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兰芳的业余爱好
1
作者 梅绍武 《作文通讯(实用阅读版)》 2009年第3期15-16,共2页
梅兰芳童年时并未表现出过人的艺术天分,相貌也很平常,两只眼睛有些近视,眼皮总下垂。眼睛显得无神的样子,见了生人还不会说话。因此他姑母用八个字形容他:“言不出众,貌不惊人。”可他最后却成为享誉世界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 梅兰芳童年时并未表现出过人的艺术天分,相貌也很平常,两只眼睛有些近视,眼皮总下垂。眼睛显得无神的样子,见了生人还不会说话。因此他姑母用八个字形容他:“言不出众,貌不惊人。”可他最后却成为享誉世界的戏曲艺术大师,我国最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用大师的话说,他的业余爱好给他的演艺事业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业余爱好 梅兰芳 京剧表演艺术家 艺术大师 演艺事业 眼睛
下载PDF
美国严肃戏剧的奠基人——尤金·奥尼尔 被引量:4
2
作者 梅绍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7年第2期100-105,共6页
美国严肃戏剧的奠基人——尤金·奥尼尔梅绍武美国戏剧的历史较短。从殖民地时代起到19世纪初,戏剧在成就上远逊于同时期的散文诗歌和小说。直到20世纪初,它才渐趋成熟,并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赶上了世界水平而进入黄金时代;... 美国严肃戏剧的奠基人——尤金·奥尼尔梅绍武美国戏剧的历史较短。从殖民地时代起到19世纪初,戏剧在成就上远逊于同时期的散文诗歌和小说。直到20世纪初,它才渐趋成熟,并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赶上了世界水平而进入黄金时代;其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当属剧作家尤金·奥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尤金·奥尼尔 严肃戏剧 《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 奠基人 《送冰的人来了》 弗洛伊德 诗人气质 《榆树下的欲望》 资本主义 《奇异的插曲》
下载PDF
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带的基本特征和锆石SHRIMP年龄信息 被引量:154
3
作者 徐新 何国琦 +3 位作者 李华芹 丁天府 刘兴义 梅绍武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70-475,共6页
新发现的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带分布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表现为组分齐全的蛇绿岩和增生杂岩。由盆地边缘向山区方向,大体呈依次带状分布的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枕状玄武岩和深海相硅质岩,同时发现超镁铁岩之上被一套火山磨拉石沉积不... 新发现的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带分布于准噶尔盆地西北缘,表现为组分齐全的蛇绿岩和增生杂岩。由盆地边缘向山区方向,大体呈依次带状分布的超镁铁质岩、镁铁质岩、枕状玄武岩和深海相硅质岩,同时发现超镁铁岩之上被一套火山磨拉石沉积不整合覆盖。在克拉玛依蛇绿岩的白碱滩段中采得蚀变辉长岩样品,锆石SHRIMP定年结果集中在(414.4+8.6)Ma和(332±14)Ma。这一发现为研究中亚洋盆形成和消亡时代提供了重要依据,也为确定准噶尔盆地基底性质提供了重要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准噶尔 蛇绿岩 SHRIMP年龄 克拉玛依
下载PDF
关于恪守译德,提高翻译质量的倡议和呼吁 被引量:8
4
作者 季羡林 叶水夫 +9 位作者 冯亦代 杨宪益 李赋宁 草婴 陆谷孙 梅绍武 陶洁 李文俊 罗新璋 李景端 《出版发行研究》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译德 翻译 质量 编辑出版 出版物
下载PDF
“南方”作家秀丽·安·格劳
5
作者 梅绍武 《美国研究参考资料》 1992年第6期17-20,共4页
关键词 美国 "南方小说" "南方"作家 秀丽·安·格劳 人物介绍 《兀讨鹰飞逝》 《爱的迹象》
全文增补中
七十年代中叶崛起的简约派作家-安·贝蒂
6
作者 梅绍武 《美国研究参考资料》 1992年第7期11-16,共6页
关键词 美国 简约派作家 安·贝蒂 现代文学 人物介绍 小说 严青文学
全文增补中
勤奋学艺 热爱祖国 弘扬民族文化──纪念先父梅兰芳百岁诞辰
