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 var.major)胞外酸性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理化特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梅秋红 缪月秋 +2 位作者 张成武 陆长梅 吴国荣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22-326,共5页
本实验的目的是提取和纯化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 var.major)胞外带酸性基团的多糖,为综合利用爆 发的水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 pH 8.0、80℃的热水抽提铜绿微囊藻的胞外多糖.经充分脱蛋白、脱色后用 DEAE- 纤维素... 本实验的目的是提取和纯化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 var.major)胞外带酸性基团的多糖,为综合利用爆 发的水华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采用 pH 8.0、80℃的热水抽提铜绿微囊藻的胞外多糖.经充分脱蛋白、脱色后用 DEAE- 纤维素(DE-52)作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出其中不被 DE-52吸附和被吸附的两种组分.取后者上 sephadexG-150柱进 一步分离得到两种分子量不同的酸性多糖(EAPS Ⅰ和 EAPSⅡ),质量比为1.92∶1,经 HPLC 测定 EAPS Ⅰ均分子量为7.01 ×10~4D,EAPSⅡ均分子量为4.21×10~4D.经测定,它们各带有不同含量的酸性基团:EAPS Ⅰ糖醛酸含量为10.74%, SO_4^(2-)含量为44.44μg/mg,EAPSⅡ糖醛酸含量为7.08%,SO_4^(2-)含量为9.08μg/mg.EAPSⅠ单糖组成为:9.6549%D(+) 木糖,19.2522% D-果糖,71.0930%葡萄糖;EAPSⅡ单糖组成为:6.4065%D(+)木糖,18.0016%D-果糖,75.5919%葡萄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胞外酸性多糖 分离 纯化 理化特性
下载PDF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胞内酸性多糖和胞外酸性多糖理化性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梅秋红 张玲 +3 位作者 王习达 张卫明 陆长梅 吴国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80-184,共5页
目的:研究比较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胞内酸性多糖(IAPS)和胞外酸性多糖(EAPS)的理化性质、组分和结构,旨在将蓝藻水华作为一种天然植物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方法: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取、分离、纯化得到IAPS和EAPS,并分别... 目的:研究比较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胞内酸性多糖(IAPS)和胞外酸性多糖(EAPS)的理化性质、组分和结构,旨在将蓝藻水华作为一种天然植物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方法:采取不同的方法提取、分离、纯化得到IAPS和EAPS,并分别通过多种化学手段和HPLC、UV、IR、13CNMR等方法对IAPS和EAPS的分子量、单糖组成、糖醛酸、硫酸根等酸性基团和波谱学特征等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硫酸咔唑法测定表明:IAPS糖醛酸含量为12.75%,而EAPS糖醛酸含量为10.74%;HPLC测定显示IAPS分子量(2.0025×105D)明显高于EAPS(7.0012×104D);IAPS主要由31.8341%D(+)木糖、33.0053%D-鼠李糖、4.1284%D-半乳糖、21.8689%L-阿拉伯糖,EAPS则由9.6549%D(+)木糖、19.2522%D-果糖、71.0930%葡萄糖;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图谱表明两者在结构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为研究两者的生理活性提供了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胞内酸性多糖 胞外酸性多糖 理化性质
下载PDF
蒲公英绿原酸及其包合物对葡萄保鲜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沈奇 金春雁 +3 位作者 张卫明 顾龚平 梅秋红 吴国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32-335,共4页
采用自己制备的高纯度蒲公英绿原酸及其白芨多糖和β-环糊精包合物对葡萄果实进行保鲜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三者均能有效降低贮果的失重率、霉变率,明显抑制了贮果中总有机酸和维生素C(VC)含量进行性减少的趋势,较大程度上维护贮果细... 采用自己制备的高纯度蒲公英绿原酸及其白芨多糖和β-环糊精包合物对葡萄果实进行保鲜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三者均能有效降低贮果的失重率、霉变率,明显抑制了贮果中总有机酸和维生素C(VC)含量进行性减少的趋势,较大程度上维护贮果细胞中超氧物歧化酶(SOD)活性的稳定性。对贮果的保鲜效应与所应用的绿原酸及其包合物的浓度呈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且包合物比未包合的绿原酸效果好,其中尤以白芨多糖绿原酸包合物的保鲜效果更好。这可能与绿原酸包合物对氧对光的稳定性增加相关,白芨多糖包合物还在贮果表面形成保护性薄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蒲公英 绿原酸 包合物 保鲜 葡萄
下载PDF
胡芦巴中性杂多糖酶解工艺优化及其产物对青春双歧杆菌增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缪月秋 梅秋红 +3 位作者 顾龚平 沈奇 陆长梅 吴国荣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8-242,共5页
