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淋巴上皮瘤样癌CT表现 被引量:7
1
作者 黄雁 刘琴 +4 位作者 陈淮 刘艳雯 梁锐烘 李广秋 曾庆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11-715,共5页
目的探讨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4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LELC的CT表现。结果 244例LELC中,中央型132例(132/244,54.10%),周围型112例(112/244,45.90%);肿瘤最大径1.2~13.1 cm,平均(5.42±2.64)cm;结节型49例(... 目的探讨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44例经病理证实的肺LELC的CT表现。结果 244例LELC中,中央型132例(132/244,54.10%),周围型112例(112/244,45.90%);肿瘤最大径1.2~13.1 cm,平均(5.42±2.64)cm;结节型49例(49/244,20.08%),肿块型195例(195/244,79.92%);169例(169/244,69.26%)边界清晰, 183例(183/244,75.00%)见分叶征,104例(104/244,42.62%)病灶边缘见毛刺;184例(184/244,75.41%)病灶紧贴纵隔,111例(111/244,45.49%)见"类胸膜尾征"改变。CT平扫158例(158/244,64.75%)病灶密度均匀,增强后中度强化160例(160/223,71.75%),145例(145/193,75.13%)呈渐进强化,108例(108/193,55.96%)动脉期病灶内见血管受侵变细和异常细小杂乱的血管影,81例(81/193,41.97%)动脉期病灶内见血管包埋征。185例(185/244,75.82%)见支气管包埋和/或闭塞。124例(124/244,50.82%)病灶周围见磨玻璃密度影,81例(81/244,33.20%)间质增厚,132例(132/244,54.10%)伴阻塞性肺炎或肺不张。167例(167/244,68.44%)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右肺中叶、两肺下叶纵隔胸膜旁肿块,边界清、浅分叶,伴类胸膜尾征、增强动脉期血管包埋征、周围肺区磨玻璃密度影及网格增粗影和淋巴结肿大是肺LELC的相对特征性CT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上皮瘤样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免疫功能正常者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的胸部CT及PET-CT表现 被引量:11
2
作者 梁锐烘 刘艳雯 曾庆思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13-1317,共5页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宿主的马尔尼菲蓝状菌病(TSM)的胸部CT和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免疫功能正常宿主TSM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其中16例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行胸部CT平扫检查;5例同期行18 FDG PET-CT检查。结果:所有...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正常宿主的马尔尼菲蓝状菌病(TSM)的胸部CT和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免疫功能正常宿主TSM的临床及影像表现,其中16例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仅行胸部CT平扫检查;5例同期行18 FDG PET-CT检查。结果:所有病例均为两肺多发病灶。主要CT表现:多发粟粒及小结节影7例(38.9%),片状实变影6例(33.3%),肿块及结节影3例(16.7%),斑片及条索影2例(11.1%);伴小叶间隔增厚7例(38.9%),多发厚壁小空洞6例(33.3%),支气管扩张4例(22.2%),支气管血管束增粗2例(11.1%),支气管狭窄1例(5.6%),肺毁损1例(5.6%);胸腔积液8例(44.4%),心包积液4例(22.2%);伴骨质破坏7例(38.9%),其中5例(5/7,71.4%)CT复查出现骨质增生、修复;肺门、纵隔及锁骨上窝淋巴结肿大14例(77.8%)。5例患者的PET-CT显示两肺病灶摄取明显升高,SUVmax 5.8~20.3,平均13.74±6.42。结论:免疫功能正常宿主TSM的胸部CT和PET-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蓝状菌 免疫功能 肺部病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
下载PDF
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4
3
作者 梁锐烘 刘艳雯 曾庆思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04-1508,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PMYST)的CT、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确诊的PMYST患者的CT、PET/CT表现及临床资料,14例均接受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7例同时接受PET/CT检查。结果14例病灶CT均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最大...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卵黄囊瘤(PMYST)的CT、PET/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确诊的PMYST患者的CT、PET/CT表现及临床资料,14例均接受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7例同时接受PET/CT检查。结果14例病灶CT均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肿块,最大径4.10~13.50 cm,平均(10.65±2.27)cm,其中13例(13/14,92.86%)最大直径均≥10.00 cm;CT平扫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均表现为多发条形、细线状分隔样强化灶及片状无强化区,中度强化11例(11/14,78.57%),轻度强化3例(3/14,21.43%)。5例(5/14,35.71%)病变累及心包,3例(3/14,21.43%)累及左侧头臂静脉和/或上腔静脉、1例(1/14,7.14%)累及右中上肺。3例(3/14,21.43%)伴右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右侧胸膜转移、右下肺转移各1例(1/14,7.14%),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各7例(7/14,50.00%)。7例病灶放射性摄取均明显增高。治疗后9例(9/14,64.29%)病情稳定或完全缓解,5例(5/14,35.71%)病情进展或术后复发。结论PMYST影像学主要表现为前纵隔巨大类圆形或分叶状密度不均匀肿块,常侵及周围血管及组织、脏器,多伴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增强扫描呈多发条形、线状分隔样强化灶及片状无强化区是其较为特征性的表现;病灶18 F-FDG摄取明显高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内胚层窦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下载PDF
