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渤海海域发光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
3
1
作者
黄学斌
郑幼霞
+1 位作者
朱文杰
杨颐
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1-65,共5页
本文对渤海分离的48株发光细菌,从形态、生理生化、免疫学等方面进行了鉴定,发现它们是同一个种,均属弧茵属,具有广食性和无Na^+生长两个显著特征。
关键词
渤海
海域
细菌
发光
鉴定
全文增补中
电镜观察棒状杆菌菌体及其原生质体
被引量:
2
2
作者
洪益国
郑幼霞
杨颐
康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75-476,共2页
原核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为育种和基础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有利的途径,在棒状杆菌属中已有成功的报道。但对于原生质体的形成,所见报道甚少。
关键词
棒状杆菌
菌体
原生质体
电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钝齿棒杆菌AS1.542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洪益国
郑幼霞
+1 位作者
杨颐
康
顾萍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2期86-91,共6页
本文研究了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AS1.542)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条件。结果表明:菌体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用1.0 μg/ml青霉素G处理4小时,再以1000μg/ml蛋清溶菌酶在37℃下处理14小时原生质体形成率达99.0%,在含0.5M蔗...
本文研究了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AS1.542)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条件。结果表明:菌体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用1.0 μg/ml青霉素G处理4小时,再以1000μg/ml蛋清溶菌酶在37℃下处理14小时原生质体形成率达99.0%,在含0.5M蔗糖的高渗完全基上,它的再生率为20.0~50.0%。高渗缓冲液DF比NSM和SMM更适合于原生质体的再生,高渗稳定剂0.5 mol/L蔗糖优于0.5 mol/L NaCl。用电镜观察了菌体和原生质体的形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钝齿棒状杆菌
原生质体
再生条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原核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
4
作者
洪益国
郑幼霞
杨颐
康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Z1期116-123,共8页
引言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是在高等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1838年Muller曾见到肿瘤多核细胞的融合现象,直到1962年才由Okada首次用仙台病毒诱导建立了细胞融合的基本方法。与此同时,植物的体细胞杂交也得以开展,去除细...
引言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是在高等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1838年Muller曾见到肿瘤多核细胞的融合现象,直到1962年才由Okada首次用仙台病毒诱导建立了细胞融合的基本方法。与此同时,植物的体细胞杂交也得以开展,去除细胞壁的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获得杂种细胞,并再生成植株。1970年英国的Power等首次报道了高浓度NaNO<sub>3</sub>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1972年Carlson等用Na<sub>2</sub>CO<sub>3</sub>诱导融合。目前在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中主要用的方法有两大类:keller等建立的高Ca<sup>2+</s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
原核微生物
体细胞杂交
亲株
杂种细胞
原生质体再生
原生质球
融合子
链霉菌
原养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保管
5
作者
杨
頤
康
《生物学教学》
1959年第8期14-16,共3页
显微鏡是精細的光学仪器之一,是生物科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用来观察肉眼所不能看清的物体,如組織和細胞的結構,一般說来使用显微鏡并不困难,但是对显微鏡的構造和一般原理了解不够时,則在使用保管上不免会有錯誤,或不能充分...
