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黑麂和小麂潜在适宜栖息地预测及重叠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胡娟 谢培根 +4 位作者 梅祎芸 郭瑞 宋虓 李婷婷 徐爱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210-2219,共10页
对保护区内的关键种开展保护工作时,其同域分布相似种的保护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较大地理尺度上看,黑麂的分布区被小麂完全覆盖,如能掌握二者适宜栖息地的重叠状况,揭示其共存机制,将有助于保护策略的制定和整合管理。2017—2020年在... 对保护区内的关键种开展保护工作时,其同域分布相似种的保护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较大地理尺度上看,黑麂的分布区被小麂完全覆盖,如能掌握二者适宜栖息地的重叠状况,揭示其共存机制,将有助于保护策略的制定和整合管理。2017—2020年在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分别获得黑麂和小麂的分布位点38个和101个,结合8个环境因子,采用MaxEnt模型对研究区域内黑麂和小麂的潜在适宜栖息地进行了预测和重叠性分析。结果表明:(1)黑麂和小麂潜在适宜栖息地主要位于龙塘山区域西南部,千顷塘区域中部和顺溪坞区域西北部,以及千顷塘区域与龙塘山区域间的山脉和顺溪坞南部山区,二者的潜在适宜栖息地面积分别586.66 km^(2)和661.93 km^(2),分别占研究区域的36.67%和41.37%。(2)黑麂和小麂的生态重叠指数较高,其D值和I值分别为0.82和0.97,它们的总适宜栖息地重叠面积为435.39 km^(2),分别占黑麂和小麂总适宜栖息地面积的72.22%、65.78%。(3)黑麂和小麂对环境因子的选择相似,黑麂主要选择海拔较高、离水源较近、离居民点和公路较远的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林,小麂则主要偏好选择海拔较高、靠近公路、远离居民点、距水源500 m范围的针阔混交林。建议增加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各区域间生态廊道的建立并加强黑麂和小麂分布的进一步调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位 最大熵模型 红外相机 麂属动物 潜在适宜栖息地
下载PDF
棘胸蛙的性腺分化及温度对其性别决定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梅祎芸 郑荣泉 +5 位作者 郑善坚 严红 刘志芳 张启鹏 王志刚 洪燕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4809-4816,共8页
单性养殖在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养殖中意义显著。为了了解棘胸蛙性腺分化,并探讨在不同的培育温度条件下性腺分化的差异。通过组织切片观察了棘胸蛙原始性腺的形成和性腺分化。棘胸蛙的性腺分化有其特殊性:生殖嵴形成时,其中既有... 单性养殖在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养殖中意义显著。为了了解棘胸蛙性腺分化,并探讨在不同的培育温度条件下性腺分化的差异。通过组织切片观察了棘胸蛙原始性腺的形成和性腺分化。棘胸蛙的性腺分化有其特殊性:生殖嵴形成时,其中既有体细胞,又有原始生殖细胞(PGCs);无论原始性腺是分化成为精巢还是卵巢,其中都出现一个带有单层扁平上皮初生性腔,当单层扁平上皮逐渐消失后形成次生性腔。性腔周围的PGCs开始长大2—3倍时,性腺将分化成为卵巢;体细胞渗入性腔中,使腔隙变小直至消失,这种原始性腺分化成为精巢。棘胸蛙蝌蚪孵化后的l7—80 d(Gosner 25—26期)为性腺分化的敏感时期。实验选取同一批次刚孵出蝌蚪(Gosner 24期),分别用不同水温(16±1)℃、(27±1)℃、(31±1)℃3组实验组及自然水温(23±1)℃对照组条件下的培育蝌蚪。结果显示,对照组的雌、雄性比为26∶24,雄性率接近50%;(16±1)℃实验组的雌、雄比例为33∶17,雄性率仅34%(P<0.05);从(27±1)℃实验组起,雄性率提高,(31±1)℃实验组的雄性率达70%(P<0.05)。棘胸蛙的性别分化属于温度依赖型性决定(TSD)。较高的培育温度可使棘胸蛙蝌蚪性别分化趋向雄性,而较低的培育温度则使蝌蚪雌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温度 性别决定
下载PDF
浙江省棘胸蛙养殖现状及发展对策 被引量:13
3
作者 梅祎芸 叶容晖 +2 位作者 宋婷婷 赵蒙蒙 郑荣泉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1122-1125,共4页
浙江省棘胸蛙产业经多年发展,已经初具规模,相关生物学研究和养殖技术都有较大突破,成为极具潜力的养殖品种。本文基于对全省棘胸蛙养殖产业的调查,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促进浙江省棘胸蛙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浙江省 棘胸蛙 养殖
下载PDF
棘腹蛙的两性异形及雌性繁殖特征 被引量:5
4
作者 洪燕 郑荣泉 +6 位作者 吕卓云 孔绅绅 张启鹏 毛媛媛 刘志芳 梅祎芸 王志刚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9年第2期174-178,共5页
