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际机场外航货机服务人员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分析及处置
1
作者 宫霄欢 姜晨彦 +9 位作者 邱琪 刘博 楚瑞林 张耀光 俞晓 崔鹏 方绮雯 吴寰宇 郝莉鹏 潘浩 《上海预防医学》 CAS 2022年第4期309-313,321,共6页
【目的】对上海市国际机场1例外航货机服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溯源和分析,旨在为COVID-19常态化防控下外防输入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对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与诊疗、临床表现、发... 【目的】对上海市国际机场1例外航货机服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溯源和分析,旨在为COVID-19常态化防控下外防输入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对病例的基本情况、发病与诊疗、临床表现、发病前14 d内暴露史和危险因素、密切接触者(简称“密接”)、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简称“次密”)、活动轨迹相关重点场所等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病例和接触人员的呼吸道标本进行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RT-PCR)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开展感染来源分析、接触人员管理等疫情处置。【结果】病例于2021年7月28日出现咽痒,7月30日发热,7月31日先后2次至医院就诊,8月1日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确诊为COVID-19病例,于8月2日隔离治疗。病例为国际机场外航货运服务人员,7月21日、28日2次风险职业人群定期核酸筛查均为阴性,发病前14 d内未离沪,7月22—23日工作期间反复暴露于可能被新冠病毒污染的高风险环境以及接触外航机组人员,且存在个人防护不规范的情况。排查在沪密接67人、次密567人,14 d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期间均未出现症状,检测均为新冠病毒阴性。基因测序分析结果显示:病例感染的新冠病毒与近期本土疫情、我国近期输入病例之间的基因组同源性较低,与境外Delta变异株同源性高于国内Delta变异株。【结论】上海外防输入形势依然严峻,应继续开展风险职业人群的定期核酸筛查,加强医疗机构的诊断和报告意识,切实落实对国际机场人、物、环境的防控措施,进一步提升公众的个人防护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国际机场 货机服务人员 流行病学调查 应急处置
原文传递
重组卵形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 N端的抗原性及免疫原性分析
2
作者 于嘉利 刘蕾 +4 位作者 杨博 楚瑞林 孙毅凡 刘耀宝 程洋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46-752,共7页
目的表达卵形疟原虫柯氏亚种(Plasmodium ovale curtisi)和沃氏亚种(P.ovale wallikeri)裂殖子表面蛋白1(merozoite surface protein 1,MSP1)N端重组蛋白,并进行抗原性及免疫原性分析,以探究其作为卵形疟候选疫苗的潜力。方法PCR扩增卵... 目的表达卵形疟原虫柯氏亚种(Plasmodium ovale curtisi)和沃氏亚种(P.ovale wallikeri)裂殖子表面蛋白1(merozoite surface protein 1,MSP1)N端重组蛋白,并进行抗原性及免疫原性分析,以探究其作为卵形疟候选疫苗的潜力。方法PCR扩增卵形疟原虫基因组DNA Pomsp1 N端基因。将纯化后的Pocmsp1 N端、Powmsp1 N端分别与pET30a、pET32a载体连接,并转化至DH5α感受态细胞中,经Bam HⅠ和XhoⅠ双酶切验证且测序无误后,转入大肠埃希菌BL21(DE3)pLysS中。0.1 mmol/L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后纯化蛋白,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和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表达情况。1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r Poc MSP1 N端组、r Pow MSP1 N端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5只,分别腹腔注射50μg与弗氏完全佐剂混合的r Poc MSP1和r Pow MSP1 N端蛋白和等量的PBS,初次免疫后第21天和第42天使用弗氏不完全佐剂加强免疫,初次免疫后第0、7、28和49天采集小鼠尾静脉血,制备血清。ELISA、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G、分析抗体滴度及抗体亲和指数,评估纯化后的r Poc MSP1和r Pow MSP1 N端蛋白的免疫原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r Poc MSP1和r Pow MSP1 N端蛋白的交叉反应,并用蛋白芯片分析重组蛋白在卵形疟原虫感染者血清中的抗原反应性。采用GraphPad Prism 5.0软件和Microsoft Excel 2016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差异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结果PCR扩增结果显示,Pocmsp1 N端和Powmsp1 N端片段大小均为1068 bp,与预期大小一致。PCR产物经克隆、诱导并纯化后,所获r Poc MSP1和r Pow MSP1 N端蛋白浓度分别为0.5 mg/ml和1.0 mg/ml。SDS-PAGE结果显示,r Poc MSP1和r Pow MSP1 N端的相对分子质量(Mr)分别约为46000和59000,Western blotting结果证实蛋白成功表达。免疫组小鼠血清均可特异性识别相应抗原。