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24例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梁静慧 宁景春 +1 位作者 杨晓苏 肖波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2年第3期179-179,共1页
关键词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 脑脊液 细胞学分析
下载PDF
脊髓小脑变性病变本质的探讨
2
作者 梁静慧 王朝夫 +1 位作者 周建华 梁英锐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2期18-21,共4页
脊髓小脑变性全身尸检1例报告,发现小脑颗粒层呈广泛、严重而特殊的变性;经原位末端标记,首次证明本病的这种病变属于凋亡。
关键词 脊髓小脑变性 凋亡 尸检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病变的临床与病理特征 被引量:10
3
作者 张宁 刘尊敬 +5 位作者 李刚 肖波 刘运海 李国良 吕冰清 梁静慧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13-717,共5页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病变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分析2例神经皮肤黑色素沉着症(NCM)和4例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PLM)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术中与病理所见。结果:6例患者均以颅高压、癫痫为主要临床特征,CT或MRI有不...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病变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方法:分析2例神经皮肤黑色素沉着症(NCM)和4例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PLM)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术中与病理所见。结果:6例患者均以颅高压、癫痫为主要临床特征,CT或MRI有不同程度异常发现;2例NCM自出生后即有全身皮肤多处大片黑色素痣;4例PLM则无皮肤色素沉着及黑色斑块,其脑组织病理报告均发现脑膜黑色素瘤细胞。结论:颅高压、癫痫性发作是中枢神经系统黑色素细胞病变主要临床表现,皮肤损害、影像学改变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皮肤黑色素沉着症 原发性脑膜黑色素瘤 临床表现 病理检查
下载PDF
脑膜癌病的临床和脑脊液细胞学特征 被引量:16
4
作者 唐铁钰 肖波 +2 位作者 李国良 梁静慧 崔玉真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和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确诊为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脑脊液资料。结果 本组临床表现为头痛、背痛31例,脑神经损害18例,脑膜刺激征25例。头颅MRI增强扫描显示软脑膜弥漫性异常增强3... 目的 探讨脑膜癌病的临床和脑脊液细胞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确诊为脑膜癌病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脑脊液资料。结果 本组临床表现为头痛、背痛31例,脑神经损害18例,脑膜刺激征25例。头颅MRI增强扫描显示软脑膜弥漫性异常增强3例。脑脊液压力增高32例,细胞数增多41例,以激活型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为主; 44例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均发现肿瘤细胞, 5例为颅内原发肿瘤,其余39例颅外转移肿瘤细胞学分类为腺癌33例、恶性淋巴瘤3例、小细胞未分化癌2例及鳞癌1例。结论 脑膜癌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脑膜癌病的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癌病 脑脊液 细胞学
下载PDF
线粒体肌病与线粒体脑肌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张宁 孙新刚 +3 位作者 李刚 肖波 蔡艳 梁静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7-699,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系统线粒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与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对7例确诊为线粒体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实验室与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诊断为线粒体肌病3例,线粒体脑肌病4例;其中2例患者血乳酸水平...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系统线粒体病的发病机制、临床与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对7例确诊为线粒体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检查、实验室与影像学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组患者诊断为线粒体肌病3例,线粒体脑肌病4例;其中2例患者血乳酸水平升高;7例患者肌电图均有异常发现,肌肉活检均有特征性的改变;4例线粒体脑肌病患者头部影像学均有异常改变。结论线粒体病主要累及肌肉及中枢神经系统,诊断要求多种手段结合,以临床和病理表现为主,近年来基因方面的研究及影像学诊断发展迅速,目前对本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肌病 线粒体脑肌病 发病机制 病理 诊断
下载PDF
脂质沉积性肌病临床和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张宁 蔡艳 +4 位作者 肖波 刘运海 李刚 梁静慧 吴晓英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2-425,共4页
