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秭归县2017年居民死因监测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梅立志 《江苏预防医学》 CAS 2019年第2期207-209,共3页
目的了解秭归县居民死亡状况和死因分布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县创建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际疾病分类1CD-10标准,对2017年秭归县户籍居民的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秭归县粗死亡率825.82/10万(标化率603.32... 目的了解秭归县居民死亡状况和死因分布流行病学特征,为本县创建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际疾病分类1CD-10标准,对2017年秭归县户籍居民的死亡及人口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秭归县粗死亡率825.82/10万(标化率603.32/10万),男性940.80/10万(标化率727.66/10万),女性702.82/10万(标化率478.01/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5位死因依次为心脏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伤害,构成比合计为91.46%;伤害(13.10%)与恶性肿瘤(11.68%)居潜在减寿率前两位;心脏病(61.24%)和脑血管病(37.54%)是循环系统疾病的主要死因;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为肺癌、肝癌、食道癌、胃癌、肠癌;自杀居伤害首位、其次是意外跌落和机动车辆交通事故。结论心脑血管及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秭归县疾病预防控制的重点,自杀占伤害首位。应提倡全民健康生活方式,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加强精神卫生干预,创造支持性健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因监测 死因顺位 死亡率 减寿率
下载PDF
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梅立志 《乡村科技》 2021年第26期81-83,共3页
在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营林技术在有害生物防控方面应用广泛,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效。基于此,了解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的作用,探究了树种优选、混交林、隔离带等不同营林技术的运用方法,希望能够促进综合防控体系的建立,为林业... 在林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营林技术在有害生物防控方面应用广泛,并且取得了良好成效。基于此,了解营林技术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中的作用,探究了树种优选、混交林、隔离带等不同营林技术的运用方法,希望能够促进综合防控体系的建立,为林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林技术 有害生物 林业防控
下载PDF
湖北省新分离的二株乙型脑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姜红月 李铭华 +12 位作者 杨小兵 李培龙 张静 孟凤霞 郭玉红 梅立志 付士红 贺圆圆 王环宇 王子军 杨维中 王志玉 梁国栋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8-443,共6页
目的对2008年湖北省新分离的2株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了解当地乙脑病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病毒复苏鉴定后,使用覆盖乙脑病毒全基因组的16对特异性引物,RT-PCR法扩增乙脑病毒HBZG08-09株和HBZG0... 目的对2008年湖北省新分离的2株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了解当地乙脑病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病毒复苏鉴定后,使用覆盖乙脑病毒全基因组的16对特异性引物,RT-PCR法扩增乙脑病毒HBZG08-09株和HBZG08-55株的全基因组片段,直接测序拼接获得全基因组序列。使用ClustalX 1.83、MegAlign、Mega4和Genedoc3.2等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比对、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系统进化分析及氨基酸位点差异分析。结果新分离的2株乙脑病毒基因组全长均为10965个核苷酸,从97位到10392位为开放阅读框,编码3432个氨基酸,2株间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是98.2%和99.7%。进一步的基因型研究显示HBZG08-09株和HBZG08-55株均属于基因Ⅰ型乙脑病毒。2株病毒与我国近年来在河南及浙江的乙脑病毒分离株进化关系最近。与目前使用的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相比较,HBZG08-09株全基因组共存在82个氨基酸差异,HBZG08-55株存在84个氨基酸差异。但影响毒力或抗原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未发生改变。结论新分离的2株乙脑病毒均属于基因Ⅰ型,与疫苗株相比关键氨基酸位点未见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炎病毒亚组 日本 基因型 序列分析 种系发生
原文传递
2007年宜昌市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 被引量:4
4
作者 余凤苹 望开宇 +3 位作者 崔雪峰 梅立志 彭磊 张浩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01-101,106,共2页
