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种松质骨移植抗原分布的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41
1
作者 罗卓荆 胡蕴玉 +1 位作者 王茜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39-540,共2页
异种骨作为自体骨移植的替代材料,具有取材广泛、价格低廉的优点,但在移植的种属间,抗原差别较大,异种骨移植后产生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最终导致移植失败,因此,限制了异种骨移植的临床应用〔1,2,3〕。与皮质骨相比,松质骨... 异种骨作为自体骨移植的替代材料,具有取材广泛、价格低廉的优点,但在移植的种属间,抗原差别较大,异种骨移植后产生强烈的免疫排斥反应,最终导致移植失败,因此,限制了异种骨移植的临床应用〔1,2,3〕。与皮质骨相比,松质骨移植具有许多特点,首先它具有天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松质骨移植 抗原 分布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人肝癌组织中p53与HSP70相互作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崔崇伟 +1 位作者 刘雁平 刘彦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5-196,199,共3页
目的 :探讨人肝癌中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与 p5 3的相互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从 12例肝癌组织中筛选HSP70与 p5 3均呈阳性表达的标本 ,并以免疫共沉淀法提取之。然后用SDS PAGE及Westernblot分析双阳性标本中两种蛋白... 目的 :探讨人肝癌中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与 p5 3的相互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从 12例肝癌组织中筛选HSP70与 p5 3均呈阳性表达的标本 ,并以免疫共沉淀法提取之。然后用SDS PAGE及Westernblot分析双阳性标本中两种蛋白的存在形式。结果 :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到 12例肝癌组织中有 3例为双阳性 ,用抗HSP70mAb免疫共沉淀的样品 ,可检测到 p5 3蛋白。用抗p5 3mAb免疫共沉淀的样品也可检测到HSP70蛋白。结论 :人肝癌中p5 3与HSP70以复合物的形式而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热休克蛋白70 P53基因 复合物 免疫共沉淀法 SDS-PAGE法
下载PDF
实验性慢性肾缺血模型肾小管-间质细胞a-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表达和意义 被引量:13
3
作者 陈威 +2 位作者 刘彦仿 贺巍 王川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观察单侧肾动脉狭窄(RAS)大鼠模型慢性肾缺血组织中肾小管-间质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的表达和意义。 方法:建立Goldblatt单侧RAS大鼠模型,观察大鼠慢性缺血肾脏在90天内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间质a-SM... 目的:观察单侧肾动脉狭窄(RAS)大鼠模型慢性肾缺血组织中肾小管-间质a-平滑肌肌动蛋白(a-SMA)的表达和意义。 方法:建立Goldblatt单侧RAS大鼠模型,观察大鼠慢性缺血肾脏在90天内不同阶段的病理改变;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管-间质a-SMA及波形蛋白(vimentin)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与a-SMA在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共定位情况。 结果:RAS术后第5天首先出现肾小管vimentin阳性,术后第7天肾间质可见少量的a-SMA阳性细胞并随时间递增。通过连续切片观察到,vimentin阳性的肾小管周围肾间质细胞a-SMA表达增强,并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基本一致。当慢性缺血状态持续存在时,后期(术后第45天至90天)少数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a-SMA。应用免疫荧光双标记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部分a-SMA阳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同时表达CK,并且个别细胞还有向间质游走的趋势。 结论:在慢性肾缺血早期Vimentin阳性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本身可能诱导了肾间质固有细胞发生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参与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在慢性肾缺血后期,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可能是导致肾纤维化进行性发展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缺血 动物模型 肾小管 间质细胞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免疫荧光双标记 肾纤维化
