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与实践
1
作者 楚立威 王贺新 徐国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 2023年第7期0020-0024,共5页
在大力倡导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校成立满足时代需求、以培育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结合大连森茂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大连普世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以大连大学生命健康... 在大力倡导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校成立满足时代需求、以培育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具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研究结合大连森茂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大连普世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以大连大学生命健康学院园艺专业为基础,以生命健康学院、医学院、环化学院等师资力量为依托,实施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应用型园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园艺专业 人才培养
下载PDF
杨树miR393对FBL基因家族成员调控作用的鉴定 被引量:3
2
作者 唐芳 楚立威 +2 位作者 贺学娇 舒文波 卢孟柱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6-153,共8页
【目的】揭示ptc-miR393对杨树FBL基因家族不同成员的剪切调控作用。【方法】首先将杨树FBL基因家族成员与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和蕨类植物代表物种拟南芥、水稻和小立碗藓的FBL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再对杨树FBL家族成员的... 【目的】揭示ptc-miR393对杨树FBL基因家族不同成员的剪切调控作用。【方法】首先将杨树FBL基因家族成员与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和蕨类植物代表物种拟南芥、水稻和小立碗藓的FBL基因家族成员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再对杨树FBL家族成员的基因结构进行比较;最后通过ptc-miR393与杨树FBL基因家族成员的序列比对、ptc-miR393及FBL基因家族成员在杨树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以及5′-RACE检测等方面对杨树miR393与FBL基因家族成员的调控作用进行鉴定。【结果】杨树FBL基因家族共有8个不同成员,两两成员之间的同源性较高,通过基因结构和功能域分析,表明它们之间可能存在冗余的功能;PtFBL1-PtFBL4之间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位于一个进化分支上,而PtFBL5、PtFBL6和PtFBL7、PtFBL8分别位于不同的分支且与PtFBL1-PtFBL4的同源关系较远。杨树FBL基因的结构和结构域出现一定的变化,预示着它们之间可能出现了分化,在时空调控上的作用有所改变。ptc-miR393与PtFBL1-PtFBL4的互补配对率较高,而与PtFBL5-PtFBL8之间有5~7个碱基的差异,在杨树不同发育时期及不同组织中,PtFBL1-PtFBL4的表达与ptc-miR393呈相反的趋势,而PtFBL5-PtFBL8的表达不受ptc-miR393的影响,5′-RACE实验也检测出PtFBL1-PtFBL4受ptc-miR393的剪切,而PtFBL5-PtFBL8不受ptc-miR393的剪切。【结论】PtFBL1、PtFBL2、PtFBL3和PtFBL4是ptc-miR393的靶基因,而PtFBL5、PtFBL6、PtFBL7和PtFBL8不受ptc-miR393的剪切调控,这为进一步揭示ptc-miR393对杨树FBL基因的调控功能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树 miR393 FBL基因 靶基因 5′-RACE 表达模式
下载PDF
干旱和高盐胁迫下钙离子依赖核酸酶基因CDD对银腺杨84K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江成 周厚君 +4 位作者 赵岩秋 何辉 楚立威 宋学勤 卢孟柱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3-40,共8页
【目的】钙离子依赖型脱氧核糖核酸酶(CDD)具有消化单链和双链DNA的活性,但CDD对水分等胁迫的响应尚未明确。本研究以CDD转基因银腺杨84K为材料,分析在干旱和高盐胁迫条件下CDD在84K杨生长中的作用,探讨CDD对干旱和高盐胁迫的响应,可为... 【目的】钙离子依赖型脱氧核糖核酸酶(CDD)具有消化单链和双链DNA的活性,但CDD对水分等胁迫的响应尚未明确。本研究以CDD转基因银腺杨84K为材料,分析在干旱和高盐胁迫条件下CDD在84K杨生长中的作用,探讨CDD对干旱和高盐胁迫的响应,可为揭示杨树CDD基因在抗逆中的作用提供参考。【方法】以过表达PtoCDD和敲除PagCDD转基因银腺杨84K组培苗为材料,对其进行模拟干旱和高盐处理,分析其受干旱、高盐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的表型变化,包括植株高、不定根数目。通过切片观察,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茎段木质部大小变化。利用qRT-PCR分析在不同处理条件下CDD转基因植株中水通道蛋白基因(PIP)的表达。【结果】与84K对照相比,在正常条件下CDD转基因植株株高没有显著差异,而干旱、高盐条件下CDD缺失突变体植株显著高于对照和CDD过表达植株,而过表达植株极显著低于对照及突变体。