水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