下载PDF
放射治疗对人宫颈癌组织的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4
作者 魏丽春 石梅 +3 位作者 郭燕 刘惠玲 陈良为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7-339,共3页
目的 探讨放射前、后人宫颈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表达的变化 .方法 在多聚甲醛固定的活检癌组织冰冻切片上 ,进行 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放疗前的宫颈癌组织内 ,多数癌细胞呈 PCNA免疫染色阳性 ;照射 (30~ 40 Gy)... 目的 探讨放射前、后人宫颈癌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表达的变化 .方法 在多聚甲醛固定的活检癌组织冰冻切片上 ,进行 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 放疗前的宫颈癌组织内 ,多数癌细胞呈 PCNA免疫染色阳性 ;照射 (30~ 40 Gy)后 ,多数癌细胞无 PCNA染色 ,但间质细胞的 PCNA免疫染色明显升高 ,大量间质细胞则呈中等或强阳性染色 .结论 放射抑制宫颈癌细胞的 PCNA表达的同时 ,诱导间质细胞的 PCNA表达 .提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宫颈癌 放射疗法 基因表达
下载PDF
胰腺囊实性肿瘤的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33
5
作者 栾汛 李功 +1 位作者 宋金筠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5期412-414,共3页
目的 :了解胰腺囊实性肿瘤的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特点 ,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HE、过碘酸雪夫 (PAS)和免疫组化 (S P法 )及电镜观察 7例胰腺囊实性肿瘤。结果 :肿瘤较大 ,包膜较完整 ,囊实相间 ,显微镜观察HE染色片... 目的 :了解胰腺囊实性肿瘤的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特点 ,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HE、过碘酸雪夫 (PAS)和免疫组化 (S P法 )及电镜观察 7例胰腺囊实性肿瘤。结果 :肿瘤较大 ,包膜较完整 ,囊实相间 ,显微镜观察HE染色片中瘤细胞大小形态较一致 ,核圆形或卵圆形 ,核异型不明显 ,核分裂象罕见。肿瘤细胞围绕纤维血管复层排列形成假乳头突起为其特征。免疫表型 :波形蛋白 2例表达阳性 ,低分子量角蛋白 6例为阳性 ,突触素 4例为阳性 ,α1 AT6例阳性 ,胰岛素 2例阳性。高分子量角蛋白、上皮膜抗原、生长抑素均为阴性。超微结构观察 :4例瘤细胞分化良好 ,有数个细胞内含有类似酶原颗粒小体 ,直径 0 8~ 1 2 μm ,有界膜 ,电子密度不均。 结论 :胰腺囊实性肿瘤可能起源于胰腺腺泡又具有内分泌特征 ,临床经过表现为良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预后
下载PDF
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与临床病理联系 被引量:12
6
作者 余璐 张静 +4 位作者 马世荣 陈玲 郭英 李擒龙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8年第5期819-822,共4页
目的:探讨下肢肌肉间原发性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其联系。提高对原发性脂肪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报道3例大腿肌肉内原发性脂肪肉瘤,依据WHO脂肪肉瘤分类标准诊断和分型。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进... 目的:探讨下肢肌肉间原发性黏液型脂肪肉瘤的影像学表现、病理特点及其联系。提高对原发性脂肪肉瘤的诊治水平。方法:报道3例大腿肌肉内原发性脂肪肉瘤,依据WHO脂肪肉瘤分类标准诊断和分型。采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进行影像学观察,采用平滑肌特异性肌动蛋白(SMA)、CD31、CD34、CD99和S-100等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3例患者均以下肢进行性增大的肌肉内包块为首发症状,术前CT检查肌肉内界限清楚的低密度影,MRI显示长T1和长T2弛豫时间表现。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诊断,不易分辨肿物性质及区分良恶性。组织形态上,有不同成熟阶段的脂肪母细胞组成,部分区域具有"肺水肿样"特征。肿瘤细胞呈S-100、CD99阳性。结论:肌肉内原发性脂肪肉瘤,以黏液样型多见,因该肿瘤富含脂肪,常伴有黏液变性或水肿("肺水肿样"表现),在CT成像时,往往出现低密度水肿样影像,MRI表现为长T1,长T2成像与其他良性肿瘤鉴别困难。因此,有必要采用MRI钆剂增强显影并结合病理学诊断以利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肉瘤 黏液样 病理学 影像学 MRI
