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泊原生碳酸盐化学沉积模型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梅洪明 汪品先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65-569,共5页
对湖泊原生碳酸盐(以碳酸钙为代表)化学沉积体系的模型化作了初步的尝试,并把它与对胜利油区早第三纪的古东营湖的研究相结合,定量化地探讨了古东营湖中的由气候的旋固性变化所控制的富碳酸盐/富碎屑物的律沉积现象.
关键词 湖泊 古东营湖 韵律沉积 碳酸盐 化学沉积体系
下载PDF
水-含镁方解石系统的模型化及应用
2
作者 梅洪明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74-381,共8页
本文利用目前有关含镁方解石以及水-碳酸钙系统的研究成果,对水-含镁方解石系统的模型化作了初步的尝试;然后以该系统为核心,拓展出了一个包括气候、水文及水化学等影响因素在内的湖泊综合模型,并运用该湖泊模型定量化地探讨了湖... 本文利用目前有关含镁方解石以及水-碳酸钙系统的研究成果,对水-含镁方解石系统的模型化作了初步的尝试;然后以该系统为核心,拓展出了一个包括气候、水文及水化学等影响因素在内的湖泊综合模型,并运用该湖泊模型定量化地探讨了湖泊中常见的由气候季节性变化所控制的、由交替富含碳酸盐和碎屑物的层系所构成的韵律沉积现象,展示了该类湖粕的水化学演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含镁方解石 模型化 湖泊 韵律沉积 方解石
下载PDF
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油页岩中古湖泊学信息 被引量:51
3
作者 王慧中 梅洪明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315-319,共5页
通过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学以及数学模拟计算表明,沙三下亚段油页岩纹泥状的律层段形成于具有明显分层的较深湖区,是湖盘内部水体的生物与化学环境对季节性气候变动的直接响应,其中夏季环境效应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总的来说,当时... 通过沉积学、矿物学、地球化学以及数学模拟计算表明,沙三下亚段油页岩纹泥状的律层段形成于具有明显分层的较深湖区,是湖盘内部水体的生物与化学环境对季节性气候变动的直接响应,其中夏季环境效应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总的来说,当时湖底是处于严重缺氧的环境,有利于油气的生成与保存,但显微生物扰动构造以及事件性细层的发现说明这种严重缺氧环境并不十分稳定,常遭周期性充氧事件的干扰.虽然湖水分层毋庸置疑,但是否达到盐度明显分层的程度,或是否属温度/盐度混合分层目前尚难定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页岩 纹泥状韵律 季节气候旋回 古湖泊
下载PDF
太湖穹窿中逆-逆冲断层及外围的推覆构造 被引量:2
4
作者 黄钟瑾 徐鸣洁 +2 位作者 胡德昭 黄志城 梅洪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1期124-132,共9页
太湖穹窿中逆-逆冲断层均发育在褶皱的翼部,并在平面上成放射状排列。而推覆构造为浅成的、弧立的飞来峰散布在穹窿的外围.通过几何学、运动学的研究,揭示这些构造与太湖穹窿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即当垂直构造力向上顶托形成隆起时... 太湖穹窿中逆-逆冲断层均发育在褶皱的翼部,并在平面上成放射状排列。而推覆构造为浅成的、弧立的飞来峰散布在穹窿的外围.通过几何学、运动学的研究,揭示这些构造与太湖穹窿在成因上有密切联系.即当垂直构造力向上顶托形成隆起时,岩层沿下震旦统软弱层发生垂直半径方向的收缩,产生侧向挤压,形成穹窿褶边褶皱,并在褶皱陡翼产生逆-逆冲断层,组合成放射状构造。而在穹窿的中心顶部出现正断层,受正断层切割的顶部地层失去相互牵制力,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向四周滑动,形成散布在穹窿外围的推覆体。穹窿顶部成为构造剥蚀区,其缺失的地层与推覆体相对应.因此逆断层、逆冲断层、推覆构造、褶边褶皱是形成太湖穹窿时,同一构造力作用的产物,并组成统一的构造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穹窿 逆断层 逆冲断层 推覆构造
下载PDF
浅谈高中数学中思想方法
5
作者 梅洪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8年第23期134-134,共1页
高中数学中有很大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运用相应的思想方法。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做了一定的总结。一、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所谓数形结合是指把数量关系... 高中数学中有很大数学思想方法,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领悟、运用相应的思想方法。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就数形结合思想和转化思想做了一定的总结。一、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所谓数形结合是指把数量关系的精确刻划与几何图形的形象直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充分暴露问题的条件与条件,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恰当地变更问题,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1.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最值问题。二次函数的最值问题用图像法,求解比较直观简捷,这是我们通常采用的方法。其次,凡数量关系可赋予几何意义,采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常常凭借特殊位置图形性质等直观的优势,得到简捷解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学思想方法 高中数学 数形结合思想 学生知识 数量关系 最值问题 教学过程 教学经验
下载PDF
一个多层的早期成岩作用模型 被引量:9
6
作者 梅洪明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947-950,共4页
早期成岩作用指的是沉积物在沉积至浅埋藏过程中在沉积颗粒、孔隙水及沉积环境水介质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学作用.早期成岩作用可以在沉积物中形成地球化学层序带,自上而下可依次出现氧化带(OX带)、硫化物还原带(SR带)和甲... 早期成岩作用指的是沉积物在沉积至浅埋藏过程中在沉积颗粒、孔隙水及沉积环境水介质之间发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物学作用.早期成岩作用可以在沉积物中形成地球化学层序带,自上而下可依次出现氧化带(OX带)、硫化物还原带(SR带)和甲烷带(ME带)等. 对这些带的部分作用机理的认识已日趋深入,并进而出现了较为成功的早期成岩作用方面的模型.这些模型多以底层水的有机质、溶解氧和硫酸根的浓度,沉积物的孔隙率、沉积速率,以及溶质的扩散系数及有机质的反应速率(后两者可为孔隙水温度的函数)等为已知参数,计算出有机质、溶解氧和硫酸根的浓度在沉积物中随深度的分布,从而区分出氧化带和硫化物还原带.但是,现有的模型只能用来计算一次性的沉积事件,即只能用来计算一个沉积层;而对于有多次性的沉积事件发生,从而形成多个沉积层,并且这些沉积层之间相互存在影响的情形,现有的模型无法应用.而多层沉积的情况在实际中又是经常发生的.因此,本文在现有的单层早期成岩作用模型的基础上,发展出了一个多层的早期成岩作用模型,尝试解决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 成岩作用 生物地球化学带 多层模型 沉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