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两只已建立视觉分辨行为以及一只未经训练的猕猴上记录了前额皮层主沟区的单位放电。视觉分辨作业包括下列事件:(1)暗示信号红光(在 R 模式中)或蓝光(在 B 模式中)(1.30s);(2)延缓期(2.10s);(3)反应期出现白光(4.88s)。在 R 模式中动...在两只已建立视觉分辨行为以及一只未经训练的猕猴上记录了前额皮层主沟区的单位放电。视觉分辨作业包括下列事件:(1)暗示信号红光(在 R 模式中)或蓝光(在 B 模式中)(1.30s);(2)延缓期(2.10s);(3)反应期出现白光(4.88s)。在 R 模式中动物必需在白光出现后立即拉杆以避免电击,在 B 模式中不给予电击,要求动物不拉杆。共记录了127个前额皮层单位,其中80个单位的放电变化与视觉分辨作业的事件相关,占总数的63%,在测试间歇期内观察了前额皮层神经元对无关的短声、闪光以及闪烁的红、蓝和白光的反应,总共对96个单位进行了短声和/或闪光刺激的测试,其中23个(24%)对上述刺激产生反应,并大部分(15个)是与行为作业中事件相关的单位。在对103个单位进行闪烁的红、蓝、白光测试中,发现只有12个(12%)单位有反应。在另一只未经训练的猕猴的前额皮层主沟区记录了100个单位,发现只有4个(4%)单位对无关的光刺激有反应,这些光刺激的物理性质与上述实验中所采用的刺激相同。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学习具有行为意义的刺激能引起更多的前额叶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也就是说前额叶神经元对具有行为意义的刺激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它们的活动是可塑的。展开更多
文摘在两只已建立视觉分辨行为以及一只未经训练的猕猴上记录了前额皮层主沟区的单位放电。视觉分辨作业包括下列事件:(1)暗示信号红光(在 R 模式中)或蓝光(在 B 模式中)(1.30s);(2)延缓期(2.10s);(3)反应期出现白光(4.88s)。在 R 模式中动物必需在白光出现后立即拉杆以避免电击,在 B 模式中不给予电击,要求动物不拉杆。共记录了127个前额皮层单位,其中80个单位的放电变化与视觉分辨作业的事件相关,占总数的63%,在测试间歇期内观察了前额皮层神经元对无关的短声、闪光以及闪烁的红、蓝和白光的反应,总共对96个单位进行了短声和/或闪光刺激的测试,其中23个(24%)对上述刺激产生反应,并大部分(15个)是与行为作业中事件相关的单位。在对103个单位进行闪烁的红、蓝、白光测试中,发现只有12个(12%)单位有反应。在另一只未经训练的猕猴的前额皮层主沟区记录了100个单位,发现只有4个(4%)单位对无关的光刺激有反应,这些光刺激的物理性质与上述实验中所采用的刺激相同。以上结果表明,通过学习具有行为意义的刺激能引起更多的前额叶神经元的放电活动。也就是说前额叶神经元对具有行为意义的刺激的反应是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它们的活动是可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