下载PDF
眼附属器淋巴瘤组织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徐青 肖利华 +4 位作者 何彦津 李宁 李敏 高子芬 《眼科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6-159,共4页
目的 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分型及免疫表型。方法 收集眼附属器淋巴瘤病例 3 3例 ,采用HE染色常规观察形态学特点。采用多种抗体标记B淋巴细胞 ,行T细胞鉴别 ,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及探讨B细胞起源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 目的 探讨眼附属器淋巴瘤的临床特点、组织学分型及免疫表型。方法 收集眼附属器淋巴瘤病例 3 3例 ,采用HE染色常规观察形态学特点。采用多种抗体标记B淋巴细胞 ,行T细胞鉴别 ,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及探讨B细胞起源 ,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和鉴别诊断、判定免疫表型、细胞分化及增殖状态。结果  2 9例 (87 9% )瘤细胞B细胞标记物CD2 0、CD79a阳性 ,并出现κ或λ的克隆性增生 ,诊断为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 (MZL MALT)。 2例 (6 1% )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1例 (3 % )为组织学典型的浆细胞瘤分化。 1例 (3 % )为此部位极为罕见的T细胞淋巴瘤 ,免疫表型为T细胞分化。结论 MZL MALT型淋巴瘤是眼附属器淋巴瘤中最常见的一类 ,免疫组化抗体标记在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附属器淋巴瘤 分类 组织病理学 免疫表型
下载PDF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马世荣 李康樗 +4 位作者 徐玉乔 余璐 陈玲 马婉玲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65-568,共4页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观察6例(包括2例细针穿刺组织)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特点,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等。结果镜检肿瘤细胞为梭形、卵圆形,胞质丰富,可见小核仁,细... 目的探讨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观察6例(包括2例细针穿刺组织)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特点,并结合文献探讨其病理形态及鉴别诊断等。结果镜检肿瘤细胞为梭形、卵圆形,胞质丰富,可见小核仁,细胞呈片状、束状、编织状或漩涡状排列。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特异性地表达CD21、CD23、CD35、fascin、clusterin、D2-40、EMA,部分病例表达CXCL-13。结论滤泡树突细胞肉瘤是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形态学上表现为梭形细胞呈漩涡状脑膜瘤样结构,CD21、CD35、EMA对于确诊有重要意义。Fascin、clusterin及CXCL-13可能成为滤泡树突细胞肉瘤的新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泡树突细胞肉瘤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抗肝癌单链抗体融合人突变型TNFα的构建与表达 被引量:12
9
作者 张静 刘彦仿 +3 位作者 孙志伟 乔庆 张素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0年第6期616-620,共5页
目的鼠/人源化抗人肝癌单链抗体(m/hscFv_(25))融合人突变型 TNFα(mTNFα)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方法用 Oligo 软件分析并设计人 mTNFα的5′及3′端引物,化学合成并用 PCR 方法扩增 mTNFα,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连接在原核表达载... 目的鼠/人源化抗人肝癌单链抗体(m/hscFv_(25))融合人突变型 TNFα(mTNFα)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表达.方法用 Oligo 软件分析并设计人 mTNFα的5′及3′端引物,化学合成并用 PCR 方法扩增 mTNFα,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连接在原核表达载体 pGEX4T-1中的 m/hscFv_(25)之后,构建成pGEX4T-1/m/hscFv_(25)-mTNFα融合蛋白表达载体,转化大肠杆菌 JM109后,通过 IPTG 诱导进行目的蛋白的初步表达.结果经 DNA 电泳分析表明,mTNFα基因全长约460 bp,并通过酶切鉴定证明成功构建了抗人肝癌单链抗体融合 mTNFα的原核表达载体,融合蛋白产物经 SDS-PAGE 显示,相对分子质量(Mr)为68 000的蛋白谱带,与预期设计完全一致,光密度扫描结果表明,GST-mscFv_(25)-mTNFα和 GST-hscFv_(25)-mTNFα融合蛋白分别占菌体总蛋白的15%和12%,表达产物主要以不溶性包涵体形式存在.结论成功构建并表达了鼠/人源化抗人肝癌单链抗体融合人mTNFα的双功能抗体基因,并在原核细胞中获得较高水平的表达,为进一步研究 HCC 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瘤 单链抗体 基因表达 大肠杆菌