ELISA结果显示,在免疫后第7天检测到特异性IgG抗体,纯化的r Poc MSP1 N端蛋白和r Pow MSP1 N端蛋白均与IgG发生特异性反应,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824、25.98,P<0.01);初次免疫后第28天,r Poc MSP1 N端和r Pow MSP1 N端蛋白免疫组小鼠血清A450值分别为1.043±0.390和1.923±1.373;IgG抗体水平持续上升至免疫后第49天,r Poc MSP1 N端和r Pow MSP1 N端蛋白免疫组小鼠血清A450值分别为1.217±0.365和2.463±0.983。r Po MSP1 N端在小鼠体内中诱导了较高的抗体应答,抗体滴度为1∶640000至1∶1280000。ELISA结果表明,用r Po MSP1 N端蛋白免疫的小鼠均诱导出高亲和力的IgG抗体,r Poc MSP1 N端和r Pow MSP1 N端免疫小鼠血清抗体亲和指数分别为97.11%和75.72%。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 Poc MSP1 N端免疫组小鼠血清中IgG抗体可以识别r Pow MSP1 N端蛋白,r Pow MSP1 N端免疫组小鼠血清中IgG抗体可以识别r Poc MSP1 N端蛋白,两者存在交叉反应。蛋白芯片分析结果显示,r Poc MSP1 N端蛋白识别卵形疟原虫感染者血清的敏感性为83.33%、特异性为57.14%,r Pow MSP1 N端识别感染者血清的敏感性为97.62%、特异性为54.76%。r Poc MSP1 N端、r Pow MSP1 N端均与卵形疟原虫感染者血清有反应,与健康人血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896、10.42,P<0.01)。结论r Po MSP 1 N端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诱导小鼠产生体液免疫应答,与卵形疟原虫感染者血清抗体反应上具有良好的抗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形疟原虫 裂殖子表面蛋白1 免疫原性 抗原性
原文传递
孕期五溴二苯醚暴露对母鼠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仔鼠体格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陈丽梅 张馨心 +1 位作者 石晓丹 楚瑞林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8-632,共5页
目的观察妊娠期五溴二苯醚(BDE-99)染毒对母鼠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仔鼠体重和肛门-生殖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孕鼠随机分为0.2、2和20 mg/kg BDE-99染毒组和溶剂对照组。妊娠期间,3个染毒组每天给予BDE-99灌胃,对照组孕鼠每天给予玉... 目的观察妊娠期五溴二苯醚(BDE-99)染毒对母鼠甲状腺激素水平及仔鼠体重和肛门-生殖器发育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孕鼠随机分为0.2、2和20 mg/kg BDE-99染毒组和溶剂对照组。妊娠期间,3个染毒组每天给予BDE-99灌胃,对照组孕鼠每天给予玉米油灌胃。在母鼠妊娠第11天和19天尾静脉采血,检测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总甲状腺素(TT4)、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T3)和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的水平,于仔鼠出生后第3、9、15、21和27天测定仔鼠体重,在仔鼠出生后第21天测定肛门-生殖器间距。结果妊娠第11天,2和20 mg/kg剂量组母鼠血清TT3和FT3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妊娠第19天时,与对照组相比,各染毒组母鼠血清TT4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20 mg/kg剂量组母鼠血清TSH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出生后第27天所有剂量染毒组雌性仔鼠的体重均低于对照组。20 mg/kg剂量组雄性仔鼠在出生后第21天的肛门-生殖器距离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缩短(P<0.05)。结论孕期暴露于一定剂量水平的BDE-99可降低母鼠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并导致仔鼠出生后体重下降、肛门-生殖器间距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溴二苯醚 甲状腺激素 体格发育
原文传递
间日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的相关蛋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馨心 楚瑞林 +1 位作者 玄英花 程洋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1-165,共5页
基于疟原虫入侵途径的多样化以及红细胞表面受体的多样性,间日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的过程呈现高度的种特异性。寻找参与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的相关分子,探索其入侵机制是疟疾研究领域的重点。间日疟原虫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从分子水平探索... 基于疟原虫入侵途径的多样化以及红细胞表面受体的多样性,间日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的过程呈现高度的种特异性。寻找参与疟原虫入侵红细胞的相关分子,探索其入侵机制是疟疾研究领域的重点。间日疟原虫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为从分子水平探索间日疟原虫的入侵机制和疟疾候选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本文通过达菲结合蛋白、网织红细胞结合蛋白、间日疟原虫色氨酸富集抗原等几种重要的入侵蛋白,对间日疟原虫入侵红细胞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日疟原虫 红细胞入侵 分子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