对胡芦巴中性杂多糖酶解的工艺条件及其产物对青春双歧杆菌增殖作用进行研究。以还原糖得率为参考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酶量的参数进行优选,观察了水解效率不同的两种方案的酶解产物及其中不同分子量的组分对... 对胡芦巴中性杂多糖酶解的工艺条件及其产物对青春双歧杆菌增殖作用进行研究。以还原糖得率为参考指标,采用L9(34)正交设计对反应温度、反应时间、酶量的参数进行优选,观察了水解效率不同的两种方案的酶解产物及其中不同分子量的组分对青春双歧杆菌的增殖效应。结果表明,方案5即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9 h和酶量6%,最有利于胡芦巴中性杂多糖的酶解,其产物更有利于双歧杆菌增殖,该方案的胡芦巴中性杂多糖酶解产物经Sephadex G-150柱层析,得到两个主要组分,其均分子量分别为4.5×104和7.5×103,并证实分子量较小的多糖酶解片断更有利于青春双歧杆菌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芦巴中性杂多糖 酶解 青春双歧杆菌 增殖作用
下载PDF
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归因风险评估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谷少华 贺天锋 +3 位作者 陆蓓蓓 徐倩倩 梅秋红 张思恒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59-962,共4页
目的介绍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归因风险评估方法,并运用该方法评估宁波市气温暴露造成人群死亡的归因风险。方法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通过交叉基函数实现同时描述因变量在自变量维度与滞后维度的分布,使其能够同时评估出暴露因素的... 目的介绍基于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的归因风险评估方法,并运用该方法评估宁波市气温暴露造成人群死亡的归因风险。方法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通过交叉基函数实现同时描述因变量在自变量维度与滞后维度的分布,使其能够同时评估出暴露因素的滞后效应和非线性效应。收集宁波市2009-2014年人群死亡和气象资料,利用时间序列分析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气温造成人群死亡的归因死亡人数和人群归因分值。结果宁波市2009-2014年日均气温与总死亡的累积暴露-反应关系曲线近似呈L型,26℃为最适宜温度。归因于气温暴露造成的死亡人数为29037例(95%CI:19181-38074),占总死亡的13.39%(95%CI:9.19%-17.49%)。低温的归因风险大于高温,归因死亡人数分别为27088例和1977例,归因分值分别为12.49%和0.91%。结论无论高温或低温均与人群死亡增加相关,低温的归因风险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因风险 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 气温 死亡
下载PDF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胞外酸性多糖抗肿瘤活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玲 梅秋红 +3 位作者 薛华杰 周耀明 陆长梅 吴国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11-315,共5页
以细胞培养水平和部分荷瘤模型小鼠的实验比较了铜绿微囊藻胞外酸性多糖中分子量和酸性基团不同的两个组分EAPSⅠ和EAPSⅡ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两者对正常人胚肾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但不大于临床使用的5-氟尿嘧啶(5-FU);对... 以细胞培养水平和部分荷瘤模型小鼠的实验比较了铜绿微囊藻胞外酸性多糖中分子量和酸性基团不同的两个组分EAPSⅠ和EAPSⅡ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实验结果表明两者对正常人胚肾细胞有一定的毒性,但不大于临床使用的5-氟尿嘧啶(5-FU);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大鼠骨髓瘤细胞(SP2-0)和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都有较明显的抑制生长的作用,其抑制率随时间而逐渐增大,至第6~8d最为显著;都能抑制Hela细胞凋亡的进程;对荷S180肿瘤的模型小鼠的实验证明,两种样品多糖对模型小鼠延长生存时间的效应与5-FU没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胞外酸性多糖 抗肿瘤活性 大鼠骨髓瘤细胞
下载PDF
铈对花生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储慧君 梅秋红 +2 位作者 缪月秋 程光宇 吴国荣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1-74,共4页
采用花生(A rach is hypogaca l)幼苗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施C eC l3溶液,研究铈对花生生长初期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0μg/L^80μg/L铈使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100μg/L和200μg/L的铈使SOD活性下... 采用花生(A rach is hypogaca l)幼苗为材料,通过叶面喷施C eC l3溶液,研究铈对花生生长初期超氧化物歧化酶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20μg/L^80μg/L铈使叶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升高,100μg/L和200μg/L的铈使SOD活性下降,后者较前者更加显著;铈对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较SOD而言相对平缓,但趋势相同。证实,铈对SOD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锰型SOD上,体外实验表明M n-SOD酶蛋白能与C e3+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SOD POD
下载PDF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胞外和胞内酸性多糖分离、纯化方法的比较及产物的鉴定
8
