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科学人生观》第八课 全面地看问题
- 1
-
-
作者
梅树民
刘莘
-
出处
《思想政治课教学》
1988年第8期13-14,42,共3页
-
文摘
一、目的要求 1.在理论上,使学生对什么是全面观点应有一个了解。具体地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普遍联系的观点、对立统一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从而能运用它,去分析人生有关问题。 2.在思想认识上,使学生能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矛盾。特别是在对待顺境和逆境这个问题上,应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好个人与环境的关系。 3.在方法上,使学生懂得怎样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从而学会运用“两点论”看问题。二、教材分析这课书,修改后有三个框题,即什么是全面的观点、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矛盾,怎样坚持“两点论”。第一框题,告诉学生全面的观点,它包括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对中学生来讲应该掌握以下三个观点,即普遍联系的观点。
-
关键词
人与环境的关系
人生道路
教材分析
辩证关系
现实生活
统一观
理论高度
教学建议
一点论
荣与辱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科学人生观》第四课 理想与现实
- 2
-
-
作者
梅树民
刘辛
-
出处
《思想政治课教学》
1988年第4期14-15,共2页
-
文摘
一、目的要求这课书总的目的要求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想问题的论述,从而为学生树立科学的、崇高的理想,从思想认识上和知行统一上奠定一个好的基础。具体要求有以下三点: 1.在理论上,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理想的论述以及掌握一些有关理想的名人名言。这可以通过讲授理想的定义、理想的内容、理想的社会性、理想的作用、理想的层次性、理想的性质以及什么是共同理想,为什么必须为共同理想奋斗,如何处理好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等问题的论述获得解决。
-
关键词
个人理想
知行统一
人生价值
自我教育
艰苦奋斗精神
课外时间
社会理想
中学时代
国际形势
人生态度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共产主义人生观》教学参考资料——理想与现实
- 3
-
-
作者
梅树民
刘辛
-
出处
《思想政治课教学》
1987年第12期33-34,共2页
-
文摘
这课书,共三个框题:一是“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二是“人类最崇高的理想”,三是“把理想变为现实”。这三个框都有自己的难点,怎样在教学中处理这些难点呢?本文就专门谈谈这个问题。一、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这个框题,要求把什么是理想、理想是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的,理想的作用三点着重讲清楚。根据教材,从理论上并不难讲清楚。但讲完以后,有些学生并不认为一个人必须树立一个崇高的理想,原因是中学生对理想的作用缺乏感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多给学生点感性材料,帮助他们懂得:一个人只有树立了崇高的理想,他才可能开始真正的人生,生活才有意义。
-
关键词
教学参考资料
真正的人
讲课过程
感性材料
条件制约
个人理想
雷锋精神
教学组织
知识的基础
献身精神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爱国主义教育要注意向高层次迈进
- 4
-
-
作者
梅树民
-
机构
北京师大附属实验中学
-
出处
《思想政治课教学》
1984年第2期3-5,共3页
-
文摘
“关于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的意见”一文中指出:“我们要对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分层次有步骤地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这就告诉我们今天讲爱国主义,就要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祖国。要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起点,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逐步向高层次迈进,使广大青少年从爱国主义出发逐步接受、追求、信仰共产主义。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逐步向高层次迈进,这是时代对广大青少年提出的要求,也符合中学生的实际,特别是符合重点学校学生的实际。如何从中学生的实际出发,进行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呢?我们认为以下三个问题,是当前应该引起重视的。
-
关键词
爱国主义教育
社会主义祖国
共产主义教育
共产主义思想
重点学校
思想情况
世界观形成
主题班会
政策教育
形势教育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
-
题名也谈中学开设科学社会主义课程的必要性
- 5
-
-
作者
胡青钰
梅树民
刘文莲
杜元恕
-
出处
《思想政治课教学》
1982年第4期47-49,共3页
-
文摘
1980年以前,中学曾经开设过科学社会主义(或叫政治常识)课程。1980年以后由于某种原因,全国各中学先后停止开设这门课程。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深感停开这门课程是不妥当的。我们的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国家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
关键词
社会主义国家
指导思想
资本主义民主
新型专政
代替论
法制教育
战斗历程
《决议》
领导力量
新型民主
-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