2007年宜昌市三峡库区血吸虫病监测未发现钉螺孳生及输入性钉螺,查出2例输入性血吸虫病人,应进一步加强监测。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监测 三峡库区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宜昌段1997―2012年鼠密度灰色模型构建及预测 被引量:3
5
作者 张皓 徐勇 +14 位作者 潘会明 贺圆圆 赵鑫 崔雪峰 王大军 吴开琼 梅立志 杜海国 吴娟娟 黄卫东 鲁亮 郭玉红 官旭华 燕虹 杨小兵 《海峡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5期7-9,共3页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宜昌段鼠密度变化规律。方法对三峡库区宜昌段1997―2012年室内外鼠密度,构建灰色模型GM(1,1),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预测2013―2014年监测点鼠密度呈逐年轻微下降趋势,拟合模型结果满意,室内鼠密度分别为1.55%、1.45%;...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宜昌段鼠密度变化规律。方法对三峡库区宜昌段1997―2012年室内外鼠密度,构建灰色模型GM(1,1),并进行预测分析。结果预测2013―2014年监测点鼠密度呈逐年轻微下降趋势,拟合模型结果满意,室内鼠密度分别为1.55%、1.45%;室外鼠密度分别为1.30%、1.29%。结论三峡库区宜昌段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变,鼠密度和鼠类构成也发生相应变化,要加强鼠密度监测,为防制媒介传染病的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密度 三峡库区 灰色模型GM(1 1) 媒介传染病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湖北段2008年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余凤苹 马蓓蓓 +3 位作者 李晓明 望开宇 崔雪峰 梅立志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09年第3期36-38,共3页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湖北段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免疫学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三峡库区传染源及钉螺情况。间接血凝试验(IHA)筛查库区居民440人(其中外出打工返乡人员36人)及流动人口45人;在监... 目的分析三峡库区湖北段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方法采用流行病学、免疫学和现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三峡库区传染源及钉螺情况。间接血凝试验(IHA)筛查库区居民440人(其中外出打工返乡人员36人)及流动人口45人;在监测点调查耕牛并对全部耕牛进行间接血凝检测;在库区长江支流、两岸洲滩、沟渠等适合钉螺孳生的危险环境进行查螺;调查钉螺输入情况。结果监测点未发现血吸虫病病人和病牛;未发现钉螺孳生及输入。结论针对可能引起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应加强监测和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防止血吸虫病在库区发生和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血吸虫病 监测结果
原文传递
2007-2009年三峡库区湖北段血吸虫病监测
7
作者 余凤苹 马蓓蓓 +3 位作者 李晓明 望开宇 崔雪峰 梅立志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2-92,98,共2页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监测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染源及钉螺孳生情况。结果表明,监测点内未发现本地居民感染血吸虫,但有4例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人;未发现钉螺孳生及输入。提示应针对可能引起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加强监测并采取相... 采用流行病学方法,监测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染源及钉螺孳生情况。结果表明,监测点内未发现本地居民感染血吸虫,但有4例输入性慢性血吸虫病人;未发现钉螺孳生及输入。提示应针对可能引起三峡库区血吸虫病传播的危险因素,加强监测并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有效预防和降低血吸虫病在库区流行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监测 三峡库区 湖北段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秭归段1997-2012年蚊类及蚊传疾病监测流行病学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郑军华 杜海国 +6 位作者 梅立志 贺圆圆 张皓 赵鑫 鲁亮 郭玉红 杨小兵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3年第5期7-9,共3页
目的通过对三峡库区秭归段蚊类及蚊传疾病的监测,分析当地蚊类种群构成及密度的动态变化和蚊传疾病的流行情况。方法在固定的地点和时间,利用电动捕蚊器捕捉蚊虫,按照成蚊形态进行蚊类种群鉴定及分类计数,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 目的通过对三峡库区秭归段蚊类及蚊传疾病的监测,分析当地蚊类种群构成及密度的动态变化和蚊传疾病的流行情况。方法在固定的地点和时间,利用电动捕蚊器捕捉蚊虫,按照成蚊形态进行蚊类种群鉴定及分类计数,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搜集蚊传疾病病例,并对搜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97-2009年未监测到本地疟疾病例,在2000、2007、2009和2010年分别报告乙脑病例1例;人房成蚊密度低于畜圈;成蚊密度季节性消长呈双峰型,蚊密度高峰期在6月上旬和8月上旬。结论三峡库区秭归段随着环境的改变,蚊密度和蚊种构成也发生了变化,提示要继续加强蚊类监测,为有效防制虫媒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蚊类 蚊传疾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