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活动对珠江伶仃洋余环流结构的影响研究:以洪季小潮为例
1
作者 梅金亚 陈永平 +3 位作者 储南洋 苏敏 刘培 姚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1,共15页
近20 a来,受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珠江伶仃洋滩槽已发生远超自然过程的异变,其河口动力结构必然发生响应,影响物质输运过程。本研究利用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探讨了伶仃洋河口小潮期余环流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近20 a来伶仃洋... 近20 a来,受高强度人类活动影响,珠江伶仃洋滩槽已发生远超自然过程的异变,其河口动力结构必然发生响应,影响物质输运过程。本研究利用三维水动力数值模型,探讨了伶仃洋河口小潮期余环流结构的变化特征及原因。结果表明:近20 a来伶仃洋底层余流强度提高,沿深槽上溯时向中滩偏转,易引起泥沙汇聚于此。中滩存在表层向西,底层向东的横向余环流结构,主要由非线性对流项和科氏力项驱动。中滩大规模采砂后引起对流项变化,造成余环流结构东移,表、底层余流增强,可加快表底层物质交换。西槽内存在表层向海、底层向陆的纵向余环流结构,主要由正压和斜压梯度力驱动。受浚深影响,向陆斜压梯度力和非线性对流项均增强,引起表层余流减小22%,而底层增大24%,这将削弱小潮期西槽内水体交换能力,即减慢物质输出,易造成西槽淤积、水环境恶化等影响。研究成果对研究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河口余环流结构及物质输运响应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向余环流 横向余环流 人类活动 伶仃洋河口 三维数值模型
下载PDF
院子里的游戏
2
作者 梅金亚 王娇 +1 位作者 袁苏丽 沈丹 《东方娃娃(保育与教育)》 2022年第7期24-26,共3页
游戏目标1.知道影子形成的原理,探索光与影的关系。2.愿意和家长一起创编影子故事。游戏材料卡纸、木棒(筷子)、手电筒。游戏玩法1.在黑暗的房间里,幼儿和一位家长面对墙壁用手或者身体变成不同的形状,另一位家长将手电筒照射在幼儿和... 游戏目标1.知道影子形成的原理,探索光与影的关系。2.愿意和家长一起创编影子故事。游戏材料卡纸、木棒(筷子)、手电筒。游戏玩法1.在黑暗的房间里,幼儿和一位家长面对墙壁用手或者身体变成不同的形状,另一位家长将手电筒照射在幼儿和家长的背部,在墙上形成有趣的影子,幼儿和家长共同创编故事。2.幼儿和家长一起先用卡纸剪出不同的人物形象,贴在木棒的一端,然后在黑暗的房间里利用手电筒照射在墙壁上的影子进行故事表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事表演 手电筒 游戏材料 创编 人物形象 光与影 幼儿 木棒
下载PDF
激发幼儿审美创造力
3
作者 梅金亚 《小学科学》 2015年第2期151-151,共1页
爱美是儿童的天性,但幼儿美感的发生和发展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教育过程中,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获得的。新《刚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 爱美是儿童的天性,但幼儿美感的发生和发展并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在教育过程中,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获得的。新《刚要》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绘画是一种视觉形象艺术,更是一门感受世界、表达自我的语言。在这门生动鲜活的语言中,审美是“听”,是感受;创造力是“说”,是表达。幼儿将眼睛所见、心中所想通过画笔表现出来,表达自己对世界的初步认识和自己对生活的体验,抒发自己的情感。在绘画活动中,幼儿不仅获得情感上的满足感,审美和创造力也得到了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创造力 幼儿 激发 绘画活动 教师的作用 感受美 教育过程 艺术活动
下载PDF
以美怡情以美促能
4
作者 梅金亚 《小学科学》 2014年第3期142-142,共1页
《纲要》指出:“艺术教育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的教育,而美术欣赏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起到着实质性的推动作用。美术欣赏是幼儿园美术... 《纲要》指出:“艺术教育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的教育,而美术欣赏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的提高起到着实质性的推动作用。美术欣赏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通过对大自然、美术作品、生活环境的感受、想像、体验、理解和判断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心理活动,达到以美促知,以美启智,以美怡情,以美促能的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怡情 美术欣赏教育 艺术教育 审美经验 教育的本质 幼儿园 《纲要》 自由表达
下载PDF
大班歌唱活动游戏化的探索
5
作者 梅金亚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 2019年第7期106-106,共1页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借助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音乐游戏是立足于音乐欣赏、舞蹈、唱歌等设计的游戏,是集音乐游戏为一体的艺术教育,其是幼儿最容易理解、接受、喜爱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指出:'借助艺术活动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感,体现成就感。音乐游戏是立足于音乐欣赏、舞蹈、唱歌等设计的游戏,是集音乐游戏为一体的艺术教育,其是幼儿最容易理解、接受、喜爱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对幼儿美感和乐感进行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幼儿园大班教学中歌唱活动是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幼儿教育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班幼儿 歌唱活动 游戏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