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阴鲍文样丘疹病的诊治 被引量:4
1
作者 梅耀宇 唐均英 黄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315-316,共2页
目的 研究鲍文样丘疹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2例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随访观察6月~6年。结果 鲍文样丘疹病大体观有典型形态特征,镜下与鲍文氏病和鳞状上皮癌类似,可表现为棘细胞的轻~重度不典型增生,核... 目的 研究鲍文样丘疹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对12例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随访观察6月~6年。结果 鲍文样丘疹病大体观有典型形态特征,镜下与鲍文氏病和鳞状上皮癌类似,可表现为棘细胞的轻~重度不典型增生,核分裂相易见。结论 鲍文样丘疹病是良性疾病,组织学可表现为轻~重度不典型增生,类似鲍文氏病和鳞癌。该病具有自愈倾向,处理宜行保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阴鲍文样丘疹病 病理学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乙状结肠人工阴道成形术 被引量:5
2
作者 梅耀宇 邵勇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420-421,共2页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人工阴道成形术的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 月至1999年6月先天性无阴道患者25例行乙状结肠人工阴道成形术的情况。结果 25 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严重的术后并发症。21例随访6月至8年,人工阴道在外观及功能上极... 目的 探讨乙状结肠人工阴道成形术的术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1 月至1999年6月先天性无阴道患者25例行乙状结肠人工阴道成形术的情况。结果 25 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严重的术后并发症。21例随访6月至8年,人工阴道在外观及功能上极似自然阴道,夫妻性生活满意。结论 乙状结肠人工阴道成形术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最好的手术方式,手术成功率高,远期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无阴道 乙状结肠 阴道成形术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的意义 被引量:7
3
作者 李蕊 刘斌 +1 位作者 梅耀宇 令狐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289-1292,共4页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术前是否行化疗分为NACT组(n=68)和直接手术组(n=97),比较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T)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淋巴结转移及生存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65例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术前是否行化疗分为NACT组(n=68)和直接手术组(n=97),比较2组淋巴结转移率及生存情况。结果 NACT及直接手术组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2%vs 16.5%,P=0.565);但化疗应答者淋巴结转移率则明显低于无应答者(4.8%vs26.9%,P=0.031)。按阳性淋巴结数目计算,NACT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亦低于直接手术组(1.2%vs 2.8%,P=0.002)。截至随访时间止,淋巴结阳性者5年生存率低于淋巴结阴性者(63.0%vs 86.0%,P=0.252)。NACT组5年生存率高于直接手术组(91.0%vs 77.0%,P=0.274)。对化疗应答者5年生存率高于直接手术组(93.0%vs 87.0%,P=0.14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以控制宫颈癌淋巴结受累,但对5年生存率及总生存率的影响尚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淋巴结转移 生存率
下载PDF
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静脉化疗临床观察 被引量:14
4
作者 令狐华 徐小蓉 +3 位作者 梅耀宇 唐均英 唐良萏 孙彤 《中国肿瘤》 CAS 2003年第11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辅助化疗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对该院妇科自1998年3月至2002年8月收治的21例Ⅰ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术前予以含顺铂的联合方案化疗1~2个疗程,后行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化疗后局部肿瘤体积的... [目的]探讨辅助化疗对早期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对该院妇科自1998年3月至2002年8月收治的21例Ⅰb~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患者术前予以含顺铂的联合方案化疗1~2个疗程,后行广泛子宫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化疗后局部肿瘤体积的变化和盆腔淋巴转移、宫颈浸润深度及标本切缘肿瘤浸润情况,并与相同期别的57例直接行根治手术的巨块型宫颈癌和84例非巨块型者相比较。术后续予化疗1~2个疗程,随访治疗后生存状况。[结果]治疗组21例术前化疗后,宫颈局部肿瘤均有不同程度缩小,15例临床有效(71.43%)。且术中出血量(352.35±19.01)ml明显低于未行化疗的巨块型宫颈癌者[(619.05±35.58)ml,P<0.01]及84例非巨块型者[(568.07±45.23)ml,P<0.05]。78例巨块型宫颈癌的盆腔淋巴转移率(9/78)显著高于非巨块型者(3/84,P<0.05);宫颈深层浸润率(8/78)也高于后者(2/84),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病例术后标本病理均示无切缘浸润;78例巨块型宫颈癌患者中,术前化疗者宫颈深层浸润率(1/21)和盆腔淋巴阳性率(2/21)均低于直接手术者(7/57和7/57),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辅助化疗可明显缩小原发灶以利手术,减少术中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新辅助化疗 疗效
下载PDF
新辅助化疗后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内细胞凋亡检测 被引量:4
5
作者 徐冬梅 李蕊 +3 位作者 王辉 刘斌 梅耀宇 令狐华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41-144,共4页