下载PDF
Castleman病的免疫表型和基因重排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刘洁 徐玉乔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1-366,375,共7页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临床病理特点,通过对其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结果的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2例Castleman病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分析,着重探讨其免疫表型及克隆性基因重排的特点。结... 目的探讨Castleman病(Castleman's disease,CD)的临床病理特点,通过对其免疫组化及基因重排结果的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12例Castleman病进行组织学、免疫组化和基因重排分析,着重探讨其免疫表型及克隆性基因重排的特点。结果 12例Castleman病患者中,男性4例,女性8例,年龄8~71岁。组织病理学分型:透明血管型(hyaline vasculartype,HVCD)4例,浆细胞型(plasma cell type,PCCD)5例,混合型(mixed cell type,Mixed CD)3例。HVCD表现为淋巴滤泡生发中心与淋巴窦大部分消失,滤泡间小动脉增生伴透明变性,且插入滤泡中心内;外套层淋巴细胞层次显著增多并呈同心圆状排列。PCCD的小动脉的透明变性和外套层同心圆状改变不明显,淋巴窦尚存,滤泡间有大量成熟浆细胞增生。混合型则兼有上述两者的改变。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无论HVCD或PCCD,滤泡内均有CD21和CD68阳性的滤泡树状突细胞(FDC)增生,滤泡套细胞层内CD57的限制性表达,以及滤泡间组织细胞与吞噬细胞的增生。此外,血管内皮抗原CD31、CD34均弥漫表达,HVCD滤泡内的CD31、CD34阳性血管密度高于PCCD;PCCD滤泡间有大量CD138阳性的浆细胞,而在HVCD中几乎不表达。基因重排结果:12例中8例为Ig与TCR基因重排阴性,有4例局限型Castleman病患者基因重排呈阳性反应,其中1例为IgL重排阳性,1例为IgH和IgK基因重排阳性,1例为TCRD与TCRG基因重排阳性,1例为IgH和TCRB基因重排均阳性。结论除根据组织学特征之外,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Castleman病的病理诊断和组织学分型,尤其对组织学特征不典型的病例可进行有效的鉴别诊断,免疫球蛋白基因和TCR基因重排分析可明确病变是否有克隆性增生或恶性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STLEMAN病 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重排
下载PDF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复发1例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和电镜观察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红 杨昌伟 +2 位作者 杨巧 李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246-1248,共3页
目的探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SE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特点。方法对1例左大腿根部复发的SEF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女性4,2岁,肿... 目的探讨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sclerosing epitheli-oid fibrosarcoma,SE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特点。方法对1例左大腿根部复发的SEF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女性4,2岁,肿瘤位于左大腿根部,曾以滑膜肉瘤手术,2年后复发。在组织学上,肿瘤无论是原发还是复发,均表现为上皮样肿瘤细胞呈巢状嵌入硬化的纤维化间质中的特点。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呈vimentin染色阳性,但其它标记物阴性。电镜观察:肿瘤细胞核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粗面内质网丰富且扩张,偶见中间丝纤维,为纤维母细胞分化的超微结构特征。从临床、影像、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超微结构特点等方面证实该肿瘤为典型的SEF。结论 SEF是一种罕见的、多发于深部软组织的低度恶性纤维肉瘤。复发肿瘤与原发肿瘤相比,其病灶中细胞密度、核分裂数、Ki-67增殖指数、肿瘤坏死程度等明显增加,可提示肿瘤恶性程度的进展。尽管SEF被认为低度恶性,但更具有侵袭性和恶性潜能,有典型的恶性肿瘤生物学特征。提高SEF此方面特点的认识,对临床医师和病理学工作者均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纤维肉瘤 硬化性上皮样纤维肉瘤 大腿