原发性纵隔混合型恶性生殖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5
4
作者 梁锐烘 刘艳雯 曾庆思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569-573,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混合型生殖细胞瘤(mixed germ cell tumor,MGCT)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7例纵隔MGCT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7例患者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5例同时行PET/CT检查。结果7例病灶均表现...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混合型生殖细胞瘤(mixed germ cell tumor,MGCT)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7例纵隔MGCT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7例患者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5例同时行PET/CT检查。结果7例病灶均表现为分叶状或类圆形囊实性肿块,病灶最大径9.0~20.1cm,中位数15.7cm;增强动脉期瘤内均见强化迂曲血管影,静脉期血管影增多,瘤灶实性部分强化较动脉期明显,不均匀渐进性强化。5例PET/CT检查病灶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范围约5.0~8.3,平均6.7±1.5。结论青少年男性、增强动静脉两期血管影逐渐增多、瘤灶实质不均匀渐进性强化、瘤灶血供丰富却不同程度囊变及坏死、18F-FDG高代谢的前纵隔囊实性肿块,有助于提示MGCT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非增强MRI评分与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MRI评分对附件肿块诊断价值比较 被引量:1
5
作者 雷李智 李慧燕 +3 位作者 陈传丽 梁锐烘 端木一博 许乙凯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年第20期15-17,共3页
目的:对比非增强MRI评分与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varian-adnexal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O-RADS)MRI评分对附件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8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99例附件肿块患者MRI检查的资料,对比非增强MRI评分... 目的:对比非增强MRI评分与卵巢-附件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ovarian-adnexal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O-RADS)MRI评分对附件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2018年7月—2020年7月我院收治的99例附件肿块患者MRI检查的资料,对比非增强MRI评分与O-RADS MRI评分两种方法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比较曲线下面积(AUC)以及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结果:非增强MRI的AUC、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度略低于O-RADS MRI评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增强MRI评分与0-RADS MRI评分方法对附件肿块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当无法注射造影剂时,非增强MRI评分可作为附件肿块诊断的合理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O-RADS评分 附件肿块
下载PDF
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的CT和PET/CT表现 被引量:5
6
作者 梁锐烘 曾庆思 +2 位作者 刘琴 许乙凯 冯婕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764-766,共3页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例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探讨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的CT、PET/CT表现。结果显示,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5、25、25岁。3例β-人绒毛膜促性...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经病理证实的3例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探讨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的CT、PET/CT表现。结果显示,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15、25、25岁。3例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不同程度升高,分别为90977、113266、447014 IU/L。CT平扫均表现为右前上纵隔混杂密度肿块,病灶边缘周围为线状、条片状实性成分,中央为大片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病灶表现为内部片状无强化低密度坏死区,周围边缘见多发斑片状中度-明显强化影包绕病灶生长,呈不均匀环状强化改变。3例均伴两肺多发球形转移瘤,增强扫描其强化方式与纵隔原发灶一致,呈边缘环状强化。1例接受PET/CT扫描,纵隔病灶呈环状异常放射性浓聚,标准摄取值最大值为8.4。原发性纵隔绒毛膜癌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其CT及PET/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结合实验室检查,有助于准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绒毛膜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原文传递
