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的稻作和旱作 被引量:3
1
作者 梶山胜 刘小燕 《农业考古》 1991年第1期142-152,共11页
一、前言1976年在杭州湾南岸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炭化稻谷、稻茎、稻叶等的发现,引起了很多研究者对中国新石器时代稻作农耕的关心。1981年相继创刊的《农业考古》和《农史研究》,对稻作问题的研究。做了大幅度地推进工作。《农... 一、前言1976年在杭州湾南岸浙江省余姚县河姆渡遗址中,炭化稻谷、稻茎、稻叶等的发现,引起了很多研究者对中国新石器时代稻作农耕的关心。1981年相继创刊的《农业考古》和《农史研究》,对稻作问题的研究。做了大幅度地推进工作。《农业考古》登载了严文明先生“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农史研究》登载了杨式挺先生“从考古发现试探我国栽培稻的起源演变及其传播”和李润权先生的“试论我国稻作的起源”等代表性论文。《农业考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新石器时代 稻作 旱作 出土遗迹
下载PDF
试论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的稻作和旱作(续) 5、农具 被引量:1
2
作者 梶山胜 刘小燕 《农业考古》 1991年第3期69-76,共8页
本章就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遗物,对推定具有农具机能的遗物,依类进行商讨。①耕作具A骨耜骨耜在属河姆渡文化的河姆渡遗址第4层及第3层大量出土。第2层亦有出土。在属马家滨文化的罗家角遗址的第3层及第2层、青墩遗址下层也... 本章就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遗物,对推定具有农具机能的遗物,依类进行商讨。①耕作具A骨耜骨耜在属河姆渡文化的河姆渡遗址第4层及第3层大量出土。第2层亦有出土。在属马家滨文化的罗家角遗址的第3层及第2层、青墩遗址下层也有出土。骨耜是由大型偶蹄类哺乳动物肩胛骨制作的锄状骨器。这种形态的农具,在今天中国被称为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下游地区 收获具 新石器时代 稻作 旱作 耕作县
下载PDF
汉魏晋时期蛮夷印章的使用方法——以西南夷印章为主进行的考察 被引量:2
3
作者 梶山胜 徐朝龙(译) 李连(校) 《南方民族考古》 1991年第1期113-125+129-13,共13页
前记据《史记》和《汉书》等文献记载,在汉魏晋时期有许多少数民族杂居在中国西南地区。当时中国的各个王朝如同其对待北方和南方的诸少数民族一样,对这一地区称之为西南夷的各民族也出于怀柔和赏赐等目的而授予过印玺。本文拟根据西南... 前记据《史记》和《汉书》等文献记载,在汉魏晋时期有许多少数民族杂居在中国西南地区。当时中国的各个王朝如同其对待北方和南方的诸少数民族一样,对这一地区称之为西南夷的各民族也出于怀柔和赏赐等目的而授予过印玺。本文拟根据西南地区出土的印章来对汉魏晋时期该地区的诸民族从中央各王朝接受的印章做一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王之印 西南夷 魏晋时代 归义 石寨山 邑长 贮贝器 滇国 王印 印文
原文传递
滇文化与“滇王之印”
4
作者 梶山胜 罗伯健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1993年第2期14-,25,共2页
日本长崎大浦孔子庙建于1893年(明治26年),是当地华侨祭祀至圣先师孔子,怀念祖国,怀念家乡,团结聚会的地方,也是传播中华文化、兴办教育的所在,其附属建筑十年前在我国政府支持下,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具体协助,开辟为"中国历代博物馆&... 日本长崎大浦孔子庙建于1893年(明治26年),是当地华侨祭祀至圣先师孔子,怀念祖国,怀念家乡,团结聚会的地方,也是传播中华文化、兴办教育的所在,其附属建筑十年前在我国政府支持下,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具体协助,开辟为"中国历代博物馆",并由我国提供全部文物展品,举办中国古代文物展,长年展出。今年,适逢孔子庙建立一百周年和中国历代博物馆建成十周年,长崎华侨界在当地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热情支持下,组织了盛大纪念活动,我馆为此特将馆藏珍品"滇王之印"金印送展以示庆贺。9月5日在长崎市千岁大厦二层大厅召开了"中日两国二千年来的文化交流和'滇王之印'金印"国际学术讨论会,作为纪念活动内容之一。在会上宣读论文的有(依发言先后为序):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主任西谷正教授,中国历史博物馆馆长俞伟超教授,日本名古屋市博物馆学艺员根山胜先生,中国北京大学历史系吴荣曾教授,日本福冈市教育委员会埋藏文化财部主席文化财主事塩屋胜利先生,中国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院士杜正胜教授,日本九州大学文学部考古学研究室助教授冈村秀典先生,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部秦汉魏晋研究室主任张振新研究员等。本刊征得会议组织者和作者的同意,特将会上宣读的论文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文化 考古学研究 历史博物馆 随葬品 孔子 西南夷 石寨山 博物馆学 日本 中国历代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