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话语到句法:并列连词“还有”的形成及其演变
1
作者 杨建伟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2期85-92,共8页
并列连词“还有”在现代汉语中可分为词语连词“还有1”与句间连词“还有2”。两者都产生于明代,都由话语用法发展为连接成分,但彼此之间没有演变关系。重复义存在句“还有NP”在话语中追补主体句的宾语,形成并列结构“NP+VP+NP,还有NP... 并列连词“还有”在现代汉语中可分为词语连词“还有1”与句间连词“还有2”。两者都产生于明代,都由话语用法发展为连接成分,但彼此之间没有演变关系。重复义存在句“还有NP”在话语中追补主体句的宾语,形成并列结构“NP+VP+NP,还有NP”;“还有NP”整合进主体句后,“NP还有NP”充当“VP”中动词的宾语,“还有”重新分析为词语连词。重复义领属句“(言者)还有XP”处于话语过渡位置,浮现出连接附加的功能,丢失主语后发生习语化,形成话语标记“还有XP”;话语标记脱落“XP”后产生的“还有”再分析为句间连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列连词 “还有” 语法化 话语标记 习语化
下载PDF
汉语时体标记“了”“着”的语义演变方向 被引量:1
2
作者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2-21,共10页
汉语时体标记“了”“着”的语义演变方向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完全解决。关于时体标记“了”的语义演变方向,主要涉及“完毕”义动词“了”、完成体标记“了1”和完成体标记“了2”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完成体标记“了1”和完成体标记“了2... 汉语时体标记“了”“着”的语义演变方向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完全解决。关于时体标记“了”的语义演变方向,主要涉及“完毕”义动词“了”、完成体标记“了1”和完成体标记“了2”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完成体标记“了1”和完成体标记“了2”是否会进一步发展为完整体标记;关于时体标记“着”的语义演变方向,主要涉及“附着、放置”义动词“着”和表持续的“着”、表进行的“着”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后两者之间是否存在演变关系。汉语史的事实表明,“完毕”义动词“了”虚化为完成体标记“了1”以后进而发展为完整体标记,“完毕”义动词“了”虚化为完成体标记“了2”,但汉语中尚无充足的证据表明完成体标记“了2”可以进一步发展为完整体标记。“附着、放置”义的动词“著”同时虚化为持续体标记“着”和进行体标记“着”,但没有充足的证据表明后两者之间存在演变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成体标记 完整体标记 持续体标记 进行体标记
下载PDF
现代汉语“X来”式合成词溯源 被引量:22
3
作者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2-421,共10页
文章把现代汉语"X来"式合成词分为四类:"古来"类、"从来"类、"后来"类、"想来"类。这四类"X来"内部结构不同,历史来源也不同。具体来说,"古来"类来源于汉语史... 文章把现代汉语"X来"式合成词分为四类:"古来"类、"从来"类、"后来"类、"想来"类。这四类"X来"内部结构不同,历史来源也不同。具体来说,"古来"类来源于汉语史上表时间的方位短语"自/从X以来",出于语言的经济原则,"自/从X以来"缩略为"X来";"从来"类来源于汉语史上具有名词功能的短语"所X来","X"和"来"本不在同一结构层次上,由于经常相邻出现,逐渐跨层词汇化为双音词;"后来"类直接从动词性偏正短语"X来"词汇化而来,不像前两类"X来"经过了形式上的缩减过程;"想来"类来源于动趋式"X来"的泛化,"来"逐渐由趋向动词(作补语)虚化为类词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词 结构 差异 来源 词汇化 语法化“X来”
下载PDF
汉语动相补语“来”、“去”的形成过程 被引量:31
4
作者 《语言科学》 2005年第6期27-35,共9页
动相补语“来”、“去”位于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状态的完成或实现。它们的形成过程存在相似之处:(i)“来”和“去”引申出“以来、以后”的意思,这种意义的“来/去”经常跟在某些动词或状态形容词之后,表示某种情状发生之后,接着发生另... 动相补语“来”、“去”位于动词之后,表示动作状态的完成或实现。它们的形成过程存在相似之处:(i)“来”和“去”引申出“以来、以后”的意思,这种意义的“来/去”经常跟在某些动词或状态形容词之后,表示某种情状发生之后,接着发生另一件事,可表示为“V来/去VP2”;(ii)在“V来/去VP2”的基础上,有些“V来/去”不需要后一分句也能打住,可以表示为“V来/去#”,这时“V来/去”的主要作用不是指明后面的谓词短语(VP2)所表达的事件开始发生的时间,而是表示动作状态的完成或实现,从而发展为动相补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相补语
下载PDF
时间方位词“来”对事态助词“来”形成的影响及相关问题 被引量:19
5
作者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54-59,共6页