目的:检测新辅助化疗(NACT)后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内细胞凋亡,探讨新辅助化疗能否通过促进淋巴结内癌细胞凋亡控制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2002年2月至2008年10月间104例Ⅰb_2~Ⅱb期宫... 目的:检测新辅助化疗(NACT)后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内细胞凋亡,探讨新辅助化疗能否通过促进淋巴结内癌细胞凋亡控制宫颈癌淋巴结转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技术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2002年2月至2008年10月间104例Ⅰb_2~Ⅱb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的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比较了其中54例宫颈原发癌灶的情况。结果:54例宫颈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的总体反应率为74.07%(40/54),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为20.37%(11/54)低于直接手术组的40.00%(20/50)。NACT组盆腔淋巴结和宫颈原发癌灶中Caspase-3的表达以及细胞凋亡率(AI)明显高于直接手术组(P<0.05);且盆腔淋巴结中细胞凋亡率(AI)与原发灶呈正相关(r=0.316,P=0.01)。结论:新辅助化疗通过诱导淋巴结内癌细胞凋亡从而控制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 凋亡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小芬 梅耀宇 叶之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3期456-458,共3页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8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卵黄囊瘤15例、无性细胞瘤10例、未成熟畸胎瘤9例、成熟畸胎瘤恶变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年龄25岁(11~54岁);FIGO临床分期:Ⅰ期18... 目的:探讨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8例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卵黄囊瘤15例、无性细胞瘤10例、未成熟畸胎瘤9例、成熟畸胎瘤恶变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中位年龄25岁(11~54岁);FIGO临床分期:Ⅰ期18例(47.4%),Ⅱ期及Ⅲ期各7例(18.4%),Ⅳ期2例(5.3%),复发4例(10.5%)。全组总的2年生存率为76.3%,Ⅰ、Ⅱ期患者为96.0%。保留生育功能有生育要求的6例,娩出4例健康新生儿。结论: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治愈率明显提高,临床分期及治疗方式是重要的预后因素,保守性手术及生育功能的保留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两角半荷包缝合法在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残端处理中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魏佳 梅耀宇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6年第S2期60-61,共2页
目的:探讨两角半荷包缝合法在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阴道残端的效果与并发症。方法:将接受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的82例非脱垂子宫患者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锁边缝合法,研究组采用两角半荷包缝合法进行阴道残端处理。... 目的:探讨两角半荷包缝合法在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阴道残端的效果与并发症。方法:将接受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的82例非脱垂子宫患者分为研究组50例与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单纯锁边缝合法,研究组采用两角半荷包缝合法进行阴道残端处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出血情况也无显著差异,但术后3~6月内对照组出血例数有所增加,发生率为15.6%(5/32),显著高于研究组发生率2.0%(1/50),以至于组间比较术后出血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时间6个月内研究组的息肉发生率为14.0%(7/50),对照组为37.5%(12/32),研究组的术后性生活满意度为52.0%(26/50),对照组为31.3%(10/3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中采用两角半荷包缝合法处理阴道残端的效果优于传统单纯锁边缝合法,建议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式非脱垂子宫切除术 阴道残端 缝合方法
下载PDF
核磁共振成像诊断阴道斜隔综合征1例
8
作者 屈云飞 令狐华 梅耀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3-253,267,共2页
阴道斜隔综合征(oblique vaginal septum syndrome,OVSS)是先天性阴道发育的畸形之一,其基本特点是隔膜起源于两宫颈之间,斜行附着于一侧阴道壁,阻挡了该侧宫颈的通路。除双阴道畸形外,多数伴有双宫颈、双子宫及阴道闭锁侧的先天性肾... 阴道斜隔综合征(oblique vaginal septum syndrome,OVSS)是先天性阴道发育的畸形之一,其基本特点是隔膜起源于两宫颈之间,斜行附着于一侧阴道壁,阻挡了该侧宫颈的通路。除双阴道畸形外,多数伴有双宫颈、双子宫及阴道闭锁侧的先天性肾缺如[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斜隔综合征 核磁共振成像(MRI)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与重庆教育发展
9
作者 唐均英 梅耀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2期94-96,共3页
阐述西部大开发的时代背景及重庆面临的艰巨任务 ,分析重庆市教育现状及重庆实现跨越式发展对科技与人才的需求 ,提出发展重庆教育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重庆 教育发展
下载PDF
卵巢卵黄囊瘤弥漫性肝转移1例
10
作者 李颖姗 令狐华 梅耀宇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77-377,382,共2页
卵黄囊瘤来源于胚外结构卵黄囊,又名内胚窦瘤,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3%~5%,恶性程度高,直接蔓延及腹腔种植是其主要的转移途径,晚期可发生血行播散,以肝、肺为常见[1-2]。本研究拟通过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卵巢卵黄囊瘤发生弥漫性肝转移的危... 卵黄囊瘤来源于胚外结构卵黄囊,又名内胚窦瘤,约占卵巢恶性肿瘤的3%~5%,恶性程度高,直接蔓延及腹腔种植是其主要的转移途径,晚期可发生血行播散,以肝、肺为常见[1-2]。本研究拟通过我院近期收治的1例卵巢卵黄囊瘤发生弥漫性肝转移的危重患者的诊治经过,探讨对此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黄囊瘤 肝转移
下载PDF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及处理 被引量:16
11