7
作者 梅绍武 《中国京剧》 1994年第6期22-23,共2页
勤奋学艺热爱祖国弘扬民族文化──纪念先父梅兰芳百岁诞辰梅绍武我的父亲是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艺术,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文艺事业,对祖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值此... 勤奋学艺热爱祖国弘扬民族文化──纪念先父梅兰芳百岁诞辰梅绍武我的父亲是举世闻名的中国戏曲艺术大师。他一生热爱祖国,热爱艺术,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祖国的文艺事业,对祖国戏曲艺术的发展和国际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值此先父百岁诞辰之际,我作为他的次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岁诞辰 热爱祖国 中国戏曲艺术 梅绍武 京剧艺术 贵妃醉酒 穆桂英 热爱艺术 表演体系 抖袖
原文传递
国际文艺界论梅兰芳 被引量:4
8
作者 梅绍武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66-77,共12页
梅兰芳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者。他曾于1919、1924、1956年三次访日,1930年访美,1935和1952年两次访苏,把京剧推向了世界。他的表演艺术受到国外广大观众热烈的欢迎和文艺界的高度评价。通过他的努力,他不仅使京剧艺术跻于世... 梅兰芳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者。他曾于1919、1924、1956年三次访日,1930年访美,1935和1952年两次访苏,把京剧推向了世界。他的表演艺术受到国外广大观众热烈的欢迎和文艺界的高度评价。通过他的努力,他不仅使京剧艺术跻于世界戏剧之林,而且也使外国戏剧家从中受到启迪。值此徽班进京二百周年纪念之际,谨将国际文艺界(包括一些西方艺术大师)当年对京剧和梅兰芳表演艺术的评论作一概述,以显示博大精深的京剧早已在世界上被公认为第一流的戏剧,伟大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京剧艺术 中国戏剧 演员 文艺界 希腊古剧 观众 布莱希特 斯达 爱森斯坦
原文传递
国际文艺界论京剧和梅兰芳 被引量:4
9
作者 梅绍武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21,共6页
梅兰芳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者。他曾于1919、1924、1956年三次访日,1930年访美,1935和1952年两次访苏,把京剧艺术推向了世界舞台。通过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不仅使京剧艺术跻身于世界戏剧之林,而且也给予不少外国戏剧家以启... 梅兰芳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京剧艺术的先驱者。他曾于1919、1924、1956年三次访日,1930年访美,1935和1952年两次访苏,把京剧艺术推向了世界舞台。通过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他不仅使京剧艺术跻身于世界戏剧之林,而且也给予不少外国戏剧家以启迪和影响。本文试就国际文艺界(包括西方一些艺术大师)当年对京剧和梅兰芳表演的评论作一概述,以显示京剧艺术在世界剧坛上的声誉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体系 虹霓关 访苏 贵妃醉酒 爱森斯坦 《霸王别姬》 一出戏 审头刺汤 首场演出 电影艺术
原文传递
梅兰芳访美演出盛况拾遗 被引量:2
10
作者 梅绍武 《百年潮》 CSSCI 2003年第3期63-65,共3页
英国汉学家施高德教授(A.C.Scott)1956年曾由香港来京考察中国戏剧并访问我的父亲梅兰芳.父亲在北京国际俱乐部接待了他,跟他交谈了两个多小时.施高德当时是研究中日两国戏剧的专家,已发表<中国古典戏剧>和<日本歌舞伎>两... 英国汉学家施高德教授(A.C.Scott)1956年曾由香港来京考察中国戏剧并访问我的父亲梅兰芳.父亲在北京国际俱乐部接待了他,跟他交谈了两个多小时.施高德当时是研究中日两国戏剧的专家,已发表<中国古典戏剧>和<日本歌舞伎>两部著作.他返回香港后,在1959年又由香港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英文专著<梨园魁首梅兰芳>,这大概是西方人士所写的第一部梅兰芳传,全书132页,内容尚属详实.最近我从书架上取下他当年赠送的这本书,重读一遍,发现其中记载了父亲当年访美演出时的不少情况,对我很有启发.其中有些事我未曾在拙作<我的父亲梅兰芳>(1984)第一集里<五十年前京剧艺术风靡美国>一文中提及.现补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纽约 父亲 高德 戏剧 美国 京剧艺术 欢迎宴会