目的分析临床上少见的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并探讨其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经光镜和/或电镜检查后确诊的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6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肌电图、心肌酶学以及肌肉组织病理活检特点。结果脂质沉积性... 目的分析临床上少见的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并探讨其病因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经光镜和/或电镜检查后确诊的脂质沉积性肌病患者6例,分析其临床表现、肌电图、心肌酶学以及肌肉组织病理活检特点。结果脂质沉积性肌病的主要临床特点为四肢近端肌无力和对运动不耐受;血清肌酶普遍升高;肌电图可呈慢性肌源性损害和/或慢性神经源性损害改变;肌肉活检均可见脂质沉积特征性改变。予低脂、低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饮食,B族维生素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后,患者肌无力症状有所改善。结论脂质沉积性肌病的诊断需依赖临床表现、心肌酶学、肌电图和肌肉活检、肉毒碱检查等相结合,其中肌肉活检发现肌纤维内脂滴增多是目前临床上诊断此病的重要方法和指标,其具体分型还需进行生化检测;肾上腺皮质激素、肉毒碱、维生素、及含有丰富肉毒碱食物等综合治疗对改善临床症状有效,明确病因具体分型后可给予针对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质沉积性肌病 肉毒碱 肌肉活检 病理学
下载PDF
脑膜癌病68例脑脊液细胞学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吴小妹 谭利民 +4 位作者 肖波 杨欢 张宁 毕方方 梁静慧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9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探讨脑脊液检查对诊断脑膜癌病的重要意义。方法对68例确证的脑膜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仅15例患者的头部MRI增强扫描显示脑膜异常强化;脑脊液压力均增高,细胞... 目的探讨脑脊液检查对诊断脑膜癌病的重要意义。方法对68例确证的脑膜癌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脑膜刺激征等;仅15例患者的头部MRI增强扫描显示脑膜异常强化;脑脊液压力均增高,细胞数增多45例,常呈中-重度增加,并以激活型单核细胞增加为主,68例患者在脑脊液中均发现肿瘤细胞。结论脑膜癌病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脑脊液检查尤其是细胞学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可靠依据,而进行多次脑脊液细胞学检查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癌病 脑脊液 细胞学
下载PDF
散发性脑炎的病理诊断及病因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李柯娃 牛好敏 +3 位作者 黄慧敏 邓采菽 梁静慧 谢光洁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3年第4期203-204,共2页
本文报告19例临床诊断为散发性脑炎的脑组织活检病理材料。15例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神经元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有嗜元现象,胶质细胞增生,大部分可见胶质结节淋巴、单核细胞形成管周浸润,部分有小片状出血。4例仅见白质髓鞘脱失及水肿... 本文报告19例临床诊断为散发性脑炎的脑组织活检病理材料。15例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神经元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有嗜元现象,胶质细胞增生,大部分可见胶质结节淋巴、单核细胞形成管周浸润,部分有小片状出血。4例仅见白质髓鞘脱失及水肿。上述结果表明:本组病例病理改变多数(79%)具有病毒性脑炎的特征,少数(21%)具有变态反应性脱髓鞘性脑炎的特征。作者认为脑组织活检可作为诊断本病的有效手段,并有助于明确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发性脑炎 脑炎 病理 活检
下载PDF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肌电图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宁 王彦丽 +4 位作者 孙新刚 刘运海 肖波 尹小玲 梁静慧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5期2323-2325,共3页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肌电图及病理诊断特点。方法对62例ALS患者的临床资料、肌电生理改变及肌肉活检病理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肢体肌电检查均有异常表现,其中54例胸段棘旁肌肌电图检查有异常表现,胸锁乳突... 目的探讨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肌电图及病理诊断特点。方法对62例ALS患者的临床资料、肌电生理改变及肌肉活检病理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62例患者肢体肌电检查均有异常表现,其中54例胸段棘旁肌肌电图检查有异常表现,胸锁乳突肌肌电图检查有异常表现者52例。肌肉活检62例患者活检组织均以小群性萎缩为主,3例患者病理切片局部可见大群性萎缩。48例可见同型肌纤维群化,13例出现靶纤维。结论肌电图检查和肌肉活检对ALS诊断有重要的意义,两者相结合更加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侧索硬化 肌电图 病理学
下载PDF
外源性TGF-β1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小鼠中IL-23/Th17炎症轴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国祥 王玉忠 +3 位作者 周文斌 肖波 吴志国 梁静慧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13-416,419,共5页
