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维生素B1注射液皮肤过敏试验反应性和治疗安全性分析
1
作者 钟婉君 黄小慧 楼国东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437-439,共3页
目的 分析维生素B1注射液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和治疗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维生素B1皮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皮试阳性率和相关因素,皮试后维生素B1肌注或使用其他维生素B1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维生素B1皮试... 目的 分析维生素B1注射液皮肤过敏试验结果和治疗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维生素B1皮试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皮试阳性率和相关因素,皮试后维生素B1肌注或使用其他维生素B1制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维生素B1皮试阳性率为17.07%。共549例皮试阴性患者肌注维生素B1注射液,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95%,其中1例为严重过敏反应。59例皮试阳性患者接受静脉补充复方水溶性维生素或口服含维生素B1制剂治疗,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维生素B1皮试阳性率高,可能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需更深入探讨维生素B1皮试预测过敏的价值,完善相关规章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B1注射液 皮肤过敏试验 阳性 过敏 不良反应
下载PDF
大鼠电点燃癫痫和低频率电刺激癫痫灶点对自发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于捷 楼国东 +4 位作者 岳佳星 侯伟伟 潘建春 张世红 陈忠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7-53,共7页
目的:观察癫痫发生过程和低频率电刺激癫痫灶点对自发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方法:在大鼠杏仁核植入双极电极,恒流电刺激制备电点燃癫痫模型。在癫痫进展的不同阶段(局灶性癫痫发作和全身性癫痫发作)行坐骨神经和隐神经切断术,制备自... 目的:观察癫痫发生过程和低频率电刺激癫痫灶点对自发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作用。方法:在大鼠杏仁核植入双极电极,恒流电刺激制备电点燃癫痫模型。在癫痫进展的不同阶段(局灶性癫痫发作和全身性癫痫发作)行坐骨神经和隐神经切断术,制备自发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并对大鼠在神经损伤后63 d内的自噬行为进行等级评分。大鼠分为对照组(n=7),局灶性癫痫组(1~3级,n=5),全身性癫痫组(4~5级,n=7),局灶性癫痫加低频电刺激组(n=4),全身性癫痫加低频电刺激组(n=4)。低频电刺激施加在癫痫灶点杏仁核,从神经切断术后开始至术后第21天。结果:局灶性癫痫组的大鼠自噬行为等级在术后第40~63天显著低于对照组,等级进展的曲线下面积由对照组的308.2±51.57下降到45.80±24.64,自噬发生时间比对照组延迟约32 d,没有1例动物在术后第63天表现出高分值自噬行为,而对照组的高分值发生率为71.4%;全身性癫痫组的大鼠自噬行为与对照组相比仅在开始时间上有明显差异,延迟约16 d;不论是局灶性癫痫还是全身性癫痫的大鼠,在其杏仁核施加低频电刺激后,自噬行为的进展和严重程度均与对照组相似。结论:局灶性癫痫大鼠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敏感性显著降低,低频电刺激杏仁核可以抑制这种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仁核/代谢 疾病模型 动物 电刺激 神经痛 癫痫 部分性 癫痫
下载PDF
急性药物性肝损伤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楼国东 沈丽蓉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25期105-106,共2页
患者,男,50岁。因左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1周,发热3 d,于2017年3月28日以"双肾结石"收治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自2017年3月开始间断服用阿托伐他汀片、美托洛尔缓释片和培哚普利叔丁胺片;否认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肝脏病史... 患者,男,50岁。因左输尿管软镜碎石术后1周,发热3 d,于2017年3月28日以"双肾结石"收治入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自2017年3月开始间断服用阿托伐他汀片、美托洛尔缓释片和培哚普利叔丁胺片;否认心脏病、糖尿病、脑血管病、肝脏病史,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有吸烟饮酒史,已戒3个月;曾服用热淋清颗粒、复方金钱草、左氧氟沙星片;因左肾多发结石,于2年前行体外碎石术,并于2017年3月7日再次因左肾多发结石行输尿管镜下左侧D-J管置入术,2017年3月21日行左侧输尿管软镜碎石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性肝损伤 Roussel Uclaf因果关系评估法 头孢地尼
下载PDF
发作性睡病的药物治疗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徐清霖 楼国东 +1 位作者 王甜甜 张力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19-424,共6页
发作性睡病是致残性白天睡眠增多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治疗旨在减少白天睡眠增多和猝倒,改善夜间睡眠紊乱、睡眠瘫痪及与睡眠有关的幻觉。2019年,组胺H3受体拮抗剂替洛利生(Pitolisant)和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索利氨酯(Solri... 发作性睡病是致残性白天睡眠增多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其治疗旨在减少白天睡眠增多和猝倒,改善夜间睡眠紊乱、睡眠瘫痪及与睡眠有关的幻觉。2019年,组胺H3受体拮抗剂替洛利生(Pitolisant)和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索利氨酯(Solriamfetol)分别在欧盟和美国上市,前者具有促醒和抗猝倒作用,后者也有促醒作用,且戒断症状和滥用的发生率更低。目前,控释型羟丁酸钠(FT218)、低钠型羟丁酸盐(JZP-258)、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瑞波西汀,又称AXS-12)以及莫达非尼联合氟卡尼制剂(THN102)等药物仍在开发和测试中,均可作为治疗发作性睡病相关白天睡眠增多和猝倒的潜在药物。本文重点介绍这些最近研发的发作性睡病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作性睡病 替洛利生 索利氨酯 羟丁酸钠 制剂 副作用 综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