原文传递
胡适的一篇佚文:《梅兰芳和中国戏剧》 被引量:3
11
作者 梅绍武 《书摘》 2003年第5期57-60,共4页
1930年,父亲率领梅剧团访美演出,带去了齐如山先生事先主编的几种宣传品,诸如《中国剧之组织》、《梅兰芳》、《梅兰芳歌曲谱》、《剧目说明书》以及两百多幅戏剧图案等,这些资料均由当时的名家梁杜乾、周景福、陈福田、孙子明、贺渭南... 1930年,父亲率领梅剧团访美演出,带去了齐如山先生事先主编的几种宣传品,诸如《中国剧之组织》、《梅兰芳》、《梅兰芳歌曲谱》、《剧目说明书》以及两百多幅戏剧图案等,这些资料均由当时的名家梁杜乾、周景福、陈福田、孙子明、贺渭南诸位先生译成了英文。后来,梅剧团到了美国,旧金山有一位叫欧内斯特·K·莫(Ernest K·Moy)的先生又编纂了一本题为《梅兰芳太平洋沿岸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中国戏剧 胡适先生
原文传递
梅兰芳
12
作者 梅绍武 金振家 《中国电视》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2期4-21,2,共19页
第一集至第八集简介: 1894年10月22日,梅兰芳诞生于北京一个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四大徽班的著名演员,被誉为“同光十三绝”之一,一生集善好施,有“义伶”之称,但家境也由此而中落。父亲梅竹芬也是旦角演员,在梅兰芳4岁那年过早地辞... 第一集至第八集简介: 1894年10月22日,梅兰芳诞生于北京一个京剧世家。祖父梅巧玲是四大徽班的著名演员,被誉为“同光十三绝”之一,一生集善好施,有“义伶”之称,但家境也由此而中落。父亲梅竹芬也是旦角演员,在梅兰芳4岁那年过早地辞世。梅兰芳随同寡母寄居在伯父梅雨田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耿光 梅巧玲 姚玉芙 李世芳 梅雨田 梅先生 同光十三绝 俞振飞 吴震修 齐如山
原文传递
梅兰芳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托尔斯泰
13
作者 梅绍武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36-38,共3页
1954年国庆五周年的时候,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聂米洛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应邀前来我国访问演出,在天桥剧场上演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那天,我父亲看完之后,特地到后台向苏联演员们道谢。他们笑着问道:“您看到戏里面的... 1954年国庆五周年的时候,莫斯科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聂米洛维奇—丹钦科音乐剧院应邀前来我国访问演出,在天桥剧场上演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那天,我父亲看完之后,特地到后台向苏联演员们道谢。他们笑着问道:“您看到戏里面的四根柱子有何感想?”他答道:“我懂得,我完全懂得那四根柱子的含意,这是你们为了追念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艺术思想上的巨大成就而把它们设计在这出名剧里的。当年老先生把自己的住宅里的大客厅改为小型舞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钦科 奥涅金 艺术思想 斯氏 戏曲表演 皮斯卡托 戏剧艺术 洛维奇 梅耶荷德 首场演出
原文传递
梅兰芳和黄佐临
14
作者 梅绍武 《话剧》 2006年第B10期7-10,共4页
黄佐临先生6月1日溘然长逝于沪,噩耗传来,我们全家都感到十分悲痛,因为先父生前和他相交甚笃,近廿年来黄老又给予我谆谆教诲,使我在外国戏剧研究方面受益良多。
关键词 黄佐临 梅兰芳 戏剧研究 剧团 艺术特征
原文传递
与王琴生谈梅兰芳和京剧艺术
15
作者 梅绍武 《纵横》 2000年第1期52-57,共6页
王琴生先生曾和先父梅兰芳同台演出12年,对先父在表演、唱腔、化妆和服装等方面的特点或改革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京剧改革、遗产的抢救、艺术教育等问题也有独到的见解。我有机会和王老两次畅谈京剧艺术,现征得王先生同意,把1998年... 王琴生先生曾和先父梅兰芳同台演出12年,对先父在表演、唱腔、化妆和服装等方面的特点或改革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同时对京剧改革、遗产的抢救、艺术教育等问题也有独到的见解。我有机会和王老两次畅谈京剧艺术,现征得王先生同意,把1998年第二次谈话的部分内容整理出来,刊载如下,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艺术 梅先生 梅兰芳 蒋先生
