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心为本”与执政“赶考”——关于《甲申三百年祭》的不同解读
1
作者 杨胜宽 《郭沫若学刊》 2024年第1期2-12,共11页
《甲申三百年祭》问世以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有国民党政客及其官方舆论的恶意诋毁,有不同思想立场研究者的多种评价,有中国共产党几代政治家的不同阐释,这本身就足以说明,文章的内涵丰富而深刻,释读的时空张力很大。郭沫若通过... 《甲申三百年祭》问世以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反响,有国民党政客及其官方舆论的恶意诋毁,有不同思想立场研究者的多种评价,有中国共产党几代政治家的不同阐释,这本身就足以说明,文章的内涵丰富而深刻,释读的时空张力很大。郭沫若通过明朝末期走向衰败和崇祯最后亡国,以及李自成在推翻这个封建专制王朝的过程中由胜利转向失败的原因追寻,旨在揭示人心向背是崇祯、李自成及一切当权者成败的决定性因素,这一历史发展规律颠扑不破。中国共产党在“取天下”和“守江山”的一路“赶考”中,始终秉持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宗旨,故能成功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了让人民当家作主、共同富裕的伟大梦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申三百年祭》 “人心为本” 执政“赶考” 政治阐释
下载PDF
弘扬苏轼的自觉与自强精神,增进民族文化自信
2
作者 杨胜宽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9,共8页
三苏父子所塑造的文化丰碑,成为中华数千年博大精深文明的典型代表。他们终生对文化事业自觉、自强的孜孜追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和优秀品质。习近平视察三苏祠对三苏文化的高度评价,将其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最好范例,对新时代的... 三苏父子所塑造的文化丰碑,成为中华数千年博大精深文明的典型代表。他们终生对文化事业自觉、自强的孜孜追求,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传统精神和优秀品质。习近平视察三苏祠对三苏文化的高度评价,将其作为坚定文化自信的最好范例,对新时代的三苏文化研究及文化建设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觉与自强 三苏家风 传统文化精神 民族文化自信
下载PDF
申不害主“术”是非论——兼评郭沫若对申不害的批判
3
作者 杨胜宽 《郭沫若学刊》 2023年第3期9-18,共10页
申不害作为先秦法家主“术”的代表人物,其“术治”思想渊源有自,顺应了战国时代诸侯争霸、富国强兵的变法要求,并且在相韩的十多年里推行“术治”取得了显著实效。对于申不害的历史功绩及其“术治”政治实践,历来以贬低、指责者居多,... 申不害作为先秦法家主“术”的代表人物,其“术治”思想渊源有自,顺应了战国时代诸侯争霸、富国强兵的变法要求,并且在相韩的十多年里推行“术治”取得了显著实效。对于申不害的历史功绩及其“术治”政治实践,历来以贬低、指责者居多,现代史学界举足轻重的学者郭沫若,也对其持几乎全盘否定的批判性评价态度,这是不够客观公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不害 “术治”思想 相韩变法 郭沫若 否定性评价
下载PDF
扬雄箴体文学讽谏思想的艺术表达
4
作者 杨胜宽 《地方文化研究辑刊》 2023年第1期63-76,共14页
扬雄的箴文创作在汉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特异的存在。它不仅是作者自赋体文学之后的文学道路延续,而且也是其讽谏思想主题表达的一种文体创新。他赋予箴体文学丰富而深刻的讽谏功能,大大增强其艺术表达的方法技巧,使其作... 扬雄的箴文创作在汉代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特异的存在。它不仅是作者自赋体文学之后的文学道路延续,而且也是其讽谏思想主题表达的一种文体创新。他赋予箴体文学丰富而深刻的讽谏功能,大大增强其艺术表达的方法技巧,使其作为一个成熟的文体,正式进入文学殿堂。故学习效仿者代不乏人,成为难以超越的箴文典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雄 箴体文学 讽谏功能拓展 表达艺术方法 文体典范
下载PDF
苏轼的生活艺术摭谈
5
作者 杨胜宽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7期20-28,共9页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载沉载浮,经历了许多一般人没有遭遇过的人生困苦与身心折磨,但他无论处境逆顺,都能够宠辱不惊,安之若素。这种生活态度与人生境界,与苏轼善于将平淡、痛苦生活艺术化的卓越技巧密切相关。正是在这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 苏轼一生仕途坎坷,载沉载浮,经历了许多一般人没有遭遇过的人生困苦与身心折磨,但他无论处境逆顺,都能够宠辱不惊,安之若素。这种生活态度与人生境界,与苏轼善于将平淡、痛苦生活艺术化的卓越技巧密切相关。正是在这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不仅使他安然度过了一次次人生厄运,而且其生活的丰富多彩与滋味无穷,堪称宋代士大夫的典型代表,成为历代文人努力效仿的偶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轼 仕途沉浮 生活艺术 人生境界