显微鏡是精細的光学仪器之一,是生物科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用来观察肉眼所不能看清的物体,如組織和細胞的結構,一般說来使用显微鏡并不困难,但是对显微鏡的構造和一般原理了解不够时,則在使用保管上不免会有錯誤,或不能充分发揮显微鏡应有的效能,为避免种种使用保管上的不当,在使用显微鏡前应对显微鏡有一定的了解。 現对复式显微鏡作一般介紹。一、显微鏡的机械裝置部分:显微鏡的机械裝置是指显微鏡的支架,它使接物鏡、接目鏡、聚光器等光学部分能附着在固定的部位。这些机械装置都是用金屬做成的,包括以下十三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仪器
聚光器
油镜
生物科学
高倍镜
香柏油
口率
抽筒
放大倍数
低倍镜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同位素概述
6
作者
杨
頤
康
《生物学教学》
1959年第1期22-25,共4页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生物学、医学及农业科学的研究,是一項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了帮助同志们了解这項工作的原理,本刊特邀請楊頤康同志写了一篇同位素概述。本文对同位素作了一般和通俗的解釋,今后将继续发表有关同位素在生物及农业上应...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生物学、医学及农业科学的研究,是一項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了帮助同志们了解这項工作的原理,本刊特邀請楊頤康同志写了一篇同位素概述。本文对同位素作了一般和通俗的解釋,今后将继续发表有关同位素在生物及农业上应用的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楊頤
中子数
农业科学
放射性原子
放射性蜕变
原子重量
元素原子
原子能时代
子权
核蜕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細菌的染色
7
作者
杨颐
康
《生物学教学》
1959年第5期15-16,7,共3页
当細菌在显微鏡下进行活体观察时,我們可以看到細菌的大小、形态和运动的方式。但对于細菌体內部的細微构造却很难看得清楚。所以对細菌进行內部結構观察时,一般需要用染色的方法。只有进行生物染色后,細菌的细微結构才清晰可见。在进...
当細菌在显微鏡下进行活体观察时,我們可以看到細菌的大小、形态和运动的方式。但对于細菌体內部的細微构造却很难看得清楚。所以对細菌进行內部結構观察时,一般需要用染色的方法。只有进行生物染色后,細菌的细微結构才清晰可见。在进行細菌染色时所用的染料都是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学发展的早期曾使用过一些天然染料,如靛藍,茜草、藏紅花和商陆。而近来所用的染料多为化学合成的染料。由于第一个合成染料是苯胺制成的,所以合成染料往往称为苯胺染料,但有的染料并非苯胺的衍生物,正确的命名应是煤焦油染料。作为染料来說必需在其結構上具有生色团,和助色团,生色团使这种有机化合物带上颜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色团
助色团
微构造
商陆
藏紅花
酸溶液
吸附作用
活体观察
生物染色
鞭毛染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畜用土霉素如何用土法制造?
8
作者
楊颐
康
翁稣穎
《生物学教学》
1959年第1期32-33,共2页
答:随着农村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畜用抗菌素的需要量大增,其中尤以畜用土霉素,因适于在农村利用土法生产,因之可以作为一种普遍推广的畜用抗菌素,今將学习所得并参考其他單位經驗作如下簡單介紹: 畜用土霉素生产最适于遍地开花的方法是...
答:随着农村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畜用抗菌素的需要量大增,其中尤以畜用土霉素,因适于在农村利用土法生产,因之可以作为一种普遍推广的畜用抗菌素,今將学习所得并参考其他單位經驗作如下簡單介紹: 畜用土霉素生产最适于遍地开花的方法是固体培养法,固体培养法按其生产程序可分作三个步骤:即 (1)孢子培养;(2)种子培养和(3)固体发酵。 (1)孢子培养:这一阶段主要是扩大繁殖土霉菌的孢子,培养基配方为:小麦麸皮 5公分洋菜 2公分雨水 100公撮所用小麦麸皮系指面粉沒有完全去掉的粗麸皮,裝瓶或試管后可用蒸笼間歇消毒三次,每次30分鐘,連续三天,然后做成斜面后以沙土管接种,在37℃溫度下培养9—11天,能見表面出現一片灰白色孢子,即可作下一阶段之用。为了解决目前洋菜供应紧張的困难,可以小米或麩皮代替洋菜作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培养法
小麦麸皮
培养基配方
固体发酵
生产程序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
种子培养
管接
接种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利用同位素研究植根碳素营养”的介紹
9
作者
楊颐
康
《生物学教学》
1959年第2期24-26,共3页
自从发現綠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同化二氧化碳后,在这一百多年中,学者們对植物的碳素同化研究几乎全都集中在叶子吸收二氧化碳上,即空气营养,而很少考虑到根系吸收二氧化碳或碳酸鹽类的可能性,因之植物生理学家們常常不解釋空气中仅有0.0...
