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核系统酵母双杂交技术的红螯螯虾IAG互作蛋白筛选
1
作者 周焕 陈红林 +3 位作者 刘峰 欧阳苗峰 楼宝 顾志敏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95-1101,共7页
为探究胰岛素样促雄性腺激素(Insulin-like androgenic hormone,IAG)在甲壳动物性别分化过程作用的分子调控途径,挖掘与IAG蛋白存在互作关系的候选蛋白信息,研究使用红螯螯虾促雄性腺及输精管组织构建核体系酵母文库,利用酵母双杂交技... 为探究胰岛素样促雄性腺激素(Insulin-like androgenic hormone,IAG)在甲壳动物性别分化过程作用的分子调控途径,挖掘与IAG蛋白存在互作关系的候选蛋白信息,研究使用红螯螯虾促雄性腺及输精管组织构建核体系酵母文库,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与IAG互作的候选蛋白,并对关键候选蛋白的编码基因进行克隆与表达分析。获得初级文库容量为1.12×10^(7),次级文库容量为1.28×10^(7);成功筛选到25个阳性克隆,共注释到12个蛋白编码基因;克隆获得关键候选蛋白的编码基因muc5acl(Mucin-5AC-like)的CDS全长474bp;半定量与荧光定量表达结果表明,muc5acl在红螯螯虾的促雄性腺、精巢及输精管中特异表达,且在雄性个体促雄性腺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间性,在输精管中的表达则相反,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雄性激素的分泌及精子运输过程,并与间性红螯螯虾的性腺发育有关。研究结果将为进一步解析IAG调控红螯螯虾间性性别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促雄性腺激素(IAG) 间性性别 酵母双杂交 基因表达 红螯螯虾
下载PDF
高温胁迫对小黄鱼肝脏组织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
2
作者 何雨 刘峰 +3 位作者 张天乐 楼宝 魏福亮 叶挺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6,共9页
为探究高温胁迫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肝脏组织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通过人工控温,按照2℃·h^(-1)的升温速率将水温从自然水温15℃升高至31℃(实验组)并维持此温度至96 h,同时设置15℃的常温对照组。分别于处理组... 为探究高温胁迫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肝脏组织结构和细胞凋亡的影响,研究通过人工控温,按照2℃·h^(-1)的升温速率将水温从自然水温15℃升高至31℃(实验组)并维持此温度至96 h,同时设置15℃的常温对照组。分别于处理组水温达到31℃后的0、6、12、24、48、72、96 h时,同时采集处理组和对照组肝脏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观察肝脏组织的组织学变化,采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肝脏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显示,31℃处理0 h时肝脏组织显微结构和超微结构与对照组相类似,无显著变化。但是,随着高温处理时间的延长,肝脏组织损伤逐渐加重,96 h后肝脏呈现严重损伤,表现为水肿、细胞核消失甚至溶解和肝组织局部坏死,以及肝细胞原有结构破坏等现象。此外,随着高温胁迫的持续,肝脏细胞凋亡现象逐渐加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对小黄鱼的肝脏组织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并诱导大量细胞凋亡。研究结果明确了高温胁迫对小黄鱼肝脏组织的影响作用,对于小黄鱼养殖管理避免肝脏疾病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高温胁迫 肝脏 组织结构 细胞凋亡
下载PDF
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黄姑鱼代谢率和消化器官组织学的影响 被引量:21
3
作者 楼宝 史会来 +3 位作者 骆季安 毛国民 辛俭 郑代明 《海洋渔业》 CSCD 2007年第2期140-147,共8页
采用封闭式呼吸仪测定日本黄姑鱼(8.14±1.07 g)在饥饿和恢复投喂过程中的耗氧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和分析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黄姑鱼消化器官形态结构和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其耗氧率逐渐降低;恢复投喂之后,... 采用封闭式呼吸仪测定日本黄姑鱼(8.14±1.07 g)在饥饿和恢复投喂过程中的耗氧率;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和分析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黄姑鱼消化器官形态结构和组织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其耗氧率逐渐降低;恢复投喂之后,其耗氧率开始逐步上升。从组织结构看,食道无明显变化,而胃、肠和肝胰脏则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饥饿5 d组无明显变化,而饥饿15 d组变化明显,表现为胃腺细胞收缩,皱壁和上皮细胞高度减少,分泌颗粒减少,肠胃绒毛退化,肝组织致密,肝细胞内脂滴减少,胰腺泡缩小,排列不规则;饥饿10 d组介于饥饿5 d组和饥饿15 d组之间,再投喂各主要结构均有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黄姑鱼 耗氧率 饥饿 再投喂 消化器官 组织学
