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梅派艺术与昆曲 被引量:1
1
作者 梅葆玖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25-26,共2页
昆曲和京剧不但在历史上有渊源,而且京剧今天的表演手法,包括唱、念、做、打都与昆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在“做”的方面。我父亲梅兰芳在他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对昆曲的学习与演唱身体力行、从不懈怠。他常说:“有了昆曲做功... 昆曲和京剧不但在历史上有渊源,而且京剧今天的表演手法,包括唱、念、做、打都与昆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在“做”的方面。我父亲梅兰芳在他几十年的舞台生涯中,对昆曲的学习与演唱身体力行、从不懈怠。他常说:“有了昆曲做功底,演唱皮黄就能更加得心应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曲 梅派艺术 表演手法 舞台生涯 “做” 梅兰芳 京剧 演唱
下载PDF
我对郭睿玥de三点希望
2
作者 梅葆玖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8期26-26,共1页
前不久,我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观看了来自上海的郭睿玥主演的《穆桂英挂帅》“捧印”一折,演出的锣声还没有打住,我就跑到后台向郭睿玥和她的老师马小曼表示祝贺。我真是没有想到,参加这次全国青年京剧演员评比展演的40多名演员中,学习梅... 前不久,我在北京长安大戏院观看了来自上海的郭睿玥主演的《穆桂英挂帅》“捧印”一折,演出的锣声还没有打住,我就跑到后台向郭睿玥和她的老师马小曼表示祝贺。我真是没有想到,参加这次全国青年京剧演员评比展演的40多名演员中,学习梅派的旦角演员最多,将近16人:更没想到,年龄最小,刚刚18岁的郭睿玥竟然在强手如林的评比展演中表现得如此沉稳,如此突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桂英 演员 唱腔 戏院 评比 京剧 艺术资料 心劲 学习艺术 梅派艺术
下载PDF
有文化底蕴才能有“仙气”
3
作者 梅葆玖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8,共3页
我是生在上海的,在上海念书,在上海学戏,在上海兰心大戏院实习演出.在抗战胜利后,我父亲在中国大戏院、天蟾舞台演出,我都跟着.我整个青少年都是在上海度过的.父亲是怎么培养我的,我可以把他的理念具体地跟大家介绍一下.
关键词 文化底蕴 才能 舞台演出 抗战胜利后 上海 青少年 戏院 父亲
下载PDF
要学俞老的书卷气 纪念俞振飞先生诞辰110周年
4
作者 梅葆玖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8-19,共2页
俞振飞先生和我家可称是世交了,父亲尊称他俞五爷,我父亲梅兰芳二十三岁来上海演出时就已拜识了南昆老前辈,俞老的父亲俞粟庐老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父亲多次来上海,每次都要上俞家拜访,俞粟庐老先生第一次将俞老介绍给我父亲,... 俞振飞先生和我家可称是世交了,父亲尊称他俞五爷,我父亲梅兰芳二十三岁来上海演出时就已拜识了南昆老前辈,俞老的父亲俞粟庐老先生。上世纪二十年代,父亲多次来上海,每次都要上俞家拜访,俞粟庐老先生第一次将俞老介绍给我父亲,就是青年的俞老吹笛为我父亲伴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诞辰110周年 俞振飞 书卷气 纪念 二十年代 父亲 梅兰芳 上海
下载PDF
回忆俞老
5
作者 梅葆玖 《上海戏剧》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32-33,共2页
俞振飞先生和我家可称是世交了,父亲尊称他俞五爷。我父亲梅兰芳廿三岁来上海演出时就已拜识了南昆老前辈,俞老的父亲俞粟庐老先生。上世纪廿年代,父亲多次来上海,每次都要上俞家拜访,一俞粟庐老先生第一次将俞老介绍给我父亲就是... 俞振飞先生和我家可称是世交了,父亲尊称他俞五爷。我父亲梅兰芳廿三岁来上海演出时就已拜识了南昆老前辈,俞老的父亲俞粟庐老先生。上世纪廿年代,父亲多次来上海,每次都要上俞家拜访,一俞粟庐老先生第一次将俞老介绍给我父亲就是少年的俞老吹笛为我父亲伴奏,当时俞老廿岁不到,我父亲唱的是《游园》中的《皂罗袍》和《好姐姐》,对俞派的评价,他曾说过“今天我才听到真正的昆曲。在北京听了许多昆曲,我总怀疑昆曲不应该是那么唱,听到俞氏父子唱的,才觉得完全合乎我的理想。”这可以说是当年的青年艺术家之间的心气相投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俞振飞 艺术家 昆曲艺术 戏剧艺术 艺术成就
