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1
1
作者 何木良 植汉兴 +4 位作者 钟向球 骆志明 李雄辉 易椿钧 周连银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7年第3期201-202,共2页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为该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100例老年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2组引起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发现...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为该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100例老年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并比较2组引起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发现,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抽烟、喝酒和焦虑抑郁等是引起老年急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通过多因素分析法发现,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抽烟和喝酒是引发急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结论合并慢性疾病、不良生活习惯以及心理压力大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现急性脑梗死,需要通过相应的干预措施,以预防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脑梗死 急性 脑血管病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颅脑外伤引起的迟发性脑出血与凝血功能障碍的临床探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植汉兴 何木良 易椿钧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1期20-21,共2页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引起的迟发性脑出血患者凝血指标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广西贺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颅脑外伤患者研究,按病情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无发脑出血患者,实验组:迟发性脑出血患者,纳...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引起的迟发性脑出血患者凝血指标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0月广西贺州市中医医院收治的90例颅脑外伤患者研究,按病情分为实验组(45例),对照组(45例)。对照组:无发脑出血患者,实验组:迟发性脑出血患者,纳入研究患者入院时均会对其凝血功能指标进行评估,观察PT、Fg、D-D、APTT、BPC,分诱发迟发性脑出血的因素。结果凝血功能指标对比:实验组PT、Fg、D-D、APTT、BPC水平高于对照组;而且数据显示年龄、昏迷评分、凝血功能异常为诱发迟发性脑出血的因素。结论颅脑外伤引起的迟发性脑出血患者通过对凝血的评估,以及通过相关因素分析并实施干预,可得到有效预防,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迟发性脑出血 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 初发脑出血
下载PDF
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及腰椎穿刺术持续外引流系统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何木良 宁锦龙 +4 位作者 黄剑峰 钟向球 易椿钧 植汉兴 骆志明 《吉林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1286-1288,共3页
目的:观察应用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及腰椎穿刺术持续外引流系统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脑室铸型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治疗组(B组)两组,每组各20例,A组予单纯的微创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术后给予... 目的:观察应用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及腰椎穿刺术持续外引流系统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确诊为脑室铸型出血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治疗组(B组)两组,每组各20例,A组予单纯的微创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引流术,术后给予尿激酶液化血肿,脑脊液置换治疗等治疗,B组予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腰穿持续外引流系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清除脑室内积血的时间快慢,探讨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及腰穿持续外引流系统治疗脑室铸型出血的作用机制。结果:3 d内脑室积血清除率对照组(A组)为0例(0.0%),治疗组(B组)为6例(30%);7 d后脑室积血清除率对照组(A组)14例(70%),治疗组(B组)1例(5.0%)。死亡率A组为7例(35%),B组为3例(15%)。术后6个月GOS比较,对照组(A组)及治疗组(B组)(疗效良好)分别为6例(30%)、12例(60%)。结论:该方法可以明显降低中重型脑室铸型出血患者的死亡率,迅速清除脑室系统及蛛网膜下腔的积血,加快脑脊液循环正常化,提高生存患者的生活质量,该方法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室铸型出血 YL-1型穿刺针 外引流系统 交替液化
下载PDF
快速可吸收颅骨夹在开颅骨瓣复位固定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何木良 植汉兴 +4 位作者 钟向球 骆志明 易椿钧 李雄辉 王煜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8期584-586,共3页
目的观察快速可吸收颅骨夹在开颅骨瓣复位中的固定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44例开颅手术中采用瑞士产快速可吸收颅骨夹固定系统进行骨瓣复位固定。结果 44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例颞肌波浪式蠕动... 目的观察快速可吸收颅骨夹在开颅骨瓣复位中的固定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在44例开颅手术中采用瑞士产快速可吸收颅骨夹固定系统进行骨瓣复位固定。结果 44例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例颞肌波浪式蠕动收缩、1例颅骨夹固定处硬膜外积液伴发热。3例外颅骨面欠平整,41例内、外颅骨面平整。头颅外观正常,无局部凹陷、皮下积液、头皮感染等。头颅CT三维重建显示颅骨夹在术后12~18个月吸收。术后切口均甲级愈合;无影像学伪影。结论应用快速可吸收颅骨夹进行骨瓣复位固定创伤小、安全,避免终生携带金属异物,能较好地提高病人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手术 颅骨骨瓣 复位固定 可吸收颅骨夹