自从发現綠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同化二氧化碳后,在这一百多年中,学者們对植物的碳素同化研究几乎全都集中在叶子吸收二氧化碳上,即空气营养,而很少考虑到根系吸收二氧化碳或碳酸鹽类的可能性,因之植物生理学家們常常不解釋空气中仅有0.03%的二氧化碳如何能使植物会有高額的产量。同时也是由于忽視植物根部碳素营养問題,因之偏向强調施用矿質肥料的效果不够重視有机肥料的作用,使植物的“空气营养”的概念独据人們的思想。其实在土壤中,特別是碱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碳酸鹽类,所供植物吸收利用,很可能在某种情况下,通过根部所吸收的碳素会成为植物碳素的重要来源,或是成为高額丰产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素营养
同位素研究
根系吸收
基部
微居里
重碳酸钠
放射性碳
苏联学者
磨碎
有机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細菌肥料的生產過程
10
作者
楊頤康
翁穌颖
《生物学教学》
1958年第2期20-23,共4页
一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大跃进的今天,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农业生产,在全国各地紛紛成立了許多細菌肥料厂,虽然还都是新办的,却已經生产大量的細菌肥料供給农业生产的需要,这說明了我国人民已紧紧地掌握起土壤微生物这門科学,作为向大...
一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大跃进的今天,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农业生产,在全国各地紛紛成立了許多細菌肥料厂,虽然还都是新办的,却已經生产大量的細菌肥料供給农业生产的需要,这說明了我国人民已紧紧地掌握起土壤微生物这門科学,作为向大自然斗爭的武器,并使土壤微生物来参加农业社会主义大跃进,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到目前为止,我們細菌肥料厂的生产还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当前所踊現出来的許多細菌肥料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农业生产
克氏瓶
还都
棉塞
液体培养
无菌室
接种针
植物残体
接种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406号抗生菌剂概述
11
作者
楊頤康
翁穌穎
周君怡
《生物学教学》
1958年第5期8-9,共2页
抗生菌制剂即俗称为抗生菌肥料,是利用某些抗生菌作为肥料,施在田间,使之生長繁殖,产生分泌物(抗菌素)具有防治植物病害,促进植物生長的功能。 5406号抗生菌剂通常即是以5406号放綫菌的孢子所制成的菌粉母剂,5406号放綫菌所分泌的抗菌...
抗生菌制剂即俗称为抗生菌肥料,是利用某些抗生菌作为肥料,施在田间,使之生長繁殖,产生分泌物(抗菌素)具有防治植物病害,促进植物生長的功能。 5406号抗生菌剂通常即是以5406号放綫菌的孢子所制成的菌粉母剂,5406号放綫菌所分泌的抗菌素能抑制部分有害細菌的生長,如某些作物的立枯病、黄萎病、枯萎病、甘薯黑疤病及多种炭疽病等多种真菌性病害,并能抑制一些作物的細菌性病害,而且还能促进植物生根,提早作物成熟,因而5406号抗生菌剂兼具农藥及生長刺激素双重功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菌剂
植物病害
枯萎病
菌粉
培养基成分
液体培养
菌苔
斜面培养
抑菌圈
深层培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作為细菌肥料的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培养
12
作者
杨颐
康
翁稣颖
《生物学教学》
1958年第1期29-31,共3页
氮是组成植物有机体主要元素之一,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养料。在植物乾物质中氮的含量是并不大,通常不超过1—3%。但是它在植物生活中的意义却是非常大的,因为它是蛋白质分子的必需成分,而蛋白质又是原生质的最重要成分。...