下载PDF
给民营文化企业和国有文化单位同样的发展环境
6
作者 王洪华 刘忠德 +4 位作者 甘英烈 傅庚辰 李素华 梅葆玖 张学津 《中国报业》 2007年第4期14-15,共2页
2006年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通过多种方式,对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民营文化企业负责人普遍反映,民营文化企业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信息交流、项目投标、税收政策等方面与国有文化单位存在很大差异,严重制约了民营... 2006年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通过多种方式,对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进行了广泛的调查。民营文化企业负责人普遍反映,民营文化企业在职称评定、评优评先、信息交流、项目投标、税收政策等方面与国有文化单位存在很大差异,严重制约了民营文化企业的发展。对此,我们认为应该给民营文化企业与国有文化单位相同的公平公正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文化企业 文化单位 环境 国有 广播电视局 企业负责人 职称评定 信息交流
下载PDF
从《梅兰霓裳》谈梅派的“中和之美” 被引量:7
7
作者 梅葆玖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5,131,共3页
各位专家、各位同行、朋友们:我年近八旬,第一次来我国戏曲的最高学府参加有关我父亲梅兰芳艺术的研讨会,我代表梅氏家族深深感谢学院领导能够把研究工作和演员、和舞台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今天让我特别欣慰的是,在学院领导高... 各位专家、各位同行、朋友们:我年近八旬,第一次来我国戏曲的最高学府参加有关我父亲梅兰芳艺术的研讨会,我代表梅氏家族深深感谢学院领导能够把研究工作和演员、和舞台联系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今天让我特别欣慰的是,在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和实干下,从今天晚上开始在梅兰芳大剧院上演我自己也参与教学、为期三年、融教学、实践、科研、创作四位一体,极富时代感的《梅兰霓裳》教学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之美” 梅派 理论联系实际 参与教学 四位一体 教学演出 梅兰芳 时代感
原文传递
唱好了都是角儿
8
作者 梅葆玖 《新华航空》 2010年第10期139-140,138,共3页
可能现在听京剧的观众少了,但京剧立足于它的文化源脉,经历了唐宋元明清上千年的发展形成,是有硬度的,不会消亡。
关键词 唐宋元明清 梅葆玖 杨乃彭 中国戏剧梅花奖 假嗓 地方戏曲 艺术表演 莫扎特音乐 徽班 贵妃醉酒
原文传递
永留梅香在人间
9
作者 梅葆玖 《中华儿女》 2016年第9期6-6,共1页
4月25日上午11时,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先生于北京仙逝,享年82岁。3月31日,梅葆玖因突发支气管痉挛,导致脑缺氧送医院抢救。
关键词 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葆玖 脑缺氧
原文传递
父亲的演出是戏曲艺术善与美高度融合的典范 在“纪念梅兰芳诞辰120周年——梅兰芳表演艺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被引量:1
10
作者 梅葆玖 《戏曲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共2页
