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迅速增强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9
1
作者 梅双丽 江静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共11页
选取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TC)24小时风速变化累积频率达95%所对应的15.4 m/s作为迅速增强(RI)的标准,研究了RI个例的基本特征以及TC自身特征因子与环境因子对RI的作用。结果表明,TC迅速增强过程的持续时间平均为33小时,最长可达78小时... 选取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TC)24小时风速变化累积频率达95%所对应的15.4 m/s作为迅速增强(RI)的标准,研究了RI个例的基本特征以及TC自身特征因子与环境因子对RI的作用。结果表明,TC迅速增强过程的持续时间平均为33小时,最长可达78小时,并且TC经过迅速增强过程几乎都达到了台风级别以上,其中,一半以上达到了强台风级别以上。对比迅速增强(RI)和非迅速增强(non-RI)个例得到,RI个例相对于non-RI个例发生区域偏南偏东,两者的移动速度没有明显差异,但RI个例有较大向西移动分量并且前12小时增强较大;相对于non-RI个例,RI个例离最大潜在强度较远并且发生在较暖水区和55%~75%的低层相对湿度的条件下;RI个例发生在较小的垂直风切变和较弱的对流层上层东风气流情况下,由上层槽或冷低压引起的强迫弱于平均状况时RI较易发生。TC前12小时强度变化(DVMX)、海表面温度(SST)和垂直风切变(SHR)是影响迅速增强的主要因子,当DVMX≥6.3 m/s时RI发生的可能性最大,达到17.2%。当有若干个影响因子共同起作用时发生RI可能性显著增加,其中以较大的前12小时强度变化(DVMX≥6.3 m/s)、较高的海表面温度(SST≥29.4℃)、较弱的垂直风切变(SHR≤5.9 m/s)、较小的相对涡旋角动量通量辐合(REFC≤-1.6 m/(s.d))、偏东经度(LON≥138.2°E)和低纬度(LAT≤16.7°N)共同作用时,RI发生的可能性达到最大,可达6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学 热带气旋迅速增强 统计方法 影响因子 可能性
下载PDF
冬季北太平洋SST与西太平洋副高的相关性 被引量:2
2
作者 梅双丽 方之芳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z1期1-5,共5页
采用英国Hadley中心1974-2006年逐月的北太平洋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的北半球500hPa和1000hPa高度场资料,利用一元回归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各月北太平洋海温的变化特征、探讨冬季西北太平洋海温关键区,然后分析关键区海温与气... 采用英国Hadley中心1974-2006年逐月的北太平洋海表温度资料和NCEP/NCAR的北半球500hPa和1000hPa高度场资料,利用一元回归和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研究各月北太平洋海温的变化特征、探讨冬季西北太平洋海温关键区,然后分析关键区海温与气象场的联系。结果表明,北太平洋海温变率较大的地方出现在我国东部的西北太平洋地区,年代际变化为上升趋势;海温与前一年12月和同期1月500hPa位势高度场的相关最好,表现为冬季东亚大槽对关键区海温的显著影响。1月关键区海温与后期5-6月西太平洋副高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即1月关键区海温升高,同年5-6月副高亦加强,即反映冬季北太平洋SST对西太平洋副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太平洋海温 西太平洋副高 海温关键区 相关分析
下载PDF
1961-2020年西北地区夏季降水趋势变化特征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勇 梅双丽 周宁芳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24年第1期74-80,共7页
采用1961—2020年我国西北地区364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从降水量和降水日的角度对比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趋势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以上。从整体上来看,西北地区降水量呈现显著增多的线性趋... 采用1961—2020年我国西北地区364站逐日降水观测数据,从降水量和降水日的角度对比分析我国西北地区夏季降水趋势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50%以上。从整体上来看,西北地区降水量呈现显著增多的线性趋势,但并非全区一致性增多。降水量增多(减少)的站数约占区域内总站数的57%(43%),降水日数呈现增多(减少)的站数约占总站数的43%(57%);降水量、降水日数同时增加的站点主要位于南疆盆地、北疆西部及青海中部和北部等地,两者同时减少的站点主要位于甘肃东南部、宁夏、陕西中部偏东等地,而两者反相变化的站点主要位于新疆北疆地区、青海省西南部边缘地区和陕西南部。近60年来,西北地区极端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呈线性增加趋势。西北地区各个区域降水量和降水日数除年际变化外,还存在年代际变化特征,不同区域变化位相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北地区 夏季 降水 趋势