下载PDF
饥饿及恢复投饵过程中花鲈肌肉组成及非特异免疫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楼宝 史会来 +2 位作者 毛国民 骆季安 郑代明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29-938,共10页
探讨了饥饿及恢复投饵过程中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196±38)g]肌肉组成分及鱼体非特异免疫水平的变化。实验设S0组(对照组,持续正常投喂),S5组(饥饿5d后恢复正常投喂),S10组(饥饿10d后恢复正常投喂),S15组(饥饿15d后恢复正... 探讨了饥饿及恢复投饵过程中花鲈(Lateolabrax japonicus)[(196±38)g]肌肉组成分及鱼体非特异免疫水平的变化。实验设S0组(对照组,持续正常投喂),S5组(饥饿5d后恢复正常投喂),S10组(饥饿10d后恢复正常投喂),S15组(饥饿15d后恢复正常投喂)。S0组每隔5d取样,S5,S10和S15组分别在结束饥饿及恢复投饵后每隔5d取样测定。结果显示:饥饿程度对花鲈肌肉组成有显著影响。与对照组相比,S10组饥饿结束时肌肉的总脂含量显著降低;S15组饥饿结束时肌肉的总脂含量和粗蛋白含量都显著降,同时显著增加了肌肉的水分含量。表明饥饿过程中花鲈先动用肌肉脂肪,后动用肌肉蛋白。在恢复投饵过程中,S10和S15组总脂含量表现出先降后升的规律,而S15组蛋白表现为逐步回升的趋势。表明花鲈在饥饿后恢复投饵的过程中,先恢复肌肉蛋白含量,后恢复肌肉脂肪含量。饥饿15d时花鲈血清蛋白浓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S5组血清、脾脏和头肾溶菌酶活性均无显著变化;S10组头肾溶菌酶活性在恢复投饵10d时补偿性升高。S15组在饥饿结束时显著降低了花鲈头肾溶菌酶活性,但在恢复投饵5d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花鲈白细胞的吞噬活性也受饥饿程度及恢复投饵的影响。饥饿会降低花鲈血液白细胞的吞噬活性。在恢复投饵过程中,饥饿(5d)后恢复投饵会引起白细胞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的补偿性升高。表明饥饿及恢复投饵也影响花鲈的非特异免疫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鲈 饥饿 恢复投饵 肌肉成分 非特异免疫
下载PDF
不同投饵率对黑鲷生长及体生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5
5
作者 楼宝 毛国民 +3 位作者 骆季安 辛俭 陈雪昌 史海东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0-235,共6页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7个投饵率水平(分别为体重的1.0%、1.5%、2.0%、2.5%、3.0%、3.5%、4.0%),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5、温度为27.8-26.5℃的条件下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成鱼和黑鲷鱼种进行为期40 d的生长...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7个投饵率水平(分别为体重的1.0%、1.5%、2.0%、2.5%、3.0%、3.5%、4.0%),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5、温度为27.8-26.5℃的条件下对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成鱼和黑鲷鱼种进行为期40 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黑鲷成鱼和鱼种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即随着投饵率的增加,黑鲷的饲料转化率逐渐下降,相对增重率先升高后下降。但是在各指标的变化幅度上,黑鲷鱼种远大于黑鲷成鱼。(2)黑鲷成鱼和鱼种的水分含量随投饵率的增高而下降,脂肪含量随投饵率的升高而增加。(3)适宜投饵率随着黑鲷体重的增加而降低,黑鲷鱼种的适宜投饵率为其体重的3.0%,黑鲷成鱼的适宜投饵率为其体重的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投饵率 生长 饲料转化率
下载PDF
青岛和舟山褐牙鲆群体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楼宝 龚小玲 +1 位作者 毛国民 史会来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20,共7页
通过传统形态学测定和框架测定相结合,用方差、判别和主成分等分析方法,分析了青岛和舟山褐牙鲆两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5个可数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青岛牙鲆背鳍和臀鳍鳍条数目分别比舟山牙鲆的多10.75根和8.4根,二者差异极显著(P<0.... 通过传统形态学测定和框架测定相结合,用方差、判别和主成分等分析方法,分析了青岛和舟山褐牙鲆两地理群体的形态差异。5个可数性状的分析结果表明,青岛牙鲆背鳍和臀鳍鳍条数目分别比舟山牙鲆的多10.75根和8.4根,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69个可量和框架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其中有43个差异极显著,比例为62.32%;通过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总方差贡献率为34.397%,包括了37个性状,其中的23个性状集中在吻端至臀鳍末端之间,对两群体的综合判别准确率为100%。青岛和舟山褐牙鲆两地理群体外部形态上存在显著性的差异,且可以用可数、可量和框架数据相结合来判别归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褐牙鲆 青岛 舟山 形态鉴别 综合判别准确率