下载PDF
颞肌下和颞肌外两种颅骨修补术式的临床疗效对比 被引量:21
5
作者 宁锦龙 黄剑峰 +5 位作者 易椿均 钟向球 岑定善 骆志明 植汉兴 何木良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3年第1期39-41,共3页
目的对比应用数字化成型二维钛网行颞肌下或颞肌外颅骨修补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11年1月收治颅骨缺损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应用数字化成型二维钛网分别行颞肌外(35例)或颞肌下(21例)颅骨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 目的对比应用数字化成型二维钛网行颞肌下或颞肌外颅骨修补两种术式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11年1月收治颅骨缺损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应用数字化成型二维钛网分别行颞肌外(35例)或颞肌下(21例)颅骨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硬膜破损率、术后恢复时间、钛网下积血、皮下积液、皮肤切口愈合、钛钉松动、钛板变形、咀嚼疼痛、咀嚼受限、容貌满意度等指标差异。结果颞肌外组和颞肌下组颅骨修复后容貌满意度(分别为100%和90.5%)和术后病人主观舒适度无明显差异(P>0.05);颞肌外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脑膜破损率和术后恢复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少于颞肌下组(P<0.05)。结论颞肌外与颞肌下两种颅骨修补术式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而颞肌外数字化二维钛网颅骨修补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小、恢复期缩短和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骨缺损 颅骨修补术 颞肌下 颞肌外 疗效
下载PDF
数字化成形二维钛网在颅骨缺损修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宁锦龙 黄剑峰 +6 位作者 易椿均 钟向球 岑定善 骆志明 植汉兴 何木良 李红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23期28-30,共3页
目的研究数字化成形二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纳入研究的病例4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行数字化成形二维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对照组20例行传统手工塑形三维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 目的研究数字化成形二维钛网修补颅骨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纳入研究的病例4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6例行数字化成形二维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对照组20例行传统手工塑形三维钛网颅骨缺损修补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钛网塑型安装时间、钛钉使用数量、术后并发症和患者对修复后容貌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钛网塑型安装时间、钛钉使用数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修复后容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数字化成形二维钛网进行颅骨修补术手术操作相对简便,手术时间短,出血量、钛钉使用量及手术并发症少,较完美地恢复了患者颅骨外形,并且硬度高,起到较好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成型 钛网 颅骨缺损 颅骨缺损修补
下载PDF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神经外科治疗要点
7
作者 植汉兴 《黑龙江医学》 2015年第4期398-399,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治疗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患者的治疗要点。方法选取68例正常压力性脑积水(NPH)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不同临床特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经随访0.5-3年,总...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治疗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患者的治疗要点。方法选取68例正常压力性脑积水(NPH)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对不同临床特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经随访0.5-3年,总有效率达到82.4%,不同临床特点患者的术后效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高NPH的治疗效果的关键在于尽早确诊并把握患者的手术指征,通过合理选择分流管等使患者获得最佳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压力性脑积水 神经外科 治疗
下载PDF
侧脑室穿刺及腰穿持续外引流治疗脑室铸型出血 被引量:1
8
作者 宁锦龙 黄剑峰 植汉兴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08年第5期196-196,共1页
1对象与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6月,我们应用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及Medtronic EDM腰穿持续外引流系统治疗脑室铸型出血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45~79岁。有高血压病史15例。均有意识障碍。头颅CT显示:单侧脑室出血3例,双侧脑室... 1对象与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6月,我们应用YL-1型针侧脑室穿刺及Medtronic EDM腰穿持续外引流系统治疗脑室铸型出血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45~79岁。有高血压病史15例。均有意识障碍。头颅CT显示:单侧脑室出血3例,双侧脑室5例,侧脑室伴第三、四脑室6例,全脑室铸型4例;合并急性脑积水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出血 脑室 引流术 穿刺术
下载PDF
镍钛记忆合金环抱器加骨圆针治疗长段粉碎性肱骨骨折 被引量:1
9
作者 宁锦龙 黄剑峰 植汉兴 《临床骨科杂志》 2008年第5期479-479,共1页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折 粉碎性 记忆合金 骨圆针