目的:观察外源性TGF-β1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小鼠IL-23/Th17炎症轴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MOG35-55免疫C57BL/6小鼠制作EAE模型,多时间点皮下注射TGF-β1作为干预,RT-PCR和ELISA检测IL-23、IL-17和IL-6的表达... 目的:观察外源性TGF-β1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小鼠IL-23/Th17炎症轴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以MOG35-55免疫C57BL/6小鼠制作EAE模型,多时间点皮下注射TGF-β1作为干预,RT-PCR和ELISA检测IL-23、IL-17和IL-6的表达。结果:与EAE组相比,干预组在发病初IL-23、IL-17、IL-6表达均升高(P<0.05,P<0.05,P<0.05);在高峰期IL-23表达下降(P<0.05),IL-17、IL-6表达升高(P<0.05,P<0.05);在慢性期IL-23、IL-17表达下降(P<0.05,P<0.05),而IL-6表达升高(P<0.05)。结论:外源性的TGF-β1可能通过上调IL-23、IL-17的表达使EAE高峰期的症状加重并提前,而在慢性期相对地下调其表达,EAE症状趋于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转化生长因子β1 IL-23 TH17细胞
下载PDF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与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颖 肖波 +3 位作者 周文斌 许念桂 吴治国 梁静慧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60-362,共3页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RANTES)与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发病的关系,探讨EAN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给Wistar大鼠足垫皮下注射兔坐骨神经匀浆建立EAN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A...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RANTES)与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EAN)发病的关系,探讨EAN的免疫发病机制.方法给Wistar大鼠足垫皮下注射兔坐骨神经匀浆建立EAN模型,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EAN大鼠发病不同时间坐骨神经MCP-1和RANTES的表达.结果EAN组的MCP-1表达第9 d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第15 d、21 d、28 dMCP-1的表达与前一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1);第9 d、15 d、21 d MCP-1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01).EAN组第9 d、15 d、21d RANTES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01),第15 d表达最高.结论MCP-1和RANTES在EAN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MCP-1可能起始动作用,RANTES可能与EAN的病情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变态反应性神经炎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调节活化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因子
下载PDF
隐球菌性脑膜炎78例脑脊液细胞学改变 被引量:9
12
作者 易芳 谭利民 +5 位作者 肖波 杨欢 梁静慧 冯莉 毕方方 张宁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10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脑脊液标本细胞学检测资料,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方法总结近6年(2003年1月至2008年7月)我院CNM的临床资料、脑脊液诊断情况。结果共78例患者,常规涂片墨汁染色首检阳性者48例(61.5%),26例(33.3%)... 目的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CNM)的脑脊液标本细胞学检测资料,提高对隐球菌性脑膜炎的诊断。方法总结近6年(2003年1月至2008年7月)我院CNM的临床资料、脑脊液诊断情况。结果共78例患者,常规涂片墨汁染色首检阳性者48例(61.5%),26例(33.3%)重复送检时发现隐球菌,余4例(5.1%)墨汁染色始终呈阴性,靠隐球菌培养确诊。55例(70.5%)行细胞学检查的患者首次送检即直接找到隐球菌。结论脑脊液细胞学较常规涂片墨汁染色首检隐球菌阳性率更高。CNM的诊断有赖于脑脊液墨汁染色、细胞学检查、隐球菌培养等多种手段相结合以提高其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 脑脊液 细胞学
下载PDF
慢性多发性肌炎临床及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宁 毕方方 +4 位作者 肖波 李玲 李国良 梁静慧 杨欢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5-446,I0001,共3页
目的探讨慢性多发性肌炎的发病机制、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慢性多发性肌炎患者临床表现、肌酶学和肌电图检查结果,总结肌肉病理学特征。结果慢性多发性肌炎以四肢近端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血清酶谱轻-中度增高,肌电... 目的探讨慢性多发性肌炎的发病机制、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慢性多发性肌炎患者临床表现、肌酶学和肌电图检查结果,总结肌肉病理学特征。结果慢性多发性肌炎以四肢近端肌无力、肌萎缩为主要表现,血清酶谱轻-中度增高,肌电图以肌源性损害为主,病理改变为灶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与再生肌纤维共存。结论临床特点结合病理学检查有助于慢性多发性肌炎的诊断,多数患者激素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肌炎 慢性 肌肉病理 临床