今年是父亲梅兰芳诞辰的双甲子。 学院的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做了很多的实事。最近京剧系的舒桐主任还跟着我,一起到西安和秦腔同行共同演出,促膝谈心,计划今后做的事。六十年前我父亲带着我在西安也是做这些事,今天我们默默无闻的继... 今年是父亲梅兰芳诞辰的双甲子。 学院的研究中心成立以来做了很多的实事。最近京剧系的舒桐主任还跟着我,一起到西安和秦腔同行共同演出,促膝谈心,计划今后做的事。六十年前我父亲带着我在西安也是做这些事,今天我们默默无闻的继续做,我很高兴,谢谢傅谨先生的努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兰芳 艺术研讨会 戏曲艺术 父亲 演出 诞辰 表演 纪念
原文传递
梅华流芳远 四海赢殊荣 被引量:1
11
作者 梅葆玖 刘福民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6-58,共3页
从1949年建国之初我随父亲北上重张梅兰芳剧团起,就一直在他身边度过多年的舞台艺术生涯,全国各地的巡演、赴朝鲜演出慰问志愿军、赴日演出打开中日关系新局面、国庆十周年献礼排演《穆桂英挂帅》……,父亲晚年艺术成就的辉煌历程和... 从1949年建国之初我随父亲北上重张梅兰芳剧团起,就一直在他身边度过多年的舞台艺术生涯,全国各地的巡演、赴朝鲜演出慰问志愿军、赴日演出打开中日关系新局面、国庆十周年献礼排演《穆桂英挂帅》……,父亲晚年艺术成就的辉煌历程和我艺术造诣走向成熟的进程可以说是相伴相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桂英挂帅》 艺术生涯 中日关系 艺术造诣 艺术成就 梅兰芳 志愿军 父亲
原文传递
景荣庆先生和梅门三代的戏缘 被引量:1
12
作者 梅葆玖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3-15,共3页
景荣庆先生长我9岁。我父亲叫了他一辈子“荣庆”,我却数十年不变地尊称他“景先生”。梅门三代和景先生的戏缘,还得从1948年说起。
关键词 景荣庆 京剧 艺术工作者 家庭生活
原文传递
追忆与俞老交往的岁月——纪念俞振飞先生诞辰110周年
13
作者 梅葆玖 《艺术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4-66,共3页
由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文联主办的京昆大师俞振飞先生诞辰110周年的纪念活动,于2012年7月7日在上海隆重举行。活动内容包括《俞振飞书信选》、《俞粟庐书信集》首发式媒体见面会、俞振飞艺术研讨会、以及由俞振飞弟子带来的折子戏和京... 由上海戏剧学院、上海市文联主办的京昆大师俞振飞先生诞辰110周年的纪念活动,于2012年7月7日在上海隆重举行。活动内容包括《俞振飞书信选》、《俞粟庐书信集》首发式媒体见面会、俞振飞艺术研讨会、以及由俞振飞弟子带来的折子戏和京昆戏两场演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诞辰110周年 纪念活动 俞振飞 上海戏剧学院 交往 追忆 艺术研讨会 活动内容
原文传递
他从舞台深处走来——序唐思敏著《川剧,走向新世纪》
14
作者 梅葆玖 《戏曲艺术》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61-62,共2页
他从舞台深处走来———序唐思敏著《川剧,走向新世纪》梅葆玖我是从事京剧演出、教学、研究和传播工作的,自然对戏曲的舞台演唱艺术十分关心,特别是在世纪之交之际尤其如此;这自然包括川剧在内。从我父亲梅兰芳到我对悠久深厚的川... 他从舞台深处走来———序唐思敏著《川剧,走向新世纪》梅葆玖我是从事京剧演出、教学、研究和传播工作的,自然对戏曲的舞台演唱艺术十分关心,特别是在世纪之交之际尤其如此;这自然包括川剧在内。从我父亲梅兰芳到我对悠久深厚的川剧都一直有着深厚的喜爱。我曾多次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演唱艺术 新世纪 川剧艺术 戏曲舞台 评论 戏曲演唱 时空效应 五年制本科 成都市 戏曲理论
原文传递
尽在不言中
15
作者 梅葆玖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22-24,共3页
王玉璞先生和我首次合作时我15岁,最近一次合作我70岁,时间跨越了整整55年。早年听前辈们说,京剧早期最负盛名的琴师是我伯祖父梅雨田先生,最负盛名的鼓师是沈宝钧先生。光绪皇帝喜击鼓,乃沈宝钧亲授。
关键词 鼓师 父亲 青年 《玉堂春》 王先生 《生死恨》 京剧界 王少卿 交响乐 乐曲 大唐贵妃 玉璞 梅派 梅兰芳派 上海市
原文传递
万花山前的遐想——纪念父亲梅兰芳逝世40周年
16
