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陶渊明《闲情赋》的互文书写
1
作者 梅国春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6期580-586,共7页
以法国文艺理论家克里斯蒂娃提出的互文性为理论支撑,从抒情主旨、创作范式、美人意象等方面,分析互文性视角下《闲情赋》对其他文本的转化、重复等情况。通过分析发现,《闲情赋》文本内容存在三种特殊互文。它们体现在陶渊明不同作品... 以法国文艺理论家克里斯蒂娃提出的互文性为理论支撑,从抒情主旨、创作范式、美人意象等方面,分析互文性视角下《闲情赋》对其他文本的转化、重复等情况。通过分析发现,《闲情赋》文本内容存在三种特殊互文。它们体现在陶渊明不同作品之间、《闲情赋》与同题写作文本之间、《闲情赋》与其他前代文献之间。其中,第一种属于“内部互文”,后两种属于“外部互文”,它们共同构成了《闲情赋》的“互文性”。首先,《闲情赋》所体现的对时光流逝的焦虑感、对于知音的渴求,同陶渊明诗中惯有的抒情主旨同调;其次,《闲情赋》在标题、句式等篇章结构上基本遵循同题写作文本的范式;最后,从标题来看,《闲情赋》当归属闲邪类辞赋,但其实际的写作内容更趋向于神女类辞赋,可将其视为两种类型的结合,体现了陶渊明在互文写作上颇具创见的文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闲情赋》 文本 互文性
下载PDF
王阳明诗歌中的心学色彩探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梅国春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0年第3期86-89,共4页
王阳明不仅是位心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更是一位极具天赋的诗人。从诗歌中可探究其心学思想的演变轨迹:闲适诗揭示了其初心的建立是为了摆脱生命中的限制,实现生命闲适状态下的自由意志;遭遇人生磨难之后的困境诗体现了"良知"... 王阳明不仅是位心学家、教育家、军事家,更是一位极具天赋的诗人。从诗歌中可探究其心学思想的演变轨迹:闲适诗揭示了其初心的建立是为了摆脱生命中的限制,实现生命闲适状态下的自由意志;遭遇人生磨难之后的困境诗体现了"良知"的建构,为约束之中的身心提供精神支柱;晚年的哲理诗阐释了心学的体悟,融汇了宇宙自然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诗歌 心学色彩 良知 闲适
下载PDF
王阳明诗歌的山水审美之乐 被引量:1
3
作者 梅国春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0年第5期110-114,共5页
王阳明一生喜好访寺游山,登临不倦,但凡辄遇佳山好水,便会欣然下笔书写他的山水审美体验。王阳明的山水审美体验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乐感精神。而就王阳明诗歌抒发的山水审美乐态类型加以分析,则又可分为仙境之念、乐土之思——超世出... 王阳明一生喜好访寺游山,登临不倦,但凡辄遇佳山好水,便会欣然下笔书写他的山水审美体验。王阳明的山水审美体验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的乐感精神。而就王阳明诗歌抒发的山水审美乐态类型加以分析,则又可分为仙境之念、乐土之思——超世出尘之乐;翠碧幽芳、野逸情怀——物我相契之乐;相携同游、传杯共饮——人情相得之乐;登临山水、触目会道——理趣相融之乐四种。这四种类型体现了儒家智者之乐与道家游心物外的畅神审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山水诗 审美 乐感
下载PDF
论黄庭坚对王安石六言绝句之仿效
4
作者 梅国春 《保定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73-79,共7页
黄庭坚师出苏门,却与王安石的诗歌创作理念有许多共通之处。黄庭坚大量创作六言绝句,仿效王安石六言绝句的形式,讲究精工对偶,注重夺胎换骨法。无论是王安石的品性学识,还是诗歌创作技巧,都对黄庭坚乃至江西诗派有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王安石 黄庭坚 六言绝句 江西诗歌
下载PDF
王安石诗中的“雨”意象析论
5
作者 梅国春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6期133-136,共4页
考察王安石诗中的雨意象,主要反映其个人心志及日常生活情状,而内涵各异。有关怀家国时事、忧心民瘼,透露出其仁者之怀;有自我抒怀、排遣抑郁苦闷的心情;有充满雅趣,对雨清赏之闲情逸致的流露;有寓含禅趣,领悟人生哲理的雨中之思。诗中... 考察王安石诗中的雨意象,主要反映其个人心志及日常生活情状,而内涵各异。有关怀家国时事、忧心民瘼,透露出其仁者之怀;有自我抒怀、排遣抑郁苦闷的心情;有充满雅趣,对雨清赏之闲情逸致的流露;有寓含禅趣,领悟人生哲理的雨中之思。诗中雨境的营造善于运用感官摹写,主要是视觉和听觉二者,使诗歌富有画面美、动态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安石 意象
下载PDF
温庭筠《菩萨蛮》词的主旨探析
6
作者 梅国春 《汉字文化》 2019年第S01期53-54,共2页
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是否有寄托之意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从其创作心理和文本本身出发,并结合词的演变及相关词作来考察,温庭筠《菩萨蛮》十四首既非寄托高远的理想人格,亦非词人自况身世,而是书写传统的男女离别相思情事。
关键词 温庭筠 菩萨蛮 主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