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楼丽华教授外治法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经验介绍
被引量:13
- 1
-
-
作者
吕政仪
楼丽华(指导)
沃立科
叶海勇
-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出处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8期772-775,共4页
-
基金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
-
文摘
[目的]介绍楼丽华教授运用外治法治疗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经验。[方法]总结楼师对哺乳期乳腺炎辨证分型、论治原则的认识,阐述及分析楼师在临床上常用的各种外治方法,并且附临床医案加以验证。[结果]楼师认为哺乳期乳腺炎多属于"表阳里阴"证,主张"温通治痈",常在中药内服基础上施以多种外治手段。通过手法通乳疏通瘀滞乳络;以油剂外涂修复与保护皮肤屏障;特创中药外敷方化瘀托脓、消肿止痛;运用穿刺抽脓法祛腐排毒。内外兼治,在临床实践中疗效显著,不仅减轻了患者痛苦,而且最大限度地保护了乳房功能和外形。所举验案运用中药外敷、穿刺抽脓的外治法结合中药温通、哺乳指导,多管齐下,取得良好疗效。[结论]楼丽华教授灵活运用手法通乳、油剂外涂、中药外敷、穿刺抽脓等外治方法治疗哺乳期乳腺炎,效果显著,值得学习和效法。
-
关键词
哺乳期乳腺炎
外吹乳痈
外治法
中药外敷
穿刺抽脓术
楼丽华
医案
名医经验
-
Keywords
mastitis in lactation
external blown carbuncle
external treatment
external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chnique of punctureand aspiration
LOU Lihua
medical case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
-
分类号
R221
[医药卫生—中医基础理论]
-
-
题名楼丽华应用虫类药治疗乳房疑难病经验
被引量:2
- 2
-
-
作者
吕政仪
楼丽华(指导)
聂云梦
沃立科
赵虹
-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出处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3期236-239,共4页
-
基金
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81703368)。
-
文摘
[目的]总结介绍浙江省名中医楼丽华教授运用虫类中药治疗非哺乳期乳腺炎等乳房疑难病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整理、分析楼师医案,查阅相关文献与古籍,归纳楼师临床常用的虫类中药及其特性,总结和介绍楼师运用虫类药治疗各种乳房疑难病的经验和方法,并指出临床应用的注意事项和禁忌要点。举例并分析非哺乳期乳腺炎典型医案一则作为佐证。[结果]楼师临床常用虫类中药共10味,分为四类。攻坚破瘀类虫药常用于治疗瘀滞性非哺乳期乳腺炎及乳腺癌术后相关并发症,通络消肿类对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中后期非哺乳期乳腺炎可起明显作用,祛风透疹类虫药可用于乳头风的治疗,参用益肾收涩类虫药能有效缓解乳腺癌术后体虚患者相关的临床症状,各种虫类药使用时均需注意用法用量与禁忌。所举验案楼师辨为标阳本阴证,以温通法治疗,并将蜈蚣、地龙用于治疗中后期,加速痊愈。[结论]楼师临床灵活应用虫类中药,内外兼治,注重增效减毒,使其在乳腺疑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值得借鉴。
-
关键词
虫类中药
名医经验
非哺乳期乳腺炎
楼丽华
肉芽肿性小叶乳腺炎
蜈蚣
地龙
医案
-
Keywords
insect drugs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
non-puerperal mastitis
LOU Lihua
granulomatous lobular mastitis
Scolopendra subspinipes
Lumbricus
medical records
-
分类号
R271
[医药卫生—中医妇科学]
-
-
题名阳和汤化裁治疗炎性乳房病验案3则
- 3
-
-
作者
程艺
沃立科
楼丽华(指导)
-
机构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不详
-
出处
《江苏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50-51,共2页
-
基金
楼丽华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号)
-
文摘
炎性乳房病是常见的乳房疾病,包括急性乳腺炎、非哺乳期乳腺炎、乳房外伤感染、乳房结核及炎性乳腺癌等炎性病变。导师楼丽华教授是国家级名中医、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潜心于中医药对乳腺病的临床与科研四十余载,对乳腺疑难病、多发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有较深的造诣,运用温通法,选用阳和汤化裁治疗炎性乳房病。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伺诊于侧,兹举验案3则,以飨同道。
-
关键词
阳和汤
炎性乳房病
楼丽华
验案
名医经验
女性
-
分类号
R269.558
[医药卫生—中西医结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