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连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屏障功能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梁鸿寅 李诗思 +9 位作者 闫洪涛 黄竹 刘卫辉 王涛 刘立业 罗浩 林宁 戴睿武 陈涛 汤礼军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1-3,15,共4页
目的观察黄连素是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模型肠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手术未给药组(SAP组)和手术给药组(SAP+RC组),每组12只。SAP组术前5 d每天生理盐水灌胃1次,SAP+RC组术前5 d每天黄连... 目的观察黄连素是否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模型肠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手术未给药组(SAP组)和手术给药组(SAP+RC组),每组12只。SAP组术前5 d每天生理盐水灌胃1次,SAP+RC组术前5 d每天黄连素灌胃1次。手术造模后24 h取材,对大鼠胰腺及小肠进行组织病理学评分,测定大鼠血清中内毒素、二胺氧化酶及胰腺淀粉酶水平。结果 SAP组及SAP+RC组均造模成功。SAP组、SAP+RC组与SHAM组比较,胰腺、小肠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胰淀粉酶、二胺氧化酶、内毒素均显著升高(P<0.05);与SAP组比较,SAP+RC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二胺氧化酶、内毒素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黄连素对SAP大鼠模型肠屏障功能具有明确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肠黏膜 小檗碱 大鼠
下载PDF
早期腹腔穿刺引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冠 吴东叶 +3 位作者 肖和达 梁鸿寅 孙红玉 汤礼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872-877,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穿刺引流(abdominal paracentesis drainage,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将质粒标记有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E.coli marked with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 目的探讨早期腹腔穿刺引流(abdominal paracentesis drainage,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肠道细菌移位的影响。方法将质粒标记有绿色荧光蛋白的大肠杆菌(E.coli marked with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E.coli)灌饲给SD大鼠,使其成功定植于大鼠肠道。将定植了GFP-E.coli的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SAP组和APD组,每组12只。逆行胰胆管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作大鼠SAP模型。SAP造模后于右下腹留置腹腔引流管,为APD治疗组。造模后24 h无菌条件下取材并处死。对比各组大鼠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液、肠系膜淋巴结(mesenteric lymph nodes,MLN)、胰腺组织细菌移位情况,以及血清炎性因子CRP、TNF-α及IL-1β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及APD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液、MLN及胰腺组织细菌移位程度,血清内毒素水平,以及血清炎性因子CRP、TNF-α及IL-1β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SAP组比较,APD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APD能减少SAP大鼠肠道细菌移位及全身炎症水平,并可能因此改善S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移位 腹腔穿刺引流 重症急性胰腺炎 大鼠
下载PDF
早期腹腔置管引流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肠黏膜损伤的作用 被引量:11
3
作者 邓超 曹均强 +4 位作者 梁鸿寅 陈光宇 刘卫辉 汤礼军 戴睿武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腹腔置管引流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相关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AP组)、早期腹腔置管引流组(APD组),每组12只。向胰胆管以12ml/h的速度注入5%牛磺胆酸钠(0.1ml/100g),制作大鼠... 目的研究早期腹腔置管引流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相关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SAP组)、早期腹腔置管引流组(APD组),每组12只。向胰胆管以12ml/h的速度注入5%牛磺胆酸钠(0.1ml/100g),制作大鼠SAP模型。造模后24h处死,观察并对比各组大鼠腹腔内大体改变,HE染色观察小肠病理改变并评分,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二胺氧化酶(DAO)及D-乳酸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AP组、APD组小肠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TNF-α、IL-1β、二胺氧化酶及D-乳酸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SAP组比较,APD组上述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腹腔置管引流能有效改善SAP大鼠模型肠黏膜损伤程度,减轻机体全身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术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肠黏膜
下载PDF
桡动脉高位起始及行程变异1例 被引量:5
4