下载PDF
华西秋雨变异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梅双丽 陈尚锋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92-1500,共9页
基于华西地区373站降水数据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华西秋雨的变异特征,并分析了影响华西秋雨的主要环流系统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华西秋雨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当华西地区秋季降雨偏多时,在... 基于华西地区373站降水数据和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华西秋雨的变异特征,并分析了影响华西秋雨的主要环流系统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华西秋雨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当华西地区秋季降雨偏多时,在对流层低层菲律宾北部存在一个异常反气旋,该异常反气旋西部的异常南风为华西地区输送暖湿水汽(水汽源地位于阿拉伯海北部-印度半岛-孟加拉湾北部-中南半岛地区)。同时在对流层中层,欧洲地区往往存在一个阻塞高压,巴湖附近受低槽控制,此环流配置有利于冷空气向南爆发到达华西地区。在对流层高层,欧亚中高纬地区存在一个显著的大气环流遥相关,该大气环流遥相关对欧洲地区的阻塞高压和巴湖附近的低压槽以及东亚环流形势的维持和发展有重要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菲律宾和台湾岛附近以及赤道南印度洋上的受抑制的对流活动对菲律宾北部异常反气旋的维持有重要作用。当华西地区秋季降雨偏少时,情况则往往相反。本研究结果加深了华西秋雨年际变异特征和机理的认识并对进一步提高其预测水平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西秋雨 年际变化 热带对流 波列
下载PDF
2016年11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被引量:6
5
作者 梅双丽 牛若芸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49-256,共8页
2016年11月大气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双极型分布;欧亚中高纬乌拉尔山地区为一高压脊控制,西西伯利亚地区为一较强横槽,我国中高纬纬向环流较平直,处于宽广的位势高度负距平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强,南支槽平均位置位于90... 2016年11月大气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极涡呈双极型分布;欧亚中高纬乌拉尔山地区为一高压脊控制,西西伯利亚地区为一较强横槽,我国中高纬纬向环流较平直,处于宽广的位势高度负距平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西偏强,南支槽平均位置位于90°E附近。11月全国平均降水量30.6 mm,较常年同期(1 9 mm)偏多61%,共出现4次较强降水过程;江南及华南地区雨日多雨量大。全国有14站发生了极端连续降水日数事件,71站日降水量超过当地11月历史同期极大值。11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9℃,与常年同期持平。共有4次较强冷空气过程,造成我国180站发生了极端日降温事件,其中30站日降温突破历史极值。11月出现4次大范围严重雾-霾天气过程。此外,西北太平洋和菲律宾南海有三个台风生成,对我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环流 冷空气 降水 雾-霾
下载PDF
一次梅汛期极端降雨过程雨带位置模式预报性能对比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马杰 尹姗 +3 位作者 金荣花 李勇 任宏昌 梅双丽 《大气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87-498,共12页
2016年6月30日至7月4日出现了当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然而数值预报却出现了明显误差。为此,本文首先对比和分析了当今预报性能最优越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 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简称ECMWF)和美... 2016年6月30日至7月4日出现了当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过程,然而数值预报却出现了明显误差。为此,本文首先对比和分析了当今预报性能最优越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 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简称ECMWF)和美国环境预报中心/全球预报系统(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Global Forecast System,简称NCEP)的确定性和集合预报差异及误差原因。结果显示,针对雨带位置,NCEP模式预报较为准确,ECMWF模式存在明显的偏北误差。