当位于“来”之后表达时段概念的名词短语的句法位置发生变化后,方位词“来”的语义和语法 功能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于是逐渐向事态助词演变。事态助词“来”在南北朝时期、最晚到隋代已经正式确立。唐代以后,动态助词“来”也开始大量... 当位于“来”之后表达时段概念的名词短语的句法位置发生变化后,方位词“来”的语义和语法 功能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于是逐渐向事态助词演变。事态助词“来”在南北朝时期、最晚到隋代已经正式确立。唐代以后,动态助词“来”也开始大量出现,在某些语境中它也可以转化为事态助词“来”,这加速了事态助词“来”的语法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 方位词 事态助词
下载PDF
东汉至唐五代时期“他+N”格式中“他”的语法功能及其流变 被引量:5
6
作者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6-258,共13页
文章对东汉至唐五代时期频繁使用的"他+N"格式中的"他"进行了讨论,认为此处的"他"在丧失了指别功能以后,既没有发展成第三人称代词,也不是第三人称代词的虚指用法,而是发展成了定冠词(后来进一步发展成... 文章对东汉至唐五代时期频繁使用的"他+N"格式中的"他"进行了讨论,认为此处的"他"在丧失了指别功能以后,既没有发展成第三人称代词,也不是第三人称代词的虚指用法,而是发展成了定冠词(后来进一步发展成了标补词),其语法功能是使N的所指获得一定的有定性。这一论断不仅能够对现代汉语中"他+N"和"N+他"两种格式何以在句法分布和表达功能两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做出合理解释,还能够对"他+N"格式中的"他"在虚化为标补词以后仍表强调语气做出有效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汉至唐五代 “他+N” 语法功能 定冠词
下载PDF
试论上古汉语中由“之”引导的预指性主从句 被引量:4
7
作者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58-271,共14页
在上古汉语中,当指示词"之"既充当主句中动词的宾语,同时又预示后面的从句所要表达的信息时,这种句子便是预指性主从句,预指性主从句是上古汉语主从句的一种重要类型。虽然预指性主从句中的"之"字具备了向引导宾语... 在上古汉语中,当指示词"之"既充当主句中动词的宾语,同时又预示后面的从句所要表达的信息时,这种句子便是预指性主从句,预指性主从句是上古汉语主从句的一种重要类型。虽然预指性主从句中的"之"字具备了向引导宾语从句的标补词的方向发展的句法条件,但由于预指代词"之"字没有真正扩展到动态的命题句或事件句中,这极大地制约了它的虚化进程,导致它一直保留着较为明显的指代性,因而它向标补词演变的历史进程实际上并未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古汉语 指示词 “之” 预指性主从句
下载PDF
西汉结果补语的发展 被引量:5
8
作者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40,共7页
西汉时期获得长足发展的使成格式"V1+V2+O"并非动补结构,而是连动结构。在非使成式结果补语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得"字结果补语的产生。
关键词 结果补语 连动结构 动补结构 使成式 格式 目的 西汉时期
下载PDF
古汉语[主语+之+谓语]s的修辞色彩及其成因 被引量:6
9
作者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63,共7页
古汉语中的[主语+之+谓语]s大多出现在祈使、评论、疑问或感叹等句子中,表示强调或夸张语气,具有明显的修辞色彩。文章认为这种句式直接脱胎于复句中充当主句(或核心句)的"主语+之+谓语"结构,而"主语+之+谓语"结构... 古汉语中的[主语+之+谓语]s大多出现在祈使、评论、疑问或感叹等句子中,表示强调或夸张语气,具有明显的修辞色彩。文章认为这种句式直接脱胎于复句中充当主句(或核心句)的"主语+之+谓语"结构,而"主语+之+谓语"结构则来源于名词性偏正结构"XP+之+NP"的功能扩展。由于结构助词"之"的前身是指示代词,这种词汇意义一直滞留在"主语+之+谓语"结构中,这也是[主语+之+谓语]s也具有修辞色彩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语+之+谓语]s 修辞色彩 成因
下载PDF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V+却(+O)”结构 被引量:4
10
作者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17-121,共5页
本文认为"却"作结果补语的用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一批用例,这为动态助词"却"在唐代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V+却(+O)"格式由连动结构(或并列结构)向述补结构演变的过程中,受事宾语始终可以出现在这... 本文认为"却"作结果补语的用法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出现一批用例,这为动态助词"却"在唐代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在"V+却(+O)"格式由连动结构(或并列结构)向述补结构演变的过程中,受事宾语始终可以出现在这些结构的后面,不存在"V+却"不能携带宾语的历史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述补结构
下载PDF