下载PDF
钙结合蛋白与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易损性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许念桂 肖波 +2 位作者 杨国帅 葛亮 梁静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5-29,共5页
目的探讨微白蛋白(Parvalbumin,PV)、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钙结合蛋白-D28K(Calbindin-D28k,CB)与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易损性的关系及在颞叶癫痫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 目的探讨微白蛋白(Parvalbumin,PV)、钙视网膜蛋白(Calretinin,CR)、钙结合蛋白-D28K(Calbindin-D28k,CB)与颞叶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易损性的关系及在颞叶癫痫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大鼠模型,应用免疫组化动态观察海马神经元内PV、CR、CB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大鼠PV阳性中间神经元的数量在CA3区无明显变化(P>0.05);在CA1区,呈进行性下降,到7d时达最低值(P<0.01);在齿状回及门区,先进行性下降,15d时达最低值(P<0.01),30d后开始上升,到60d几乎达正常水平(P>0.05)。大鼠各区CR阳性中间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在CA3区,急性期和慢性期下降最明显(P<0.01);在CA1区24h组的数量最少(P<0.01);在齿状回的门区15d组的数量最低(P<0.01)。CB阳性中间神经元的数量在CA3区与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在CA1区,6h后开始减少(P<0.05),7d后达最低值(P<0.01),然后稍有回升,但仍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门区CB阳性中间神经元的数量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氯化锂-匹罗卡品颞叶癫痫动物模型中海马内含PV、CR、CB的GABA能中间神经元存在选择性易损性,CA1区含PV、CR、CB的GABA能中间神经元的急剧减少可能诱发了颞叶癫痫的急性发作;含PV、CB的GABA能中间神经元在齿状回的改变可能在颞叶癫痫自发性复发性发作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结合蛋白 神经元易损性 颞叶癫痫 免疫组化
下载PDF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晓苏 丁华新 +4 位作者 肖波 张丽芳 张宁 杨欢 梁静慧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6期453-455,T003,共4页
目的 总结 4 2例儿童型 (I~III型 )脊髓性肌萎缩症 (SMA)的临床与病理特征 ,以探讨儿童型SMA临床与病理学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 4 2例做过肌活检的SMAI~III型病例 ,进行临床、肌肉病理学 (常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 )分析。结果... 目的 总结 4 2例儿童型 (I~III型 )脊髓性肌萎缩症 (SMA)的临床与病理特征 ,以探讨儿童型SMA临床与病理学特征及其意义。方法 收集 4 2例做过肌活检的SMAI~III型病例 ,进行临床、肌肉病理学 (常规组织学及组织化学方法 )分析。结果 不同型SMA临床各有特点 ,主要是病情轻重和起病年龄有关。起病越早者 ,病情越重。肌活检显示SMAI型为大组分布的圆形萎缩肌纤维 ,而非角形纤维 ,呈不完全同型肌群化 ,常累及整个肌束 ;SMAII型少见大组萎缩肌纤维 ,同型肌群化突出 ;SMAIII型病理变化多样 ,以同型肌群化为主。结论临床表现结合肌电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型脊髓性肌萎缩症 病理 临床表现 肌电图 肌活检 诊断
下载PDF
癫痫大鼠海马中神经肽Y表达的动态观察及其作用探讨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丽丽 杨晓苏 +4 位作者 肖波 李国良 朱丹彤 李静 梁静慧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4年第2期76-79,共4页
目的 探讨癫痫大鼠海马中神经肽 Y( NPY)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用 ,以及外源性 NPY对癫痫的影响。方法 将 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采用匹鲁卡品 ( PILO)癫痫动物模型及外源性 NPY侧脑室注入干预法 ,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NPY的表达... 目的 探讨癫痫大鼠海马中神经肽 Y( NPY)表达的动态变化及其作用 ,以及外源性 NPY对癫痫的影响。方法 将 SD大鼠随机分为 4组 ,采用匹鲁卡品 ( PILO)癫痫动物模型及外源性 NPY侧脑室注入干预法 ,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 NPY的表达。结果 癫痫模型组 PILO注射后 ,门区、CA3区、CA1 区的 NPY阳性细胞数表达增多 ,1 2 h达高峰 ,以后逐渐下降 ,60 d又达一高峰 ;海马颗粒细胞层有 NPY异位表达 ,3 d时最明显 ;NPY干预组门区 NPY阳性细胞数较其对照组表达少。结论  ( 1 )癫痫发作后急性期海马 NPY表达增多及颗粒细胞层出现异位表达 ,与癫痫发作有关 ;( 2 )外源性 NPY有抗癫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大鼠 海马 神经肽Y NPY 匹鲁卡品 神经系统