原文传递
梨园影坛两大师——忆父亲梅兰芳和卓别麟的友谊
16
作者 梅绍武 《工会信息》 2018年第8期20-24,共5页
翻译家梅绍武先生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儿子。1977年12月25日,88岁的英国著名喜剧演员卓别林去世,梅绍武撰文回忆了卓别林与梅兰芳这对"相交甚笃"的老朋友之间的鲜为人知的交往故事。正如梅绍武先生所说:"... 翻译家梅绍武先生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的儿子。1977年12月25日,88岁的英国著名喜剧演员卓别林去世,梅绍武撰文回忆了卓别林与梅兰芳这对"相交甚笃"的老朋友之间的鲜为人知的交往故事。正如梅绍武先生所说:"追忆这两位同为贫寒出身、奋发学艺而闻名世界的艺术家的友谊,以表达自己对这两位长辈的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别麟 有声电影 梅兰芳
原文传递
纳博科夫和文学翻译 被引量:10
17
作者 梅绍武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4期54-57,共4页
纳博科夫1899年出生于圣彼得堡一个贵族家庭,祖父曾是沙皇时代的司法大臣,父亲是一位刑法学教授,一位狄更斯专家,常给孩子们大段大段地朗读狄更斯的原作。纳博科夫幼时又有英、法籍保姆和家庭教师,曾在自传中说过"我在能够阅读俄... 纳博科夫1899年出生于圣彼得堡一个贵族家庭,祖父曾是沙皇时代的司法大臣,父亲是一位刑法学教授,一位狄更斯专家,常给孩子们大段大段地朗读狄更斯的原作。纳博科夫幼时又有英、法籍保姆和家庭教师,曾在自传中说过"我在能够阅读俄文之前,早就学会阅读英文了。"他少年聪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博科夫 文学翻译 狄更斯 译者 俄罗斯 大段 刑法学 阅读 语言文字 贵族家庭
原文传递
读阿瑟·米勒的自传《时移世变》 被引量:4
18
作者 梅绍武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72-80,共9页
以《推销员之死》一剧而蜚声国际剧坛的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现已年过古稀,1987年发表了长篇自传《时移世变》(Timebends),洋洋洒洒,约有五十万言,对他所走过的漫长、曲折而又丰富多采的生活和艺术道路作了深沉的回顾和反思,连带... 以《推销员之死》一剧而蜚声国际剧坛的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现已年过古稀,1987年发表了长篇自传《时移世变》(Timebends),洋洋洒洒,约有五十万言,对他所走过的漫长、曲折而又丰富多采的生活和艺术道路作了深沉的回顾和反思,连带着也对人生、社会和历史作出了严肃的思考。总的说来,此书不失为近年来美国出版的一本较为优秀的自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瑟·米勒 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 三十年代 剧作家 五十年代 美国戏剧 四十年代 艺术道路 契诃夫 社会剧
原文传递
朴实无华 抑恶扬善——浅谈特罗洛普的中、短篇小说 被引量:1
19
作者 梅绍武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83-86,共4页
十九世纪英国有一位勤奋写作的作家,他每日清晨五点起床,五点半修改前一天写下的文稿,六点开始创作,案头放一钟表,规定每一刻钟必须写出两百字,一直写到九点半,然后去邮政总局上班,即使在出差或旅行途中,他也严格遵守这一写作规定。就... 十九世纪英国有一位勤奋写作的作家,他每日清晨五点起床,五点半修改前一天写下的文稿,六点开始创作,案头放一钟表,规定每一刻钟必须写出两百字,一直写到九点半,然后去邮政总局上班,即使在出差或旅行途中,他也严格遵守这一写作规定。就这样他一生共写出47部长篇小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罗洛普 短篇小说 抑恶扬善 长篇小说 十九世纪 邮政总局 作家 直写 英国 案头
原文传递
“吾貌虽瘦天下必肥”──深切怀念刘元彤同志
20
作者 梅绍武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5-26,共2页
关键词 民族艺术 海峡两岸 梅兰芳 罗马尼亚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文华奖 戏剧梅花奖 文化交流 剧本大纲 宫廷爱情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