下载PDF
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内部专业评估的意义——以乐山师范学院为例 被引量:4
6
作者 罗大玉 杨胜宽 +2 位作者 陈晓春 李朝晖 殷利民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1-3,共3页
乐山师范学院的探索表明,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内部专业评估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强化地方本科院校质量保障的自觉意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构建教学质量长效保障机制。内部专业评估与常规教学管理的有机结合,是地方本科院校构建教学质量长效保... 乐山师范学院的探索表明,地方本科院校开展内部专业评估的意义在于:有利于强化地方本科院校质量保障的自觉意识,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构建教学质量长效保障机制。内部专业评估与常规教学管理的有机结合,是地方本科院校构建教学质量长效保障机制的可行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内部专业评估 常规教学管理 质量保障机制
下载PDF
从崇杜到慕陶:论苏轼人生与艺术的演进 被引量:4
7
作者 杨胜宽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98-102,共5页
苏轼早年在文学创作上推崇杜诗;晚年则推崇陶诗。他联系其立身处事来确定文学创作的风格、品位与价值,从而发掘出陶渊明、杜甫其人其诗的伟大价值,苏轼这种认识和评价作家的方法,对今天认识文学现象,了解中国文学的规律与特点,也具有启... 苏轼早年在文学创作上推崇杜诗;晚年则推崇陶诗。他联系其立身处事来确定文学创作的风格、品位与价值,从而发掘出陶渊明、杜甫其人其诗的伟大价值,苏轼这种认识和评价作家的方法,对今天认识文学现象,了解中国文学的规律与特点,也具有启迪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甫 陶渊明 苏轼人生 苏轼创作道路 文学创作 中国 艺术
下载PDF
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被引量:2
8
作者 罗大玉 杨胜宽 +1 位作者 陈晓春 李朝晖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11期5-7,共3页
地方本科院校应在明确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设计制订并实施与目标相符合的培养方案,走一条有个性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地方本科院校 人才培养 方案设计与实施
下载PDF
李之仪与苏轼交谊散论 被引量:3
9
作者 杨胜宽 黄永一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16-22,共7页
李之仪作为北宋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成员之一 ,人们除了知道他能写具有民歌风味的小词之外 ,对他了解很少 ,也几乎没有研究。本文比勘相关资料 ,对李之仪的出生地、出生年代、登第时间、仕途履历及三次挫折进行了深入研究 ,对他与苏轼的... 李之仪作为北宋后期苏门文人集团的成员之一 ,人们除了知道他能写具有民歌风味的小词之外 ,对他了解很少 ,也几乎没有研究。本文比勘相关资料 ,对李之仪的出生地、出生年代、登第时间、仕途履历及三次挫折进行了深入研究 ,对他与苏轼的交往和两人相似的人生遭遇作了分析 ,他们之间交谊的不断深化 ,不仅有彼此共同追求的文学事业为纽带 ,还有他们相似的人生态度、人生体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之仪 苏轼 文学 交谊 考证 人生态度 人生体味 生活情趣
下载PDF
三苏文化的多元化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杨胜宽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7,共7页
三苏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是一个特异的存在。它崛起于西蜀,却对中原文化形成难以抗拒的冲击波与吸引力;它博观约取于多源文化成果,却以"兼容""杂陈""超越"而构成自成一体的样态与面貌;它所呈现的... 三苏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是一个特异的存在。它崛起于西蜀,却对中原文化形成难以抗拒的冲击波与吸引力;它博观约取于多源文化成果,却以"兼容""杂陈""超越"而构成自成一体的样态与面貌;它所呈现的政治实用、文化包容、性命自得的多元化特征,却为当代揭示了具有启示意义的文化发展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苏文化 博观约取 政治实用 文化包容 性命自得 多元化