从历史来源看“们”的语法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2年第2期70-75,共6页
现代汉语的"们"是表示人的类别意义的后缀,不是表示复数意义的后缀,虽然类别意义和复数意义都跟名(代)词的"数"范畴有关,但它们存在本质的不同。这一看法可以得到汉语史上诸多语料的支持:"们"的前身是表... 现代汉语的"们"是表示人的类别意义的后缀,不是表示复数意义的后缀,虽然类别意义和复数意义都跟名(代)词的"数"范畴有关,但它们存在本质的不同。这一看法可以得到汉语史上诸多语料的支持:"们"的前身是表示类属意义的实词,虽然它后来虚化成了词缀,但这种原始意义仍然保留了下来,这是现代汉语里"们"只能放在指人的名词或人称代词之后的原因;在语法意义上,由于"们"表示人的类别,如果它前面出现表示确定数目的数量词,就会与其表示的语法意义形成冲突,这是"指人名词+们"前面不能出现定数词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别词缀 现代汉语 语法意义
下载PDF
论近代汉语的动词词头“打” 被引量:3
12
作者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22-29,38,共9页
近代汉语的动词词头"打"是一个历史语言现象。本文从近代汉语的大量语料出发,论证了在近代汉语中存在的动词词头"打"。它萌芽于唐代,普遍使用于宋元明三代,至清代呈衰微之势,现代汉语中也偶尔出现。本文还探讨了动... 近代汉语的动词词头"打"是一个历史语言现象。本文从近代汉语的大量语料出发,论证了在近代汉语中存在的动词词头"打"。它萌芽于唐代,普遍使用于宋元明三代,至清代呈衰微之势,现代汉语中也偶尔出现。本文还探讨了动词词头"打"的虛化过程:近代汉语中有一种"打+V"结构,"打"在这种结构中由于其词义和后面的主要动词的词义发生了重合,这使得"打"的动词义大大减弱,其语法功能也发生了改变,从而最终虚化为词头。"打"虚化为词头的过程说明了语法结构对词汇语法化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 动词词头 语法结构 虚化
下载PDF
《祖堂集》的语气副词系统 被引量:1
13
作者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1期37-41,共5页
笔者首先对成书于五代时期的《祖堂集》中的语气副词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类,然后从话语和语用的角度重点对《祖堂集》中出现的中古以后新兴语气副词的语义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从主观化、语法化和词汇化的角度对其形成过程做出了... 笔者首先对成书于五代时期的《祖堂集》中的语气副词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类,然后从话语和语用的角度重点对《祖堂集》中出现的中古以后新兴语气副词的语义和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从主观化、语法化和词汇化的角度对其形成过程做出了初步的探究,从而为汉语史语气副词的历时研究提供一个历史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 《祖堂集》 语气副词
下载PDF
《祖堂集》的时间副词系统 被引量:1
14
作者 《长江学术》 2010年第1期78-87,共10页
文章对成书于五代时期的《祖堂集》的时间副词系统进行了全面研究。主要结论是:(i)除了一少部分产生于上古汉语的时间副词在本书中呈现出衰微态势之外,相当一批产生于上古汉语的时间副词在本书中仍然占有较大优势。(ii)本书的双音节时... 文章对成书于五代时期的《祖堂集》的时间副词系统进行了全面研究。主要结论是:(i)除了一少部分产生于上古汉语的时间副词在本书中呈现出衰微态势之外,相当一批产生于上古汉语的时间副词在本书中仍然占有较大优势。(ii)本书的双音节时间副词发展得尚不成熟和稳定,有些双音节时间副词正处于词汇化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代汉语 《祖堂集》 时间副词
下载PDF
《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评介
15
作者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60-63,共4页
本文从研究视角、研究语料、研究意识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概述了石锓教授的新著《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的写作特点,介绍了本书在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产生和发展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最后也提及了本书所留下的一些遗憾,如关... 本文从研究视角、研究语料、研究意识和研究方法等方面概述了石锓教授的新著《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的写作特点,介绍了本书在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产生和发展的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最后也提及了本书所留下的一些遗憾,如关于状态形容词的句法地位的一些见解等,这也是今后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形容词重叠形式的历史发展》 评介 成就 遗憾
下载PDF