说明CDD过表达增强了杨树对干旱、高盐的敏感性,而敲除CDD后降低了杨树对干旱、高盐的敏感性。组织切片分析显示,在正常条件下木质部细胞层数呈现CDD过表达>对照84K>CDD缺失突变体,而在干旱、高盐条件下木质部细胞层数为CDD过表达<对照84K <CDD缺失突变体。表明CDD参与了木质部细胞分化过程,并当受到干旱、高盐胁迫时,CDD的表达对木质部分化过程的影响尤为明显。不定根数目统计显示,在正常条件和高盐条件下植株不定根数目呈现为CDD缺失突变体>对照84K>CDD过表达,且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或极显著水平,而干旱条件下差异不显著。表明CDD差异表达引起的不定根数目上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杨树对干旱和高盐胁迫的敏感性。qRT-PCR分析显示,CDD过表达和CDD缺失突变体植株中均表现出多个PIP基因诱导高表达。表明CDD的表达变化可引起PIP基因不同成员的诱导表达,从而改变杨树的水分利用。【结论】杨树CDD的缺失或过量表达引起不定根数目的变化,同时改变了杨树的水分利用,影响对干旱和高盐胁迫的敏感性,导致胁迫下生长的变化。上述结果表明CDD参与杨树响应干旱和高盐胁迫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D 银腺杨84K 干旱胁迫 盐胁迫 木质部 不定根
下载PDF
以玉米为例探究单子叶植物重力响应及维管结构的变化
4
作者 贺学娇 楚立威 +2 位作者 文爽爽 卢孟柱 唐芳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3-102,共10页
【目的】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形态建成、生理代谢等生物学过程发挥着重大作用,重力条件改变会诱导植物发生一系列生长与定向的变化。大部分木本植物在响应重力条件改变时,形成层活动会不均衡增加从而形成偏心生长的应力木,木质部结构... 【目的】重力对植物生长发育、形态建成、生理代谢等生物学过程发挥着重大作用,重力条件改变会诱导植物发生一系列生长与定向的变化。大部分木本植物在响应重力条件改变时,形成层活动会不均衡增加从而形成偏心生长的应力木,木质部结构和细胞壁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单子叶植物一般没有形成层,不能进行径向次生生长,且维管束多为散生。为了探究单子叶植物对重力的响应过程和结构变化,本文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响应重力的动态过程和形态结构变化;并通过与木本植物进行比较,揭示它们重力响应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单子叶植物(如竹子等)及其他林木的重力反应提供一定借鉴。【方法】以玉米B73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待幼苗发育至10叶期,将试验植株水平放倒,对照植株保持直立。利用延时拍摄记录玉米重力响应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变化的时间节点。通过组织切片观察和特异染色,分析发生重力响应的茎节产生的结构及细胞壁成分的变化。【结果】以第1片旗叶着生的节作为第1茎节,从下往上依次标记茎节。重力改变后玉米的响应过程及变化如下:1)响应过程:玉米从顶端向下依次感应重力作用。植株放倒10 h后开始响应重力,在之后的20 h内,植株从顶端到第4茎节先后向上弯起,直至植株与水平面呈90°角到达终止状态。2)形态变化:多次重复试验显示只有第4、5、6茎节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在靠近节的近地侧部位出现不同程度的组织膨大。通过纵切观察,3个茎节膨大部位的组织和内部导管呈向上弯曲的状态。对照植株相应茎节并未发生改变。3)维管束结构变化:与对照相比,近地侧维管束的细胞数量增多并呈纺锤形,细胞壁极显著变薄且没有明显的导管组织;远地侧维管束的细胞数量和细胞壁厚度因生长状态不同而变化不一。第4茎节变化最显著。4)维管束细胞壁成分变化:分别用木质素特异染料间苯三酚和纤维素染料卡尔科弗卢尔荧光增白剂(calcofluor white)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横切切片进行染色,结果显示:近地侧维管束细胞壁的木质素含量较少,而纤维素含量比对照增多;远地侧维管束细胞壁成分与对照相比没有明显变化。【结论】玉米在重力条件改变后迅速调整茎节延伸方向,与对照相比茎节近地侧维管束细胞数量显著增多、细胞壁变薄、木质素减少而纤维素增多。由此推测玉米受重力影响后,通过调整居间分生组织活动,产生类似应拉木、压缩木的组织,但又与二者有所区别。这可为研究重力响应下木本植物维管组织分化(木材形成)的调控提供一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子叶植物 玉米 重力响应 细胞壁 木质素 纤维素
下载PDF
四种小豆粒色的遗传分析
5
作者 赵璞 楚立威 +3 位作者 杨凯 李奕松 赵波 万平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15-19,共5页
【目的】分析小豆不同粒色的遗传方式及其分离规律,提供粒色基因定位和克隆分离群体,为小豆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经典孟德尔遗传学研究方法,鉴定3个杂交组合的F2代分离群体和F2∶3家系的表型,进行不同分离模式的卡方检验... 【目的】分析小豆不同粒色的遗传方式及其分离规律,提供粒色基因定位和克隆分离群体,为小豆品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经典孟德尔遗传学研究方法,鉴定3个杂交组合的F2代分离群体和F2∶3家系的表型,进行不同分离模式的卡方检验,确定其遗传方式及分离规律,预测亲本的基因型。【结果】淡褐粒色对红粒色为显性遗传,受单基因控制。淡褐粒色对白粒色受2对基因控制,淡褐粒色对红粒色为显性,红粒色对白粒色为显性,红/白基因对淡褐/红基因具有隐性上位作用。灰底黑斑粒色对红粒色为显性,受2对基因遗传控制。【结论】小豆不同粒色遗传受不同基因型控制,白色是小豆种皮的基础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豆 粒色 遗传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