下载PDF
张戒论诗:尚意与崇杜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胜宽 《杜甫研究学刊》 1998年第2期61-68,共8页
张戒论诗:尚意与崇杜杨胜宽《岁寒堂诗话》,虽只有上下两卷,共计六十九条,在南宋林林总总的诗话中算是渺乎小者,但人们讨论中国诗话史,不得不提到它;特别是研究宋代的诗歌理论和杜诗学,须得加以留意。其重要性,按照人们的一般... 张戒论诗:尚意与崇杜杨胜宽《岁寒堂诗话》,虽只有上下两卷,共计六十九条,在南宋林林总总的诗话中算是渺乎小者,但人们讨论中国诗话史,不得不提到它;特别是研究宋代的诗歌理论和杜诗学,须得加以留意。其重要性,按照人们的一般看法,一是在当时苏、黄诗学未替之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岁寒堂诗话》 张戒 江西诗派 杜诗 黄庭坚 杜甫 苏轼 尚意 陶渊明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下载PDF
试论《秋兴八首》的整体结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胜宽 吴杰 《宜宾学院学报》 2008年第11期35-38,共4页
杜甫是七律诗写作的集大成者,七律组诗是他的独创,其代表作《秋兴八首》在结构上相当完美。本文就其艺术结构作出细致分析,认为该诗由线状结构和网状结构组合而成,是中国古代七律组诗艺术结构的典范之作。
关键词 杜甫 《秋兴八首》 线状结构 网状结构
下载PDF
四所全国职教师资培养基地院校考察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胜宽 陈晓春 +2 位作者 殷利民 李朝晖 汪明林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期56-62,共7页
本报告以考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等四所全国职教师资培养基地院校为基点,比较分析了四所院校的办学特色,认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不仅为职业师范院校而且也为普通师范院校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初步论证了乐山师范范学院涉... 本报告以考察江西科技师范学院等四所全国职教师资培养基地院校为基点,比较分析了四所院校的办学特色,认为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迅猛发展不仅为职业师范院校而且也为普通师范院校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初步论证了乐山师范范学院涉足职业师范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相关的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察报告 职教师资 培养基地
下载PDF
地方高校的文化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 被引量:9
14
作者 杨胜宽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11期4-10,共7页
胡锦涛要求高等教育要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第四大职能,这引起了高校管理者和高校教师的高度关注。地方高校应该结合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校办学实际,在区域文化传承弘扬、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等方面,认真履行办学的新职能,切实处... 胡锦涛要求高等教育要把文化传承创新作为第四大职能,这引起了高校管理者和高校教师的高度关注。地方高校应该结合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学校办学实际,在区域文化传承弘扬、校园文化特色建设等方面,认真履行办学的新职能,切实处理好文化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适应地方发展需要与高等教育引领社会作用、人才培养专业能力与综合人格素质兼顾协调等重大关系,抓住机遇,趋利避害,促进自身的特色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地方文化 校园文化 传承 创新 人才培养 适应能力 引领作用
下载PDF
《李白与杜甫》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胜宽 《郭沫若学刊》 2009年第2期59-67,共9页
一、研究情况概述 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自1971年12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以来,已经经历了近40个年头。由于这本书是郭沫若研究著作的封笔之作,又是在“文革”的特殊背景下写成的,无论是该书所持的基本观点,还是其写作的主客观原因... 一、研究情况概述 郭沫若的《李白与杜甫》自1971年12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以来,已经经历了近40个年头。由于这本书是郭沫若研究著作的封笔之作,又是在“文革”的特殊背景下写成的,无论是该书所持的基本观点,还是其写作的主客观原因,都引起各方面人们的探讨兴趣。当20世纪80年代末王锦厚写《〈李白与杜甫〉的得失》对此前二十年该书的研究情况进行回顾时,就估计有关的研究论文在50篇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白与杜甫》 20世纪80年代末 作家出版社 综述 主客观原因 研究著作 “文革” 研究论文