从历史来源看“据说”和“听说”的传信功能差异
16
作者 杨建伟 《当代修辞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0-71,共12页
在汉语中,传信功能可由信息来源与信息获取方式两种途径表征,“据说”与“听说”是各自的代表。语义测试表明,两者在信源的可靠性、信息预指以及其他获取方式上存在传信功能差异,这些差异可由历史来源得到解释:副词“据说”由引进间接... 在汉语中,传信功能可由信息来源与信息获取方式两种途径表征,“据说”与“听说”是各自的代表。语义测试表明,两者在信源的可靠性、信息预指以及其他获取方式上存在传信功能差异,这些差异可由历史来源得到解释:副词“据说”由引进间接信源的介宾结构“据说”词汇化形成;副词“听说”则由指示信息获取方式的感知动词“听说”语法化形成。两者是不同的传信策略向传信语演变的结果,“据说”固化了介宾结构的传信义,而“听说”吸收了感知动词的语境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信语 “据说” “听说” 词汇化 语法化
原文传递
从话语到句法:并列连词“还有”的形成及其演变
17
作者 杨建伟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 2024年第7期157-157,共1页
并列连词“还有”在现代汉语中可分为词语连词“还有”与句间连词“还有,”。两者都由话语用法发展为连接成分,彼此没有演变关系。重复义存在句“还有NP”在话语中追补主体句的宾语,形成并列结构“NP+VP+NP,还有NP”;“还有NP”整合进... 并列连词“还有”在现代汉语中可分为词语连词“还有”与句间连词“还有,”。两者都由话语用法发展为连接成分,彼此没有演变关系。重复义存在句“还有NP”在话语中追补主体句的宾语,形成并列结构“NP+VP+NP,还有NP”;“还有NP”整合进主体句后,“NP还有NP”充当“VP”中动词的宾语,“还有”重新分析为词语连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成分 连词“还有” 并列结构 现代汉语 重复义 演变关系 句法 VP
原文传递
甲骨文形容词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重庆师专学报》 1998年第1期80-87,94,共9页
形容词是古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词类。其形式多样,数量繁多,用法复杂,在实词中与名词、动词鼎足而立。但追根溯源,甲骨文的形容词却远远不能和名词、动词相匹配,不仅数量很少,用法也比较简单。或许由于这个原因,前辈学者在谈甲骨文形容词时... 形容词是古汉语中非常重要的词类。其形式多样,数量繁多,用法复杂,在实词中与名词、动词鼎足而立。但追根溯源,甲骨文的形容词却远远不能和名词、动词相匹配,不仅数量很少,用法也比较简单。或许由于这个原因,前辈学者在谈甲骨文形容词时,或则简单论及,或则一语带过,至今尚无人对甲骨文形容词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但甲骨文形容词毕竟是甲骨文词汇、语法研究以至于汉语史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 形容词 词义 鉴定 字形结构 语法功能
下载PDF
新型低温管道出保冷箱密封结构
19
作者 《低温与特气》 CAS 2017年第6期14-16,共3页
在空气分离装置中,从对已有低温管道出保冷箱密封结构出现的问题入手,对"连接件"、"浮动套"和"贴面法兰"密封结构的结构特点、应用形式及自身缺陷进行了分析对比。利用不锈钢材料的低导热率和耐低温的特... 在空气分离装置中,从对已有低温管道出保冷箱密封结构出现的问题入手,对"连接件"、"浮动套"和"贴面法兰"密封结构的结构特点、应用形式及自身缺陷进行了分析对比。利用不锈钢材料的低导热率和耐低温的特性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密封结构,通过ANSYS Workbench对本密封结构进行建模计算验证,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此结构能很好的解决冷箱箱板冻裂和挂霜的问题。进一步优化设计并且节省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结构 保冷箱 密封装置
下载PDF
重論上古漢語語氣詞“者”的語法功能及其來源
20
作者 梁銀峰 《文献语言学》 2022年第1期17-34,233,共19页
文章重點討論了上古漢語句末語氣詞“者”(即位於全句末尾的語氣詞“者”)的語法功能及其來源,對於單句中句中成分之後的語氣詞“者”和複句中從句(與主句相對)末尾的語氣詞“者”的語法功能及其來源也有所論及。文章第一節對近代漢語... 文章重點討論了上古漢語句末語氣詞“者”(即位於全句末尾的語氣詞“者”)的語法功能及其來源,對於單句中句中成分之後的語氣詞“者”和複句中從句(與主句相對)末尾的語氣詞“者”的語法功能及其來源也有所論及。文章第一節對近代漢語語氣詞“者”(以及與之有關的字形)、上古漢語比擬句式末尾的“者”以及上古漢語位於專有名詞之後的“者”的意義和語法性質進行了辨析,提出對語氣詞“者”的判定應采取嚴格的標準,要從上古漢語“者”的整個詞義和語法系統出發來加以界定。後面兩節是文章的重點,除了對前人關於語氣詞“者”的語法功能及其來源的論述進行了系統梳理外,文章重點提出句末語氣詞“者”有表示肯定和確認語氣的功能,提出句末語氣詞“者”和複句中從句(結果從句和假設從句)末尾的“者”有不同的來源,各自遵循了不同的演變路徑。此外,文章還對上古漢語語氣詞“者”是否能夠大量用於假設從句末尾做了辨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語氣詞 “者” 語法功能 肯定/確認語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