基于集合预报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前者预报偏差小,源于误差在逐日变化中呈现偏北、偏南交替出现所致。而后者偏北误差却呈稳定维持的特征。接着,将集合预报成员划分为了准确组和偏差组,通过二者合成分析揭示出,当雨带位置的预报偏北时,对应降雨较强,反之亦然。最后,讨论了500 hPa层西风槽与雨带位置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当西风槽强度预报偏强时,雨带位置偏北、降雨强度偏强。ECMWF模式的西风槽持续偏强,因而雨带位置稳定偏北。NCEP模式的西风槽偏强、偏弱交替出现,导致了雨带位置的偏北、偏南误差。研究结果对在实际业务中开展误差订正具有很好的参考意义,也有助于提高梅汛期预报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CMWF模式 NCEP模式 集合预报 误差
下载PDF
2020年梅雨特征分析及模式中期预报性能检验 被引量:8
7
作者 蔡芗宁 宗志平 +4 位作者 马杰 李勇 张博 尹姗 梅双丽 《暴雨灾害》 2020年第6期629-636,共8页
2020年梅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偏多;暴雨范围广、过程雨量大;雨带南北摆动大,但强降雨落区重叠度高。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针对行星尺度环流系统演变进行分析发现,梅雨期内,亚欧中高纬维持稳定的阻塞形势,环流经向度大,冷空气活动频繁... 2020年梅雨持续时间长,雨量偏多;暴雨范围广、过程雨量大;雨带南北摆动大,但强降雨落区重叠度高。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针对行星尺度环流系统演变进行分析发现,梅雨期内,亚欧中高纬维持稳定的阻塞形势,环流经向度大,冷空气活动频繁并向江淮流域渗透。同时西太平洋副高(简称副高)显著偏强偏西,副高引导的水汽向江淮流域输送明显偏强;季风爆发后,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西南气流携带充沛的水汽往江淮流域的输送也较强。此外,副高北跳偏晚,冷暖空气在江淮流域长时间交汇,致使梅雨锋偏强,降雨明显偏多。6-7月,南亚高压和副高存在频繁的南北摆动,造成雨带南北摆动大,但主流业务模式在中期时效内对副高的预报偏差仍然较大。目前集合预报模式对500 hPa大尺度环流系统的可用预报时效大约5 d;而200 hPa环流系统的可用预报时效能达到9 d左右。因此在中长期预报中,应更关注高层系统的演变和调整,及时抓住预报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雨 模式检验 中期预报
下载PDF
U-Net模型在京津冀临近降水预报中的应用和检验评估 被引量:2
8
作者 徐成鹏 曹勇 +2 位作者 张恒德 刘海知 梅双丽 《气象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81-792,共12页
利用2018—2019年期间10 min定量降水估计(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QPE)实况观测,构建基于U-Net的分钟级临近降水预报模型,实现了京津冀地区未来0~2 h逐10 min降水量滚动预报。以TS、BIAS、POD、SR、FAR作为评价指标,通... 利用2018—2019年期间10 min定量降水估计(Quantitative Precipitation Estimation,QPE)实况观测,构建基于U-Net的分钟级临近降水预报模型,实现了京津冀地区未来0~2 h逐10 min降水量滚动预报。以TS、BIAS、POD、SR、FAR作为评价指标,通过检验2020和2021年6—9月长序列以及分析2020年8月12日和2021年7月1日两次强降水个例,表明U-Net模型预报接近实况,局部伴随着一定程度的空报,相较光流法、持续性预报及CMA-MESO模式预报效果有明显提升。具体表现为:当分钟级降水预报不超过10 mm/(10 min)时,U-Net模型明显优于光流法和持续性预报;当小时预报不超过25 mm·h^(-1),U-Net模型优于CMA-MESO模式和光流法。然而,当降水强度超过10 mm/(10 min)或25 mm·h^(-1)时,U-Net模型存在预报偏弱的情况,可能与强降水样本较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定量降水 临近预报
下载PDF
热带季节内振荡在延伸期预报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梅双丽 李勇 马杰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22-1231,共10页
热带季节内振荡是延伸期预报的主要来源,基于热带季节内振荡的延伸期预报研究对业务预报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回顾了近几年热带季节内振荡在延伸期降水、温度及其极端事件、台风和季风等方面的预报应用中的最新成果以及热带季节内振荡在... 热带季节内振荡是延伸期预报的主要来源,基于热带季节内振荡的延伸期预报研究对业务预报具有重要意义。系统回顾了近几年热带季节内振荡在延伸期降水、温度及其极端事件、台风和季风等方面的预报应用中的最新成果以及热带季节内振荡在主要预报业务中心的应用现状,总结了热带季节内振荡在延伸期预报应用中具有的一定理论支撑;最后分析了热带季节内振荡在延伸期预报应用中面临的预报对象的确立、当前动力模式的模拟、与气象要素的物理联系及影响预报的检验等方面的技术难点,并指出了热带季节内振荡影响预报在集合预报和多模式集成及加强多种季节内振荡对天气影响的研究等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季节内振荡 延伸期预报 降水 业务应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