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核部晚中生代花岗岩成因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
作者 梁键婷 欧阳志侠 +3 位作者 张莹 李建波 曾涛 周智超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71-686,共16页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是中生代东北亚大陆大规模伸展变形的一个代表。本文在系统收集该区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对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核部晚中生代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进行了测试分析和特征总结,... 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的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是中生代东北亚大陆大规模伸展变形的一个代表。本文在系统收集该区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对医巫闾山变质核杂岩核部晚中生代花岗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Sr-Nd同位素进行了测试分析和特征总结,进而讨论其成因及地质意义。研究结果显示,医巫闾山花岗岩主要为一套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等组成的杂岩体,总体上富硅(SiO_(2)=61.17%-75.21%)、富碱(K_(2)O+Na_(2)O=7.34%-9.03%),呈准铝质-过铝质(A/CNK=0.96-1.08),属于高钾钙碱性,与I型花岗岩特征相一致;大部分花岗岩具有弱的负Eu异常(δEu=0.71-1.63),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和重稀土元素,高Sr(308×10^(-6)-1 414×10^(-6),平均709×10^(-6)),低Y(3.17×10^(-6)-13.30×10^(-6),平均7.86×10^(-6))和Yb (0.45×10^(-6)-1.32×10^(-6),平均0.78×10^(-6)),具有埃达克质岩的特征;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同侵位花岗岩具有变化较大的(^(87)Sr/^(86)Sr)_(i)值(0.695 966-0.707 869)和较低的εNd(t)值(-21.72--18.32),表明其物源为古老地壳,应是加厚下地壳在区域伸展减压背景下部分熔融的产物,晚期变形后侵位花岗岩的(^(87)Sr/^(86)Sr)_(i)值为0.705 909-0.706 774,εNd(t)值为-20.60--16.99,与晚中生代华北克拉通伸展减薄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巫闾山 变质核杂岩 同位素 花岗岩 晚中生代
下载PDF
云蒙山地区晚中生代花岗岩成因分析及地质意义
2
作者 王磊 李建波 +2 位作者 史峻丞 梁键婷 曾涛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6期538-547,共10页
为了研究云蒙山地区花岗岩体成因及源区问题,对该区主要出露的云蒙山岩体、长圆杂岩体、西白莲峪岩体和柏岔岩体开展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4个岩体具富硅和富碱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为0.84~1.07... 为了研究云蒙山地区花岗岩体成因及源区问题,对该区主要出露的云蒙山岩体、长圆杂岩体、西白莲峪岩体和柏岔岩体开展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4个岩体具富硅和富碱特点,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A/CNK值为0.84~1.07,属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各岩体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无或弱的负Eu异常;具有高Sr,低Y和Yb, Sr/Y和(La/Yb)_(N)值高等特征,属于埃达克岩,其原岩来自壳幔混合源区,为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本区花岗岩的形成是由晚侏罗-早白垩世蒙古-鄂霍次克洋的闭合和古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俯冲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ND同位素 变质核杂岩 花岗岩 云蒙山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