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07例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被引量:1
1
作者 植路君 李秀娟 《山东医药》 CAS 2013年第12期99-100,共2页
面肌痉挛是第7对脑神经支配的一侧面部肌肉不随意的阵发性抽搐。引起面肌痉挛的责任微血管依次是小脑前下动脉(AICA)、小脑后下动脉(PI—CA)及椎动脉(VA)或者其中的2~3支。传统观点认为多数患者为原发l生的,少数继发于桥小脑角... 面肌痉挛是第7对脑神经支配的一侧面部肌肉不随意的阵发性抽搐。引起面肌痉挛的责任微血管依次是小脑前下动脉(AICA)、小脑后下动脉(PI—CA)及椎动脉(VA)或者其中的2~3支。传统观点认为多数患者为原发l生的,少数继发于桥小脑角肿瘤及锥体束损害等。继发性面肌痉挛采取针对病因治疗,目前认为采用面神经一微血管减压术是针对病因的一种治疗方法,能保留或改善面神经功能,治愈率高,复发率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根治性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减压术 面神经功能 围手术期护理 患者 小脑前下动脉 面肌痉挛 小脑后下动脉 桥小脑角肿瘤
下载PDF
后交通动脉瘤开颅夹闭患者术中体温变化及预后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4
2
作者 植路君 游潮 +2 位作者 龚仁蓉 程华 宋锦平 《华西医学》 CAS 2020年第3期336-341,共6页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瘤开颅夹闭患者术中体温变化及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7月择期行开颅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术中体温资料,将术中最低体温划分为≥36.0且<37.5℃、≥35.0且<36.0℃和<3... 目的探讨后交通动脉瘤开颅夹闭患者术中体温变化及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8年10月-2019年7月择期行开颅后交通动脉瘤夹闭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术中体温资料,将术中最低体温划分为≥36.0且<37.5℃、≥35.0且<36.0℃和<35.0℃3类。以患者出院时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为预后评价指标,并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4~5分)和预后不良组(1~3分)。运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27例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36.0℃)64例(50.4%),术中体温呈现经典三段式改变:麻醉诱导后1 h快速下降,麻醉诱导后2~3 h缓慢下降,后进入平台期。预后良好93例(73.2%),其中41例(44.1%)发生术中低体温;预后不良34例(26.8%),其中23例(67.6%)发生术中低体温。单因素分析显示:Hunt-Hess分级(χ^2=18.999,P<0.001)、术中出血量(χ^2=7.074,P=0.008)、术中最低体温(Z=–3.473,P=0.001)、术后并发症(χ^2=43.060,P<0.001)与后交通动脉瘤开颅夹闭患者短期预后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Hunt-Hess分级(Ⅳ、Ⅴ级)[比值比(odds ratio,OR)=6.456,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141,36.532),P=0.035]、术中最低体温<35.0℃[OR=7.552,95%CI(1.450,39.345),P=0.016]、术后并发症[OR=22.866,95%CI(6.778,77.142),P<0.001]是影响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术中最低体温≥35.0且<36.0℃患者与术中最低体温≥36.0且<37.5℃患者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最低体温<35.0℃、术后并发症是可干预改变的影响后交通动脉瘤开颅夹闭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临床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制定治疗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低体温 后交通动脉瘤 显微手术夹闭 预后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应用抗生素状况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植路君 张世辉 +1 位作者 李月华 李秀娟 《华西医学》 CAS 2011年第4期587-589,共3页
目的了解在围手术期术前30 min应用抗生素的情况。方法根据2004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0年46月500台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 目的了解在围手术期术前30 min应用抗生素的情况。方法根据2004年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原则,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10年46月500台手术围手术期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抗生素在麻醉前输:0台;抗生素末在术前30 min输2台,占0.4%;抗生素末即用即配:0台;抗生素与麻药及其他禁忌药混合输:0台;手术3 h后末及时追加抗生素:0台;特殊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不清楚2台,占0.4%。结论该院99.6%的手术实行在手术室术前30 min输入抗生素,确保抗生素达到有效浓度,有效控制感染,保证手术的成功,保障患者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 抗生素 安全