作者 周俊峄 梁鸿寅 +2 位作者 李松 黄坤 陈卫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01-301,共1页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统计,起自腋动脉的高位桡动脉出现率仅为1.09%,作者在解剖一中年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其右侧桡动脉不仅起点较高,且行程与分支也较为罕见,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高位桡动脉 行程 变异 右侧桡动脉 体质调查 尸体标本 中年女性 出现率
下载PDF
教学组长责任制在ICU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陈亭 刘文清 +2 位作者 杨晶 詹丹丹 梁鸿寅 《齐鲁护理杂志》 2014年第15期118-119,共2页
目的:探讨教学组长责任制在ICU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采取教学组长责任制对69名ICU专科护士培训学员(实验组)进行带教,从各项操作考试成绩平均分和对临床科室的教学满意度评价与2011年传统带教的70名学员(对照... 目的:探讨教学组长责任制在ICU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2年采取教学组长责任制对69名ICU专科护士培训学员(实验组)进行带教,从各项操作考试成绩平均分和对临床科室的教学满意度评价与2011年传统带教的70名学员(对照组)比较。结果:实验组各项操作考试成绩和对带教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教学组长责任制在ICU专科护士临床实践培训中能规范临床教学管理,提升科室教学水平,有效提高培训学员实践技能和教学组长的综合素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组长责任制 ICU专科护士 临床实践 培训
下载PDF
“桥接法”在闭合性椎前区胰腺损伤合并胰管断裂中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江宗兴 刘彦莉 +3 位作者 肖乐 梁鸿寅 汤礼军 戴睿武 《创伤外科杂志》 2017年第9期673-676,共4页
目的探讨"桥接法"在闭合性椎前区胰腺损伤合并胰管断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2008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8例椎前胰腺损伤合并胰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2012年5月前采... 目的探讨"桥接法"在闭合性椎前区胰腺损伤合并胰管断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成都军区总医院全军普外中心2008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28例椎前胰腺损伤合并胰管断裂患者的临床资料。2012年5月前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或胰肠吻合术的13例患者设为常规手术组,2012年5月后,采用"桥接法"的15例患者设为"桥接法"手术组。观察手术时间、手术相关出血量、胃管拔出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桥接法"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2.6±1.4)h和(5.8±3.9)h;"桥接法"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手术相关出血量分别为(147.3±79.2)mL和(160.3±75.6)mL,胃管拔出时间分别为(3.4±1.2)d和(4.2±1.3)d,ICU入住时间分别为(1.2±0.4)d和(2.5±1.1)d,住院时间分别为(8.3±3.3)d和(11.7±5.9)d,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桥接法"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术后胰瘘(6.7%vs.7.3%)、腹腔感染(13.3%vs.14.7%),术后出血(13.3%vs.15.3%)、肺部感染(33.3%vs.30.7%),术后腹泻(6.7%vs.8.3%)及糖尿病(5.7%vs.6.7%),上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桥接法"在闭合性椎前区胰腺损伤合并胰管断裂的病例中不增加术后胰瘘、腹腔感染、出血、肺部感染以及随访当中腹泻、糖尿病等胰腺功能减退情况发生率,且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以及缩短胃管拔出时间、ICU入住时间、住院时间更加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损伤 桥接法 胰管断裂 椎前区
下载PDF
严重肝脏损伤的损害控制性手术治疗 被引量:3
7
作者 江宗兴 汤礼军 +2 位作者 梁鸿寅 戴睿武 刘彦莉 《创伤外科杂志》 2016年第9期516-518,共3页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性手术(DCO)治疗严重肝脏损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治疗的83例严重肝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7例,女性36例;年龄20-74岁,平均32岁。按照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肝损伤分级标准,其... 目的探讨损害控制性手术(DCO)治疗严重肝脏损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5月-2015年5月期间治疗的83例严重肝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7例,女性36例;年龄20-74岁,平均32岁。按照美国创伤外科协会(AAST)肝损伤分级标准,其中Ⅲ级31例,Ⅳ级30例,Ⅴ级22例,无Ⅵ级病例。结果 83例严重肝脏损伤患者中58例按DCO原则治疗,经复苏病情稳定后再接受相应术式的再次确定性手术,治愈56例(96.6%),再次手术后出现肝脓肿3例(5.1%)、膈下脓肿1例(1.7%)、胆漏2例(3.4%),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死亡2例(3.4%),均死于肺部感染。25例患者按常规方式进行治疗,治愈20例(80.0%),术后再次手术3例(12.0%),肝脓肿3例(12.0%)、膈下脓肿2例(8.0%)、胆漏3例(12.0%),经非手术治疗痊愈;死亡5例,4例死于肺部感染,1例死于严重出血。结论严重肝脏损伤治疗选择损害控制性手术,能达到提高存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损伤 损害控制 手术
下载PDF
急性胰腺炎患者标本库的建立和管理模式初探 被引量:1
8
作者 屈琳林 陈涛 +3 位作者 林宁 王涛 梁鸿寅 汤礼军 《西南军医》 2014年第6期645-646,共2页