作者 梅葆玖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56-57,共2页
关键词 梅兰芳 表演艺术 移步不换形 京剧改革 梅派艺术 花山 中关村 穆桂英 非商业性演出 中国科学院
原文传递
父亲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
17
作者 梅葆玖 《中国戏剧》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0期45-45,共1页
京剧艺术在近一个世纪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几度兴衰,至今她仍然代表了中华民族古典艺术的精华,立于国际戏剧艺术之林,这和近百年几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的名字是紧相关连的。我的父亲梅兰芳是其中的一位。我是1934年在上海出生的。日... 京剧艺术在近一个世纪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变迁,几度兴衰,至今她仍然代表了中华民族古典艺术的精华,立于国际戏剧艺术之林,这和近百年几位杰出的表演艺术家的名字是紧相关连的。我的父亲梅兰芳是其中的一位。我是1934年在上海出生的。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举世震惊的“九·一八”事变,引起了我父亲强烈的愤慨。为了鼓舞人民抗日的斗志,父亲在上海思南路寓所,编排了《抗金兵》《生死恨》这二出戏。我父亲改变了过去由创作人员单独创作的旧创作方法,成立了以他为主的创作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艺术 日本军国主义 古典艺术 举世震惊 创作人员 大保国 祭塔 艺术之林 宇宙锋 《霸王别姬》
原文传递
真实的梅兰芳
18
作者 梅葆玖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86-86,共1页
商务印书馆新近出版的《梅兰芳纪念集》(壹编)汇集了上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发表于《申报》、《北洋画报》、《半月戏剧》等媒体关于梅兰芳先生京剧表演艺术的评论文章。阅读此书不仅可以了解梅兰芳先生,还可以了解那个时代的戏剧生活。
关键词 梅兰芳 《北洋画报》 京剧表演艺术 商务印书馆 《申报》 40年代 评论文章 戏剧
原文传递
"谭徒梅友"王琴生
19
作者 梅葆玖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9,共2页
王琴生先生多才多艺,享誉梨园。他通周易、晓音律、会中医、擅书法,值得当今的青年演员学习、研究。抗战胜利后,我父亲要恢复演出,在上海美琪大戏院唱了一期昆曲,观众热情非常高,上海江宁路上人山人海,颇为壮观。我父亲认为应该... 王琴生先生多才多艺,享誉梨园。他通周易、晓音律、会中医、擅书法,值得当今的青年演员学习、研究。抗战胜利后,我父亲要恢复演出,在上海美琪大戏院唱了一期昆曲,观众热情非常高,上海江宁路上人山人海,颇为壮观。我父亲认为应该准备上演京剧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琴生 抗战胜利后 青年演员 父亲 上海 书法 演出 昆曲
原文传递
梅华流芳远 四海赢殊荣
20
作者 梅葆玖 刘福民(整理) 《中国京剧》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37,共2页
1949年新中国建国之初,父亲北上重张梅兰芳剧团,我从那时起就一直随在他身边,度过了多年的舞台艺术生涯。梅剧团刚开始时是私营剧团,1958年公私合营,有了上级派来的协理员才成为民营公助体制,后来又逐渐过渡,到了1963年,梅、尚... 1949年新中国建国之初,父亲北上重张梅兰芳剧团,我从那时起就一直随在他身边,度过了多年的舞台艺术生涯。梅剧团刚开始时是私营剧团,1958年公私合营,有了上级派来的协理员才成为民营公助体制,后来又逐渐过渡,到了1963年,梅、尚、程(程先生1958年故去后改建为青年京剧团)、荀四大流派剧团合并组建为国营体制的北京京剧二团(后又更名为北京市京剧团)。“文革”之后,1979年北京京剧院成立,我与李宗义、李慧芳、李元春、李韵秋、赵慧英等联袂担纲三团主演,在一两年时间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京剧团 北京京剧院 艺术生涯 公私合营 合并组建 北京市 新中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