下载PDF
苏洵文风溯源论略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胜宽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8,共8页
苏洵二十多岁发愤读书,大器晚成,其治学路径与成长过程独具特色;对于苏洵文章风格的渊源所自,连同苏洵本人在内,众说纷纭,分歧甚大。通过苏洵自述和相关文献比较分析,可以厘清其中的是非褒贬,揭示其本来面貌。苏洵文章风格是其性格才情... 苏洵二十多岁发愤读书,大器晚成,其治学路径与成长过程独具特色;对于苏洵文章风格的渊源所自,连同苏洵本人在内,众说纷纭,分歧甚大。通过苏洵自述和相关文献比较分析,可以厘清其中的是非褒贬,揭示其本来面貌。苏洵文章风格是其性格才情与学养积累的综合体现,源头所自则包含了儒家经典文献、战国诸子精华、史学典籍精髓等多种营养成分的丰富滋养,并非如王安石等人所诋毁的只源于战国纵横之学。其经史并重、文史双修的治学方法,决定其文章风格兼擅叙事与议论的一系列典型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洵 文章风格 文化渊源 经史并重 叙议兼擅
下载PDF
郭沫若眼中的“宗教家”墨子——关于郭沫若从负面评价墨子的原因考察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胜宽 《郭沫若学刊》 2014年第1期26-33,共8页
在郭沫若长达50余年对于墨子的认识与评价中,始终坚持对其思想立场进行批判和否定的完全负面评价,这是一个一直以来学者与之争议不已的未了话题,也是颇为让研究者感到困惑和费解的现象。梳理并剖析郭沫若认识评价墨子的思维脉络、方法路... 在郭沫若长达50余年对于墨子的认识与评价中,始终坚持对其思想立场进行批判和否定的完全负面评价,这是一个一直以来学者与之争议不已的未了话题,也是颇为让研究者感到困惑和费解的现象。梳理并剖析郭沫若认识评价墨子的思维脉络、方法路径,依照他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及其所持的宗教观念,对"宗教家"墨子,得出这种评价结论是必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墨子思想 宗教家 帝王本位 负面评价
下载PDF
面向“新课改”,以校为本的“实践型”教师教育——西部新建高师院校教改尝试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辉旭 杨胜宽 +2 位作者 彭奇文 詹虎 张红梅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第11期71-77,共7页
新建高师院校走“实践型”教师教育发展道路,积极整合“实践型”教师教育资源,拓展“实践型”教师教育途径,创新“实践型”教师教育机制,培养具有“实践型”的新型教师。
关键词 新课改 高师院校 “实践型”教师教育
下载PDF
关于郭沫若评价荀子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胜宽 《郭沫若学刊》 2011年第3期15-21,共7页
郭沫若在20世纪40年代研究荀子,是在"抑孟而扬荀"的学术潮流背景下进行的。对于这个主观上"不喜欢"的先秦最后一位儒家思想大师,郭沫若全面考察分析了荀子的宇宙观、人性论、社会思想和政治理论,既揭示了荀子综合... 郭沫若在20世纪40年代研究荀子,是在"抑孟而扬荀"的学术潮流背景下进行的。对于这个主观上"不喜欢"的先秦最后一位儒家思想大师,郭沫若全面考察分析了荀子的宇宙观、人性论、社会思想和政治理论,既揭示了荀子综合百家思想所建立的具有"杂家"色彩、援法入儒的理论体系,又深入分析了其思想观点所存在的诸多矛盾,荀子思想的"特创性"正在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 荀子评价 宇宙观 性恶论 社会观念 王霸政治
下载PDF
郭沫若学术研究的“疑”与“通”——兼论郭沫若学术精神与蜀学精神的一致性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胜宽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10-17,共8页
郭沫若一生学术研究,充满怀疑与变化,这既是他不惧权威、敢于独抒己见,融汇百家、打通古今中外,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诸特征与精神形成的内在动力,也是其建树丰硕、成为"球形"文化巨人的重要秘诀。当然,这也是郭沫若迄今为... 郭沫若一生学术研究,充满怀疑与变化,这既是他不惧权威、敢于独抒己见,融汇百家、打通古今中外,与时俱进、不断推陈出新诸特征与精神形成的内在动力,也是其建树丰硕、成为"球形"文化巨人的重要秘诀。当然,这也是郭沫若迄今为止遭受诸多非议的重要原因之一。郭沫若的学术观念与研究方法,深受蜀学精神传统影响,显示出与后者本质属性的高度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郭沫若学术研究 怀疑精神 融会贯通 学以致用 蜀学精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