作者 张玲 周斌伟 +3 位作者 梅秋红 王习达 陆长梅 吴国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44-248,共5页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属于蓝藻,是水华爆发的主体藻类。本实验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分别提取其胞内和胞外多糖的粗制品,采用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出其中含有醛酸基团的酸性组分,再用具分子筛效应的SephadexG-... 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属于蓝藻,是水华爆发的主体藻类。本实验在不同pH值和温度条件下分别提取其胞内和胞外多糖的粗制品,采用DEAE-纤维素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出其中含有醛酸基团的酸性组分,再用具分子筛效应的SephadexG-150和G-100进一步纯化出具HPLC单一对称峰的两个胞外酸性多糖组分和一个胞内酸性多糖组分。分别测定和分析三种酸性多糖的分子量、糖醛酸及单糖的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绿微囊藻 胞内酸性多糖 胞外酸性多糖 分离 鉴定
下载PDF
两种检测策略在细胞库病原体污染的检出分析
9
作者 曾劲峰 梅秋红 +7 位作者 张耿 邬林枫 李然 许晓绚 赵钰 熊文 刘沐芸 王立林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2021年第9期1419-1422,共4页
目的比较临床检测策略(CDS)与血筛检测策略(BSS)在综合细胞库供体病原体检测中的差异,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深圳综合细胞库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共计7 981例细胞供者的血浆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病原体类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 目的比较临床检测策略(CDS)与血筛检测策略(BSS)在综合细胞库供体病原体检测中的差异,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深圳综合细胞库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共计7 981例细胞供者的血浆标本进行病原体检测,病原体类型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2)与梅毒螺旋体(TP)四类。实验采用CDS和BSS两种检测策略进行。分析两者在病原体总体检测结果及各单项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比较两种检测策略的差异性。同时分析BSS中血清学ELISA与核酸检测(NAT)方法对HBV、HCV、HIV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比较两者的差异性。结果 BSS与CDS两种检测策略的一致性一般(K=0.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测策略中,HBV的一致性一般(K=0.528),HCV的一致性很差(K=0.105),HIV1/2的一致性很差(K=0);比较BSS中血清学检测方法与核酸检测方法,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较好(K=0.651),但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HBV的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两种方法的一致性非常好(K=0.833),而HCV与HIV血清学检测与核酸检测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较差(K<0.4)。结论 BSS在细胞供者病原体检测种类上更全面,检测灵敏度更高;在细胞库病原体污染风险防控中应同时重视两种检测方法试剂的选择,整体上降低任何单一检测方法不准确导致的病原体漏检风险,避免病原体交叉污染,保证细胞库储存样本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筛检测策略 临床检测策略 血清学检测 NAT ELISA
下载PDF
宁波市1970-2021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和中断时间序列分析
10
作者 杨天池 梅秋红 +4 位作者 叶莉霞 王建美 俞紫莲 高丽 马瑞 《中国疫苗和免疫》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2-416,共5页
目的 分析宁波市不同时期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率变化。方法 收集宁波市1970-2021年百日咳病例监测数据,描述性分析流行病学特征。采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1970-1983年自然流行时期、1984-2006年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wP)纳... 目的 分析宁波市不同时期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率变化。方法 收集宁波市1970-2021年百日咳病例监测数据,描述性分析流行病学特征。采用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分析1970-1983年自然流行时期、1984-2006年全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wP)纳入免疫规划时期和2007-2021年无细胞百白破联合疫苗(DTaP)替代DTwP时期的百日咳发病率变化。结果 1970-1983年、1984-2006年、2007-2021年宁波市百日咳年均报告发病率(/10万,下同)分别为72.51(16 763例)、4.75(6 147例)、0.62(681例);0-4岁病例构成比从1983年的54.63%、1984-2006年的49.16%上升至2007-2021年的79.74%。中断时间序列分析显示,1970-1983年百日咳发病率年均升高1.046(95%CI:-5.390~7.481);1984-2006年发病率首年下降了41.306,之后年均下降1.217(95%CI:-2.383~-0.053);2007-2021年发病率首年上升了8.978,之后年均上升0.109(95%CI:0.027-0.191)。结论 宁波市百日咳发病总体呈下降趋势且向小年龄儿童转移;DTwP纳入免疫规划后发病率快速下降,DTaP替代DTwP后发病率略有回升但仍处于低流行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流行特征 含百日咳成分疫苗 国家免疫规划 中断时间序列分析
原文传递
2002-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老年人伤害死因和趋势分析 被引量:10
11
作者 梅秋红 许国章 应焱燕 《疾病监测》 CAS 2011年第9期723-726,共4页