原文传递
避免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诱导期破裂护理 被引量:2
4
作者 植路君 程华 龚仁蓉 《华西医学》 CAS 2016年第6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探讨避免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诱导期破裂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麻醉诱导期间护理方法。根据颅内动脉瘤破裂诱因:忧虑、紧张、激动、血压忽然升高、体力劳动,采取护理措施避免诱... 目的探讨避免颅内动脉瘤手术麻醉诱导期破裂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4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麻醉诱导期间护理方法。根据颅内动脉瘤破裂诱因:忧虑、紧张、激动、血压忽然升高、体力劳动,采取护理措施避免诱因导致颅内动脉瘤在麻醉诱导期破裂,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麻醉诱导期护理。结果 42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麻醉诱导期间均未出现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有2例患者麻醉诱导期间收缩压下降绝对值<80 mm Hg(1 mm Hg=0.133 k Pa),其余患者麻醉诱导后生命体征均在正常范围;术中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3例。患者出院时预后良好者385例,预后差者39例,死亡4例。结论在麻醉诱导期根据颅内动脉瘤破裂诱因及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其情绪,稳定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波动,对减少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提高颅内动脉瘤破裂夹闭手术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及患者的预后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麻醉诱导期 护理 病情观察
原文传递
小儿幕下肿瘤手术体位的摆放及护理 被引量:3
5
作者 植路君 涂雪花 程华 《华西医学》 CAS 2012年第8期1261-1262,共2页
目的探讨小儿幕下肿瘤手术体位的摆放及护理方法。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7月对收治的61例行幕下肿瘤手术患儿,根据术前访视体重、体型,自制术中体位摆放用物;并与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共同协作使患儿体位摆放至最佳手术状态,同时对患儿的... 目的探讨小儿幕下肿瘤手术体位的摆放及护理方法。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7月对收治的61例行幕下肿瘤手术患儿,根据术前访视体重、体型,自制术中体位摆放用物;并与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共同协作使患儿体位摆放至最佳手术状态,同时对患儿的相关部位采取有效的保护性措施。结果术前准备时间缩短约30 min,手术体位安全、术野暴露充分,无因手术体位摆放和护理因素而发生并发症。手术时间较过去同等难度手术减少30~60 min,出血量无明显变化,术后恢复良好。结论行患儿幕下肿瘤术,根据体重、体型,自制体位摆放用物,并予以精心周全的护理,是确保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幕下肿瘤 手术 体位 护理
原文传递
儿童巨大桥小脑肿瘤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6
作者 植路君 程华 +1 位作者 杨昕 龚仁蓉 《华西医学》 CAS 2014年第4期760-762,共3页
目的总结儿童巨大桥小脑肿瘤手术的护理质量控制,保证术中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1月-2013年3月18例儿童巨大桥小脑肿瘤手术,了解术前家长担心的问题,术前麻醉、皮肤的准备,术中皮肤护理、体温护理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 目的总结儿童巨大桥小脑肿瘤手术的护理质量控制,保证术中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总结2012年1月-2013年3月18例儿童巨大桥小脑肿瘤手术,了解术前家长担心的问题,术前麻醉、皮肤的准备,术中皮肤护理、体温护理等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的相关环节,根据围手术期患儿的应激特点及患儿自身特征,以及手术要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结果18例儿童巨大桥小脑肿瘤手术体位安全,暴露充分,术者满意,手术时间8.33~11.66h,平均10.42h,出血量100~300mL,未因手术体位的摆放和护理因素而发生并发症。术后1d恢复良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12分。结论在行儿童巨大桥小脑肿瘤手术时,根据围手术期患儿的应激特点及患儿自身特征,以及手术要求,实施有针对性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护理,可使手术野暴露充分,保证术中护理质量,减少手术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护理 桥小脑肿瘤 儿童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