下载PDF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亚青 晏伟 +2 位作者 王映梅 张春莉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53-256,i0003,共5页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免疫表型在诊断、预后等方面的意义。方法 从900余例乳腺癌中筛选出符合IMC形态学和免疫标记标准的病例3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该组病例进行激素受体、细胞增殖、热休克蛋白以... 目的 探讨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M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免疫表型在诊断、预后等方面的意义。方法 从900余例乳腺癌中筛选出符合IMC形态学和免疫标记标准的病例3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该组病例进行激素受体、细胞增殖、热休克蛋白以及p53表达的研究。结果 该组病例发病年龄24~71岁,平均53岁,发生率占同期乳腺癌的3.3%,占同期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4.6%,伴腋窝淋巴结转移者15例(68.2%)。形态上,瘤细胞呈乳头状排列,由纤细的纤维血管或纤维胶原间质分隔,两者间有一透明、扩张的腔隙,呈弥漫或结节样浸润生长;IMC微乳头边缘EMA强(+),C031(-),微乳头缺乏纤维血管轴心,E-cadherin主要表达于肿瘤细胞间连接面的细胞膜,而微乳头朝向间质面的细胞膜则表达减弱或消失。该肿瘤ER、PR、Her-2阳性率分别为53.3%、60%、13.3%;HSP70、grp94、p53阳性率分别为100%、90%、63.3%;Ki-67标记显示肿瘤细胞生长指数为5%~75%,平均27.3%。结论 IMC是一种具有特殊形态学表现的高增殖、高转移潜能的乳腺癌,结合EMA、E-cad、CD31等标记物有助于IM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热休克蛋白与p53在1MC中的高表达提示,其在IM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微乳头 浸润癌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肝细胞肝癌组织中P21^(WAF1/CIP1)与PCN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8
13
作者 胡沛臻 张传山 +2 位作者 马福成 王文亮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2年第2期145-148,共4页
目的:检测p21WAF1/CIP1与PCNA在肝脏各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情况,探讨P21WAF1/CIP1与PCNA在肝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在肝良性与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DakoEnVisionTMSystems)结合组织病理学观... 目的:检测p21WAF1/CIP1与PCNA在肝脏各种病变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情况,探讨P21WAF1/CIP1与PCNA在肝细胞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在肝良性与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DakoEnVisionTMSystems)结合组织病理学观察,检测了36例慢性肝炎?28例不典型增生?52例肝细胞癌组织中的P21WAF1/CIP1与PCNA的表达与分布情况.结果:在慢性肝炎?不典型增生和肝细胞癌组织中,P21WAF1/CIP1阳性检出率明显下降,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2.2%(26/36),53.6%(15/28)和26.9%(14/52);三种病变组织中PCNA标记指数明显增加,分别为24.2±6.5%,55.6±7.2%和76.9±10.4%.P21WAF1/CIP1与PCNA的表达在三者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别(P<0.05),明P21WAF1/CIP1与PCNA的表达均与组织分化程度相关,即组织分化程度高,P21WAF1/CIP1表达多;组织分化程度低,P21WAF1/CIP1表达少或不表达;PCNA的表达则相反.结论:在肝细胞癌发病过程中,P21WAF1/CIP1与PCNA的表达均有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检测P21WAF1/CIP1与PCNA的表达?分布情况,在肝癌患者预后判断中具有辅助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P21^WAF1/CIP1 PCNA 发病机理
下载PDF
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1例实验室检查及尸检报告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春英 高天文 +10 位作者 徐修礼 刘斌 武彩霞 孙怡群 丁振若 刘彦仿 师建国 杨慧 王津存 刘玉峰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47-350,共4页