目的分析2002-2010年宁波市老年人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老年人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2-2010年宁波市≥60岁老年人死亡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宁波市老年人伤害平均死... 目的分析2002-2010年宁波市老年人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变化趋势,为制定老年人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2-2010年宁波市≥60岁老年人死亡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宁波市老年人伤害平均死亡率为191.69/10万,标化率为172.87/10万。随着年龄增大,老年人伤害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意外跌落是宁波市老年人伤害的首位死因,死亡率为63.10/10万。农村老年人伤害死亡率(194.96/10万)高于城市老年人(186.14/10万)。女性伤害死亡率(202.40/10万)高于男性(181.07/10万)。城市老年人前4位伤害死因为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溺水、自杀,农村老年人前4位伤害死因为意外跌落、机动车交通事故、自杀、溺水。男女性前4位伤害死因相同,但顺位略有不同。结论伤害已经对宁波市老年人造成健康危害和生命影响,积极开展老年人伤害预防控制工作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 死因 老年人 趋势
原文传递
宁波市2009-2014年25岁以下人群肺结核流行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梅秋红 陈小英 +1 位作者 于梅 许国章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808-810,共3页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宁波市2009-2014年25岁以下人群肺结核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宁波市2009-2014年25岁以下人群肺结核报告发病6 121例,男女比例为1.79∶1,占同...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宁波市2009-2014年25岁以下人群肺结核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宁波市2009-2014年25岁以下人群肺结核报告发病6 121例,男女比例为1.79∶1,占同期全人群报告肺结核的病例数的22.74%。2009、2014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9.99/10万、43.20/10万,2014年比2009年下降了13.58%。2009-2014年25岁以下人群中,〉15岁人群发病例数为108例,所占比例为1.76%,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82/10万,15~24岁的人群发病例数为6 013例,所占比例为98.24%。新发病例主要集中在3~10月份,占75.18%;25岁以下涂阳病例占30.35%~35.94%,平均占33.41%,低于同年全人群肺结核报告涂阳病例的36.50%~41.57%,平均38.80%。宁波市25岁以下人群肺结核发病率低于全人群,〉15岁人群低发,15~24岁组发病机会增加,其中男性较女性高发。应加强15~24岁组人群的肺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核 传染病 流行
原文传递
宁波市2002-2009年0~14岁儿童伤害死亡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0
13
作者 梅秋红 许国章 《中国学校卫生》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6-67,共2页
目的了解宁波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宁波市2002-2009年死亡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09年宁波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21.10/10万,... 目的了解宁波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开展儿童伤害的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对宁波市2002-2009年死亡登记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2-2009年宁波市0~14岁儿童伤害死亡率为21.10/10万,占儿童死亡的31.59%,其中伤害占婴儿死亡的8.27%。农村儿童伤害死亡率(24.05/10万)高于城市儿童(15.89/10万),男童伤害死亡率(27.90/10万)高于女童(14.18/10万),儿童伤害死亡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P<0.05)。意外机械性窒息是婴儿死亡的首位原因,占婴儿伤害死亡的46.20%。淹溺和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是1~14岁儿童伤害死亡的前2位原因,所占比例分别为59.30%和19.23%。儿童伤害YPLL标化率为79.91‰。结论伤害已成为宁波市0~14岁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尤其是淹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对儿童的生命健康危害更大,亟待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 死亡原因 流行病学研究 儿童
原文传递
宁波市2018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梅秋红 朱莹莹 +1 位作者 徐倩倩 贺天锋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0年第5期364-368,共5页