作者 梅耀宇 吴味辛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16-217,共2页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及处理梅耀宇,吴味辛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sticCholfsta-sisofPregnancy简称ICP)是一种发生在妊娠晚期,以瘙痒、黄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国内报道其发生...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的诊断及处理梅耀宇,吴味辛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sticCholfsta-sisofPregnancy简称ICP)是一种发生在妊娠晚期,以瘙痒、黄疽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国内报道其发生率为2.3~3.4%。以往认为该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 肝内胆汁淤积症 高危妊娠 ICP 诊断
下载PDF
先天性阴道斜隔(附4例报告) 被引量:1
12
作者 梅耀宇 叶之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74-175,共2页
先天性阴道斜隔(附4例报告)第一医院妇产科梅耀宇,叶之美中图分类号R711.73阴道斜隔是一种先天性阴道发育异常。临床上少见。二十年来收治4例,其中误诊1例,结合近十年国内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先天性阴道斜隔(附4例报告)第一医院妇产科梅耀宇,叶之美中图分类号R711.73阴道斜隔是一种先天性阴道发育异常。临床上少见。二十年来收治4例,其中误诊1例,结合近十年国内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讨论,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认识。避免误诊。1临床资料1.1自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斜隔 先天性阴道斜隔
下载PDF
SHORT-TIME ANALYSIS FOR ADJUVANT CHEM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EARLY-STAGE BULKY CERVICAL CARCINOMA
13
作者 令狐华 徐小蓉 +3 位作者 梅耀宇 唐均英 唐良萏 孙彤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4-148,共5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on early stage cervical cancer with bulky tumor. Methods: Between Mar 1998 and Aug 2002, 162 patients of cervical cancer with Ib~IIa stage were investigate...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on early stage cervical cancer with bulky tumor. Methods: Between Mar 1998 and Aug 2002, 162 patients of cervical cancer with Ib~IIa stage were investigated. 21 patients with bulky tumors (4cm) were managed by cisplatin-based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radical hysterectomy and pelvic lymphadenectomy (Bulky-chemo group, BC group). The change of tumor size, the depth of stromal invasion, 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he involvement of surgical specimens were assessed after operation and compared with those in 57 patients with bulky tumors (Bulky-nonchemo group, BN group) and 84 patients with the tumor size less than 4cm (small group, S group) who underwent surgery as the first step of treatment. Chemotherapy with the same regimen was offered for another 1~2 cycles after operation and the survival situation was followed up. Results: The tumor size of 21 patients in BC group were decreased to varying degrees after chemotherapy, 15 patients were shown as clinical effectiveness (71.43%). And the blood loss during operation (352.3519.01ml)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BN group (619.0535.58ml), t=4.37) and that in S group (568.0745.23ml, t=3.36) patients. The incidence of lymph node metastasis (9/78) in patients with bulky tumors was greatly higher than those with tumor size less than 4cm (3/84, X2=4.416); its prevalence rate of deep wall infiltration (8/78) was also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latter group (2/84), while with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X2=3.089). Histology showed that there was no case of marginal involvement in all patients. The ratio of both deep stromal invasion (1/21) and positive lymph node (2/21) in BC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BN group (7/57, 7/57 respectively), but neither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X2=0.0103 and 0.819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Pre-operative chemotherapy can improve decreasing the primary tumor size and facilitate the following radical surgery. While the effect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on subclinical lymph vascular involvement control and in turn its long-term effect on the improvement of relapse-free survival should be further testifi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rvical cancer CHEMOTHERAPY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