氮是组成植物有机体主要元素之一,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养料。在植物乾物质中氮的含量是并不大,通常不超过1—3%。但是它在植物生活中的意义却是非常大的,因为它是蛋白质分子的必需成分,而蛋白质又是原生质的最重要成分。空气里面的氮气,要占总体积的五分之四。看来自然界并不缺乏氮素,但事失上很多土地是缺乏氮肥的,原因在于植物并不能够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土壤中所贮藏的可利用的氮是不足的,所以除了使用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以增加士壤氮肥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生固氮菌
必需成分
分离培养
生长发育
固氮能力
研究机
最适温度
农业生产需要
农业产量
中所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渤海海域发光细菌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
3
1
作者
黄学斌
郑幼霞
朱文杰
杨颐
康
机构
安徽大学生物系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
出处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61-65,共5页
文摘
本文对渤海分离的48株发光细菌,从形态、生理生化、免疫学等方面进行了鉴定,发现它们是同一个种,均属弧茵属,具有广食性和无Na^+生长两个显著特征。
关键词
渤海
海域
细菌
发光
鉴定
Keywords
Marine luminous bacteria, Vibrio sp., Bacterium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Q949.3 [生物学—植物学]
全文增补中
题名
电镜观察棒状杆菌菌体及其原生质体
被引量:
2
2
作者
洪益国
郑幼霞
杨颐
康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出处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475-476,共2页
文摘
原核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为育种和基础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条有利的途径,在棒状杆菌属中已有成功的报道。但对于原生质体的形成,所见报道甚少。
关键词
棒状杆菌
菌体
原生质体
电镜
Keywords
Corynebacterium
Protoplast
EM observation
分类号
Q939.118 [生物学—微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钝齿棒杆菌AS1.542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条件的研究
被引量:
1
3
作者
洪益国
郑幼霞
杨颐
康
顾萍燕
机构
华东师大生物系
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浙江平湖味精厂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年第2期86-91,共6页
文摘
本文研究了钝齿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AS1.542)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条件。结果表明:菌体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用1.0 μg/ml青霉素G处理4小时,再以1000μg/ml蛋清溶菌酶在37℃下处理14小时原生质体形成率达99.0%,在含0.5M蔗糖的高渗完全基上,它的再生率为20.0~50.0%。高渗缓冲液DF比NSM和SMM更适合于原生质体的再生,高渗稳定剂0.5 mol/L蔗糖优于0.5 mol/L NaCl。用电镜观察了菌体和原生质体的形态结构。
关键词
钝齿棒状杆菌
原生质体
再生条件
Keywords
Corynebacterium crenatum AS1.542
protoplast
regeneration
electron microscope
分类号
Q739.118 [生物学—分子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原核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
4
作者
洪益国
郑幼霞
杨颐
康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Z1期116-123,共8页
文摘
引言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是在高等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在1838年Muller曾见到肿瘤多核细胞的融合现象,直到1962年才由Okada首次用仙台病毒诱导建立了细胞融合的基本方法。与此同时,植物的体细胞杂交也得以开展,去除细胞壁的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获得杂种细胞,并再生成植株。1970年英国的Power等首次报道了高浓度NaNO<sub>3</sub>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1972年Carlson等用Na<sub>2</sub>CO<sub>3</sub>诱导融合。目前在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中主要用的方法有两大类:keller等建立的高Ca<sup>2+</sup>。