将临床工作中的医疗信息进行分类归档整理,实现一体化的数据存储和分析,一直是国内外临床医学界关注的问题,也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点[1]。如何在临床研究中对大样本的临床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为临床科研工作者提供科学、高效、可信... 将临床工作中的医疗信息进行分类归档整理,实现一体化的数据存储和分析,一直是国内外临床医学界关注的问题,也是医疗信息化建设的重点[1]。如何在临床研究中对大样本的临床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为临床科研工作者提供科学、高效、可信的临床数据一直是我们所关心的重点。近年来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 AP)发病率逐年上升[2],AP患者数量越来越多,AP标本量越来越大。我科于2011年开始筹备AP标本库,2012年2月完成局域网建设和数据库建立,后因临床科研需要,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体液标本进行了大规模的收集。针对人体标本数量庞大的现实,我科基于“戴明环”循环法建立起一套急性胰腺炎单病种标本库的管理体系。PDCA循环管理又叫戴明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PDCA是英语单词Plan(计划)、Do(执行)、Check (检查)和Adjust(调整)的第一个字母,它是全面质量管理中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PDCA循环是由休哈特博士提出,戴明采纳并推广[3-4],是一种程序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能使工作质量持续改进和提高[5]。我科运用PDCA循环法规范AP标本采集管理取得较好效果,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标本库 管理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东叶 孙红玉 +5 位作者 杨冠 肖和达 刘卫辉 梁鸿寅 杨莉 汤礼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72-376,共5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保护作用。方法 1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Sham组),SAP组和SAP+ucMSCs组,每组45只。采用5%牛磺胆酸钠(0.1ml/100g)逆行胰管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SAP模型,SAP+ucMSCs...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保护作用。方法 1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Sham组),SAP组和SAP+ucMSCs组,每组45只。采用5%牛磺胆酸钠(0.1ml/100g)逆行胰管注射的方法制作大鼠SAP模型,SAP+ucMSCs组通过尾静脉注射CM-Di I标记的ucMSCs(1×10~7个/kg)。各组于术后12、24、72h处死取材,统计大鼠死亡率,HE染色观察各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并评分,荧光显微镜观察ucMSCs定植情况,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 ucMSCs可定植在胰腺组织的损伤区域,可降低72h SAP大鼠的死亡率(SAP组为66.7%,SAP+ucMSCs组为20.0%)。ucMSCs移植后大鼠各时间点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水平明显降低(P<0.01),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炎性因子TNF-α、IL-1β水平明显降低,抗炎因子IL-4、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可减轻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胰腺组织损伤和炎症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干细胞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炎症
下载PDF
联合肠系膜上/门静脉汇合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左侧门静脉高压症的研究现状
10
作者 邹洪 朱桥 +5 位作者 文艺 梁鸿寅 周明梅 石珂辉 吴俊 汤礼军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482-1487,共6页
外科手术是胰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临床上胰腺癌进行根治性外科手术时,往往需要联合肠系膜上/门静脉汇合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期达到R0切除。然而,进行脾静脉离断术后可能会并发严重的左侧门静脉高压症(LSPH),进而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 外科手术是胰腺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临床上胰腺癌进行根治性外科手术时,往往需要联合肠系膜上/门静脉汇合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期达到R0切除。然而,进行脾静脉离断术后可能会并发严重的左侧门静脉高压症(LSPH),进而产生一系列病理性改变,如脾脏淤血性肿大、血小板降低、脾静脉流域回流受阻并发胃肠道静脉曲张,更有甚者会出现致命性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休克。因此,为了临床上更好地处理LSPH,本文旨在对联合肠系膜上/门静脉汇合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LSPH发生机制、治疗方案以及防治策略进行系统性分析回顾,并基于当前的研究提出相应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高血压 门静脉
下载PDF
危重病病人肠黏膜屏障功能障碍的机制与肠源性感染的防治 被引量:3
11
作者 梁鸿寅(综述) 杨桦(审校) 《腹部外科》 2011年第5期304-306,共3页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同时又是人体昂大的“贮菌库和内毒素库”。肠黏膜屏障具有防止肠道内致病菌、毒素等透过肠壁到达血循环的功能。多种疾病或病理生理状态下,肠黏膜屏障受到破坏,并导致细菌及内毒素移位,引发肠... 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和免疫器官,同时又是人体昂大的“贮菌库和内毒素库”。肠黏膜屏障具有防止肠道内致病菌、毒素等透过肠壁到达血循环的功能。多种疾病或病理生理状态下,肠黏膜屏障受到破坏,并导致细菌及内毒素移位,引发肠源性的全身感染以及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rmnatory response syndrome,SI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黏膜屏障 肠源性感染 功能障碍 危重病 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 内毒素移位 防治 免疫器官