为研究棘腹蛙的两性异形及雌性繁殖特征,测定了采自广西龙胜和贵州凯里棘腹蛙成体的体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足长5项形态学指标及雌体的怀卵数量.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测量获得的数据.结果表明:成年雄性棘腹蛙体长、头宽、前肢... 为研究棘腹蛙的两性异形及雌性繁殖特征,测定了采自广西龙胜和贵州凯里棘腹蛙成体的体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足长5项形态学指标及雌体的怀卵数量.用SPSS20.0统计软件分析测量获得的数据.结果表明:成年雄性棘腹蛙体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足长均值都较雌性棘腹蛙大,棘腹蛙存在显著的两性差异;雌雄两性前肢长、后肢长、足长与体长呈正相关,它们随体长的增长速率在雌雄间无显著差异;雄性体长对雌性体长的比值为1.08,棘腹蛙的两性异形程度为0.075,棘腹蛙怀卵数量与体长呈正相关.表明成年雄性棘腹蛙体长、头宽、前肢长、后肢长、足长均值都较雌性棘腹蛙大,且通过增加个体大小增加繁殖输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异形 两栖动物 棘腹蛙 窝卵数
下载PDF
17α-甲基睾酮对棘胸蛙生长发育及性别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刘志芳 严红 +5 位作者 郑荣泉 张启鹏 梅祎芸 王志刚 洪燕 周婷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8年第2期207-212,共6页
为研究17α-甲基睾酮(MT)对棘胸蛙生长发育及性别分化的影响,采用乙醇喷雾法处理的含0,10,30,50 mg/kg MT饵料投喂棘胸蛙蝌蚪至60 d,测定体重、体长并记录生长发育情况,继续投喂并记录蝌蚪变态、畸形、死亡数,之后通过组织切片鉴定棘胸... 为研究17α-甲基睾酮(MT)对棘胸蛙生长发育及性别分化的影响,采用乙醇喷雾法处理的含0,10,30,50 mg/kg MT饵料投喂棘胸蛙蝌蚪至60 d,测定体重、体长并记录生长发育情况,继续投喂并记录蝌蚪变态、畸形、死亡数,之后通过组织切片鉴定棘胸蛙性别和性腺发育状况.结果显示:MT对棘胸蛙蝌蚪的生长与正常发育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可通过影响性腺发育提高棘胸蛙雄性率,对棘胸蛙蝌蚪具有雄性化效应.以上研究对棘胸蛙的高效养殖及单性养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棘胸蛙 17α-甲基睾酮(MT) 生长发育 性别分化
下载PDF
转录组测序研究三角帆蚌珍珠颜色相关基因 被引量:3
6
作者 毛媛媛 郑荣泉 +3 位作者 张启鹏 梅祎芸 孔绅绅 刘志芳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2-333,共12页
为筛选影响三角帆蚌珍珠颜色的候选基因,采用转录组测序平台Illumina Hi Seq TM2500对蚌壳珍珠层颜色为紫色和白色的三角帆蚌中央膜组织进行高通量测序。所得序列经质控、组装后比对到NR、Swiss-Prot、COG、KOG、KEGG、GO和Pfam数据库... 为筛选影响三角帆蚌珍珠颜色的候选基因,采用转录组测序平台Illumina Hi Seq TM2500对蚌壳珍珠层颜色为紫色和白色的三角帆蚌中央膜组织进行高通量测序。所得序列经质控、组装后比对到NR、Swiss-Prot、COG、KOG、KEGG、GO和Pfam数据库中注释,并进行差异基因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获得干净数据共72 800 581 bp,拼接获得了89 529个Unigene,差异表达基因2644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1323个,下调表达基因1321个。根据GO功能分类可分为分子功能、细胞组分、生物过程等3大类50分支;根据KEGG代谢通路分析可以分为187类。对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发现,部分基因与色素合成(眼黄素、黑色素、喋啶色素)及金属离子转运相关,还有6个细胞色素P450,3个细胞色素b561和1个细胞色素b560。研究表明,这些基因可能在珍珠颜色形成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珍珠颜色 差异表达 转录组测序
下载PDF
棘胸蛙抗菌肽Spinosan-D的原核表达及活性检测 被引量:2
7
作者 程福珍 洪燕 +4 位作者 郑荣泉 梅祎芸 王志刚 张丹丹 李贤露 《浙江农业科学》 2019年第7期1250-1255,共6页
抗菌肽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具备新型抗菌机制的多肽,是替代传统抗生素,成为新一代治疗药物的理想选择。本研究人工合成棘胸蛙抗菌肽Spinosan-D成熟区基因片段,双酶切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后回收线性化载体,In-Fusion克隆技术构建... 抗菌肽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具备新型抗菌机制的多肽,是替代传统抗生素,成为新一代治疗药物的理想选择。本研究人工合成棘胸蛙抗菌肽Spinosan-D成熟区基因片段,双酶切原核表达载体pET-32a(+)后回收线性化载体,In-Fusion克隆技术构建重组质粒后转化至E.ColiDH5α感受态细胞,筛选阳性单菌落进行菌液PCR鉴定和测序,转化pET-32a(+)-Spinosan-D至BMBL21(DE3)pLysS菌株。通过优化诱导表达的时间、温度和异丙基株-β-D-硫代吡喃半半乳糖苷(IPTG)终浓度,实现棘胸蛙抗菌肽Spinosan-D融合蛋白的最优化表达,并检测其活性。本研究旨在为规模化制备Spinosan-D和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inosan-D 棘胸蛙 原核表达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