关键词
原生质体融合
原核微生物
体细胞杂交
亲株
杂种细胞
原生质体再生
原生质球
融合子
链霉菌
原养型
分类号
Q93 [生物学—微生物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保管
5
作者
杨
頤
康
出处
《生物学教学》
1959年第8期14-16,共3页
文摘
显微鏡是精細的光学仪器之一,是生物科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工具。它可以用来观察肉眼所不能看清的物体,如組織和細胞的結構,一般說来使用显微鏡并不困难,但是对显微鏡的構造和一般原理了解不够时,則在使用保管上不免会有錯誤,或不能充分发揮显微鏡应有的效能,为避免种种使用保管上的不当,在使用显微鏡前应对显微鏡有一定的了解。 現对复式显微鏡作一般介紹。一、显微鏡的机械裝置部分:显微鏡的机械裝置是指显微鏡的支架,它使接物鏡、接目鏡、聚光器等光学部分能附着在固定的部位。这些机械装置都是用金屬做成的,包括以下十三項。
关键词
光学仪器
聚光器
油镜
生物科学
高倍镜
香柏油
口率
抽筒
放大倍数
低倍镜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同位素概述
6
作者
杨
頤
康
出处
《生物学教学》
1959年第1期22-25,共4页
文摘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生物学、医学及农业科学的研究,是一項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了帮助同志们了解这項工作的原理,本刊特邀請楊頤康同志写了一篇同位素概述。本文对同位素作了一般和通俗的解釋,今后将继续发表有关同位素在生物及农业上应用的文章。
关键词
楊頤
中子数
农业科学
放射性原子
放射性蜕变
原子重量
元素原子
原子能时代
子权
核蜕变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細菌的染色
7
作者
杨颐
康
出处
《生物学教学》
1959年第5期15-16,7,共3页
文摘
当細菌在显微鏡下进行活体观察时,我們可以看到細菌的大小、形态和运动的方式。但对于細菌体內部的細微构造却很难看得清楚。所以对細菌进行內部結構观察时,一般需要用染色的方法。只有进行生物染色后,細菌的细微結构才清晰可见。在进行細菌染色时所用的染料都是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学发展的早期曾使用过一些天然染料,如靛藍,茜草、藏紅花和商陆。而近来所用的染料多为化学合成的染料。由于第一个合成染料是苯胺制成的,所以合成染料往往称为苯胺染料,但有的染料并非苯胺的衍生物,正确的命名应是煤焦油染料。作为染料来說必需在其結構上具有生色团,和助色团,生色团使这种有机化合物带上颜色。
关键词
生色团
助色团
微构造
商陆
藏紅花
酸溶液
吸附作用
活体观察
生物染色
鞭毛染色
分类号
R73 [医药卫生—肿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畜用土霉素如何用土法制造?
8
作者
楊颐
康
翁稣穎
出处
《生物学教学》
1959年第1期32-33,共2页
文摘
答:随着农村畜牧业的迅速发展。畜用抗菌素的需要量大增,其中尤以畜用土霉素,因适于在农村利用土法生产,因之可以作为一种普遍推广的畜用抗菌素,今將学习所得并参考其他單位經驗作如下簡單介紹: 畜用土霉素生产最适于遍地开花的方法是固体培养法,固体培养法按其生产程序可分作三个步骤:即 (1)孢子培养;(2)种子培养和(3)固体发酵。 (1)孢子培养:这一阶段主要是扩大繁殖土霉菌的孢子,培养基配方为:小麦麸皮 5公分洋菜 2公分雨水 100公撮所用小麦麸皮系指面粉沒有完全去掉的粗麸皮,裝瓶或試管后可用蒸笼間歇消毒三次,每次30分鐘,連续三天,然后做成斜面后以沙土管接种,在37℃溫度下培养9—11天,能見表面出現一片灰白色孢子,即可作下一阶段之用。为了解决目前洋菜供应紧張的困难,可以小米或麩皮代替洋菜作培养基。
关键词
固体培养法
小麦麸皮
培养基配方
固体发酵
生产程序
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
种子培养
管接
接种人
分类号
S64 [农业科学—蔬菜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利用同位素研究植根碳素营养”的介紹
9
作者
楊颐
康
出处
《生物学教学》
1959年第2期24-26,共3页
文摘
自从发現綠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同化二氧化碳后,在这一百多年中,学者們对植物的碳素同化研究几乎全都集中在叶子吸收二氧化碳上,即空气营养,而很少考虑到根系吸收二氧化碳或碳酸鹽类的可能性,因之植物生理学家們常常不解釋空气中仅有0.03%的二氧化碳如何能使植物会有高額的产量。同时也是由于忽視植物根部碳素营养問題,因之偏向强調施用矿質肥料的效果不够重視有机肥料的作用,使植物的“空气营养”的概念独据人們的思想。其实在土壤中,特別是碱土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碳酸鹽类,所供植物吸收利用,很可能在某种情况下,通过根部所吸收的碳素会成为植物碳素的重要来源,或是成为高額丰产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碳素营养