下载PDF
重型颅脑创伤患者术前血气酸碱度与术中脑膨出的相关性研究
10
作者 钟向球 刘谦 +3 位作者 植汉兴 李雄辉 潘秀武 何木良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20期1807-1812,共6页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发生脑膨出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接受重型颅脑创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中脑膨出的发生情况。将术中发生膨出的3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术中脑膨出的2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 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发生脑膨出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接受重型颅脑创伤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术中脑膨出的发生情况。将术中发生膨出的33例患者纳入观察组,未发生术中脑膨出的27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前血气分析结果,了解血气酸碱度与术中脑膨出的关系。结果观察组31例患者术前血气酸碱度下降,对照组仅5例术前血气分析下降,术前血气酸碱度下降患者易发生术中脑膨出。结论术前缺氧导致体内血气酸碱度下降,容易发生术中脑膨出,如术前能提前干预,可以降低术中脑膨出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创伤 术前血气酸碱度 术中脑膨出 脑肿胀 颅内血肿
下载PDF
微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 被引量:24
11
作者 黄剑峰 宁锦龙 +5 位作者 易椿均 植汉兴 钟向球 骆志明 何木良 党业天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2期6642-6647,共6页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4月,选择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微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组(A组,27例)和传统开放跨伤椎四钉椎弓根...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4月,选择5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分为微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组(A组,27例)和传统开放跨伤椎四钉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后外侧植骨融合术组(B组,25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VAS疼痛评分等。结果 A组与B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日、术后3d伤口疼痛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之间术前、术后的矢状面指数、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的矢状面指数、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取内固定后3个月,两组的矢状面指数、Cobb's角、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A组术后1个月时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术后1个月以后两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微创经伤椎椎弓根植骨附加伤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安全、操作简便、疼痛轻、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内固定失败率较低,伤椎高度恢复良好,利于维持后凸畸形的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骨折 内固定器 经伤椎固定 椎弓根螺钉
原文传递
360°植骨结合椎体成形附加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黄剑峰 宁锦龙 +7 位作者 岑定善 李红琳 骆志明 植汉兴 何木良 蒙永辉 易椿钧 钟向球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4期36-40,共5页
目的比较360°植骨结合椎体成形附加伤椎固定与后外侧植骨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2月至2011年4月,将40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360°植骨结合椎体成形附加伤椎内固定术(A组,20例... 目的比较360°植骨结合椎体成形附加伤椎固定与后外侧植骨跨伤椎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2月至2011年4月,将40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360°植骨结合椎体成形附加伤椎内固定术(A组,20例)和后外侧植骨跨伤椎内固定术(B组,20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影像学指标、神经功能等。结果 B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术前、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与同组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两组的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相比较,A组均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植骨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00,P=0.114)。随访期间A组无内固定失败病例,B组7例内固定失败,内固定失败率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34,P=0.013)。末次随访按ASIA神经功能损伤标准评分,两组运动评分及感觉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60°植骨结合椎体成形伤椎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伤椎高度恢复及椎体脱位复位良好,融合率高,避免了内固定失败及椎体高度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移植 椎体成形术 骨折固定术 脊柱骨折 脱位
原文传递
经皮颈前路加压螺钉内固定治疗齿状突骨折
13
作者 黄剑峰 宁锦龙 +1 位作者 易椿均 植汉兴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21期6484-6486,共3页
齿状突有其独特的形态结构和重要的生物力学功能,齿状突骨折约占颈椎骨折的10%~14%,是一种严重的上颈椎损伤,骨折后可导致高位颈脊髓急性或慢性压迫而出现临床症状。
关键词 齿状突 螺钉内固定 加压螺钉 内固定治疗 颈前路 经皮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