目的:报告1例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患者的诊疗经过,首次报告本病的尸检情况及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探讨其病原及死因。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厌氧培养等方法查找并确定致病菌,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实验室检查及死后尸体解剖。结果:先后... 目的:报告1例外伤后细菌性致死性肉芽肿患者的诊疗经过,首次报告本病的尸检情况及颅脑磁共振成像检查结果,探讨其病原及死因。方法:采用透射电镜、厌氧培养等方法查找并确定致病菌,进行组织病理学和实验室检查及死后尸体解剖。结果:先后3次从病变组织中分离出一种厌氧的革兰阳性多形性杆菌,其形态、生化特征类似痤疮丙酸杆菌及放线菌,分离出的病原体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皮肤损害为肉芽肿改变,尸检明确颅内为肉芽肿性炎症,且颅内病变系致死的原因。结论:本病的病原体是一种革兰阳性多形性杆菌,死因可能为颅内的继发性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 致死性 细菌性 厌氧菌 尸体解剖
下载PDF
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c-myc和p53基因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7
15
作者 史宪杰 李开宗 +4 位作者 窦科峰 高志清 胡沛臻 马福成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1999年第6期549-549,共1页
cmyc是常见的激活癌基因,它有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作用.p53基因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失活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7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63例癌旁肝细胞中cmyc和P... cmyc是常见的激活癌基因,它有导致细胞的恶性转化作用.p53基因是重要的抑癌基因,其突变失活在肿瘤的发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79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63例癌旁肝细胞中cmyc和P53蛋白的分布与表达,对Cmy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MYC基因 P53基因 基因表达 肝肿瘤
下载PDF
纵隔恶性横纹肌样瘤伴颈部淋巴结转移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亚青 +2 位作者 秦娟 王映梅 赵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113,共3页
关键词 纵隔肿瘤 肾外恶性横纹肌样瘤 诊断 鉴别
下载PDF
人热休克蛋白72基因的克隆、原核表达与纯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余厚友 宋祖军 +2 位作者 袁顺书 刘彦仿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969-972,共4页
目的 克隆人热休克蛋白 72 (HSP72 )基因 ,原核表达并纯化蛋白产物 ,以探讨其生物学功能 .方法 从热休克的人肝癌细胞株 SMMC- 772 1中 ,用 RT- PCR方法扩增得到HSP72基因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 QE- 30中 ,在大肠杆菌JM10 9中用 IPT... 目的 克隆人热休克蛋白 72 (HSP72 )基因 ,原核表达并纯化蛋白产物 ,以探讨其生物学功能 .方法 从热休克的人肝癌细胞株 SMMC- 772 1中 ,用 RT- PCR方法扩增得到HSP72基因并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 p QE- 30中 ,在大肠杆菌JM10 9中用 IPTG诱导下表达的蛋白经 FPL C梯度洗脱和Sephacryl S2 0 0凝胶过滤纯化 ,经 SDS- PAGE电泳后转印到NC膜上 ,用 anti- HSP72单抗作探针 ,进行 Western blot鉴定 .结果 克隆的基因序列分析结果与有关报道一致 ,所构建的 p QE- 30 HSP72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与预期大小相符的 Mr为 72 0 0 0的蛋白 ,经鉴定确系 HSP72蛋白 .结论 克隆了人 HSP72基因 ,并对该基因进行了原核表达与纯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热休克蛋白72基因 肝肿瘤 基因表达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纯化
下载PDF
汉坦病毒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SP70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6
18