目的了解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健康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634名15~69岁非集体居民的常住居民,采用《2018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宁波市居... 目的了解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健康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634名15~69岁非集体居民的常住居民,采用《2018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入户调查。结果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为27.60%。三个方面的健康素养具备率分别为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40.63%,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27.97%,基本技能素养29.55%。六类健康问题素养具备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59.99%,科学健康观素养57.74%,健康信息素养41.77%,慢性病防治素养35.59%,基本医疗素养26.55%,传染病防治素养23.94%。城市居民健康素养高于农村居民(χ^2=26.22,P<0.05);文化程度越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越高(χ^2=575.0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0.01),城乡、文化程度是宁波市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论根据居民城乡、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 健康素养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宁波市60~69岁人群健康素养调查 被引量:4
15
作者 梅秋红 高鑫阳 +2 位作者 冯宏伟 贺天锋 张涛 《预防医学》 2020年第8期851-853,共3页
目的了解宁波市60~69岁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宁波市老年人群健康素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县(市、区)、街道(乡镇)、村(居委会)、片区和家庭户逐级抽取15~69岁常住居民,并从中抽取60~6... 目的了解宁波市60~69岁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为提高宁波市老年人群健康素养水平提供依据。方法于2018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按县(市、区)、街道(乡镇)、村(居委会)、片区和家庭户逐级抽取15~69岁常住居民,并从中抽取60~69岁人群为调查对象,采用《2018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调查,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60~69岁人群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结果共调查1 836人,其中男性930人,占50.65%;女性906人,占49.35%。具备健康素养192人,健康素养具备率为10.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学文化程度(OR=4.209,95%CI:2.151~8.238)、初中文化程度(OR=4.806,95%CI:2.335~9.894)、高中/职高/中专文化程度(OR=8.784,95%CI:3.954~19.515)、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9.921,95%CI:3.938~24.994)、无慢性病(OR=1.551,95%CI:1.137~2.115)和居住在城市(OR=1.525,95%CI:1.076~2.161)是60~69岁人群健康素养水平的促进因素。结论宁波市老年人群健康素养水平偏低,应重点针对文化程度低、有慢性病和居住在农村的老年人开展健康素养促进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群 健康素养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伤害流行病学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6
作者 梅秋红 许国章 《浙江预防医学》 2011年第7期20-22,共3页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每年估计有560万人死于伤害,约占死亡总数的9%;在我国,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伤害,是居民第4位或第5位死亡原因[1]。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伤害都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预防与控制工作越来... 2000年世界卫生组织资料表明,每年估计有560万人死于伤害,约占死亡总数的9%;在我国,每年约有70万人死于伤害,是居民第4位或第5位死亡原因[1]。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伤害都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预防与控制工作越来越受到各国的重视。我国意外伤害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本文就伤害的流行病学方面做一综述,旨在为伤害流行病学的研究和伤害监测提供参考,以及为政府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害流行病学 世界卫生组织 公共卫生问题 发展中国家 死亡原因 发达国家 控制工作 意外伤害
原文传递
宁波市农村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梅秋红 冯宏伟 +1 位作者 徐倩倩 贺天锋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20年第11期833-836,共4页