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基础 被引量:3
7
作者 梁锐烘 曾庆思 +2 位作者 刘琴 许乙凯 冯婕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11-1115,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PMSGCT)的CT、PET-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1例PMSGC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并与其病理结果对照,11例均接受胸部CT增强及平扫检查,3例同期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结果11例患... 目的探讨原发性纵隔精原细胞瘤(PMSGCT)的CT、PET-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确诊的11例PMSGC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并与其病理结果对照,11例均接受胸部CT增强及平扫检查,3例同期接受^(18)F-FDG PET-CT检查。结果11例患者均为青少年男性,病灶CT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肿块10例,卵圆形状1例;右前纵隔7例,左前纵隔3例,左前纵隔-颈根部1例;最大径4.70~15.30 cm,平均(10.77±3.75)cm,其中6例最大直径≥10.00 cm。5例密度均匀一致,无坏死;4例伴少许斑片局灶性坏死;2例大部分为实性成分,内多发斑片、条片坏死。增强两期扫描11例均渐进性强化,中度强化7例,明显强化2例,轻度强化2例。11例侵犯周围脂肪间隙,其中累及两侧头臂静脉和/或上腔静脉综合征3例,胸腺1例,心包及左肺静脉1例,气管及食管上段、主动脉弓1例,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例,心包及胸腔积液各1例,3例病灶放射性摄取均明显增高。治疗后5例完全缓解,5例病情稳定,1例术后复发。结果PMSGCT好发于青少年男性,其CT主要表现为前纵隔密度均匀一致的不规则实性肿块或局部伴少许灶性坏死,常侵犯周围脏器及血管,可有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增强扫描多为中度渐进性强化;病灶^(18)F-FDG摄取呈高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原发性精原细胞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原文传递
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CT表现 被引量:6
8
作者 刘艳雯 刘琴 +2 位作者 梁锐烘 陈淮 曾庆思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769-773,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DLBCL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共入组14例患...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至2018年7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CT平扫和增强检查并经病理确诊为原发性肺DLBCL患者的临床及CT影像资料。共入组14例患者。分析病灶的CT表现,包括病灶分布、大小、形态、边缘、密度与强化、支气管及病灶周围表现、胸腔内肺外表现及远处转移情况,并测量结节或肿块病灶的最大径线值及所有病灶平扫、增强动脉期和实质期的CT值。结果14例原发性肺DLBCL患者中,10例多发,4例单发。12例表现为肿块和/或结节,最大径线值为0.8~8.2 cm,中位数为5.3(2.9,7.8)cm,2例表现为单纯实变影。12例病灶边界清晰、光整,2例边界模糊。14例患者病灶CT平扫密度较均匀,CT值(35.1±1.0)HU,增强实质期轻中度均匀强化10例,不均匀强化4例,CT值(61.8±1.5)HU,动脉期CT值(50.9±1.3)HU,动脉期可见血管造影征9例。14例患者中,5例支气管通畅,4例见支气管轻度受压或狭窄,5例病灶内支气管受侵、闭塞。8例病灶周围间质轻度增厚,8例胸膜不均匀增厚、受侵。10例合并纵隔或肺门淋巴结肿大并融合,其中3例包绕或侵犯纵隔内大血管,7例呈钻缝样生长。4例合并少中量胸腔积液。8例患者经治疗后CT复查均无远处转移(7例经放疗、化疗或手术切除后病灶大部分消失,预后良好;1例化疗后瘤灶增大,病情进展),6例放弃治疗,要求出院。结论原发性肺DLBCL侵袭性强,恶性程度较高,有相对特征性的CT表现,确诊需依赖病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原文传递
人工智能在胸部低剂量CT肺结节检出中的效能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刘艳雯 曾庆思 +2 位作者 邓宇 沈伟 梁锐烘 《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638-644,共7页
目的评价人工智能(AI)软件在胸部CT肺结节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至10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人群218例的薄层胸部CT检查资料,由低年资、高年资放射医师及AI软件分别采用低敏和高敏算法分别进行阅片,检测... 目的评价人工智能(AI)软件在胸部CT肺结节检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8月至10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体检人群218例的薄层胸部CT检查资料,由低年资、高年资放射医师及AI软件分别采用低敏和高敏算法分别进行阅片,检测肺结节的位置分布、密度、大小等特征,以2名高级医师在低年资医师及AI的基础上进行诊断的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各组的肺结节检测效能。结果共纳入218例胸部CT资料,金标准判定阳性(至少检出1个结节)176例、阳性结节619个。结节在肺叶及肺段的分布为右上叶170个、右中叶60个、右下叶122个、左上叶145个、左下叶122个;结节的密度分布为实性结节471个、钙化结节71个、磨玻璃结节65个、部分实性结节12个;直径大于4 mm的结节231个、小于等于4 mm的结节388个。低敏、高敏算法的AI检出结节的灵敏度(56.70%、78.84%)接近或高于高年资医师(56.38%),显著高于低年资医师(34.25%),低年资医师结合AI辅诊后灵敏度(49.92%)显著提升。AI总体假阳性率较高,低敏AI组和高敏AI组每例CT平均假阳性结节数为0.70个、3.79个。AI对结节的肺段定位准确率较低,均不足80%;而医师诊断结节密度准确率(均>90%)均高于AI(均<90%)。对结节直径的测量,低年资医师与金标准比较差异显著(t=2.73,P=0.007),其余各组与金标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年资医师结合AI辅诊可以明显加快阅片速度,总阅片时间从12.5 h降至9.9 h。结论AI软件可辅助放射医师检出肺结节,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结节 诊断 计算机辅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