同位素研究
根系吸收
基部
微居里
重碳酸钠
放射性碳
苏联学者
磨碎
有机态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細菌肥料的生產過程
10
作者
楊頤康
翁穌颖
出处
《生物学教学》
1958年第2期20-23,共4页
文摘
一在我国农业社会主义大跃进的今天,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农业生产,在全国各地紛紛成立了許多細菌肥料厂,虽然还都是新办的,却已經生产大量的細菌肥料供給农业生产的需要,这說明了我国人民已紧紧地掌握起土壤微生物这門科学,作为向大自然斗爭的武器,并使土壤微生物来参加农业社会主义大跃进,这是值得高兴的事。到目前为止,我們細菌肥料厂的生产还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当前所踊現出来的許多細菌肥料厂。
关键词
土壤微生物
农业生产
克氏瓶
还都
棉塞
液体培养
无菌室
接种针
植物残体
接种人
分类号
F27 [经济管理—企业管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5406号抗生菌剂概述
11
作者
楊頤康
翁穌穎
周君怡
出处
《生物学教学》
1958年第5期8-9,共2页
文摘
抗生菌制剂即俗称为抗生菌肥料,是利用某些抗生菌作为肥料,施在田间,使之生長繁殖,产生分泌物(抗菌素)具有防治植物病害,促进植物生長的功能。 5406号抗生菌剂通常即是以5406号放綫菌的孢子所制成的菌粉母剂,5406号放綫菌所分泌的抗菌素能抑制部分有害細菌的生長,如某些作物的立枯病、黄萎病、枯萎病、甘薯黑疤病及多种炭疽病等多种真菌性病害,并能抑制一些作物的細菌性病害,而且还能促进植物生根,提早作物成熟,因而5406号抗生菌剂兼具农藥及生長刺激素双重功用。
关键词
生菌剂
植物病害
枯萎病
菌粉
培养基成分
液体培养
菌苔
斜面培养
抑菌圈
深层培养
分类号
S43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為细菌肥料的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培养
12
作者
杨颐
康
翁稣颖
出处
《生物学教学》
1958年第1期29-31,共3页
文摘
氮是组成植物有机体主要元素之一,是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养料。在植物乾物质中氮的含量是并不大,通常不超过1—3%。但是它在植物生活中的意义却是非常大的,因为它是蛋白质分子的必需成分,而蛋白质又是原生质的最重要成分。空气里面的氮气,要占总体积的五分之四。看来自然界并不缺乏氮素,但事失上很多土地是缺乏氮肥的,原因在于植物并不能够直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土壤中所贮藏的可利用的氮是不足的,所以除了使用有机肥料,化学肥料以增加士壤氮肥外,
关键词
自生固氮菌
必需成分
分离培养
生长发育
固氮能力
研究机
最适温度
农业生产需要
农业产量
中所
分类号
G6 [文化科学—教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渤海海域发光细菌的分离鉴定
黄学斌
郑幼霞
朱文杰
杨颐
康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
3
全文增补中
2
电镜观察棒状杆菌菌体及其原生质体
洪益国
郑幼霞
杨颐
康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钝齿棒杆菌AS1.542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条件的研究
洪益国
郑幼霞
杨颐
康
顾萍燕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8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原核微生物原生质体融合
洪益国
郑幼霞
杨颐
康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显微镜的构造使用和保管
杨
頤
康
《生物学教学》
195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同位素概述
杨
頤
康
《生物学教学》
195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細菌的染色
杨颐
康
《生物学教学》
195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畜用土霉素如何用土法制造?
楊颐
康
翁稣穎
《生物学教学》
195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利用同位素研究植根碳素营养”的介紹
楊颐
康
《生物学教学》
195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細菌肥料的生產過程
楊頤康
翁穌颖
《生物学教学》
195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5406号抗生菌剂概述
楊頤康
翁穌穎
周君怡
《生物学教学》
195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作為细菌肥料的自生固氮菌的分离培养
杨颐
康
翁稣颖
《生物学教学》
195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