下载PDF
青年型单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晓苏 肖波 +2 位作者 张丽芳 杨欢 梁静慧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27-228,共2页
关键词 青年型单上肢远端肌萎缩症 临床表现 诊断
下载PDF
复发性吉兰-巴雷综合征的临床与病理研究(附23例报告) 被引量:6
18
作者 杨晓苏 宁景春 +1 位作者 肖波 梁静慧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4年第1期41-42,13,共3页
目的:研究复发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以及急性复发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复发型AIDP)与慢性复发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复发型CIDP)的鉴别。方法:23例患者,复发型AIDP10例,复发型CIDP13例,分析比较二组病人的临床... 目的:研究复发性吉兰-巴雷综合征(GBS)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以及急性复发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复发型AIDP)与慢性复发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复发型CIDP)的鉴别。方法:23例患者,复发型AIDP10例,复发型CIDP13例,分析比较二组病人的临床表现,病程特点,腰穿脑脊液(CSF)检验,肌电图电生理检查,以及腓肠神经活检病理诊断。结果:二组病例首次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者多见,复发均无诱因;临床表现为对称性肢体肌无力,末梢型感觉障碍;多数可见CSF蛋白细胞分离;肌电图呈周围性神经源性损害。与复发型CIDP比较,复发型AIDP起病较快,临床发病期病程短,恢复较为完全,复发间距长,颅神经损害更为多见。腓肠神经病理示:复发型AIDP可见炎症细胞浸润,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减少;复发型CIDP以脱髓鞘病变为主,施万细胞增生明显,可有洋葱头样改变。结论:复发型AIDP与复发型CIDP的临床与病理均有所不同,腓肠神经活检对复发性GBS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 吉兰-巴雷综合征 临床表现 病理特点 肌电图 腓肠神经活检 病理诊断 脑脊液检查
下载PDF
IL-17、RORγt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庆华 杨欢 +5 位作者 胡珏 张海平 张勇 吴志国 梁静慧 肖波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9年第2期97-100,108,共5页
目的观察Th17型细胞因子IL-17和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的胸腺异构体(RORγt)mRNA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模型中的表达,以探讨Th17细胞在EAN中的作用。方法用P2_(53-78aa)肽段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N模型... 目的观察Th17型细胞因子IL-17和Th17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维甲酸受体相关孤儿受体γ的胸腺异构体(RORγt)mRNA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AN)模型中的表达,以探讨Th17细胞在EAN中的作用。方法用P2_(53-78aa)肽段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N模型,观察大鼠发病情况和组织病理改变,并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用RT-PCR技术检测IL-17和RORγt在大鼠发病高峰期脾脏、淋巴结和坐骨神经中的表达。结果EAN组大鼠在第14-16天发病高峰期时平均临床评分为(7.5±1.2),病理学检查可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对P2_(53-78aa)的刺激产生强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与对照组相比,IL-17和RORγt mRNA在脾脏、淋巴结和坐骨神经中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01)。结论 IL-17和RORγt表达上调与EAN的发病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7 RORΓT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
下载PDF
婴儿型脊肌萎缩症2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宁 尹小玲 +4 位作者 刘运海 孙新刚 张文娟 李秋香 梁静慧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8-49,共2页
目的探讨婴儿型脊肌萎缩症的发病机制、临床与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对22例确诊为婴儿型脊肌萎缩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临床特点患儿大多为8个月内起病,四肢呈对称性、迟缓性瘫痪,下肢重于上... 目的探讨婴儿型脊肌萎缩症的发病机制、临床与病理特征及诊断。方法对22例确诊为婴儿型脊肌萎缩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资料、病理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病临床特点患儿大多为8个月内起病,四肢呈对称性、迟缓性瘫痪,下肢重于上肢,近端重于远端;有肌萎缩,血清CK、LDH正常或增高;肌电图显示神经源性损害,肌活检见肌纤维萎缩、变性、坏死,符合脊肌萎缩症的改变。结论婴儿型脊髓性肌萎缩症有较典型的临床及电生理特征,肌电图检查是重要的诊断方法,肌活检可为脊肌萎缩症的诊断提供客观的诊断依据,目前对本病主要采取对症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型脊肌萎缩症 发病机制 病理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