下载PDF
雌激素对胰岛β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10
12
作者 梁鸿寅 王喆 甘立霞 《医学分子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35-538,共4页
女性绝经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雌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能有效改善症状。以往通常认为雌激素是通过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脂代谢的紊乱,从而缓解胰岛素抵抗。最近的研究表明,除上述机制外,雌激... 女性绝经后,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增加,雌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能有效改善症状。以往通常认为雌激素是通过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糖、脂代谢的紊乱,从而缓解胰岛素抵抗。最近的研究表明,除上述机制外,雌激素直接作用于胰岛β细胞,防止其凋亡和促进胰岛素的分泌在其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胰岛Β细胞 胰岛素抵抗 受体
原文传递
γ干扰素对缺氧肠上皮屏障功能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梁鸿寅 王文生 +2 位作者 杨洋 孙力华 杨桦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91-893,共3页
目的观察1干扰素(IFN-γ)对缺氧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对HT-29细胞进行缺氧及IFN-γ处理,检测跨上皮电阻(TER)、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蛋白及肠三叶因子(ITF)、黏蛋白3(mucin-3)、CD73、CD55、... 目的观察1干扰素(IFN-γ)对缺氧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对HT-29细胞进行缺氧及IFN-γ处理,检测跨上皮电阻(TER)、缺氧诱导因子-1a(HIF-1a)蛋白及肠三叶因子(ITF)、黏蛋白3(mucin-3)、CD73、CD55、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PAFR)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缺氧+IFN-γ使TER明显下降(较常氧和缺氧下降33.8%、28.3%),使HIF—1a蛋白较缺氧降低72.1%,使ITF、mucin-3、CD73、CD55、PAFRmRNA分别较缺氧降低53.3%、31.1%、74.6%、62.4%,但PAFRmRNA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γ能使缺氧肠屏障功能降低,与IFN-γ使HIF-1a蛋白降低,并抑制HIF-1a下游的肠屏障调节因子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诱导因子-1a 干扰素 肠屏障功能
原文传递
早期腹腔置管引流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大鼠血清TXA2及PGI2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邓超 曹均强 +5 位作者 杨冠 梁鸿寅 陈光宇 刘卫辉 汤礼军 戴睿武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16年第3期630-633,共4页
目的研究早期腹腔置管引流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血清TXA2及PGI2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ANP组)、早期腹腔置管引流组(APD组),每组12只,于24小时后处死,比较各组大鼠腹腔内大体改变,HE染色观察胰... 目的研究早期腹腔置管引流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NP)大鼠血清TXA2及PGI2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模型组(ANP组)、早期腹腔置管引流组(APD组),每组12只,于24小时后处死,比较各组大鼠腹腔内大体改变,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改变并评分,测定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介(IL-1β)、血栓素A2(TXA2)及前列环素(PGI2)水平,并计算TXA2/PGI2值。结果 ANP组、APD组与SHAM组比较,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TNF-α、IL-1β、TXA2、PGI2水平及TXA2/PGI2值均显著升高(P<0.05);与ANP组比较,APD组的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血清TNF-α、IL-1β、TXA2、PGI2水平及TXA2/PGI2值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腹腔置管引流能有效改善ANP大鼠模型血清中血管活性物质的平衡失调,并减轻胰腺损伤程度和全身炎症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腹腔置管引流 胰腺炎 TXA2 PGI2 大鼠
原文传递
普通外科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和依从性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卢嘉渝 梁鸿寅 +1 位作者 杨晶 陈亭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6期74-77,共4页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实施后,普外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与依从性执行情况,为改进手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的方法,对普通外科156名工作人员其手卫生认知与依从性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不同岗位和... 目的调查《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实施后,普外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认知与依从性执行情况,为改进手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的方法,对普通外科156名工作人员其手卫生认知与依从性执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在不同岗位和工作区域的工作人员中,监护室护士手卫生认知和依从性最高,保洁人员最差,接触患者前手卫生依从性最差。结论手卫生认知与依从性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执行力度的监督及医护人员自身的重视度、责任心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卫生 认知 依从性