目的了解宁波市农村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农村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在宁波市抽取15~69岁当地常住居民,使用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提取农村居民数据分析... 目的了解宁波市农村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做好全市农村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在宁波市抽取15~69岁当地常住居民,使用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进行问卷调查,提取农村居民数据分析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2019年宁波市农村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具备率为34.83%。不同性别(χ^2=8.83,P<0.05)、年龄(χ^2=301.63,P<0.05)、文化程度(χ^2=521.32,P<0.05)、职业(χ^2=314.87,P<0.05)、慢性病患病情况(χ^2=108.04,P<0.05)的农村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影响宁波农村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的主要因素。结论宁波市慢性病防治工作已初见成效,但与慢性病防控的形势和任务相比,农村居民慢性病防治素养仍有待提升。下阶段的农村慢性病防治工作应重点对文化程度较低者实施干预措施,提升农村慢性病防治素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慢性病防治素养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2010年宁波市中小学生肥胖流行现状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梅秋红 许国章 应焱燕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1期966-968,共3页
目的通过皮褶厚度计算体脂含量的方法,了解宁波市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和肥胖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在宁波市就读的7~18岁学生2 841名,其中男生1 406名,女生1 435名。采用国... 目的通过皮褶厚度计算体脂含量的方法,了解宁波市中小学生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现状,为改善学生营养状况和肥胖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在宁波市就读的7~18岁学生2 841名,其中男生1 406名,女生1 435名。采用国际通用的人体测量学方法测量学生的上臂和肩胛下皮褶厚度,并通过皮褶厚度推算体密度,计算全身体脂含量,再利用体脂含量计算肥胖率。结果 2010年宁波市中小学生体脂含量女生随着年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男生在11岁呈现高峰后随年龄下降。相同年龄段的体脂含量均是女生高于男生。除11岁年龄组外,其他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u>1.96,P<0.05)。中小学生非肥胖、超重、轻度肥胖和中重度肥胖比例男生分别为73.8%、12.9%、6.3%和7.0%,女生分别为79.9%、13.5%、4.5%和2.1%。男女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4,P<0.05)。结论超重和肥胖已成为中小学生的一个重要公共卫生问题,相关部门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褶厚度 体脂含量 肥胖 学生
原文传递
宁波市健康促进学校调查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梅秋红 徐倩倩 +1 位作者 张思恒 贺天锋 《预防医学》 2017年第11期1181-1183,1186,共4页
目的评估宁波市健康促进学校,为创建和巩固健康促进学校提供依据。方法对宁波市的健康促进学校开展问卷调查,对其基本情况、健康政策、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和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参照《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考核标准》进行评... 目的评估宁波市健康促进学校,为创建和巩固健康促进学校提供依据。方法对宁波市的健康促进学校开展问卷调查,对其基本情况、健康政策、健康环境、健康服务和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参照《浙江省健康促进学校考核标准》进行评价。结果宁波市共成功创建健康促进学校315所,其中金牌学校8所,银牌学校29所,铜牌学校278所。学校均配备独立的卫生室(保健室),平均配备卫生专业技术人员0.32人,且均与学校所在辖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服务合同。除金牌学校的女生厕所每蹲位人数超标外,其他均达到要求。健康教育课程每月安排≥3次的学校占33.33%,由专职老师授课的学校占12.70%。学生体质合格率为87.94%,其中金牌学校为96.69%,银牌学校为81.53%,铜牌学校为88.44%,银牌学校学生体质合格率未达到要求。男性教职工吸烟率为12.14%,女性为0.00%,教职工吸烟率和男教职工吸烟率均达到要求。结论健康促进学校创建工作初见成效,但还存在硬件设施配备、健康教育课程安排等方面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促进 学校 创建 现状
原文传递
中学生肺结核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20
作者 梅秋红 郑雁 +1 位作者 于梅 许国章 《浙江预防医学》 2014年第10期1067-1068,1071,共3页
目的了解奉化市中学生肺结核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奉化市大堰中学279名学生和剡溪中学11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宣传册、海报、媒体和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肺结核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2所中学学生的肺... 目的了解奉化市中学生肺结核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奉化市大堰中学279名学生和剡溪中学115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宣传册、海报、媒体和讲座等多种形式开展肺结核健康教育,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干预后,2所中学学生的肺结核防治认知水平明显提高,总体知晓率从41.81%上升到69.65%(P<0.05),其中男生总体知晓率为67.24%,女生72.69%,女生高于男生(P<0.05)。结论学校肺结核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肺结核 健康教育 效果评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