作者 余璐 马恒 +1 位作者 刘彦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 研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感染汉坦病毒(Hantavirus, HTV)后应激反应的规律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核酸分子原位杂交, 检测热休克蛋白 70(HSP70)的表达; 用RT --PCR观察HSP70mRNA水平变化的规律。结果: HT...  目的: 研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感染汉坦病毒(Hantavirus, HTV)后应激反应的规律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核酸分子原位杂交, 检测热休克蛋白 70(HSP70)的表达; 用RT --PCR观察HSP70mRNA水平变化的规律。结果: HTV感染HUVEC后,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可检出HSP70呈高表达, 原位杂交发现细胞质内有HSP7mRNA的阳性信号。感染后不同时间点RT- PCR的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较, HSP70mRNA的水平在感染后迅速升高并持续高表达 (P<0. 05 )。结论: HTV可诱导HUVEC高表达HSP70。HSP70可能具有抑制病毒复制和保护内皮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坦病毒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热休克蛋白70
下载PDF
抗肝癌单链抗体免疫脂质体的制备及其体外抑瘤实验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桂红 刘彦仿 +4 位作者 付勇 胡海洋 陈大为 赵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比较抗肝癌单链抗体免疫脂质体(hdsFv25-lip.PE38,简称免疫脂质体PE38)、抗肝癌单链抗体免疫毒素(hdsFv-PE38,简称免疫毒素PE38)和载PE38脂质体(lip.PE38,简称脂质体PE38)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作用。方法:将磷脂(PC... 目的:比较抗肝癌单链抗体免疫脂质体(hdsFv25-lip.PE38,简称免疫脂质体PE38)、抗肝癌单链抗体免疫毒素(hdsFv-PE38,简称免疫毒素PE38)和载PE38脂质体(lip.PE38,简称脂质体PE38)对体外培养的肝癌细胞SMMC-7721的杀伤作用。方法:将磷脂(PC)、胆固醇(CHOL)和胆固醇琥珀酰酯(CHS)按一定比例溶于氯仿。除去氯仿后形成干膜,加入PE38蛋白溶液,超声、过滤及过Sephadex G-50柱子。测包峰率后加入乙基[3-(二甲胺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EDC)和氮羟基琥珀酰亚胺碘酸钠(SSNHS)在2-(n-吗啡啉)乙磺酸(MES)缓冲液中反应30m in,再加单链抗体(hdscFv),4℃过夜。用单四唑(MTT)法检测所制备的免疫脂质体、免疫毒素和脂质体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通过MTT法显示:免疫脂质体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效果最好,免疫毒素次之,脂质体最差,其半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0.59μg/m l、6.04μg/m l和92.07μg/m l。结论:载PE38免疫脂质体有望成为良好的新型抗肝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脂质体 脂质体 肝肿瘤/病理学 比色法
下载PDF
抗人IgG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4
20
作者 段春光 +2 位作者 余璐 吴艺舟 刘彦仿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19-220,共2页
目的:制备高效价的抗人IgG单克隆抗体(mAb),并用于肾脏免疫性疾病的免疫荧光诊断。方法:以人IgG全长分子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融合,经筛选及克隆化,建立可稳定分泌抗IgGmAb的杂交瘤细胞株。用ELISA及Westernblot鉴定mAb的... 目的:制备高效价的抗人IgG单克隆抗体(mAb),并用于肾脏免疫性疾病的免疫荧光诊断。方法:以人IgG全长分子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方法进行细胞融合,经筛选及克隆化,建立可稳定分泌抗IgGmAb的杂交瘤细胞株。用ELISA及Westernblot鉴定mAb的特性(效价、Ig亚类、特异性及相对亲和力)。以纯化的mAb建立免疫荧光染色法,并用于肾小球肾炎的诊断。结果:筛选到1株可稳定分泌抗人IgGmAb的细胞株,腹水效价为1×10-6,Ig亚类为IgG2a(κ),相对亲和力达到1×10-5,Westernblot显示在相对分子质量(Mr)为53×103处出现特异性的条带,说明mAb能与IgG的γ链特异性结合。免疫荧光染色的结果显示,IgG分子在肾小球肾炎的活检组织中表达。结论:获得1株能特异性识别人IgG的mAb,可用于肾脏免疫性疾病的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G 单克隆抗体 肾小球肾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