原文传递
腹腔置管引流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肠黏膜免疫屏障损伤的影响
16
作者 郑晓博 闫洪涛 +5 位作者 刘卫辉 陈涛 王涛 梁鸿寅 黎鹏武 汤礼军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66-366,共1页
我们采用腹腔置管引流技术,探讨其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黏膜免疫屏障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与模型制备: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1)A组:参照Aho等[1]的方法,建立大鼠SAP模型... 我们采用腹腔置管引流技术,探讨其对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肠黏膜免疫屏障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分组与模型制备:将72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1)A组:参照Aho等[1]的方法,建立大鼠SAP模型。(2)B组:SAP模型制备成功后,在大鼠下腹部置人引流管。(3)C组:仅进行开腹手术,翻动胰腺后关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急性胰腺炎 腹腔置管引流 免疫屏障 肠黏膜 大鼠 损伤 置管引流技术 模型制备
原文传递
腹腔置管引流促进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胃肠动力恢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和达 杨冠 +4 位作者 吴东叶 王海林 梁鸿寅 刘卫辉 汤礼军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CSCD 2016年第6期1287-1293,共7页
目的研究腹腔置管引流(Abdominal Paracentesis Drainage,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胃肠动力改善的影响。方法大鼠SAP模型通过胰胆管以12 ml/h的速度注入5%牛磺胆酸钠(0.1ml/100 g)完成,小肠推进指数是... 目的研究腹腔置管引流(Abdominal Paracentesis Drainage,APD)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胃肠动力改善的影响。方法大鼠SAP模型通过胰胆管以12 ml/h的速度注入5%牛磺胆酸钠(0.1ml/100 g)完成,小肠推进指数是以10 g/L台盼蓝1.5 ml灌胃后半小时处死大鼠(小肠推进实验)测定小肠台盼蓝推进距离与小肠全长的比。第一部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均分为6小时组、12小时组和24小时组,然后进行小肠推进实验,选取三组中小肠推进指数最小的实验组时间点表示大鼠胃肠动力最弱的大概时间点,开展后续实验。第二部分,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SAP组)、实验组(APD组),每组10只。根据第一部分结果,于造模后24小时进行小肠推进实验,并对比各组大鼠腹腔内大体改变,HE染色观察胰腺病理改变;腹主动脉采血,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胃动素(motilin,MTL)、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以及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水平。结果对比不同时间点小肠推进指数,发现在SAP造模成功后24小时小肠推进最慢;假手术组未产生腹水,SAP组和APD组均产生腹水;与假手术组比较,SAP组、APD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明显,血清TNF-α、IL-1β以及VI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而小肠推进指数、MTL及CCK均显著降低(P<0.01);与SAP组比较,APD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较轻,血清TNF-α、IL-1β以及VIP水平均降低(P<0.05),而小肠推进指数、血清MTL及CCK均升高(P<0.05)。结论 APD有效地改善了SAP模型大鼠胃肠动力障碍,可能机制与引流出腹水以及其中炎性因子(TNF-α、IL-1β)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置管引流 急性胰腺炎 胃肠动力 胃动素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相关肺损伤机制与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8
作者 景光旭 梁鸿寅 +3 位作者 黄竹 王张鹏 孙红玉 汤礼军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05-409,共5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指因胰酶异常激活对胰腺自身及周围器官产生消化作用而引起的、以胰腺局部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甚至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常见急腹症。SAP常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目前导致SAP病死...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指因胰酶异常激活对胰腺自身及周围器官产生消化作用而引起的、以胰腺局部炎性反应为主要特征,甚至可导致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常见急腹症。SAP常并发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目前导致SAP病死率较高的主要原因之一。SAP相关ALI的发生率从15%~55%不等,其临床表现也从轻度低氧血症到ARDS各有不同。并且,ALI和ARDS是SAP腹外功能障碍最显著的表现,发病第1周病死率高达60%。近年来众多研究发现,一方面,SAP相关ALI与多种信号通路的激活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各种炎症因子的刺激、氧化应激、细胞焦亡等也是导致SAP相关ALI的重要原因。笔者就有关SAP相关ALI的机制及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肺损伤 呼吸窘迫综合征 综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