下载PDF
饥饿和再投喂对日本黄姑鱼生长及其体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楼宝 史会来 +4 位作者 胡则辉 毛国民 骆季安 吴祖杰 辛俭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0-285,共6页
关键词 日本黄姑鱼 饥饿 再投喂 生长 鱼体生化组成
下载PDF
饲喂频率对黑鲷生长及体生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楼宝 毛国民 +3 位作者 骆季安 辛俭 陈雪昌 史海东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9-24,共6页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4个饲喂频率水平(分别为1次/d、2次/d、4次/d、6次/d),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0、温度为26.8~24.5℃的条件下对黑鲷成鱼和鱼种进行为期40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摄食率不受...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4个饲喂频率水平(分别为1次/d、2次/d、4次/d、6次/d),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0、温度为26.8~24.5℃的条件下对黑鲷成鱼和鱼种进行为期40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摄食率不受饲喂频率的显著影响,饲喂频率影响黑鲷的生长是由饲料转化率的改变引起的。(2)黑鲷成鱼和鱼种的水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增加,黑鲷成鱼脂肪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下降,黑鲷鱼种脂肪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增加。(3)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宜饲喂频率随着黑鲷鱼体重的增加而提高,黑鲷鱼种的适宜饲喂频率为2次/d,黑鲷成鱼的适宜饲喂频率为4次/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饲喂频率 生长 生化组成 饲料转化率
下载PDF
日本黄姑鱼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楼宝 徐君卓 +1 位作者 柴学军 吴祖杰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21-25,共5页
从国外引进日本黄姑鱼受精卵约1.2×106粒,孵出仔鱼约99.6×104尾,在水温18.0~23.5℃、盐度29.9~23.4、溶解氧6.5~7.9mg/L的条件下,历时40d,共培育出平均全长2.2~4.0cm的幼鱼约50.03×104尾,育苗成活率达41.7%。
关键词 日本黄姑鱼 人工育苗技术 受精卵 仔鱼 盐度 溶解氧 水温
下载PDF
饲喂频率对鲈鱼生长及体生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4
10
作者 楼宝 史会来 +2 位作者 毛国民 辛俭 郑代明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07年第4期455-458,共4页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1次·d-1、2次·d-1、3次·d-1、4次·d-14个饲喂频率,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0‰、温度为26~30℃条件下对鲈鱼(85.95±2.04)g进行为期40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饲喂... 选取同一种饵料设置1次·d-1、2次·d-1、3次·d-1、4次·d-14个饲喂频率,采用静水连续充气养殖系统,在盐度为26.0‰~27.0‰、温度为26~30℃条件下对鲈鱼(85.95±2.04)g进行为期40d的生长实验.结果表明:(1)饲喂频率影响鲈鱼的生长是由食物转化率和摄食率的提高共同引起的.(2)水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保持不变;蛋白质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加,基本保持不变;脂肪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高而明显减少;灰分含量随饲喂频率的增多而明显增加.(3)鲈鱼的适宜饲喂频率为2次·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饲喂频率 生化组成 食物转化率
下载PDF
不同光照时间、强度对舟山褐牙鲆稚幼鱼摄食、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2
11
作者 楼宝 史会来 +3 位作者 毛国民 骆季安 辛俭 郑代明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对舟山牙鲆稚幼鱼摄食和生长有显著的影响。(1)全黑暗和全亮试验组增长率最小,仅为5.0%和5.9%,成活率最低;光照16h和12h组幼鱼的成活率最高,均为100%,光照12h时牙鲆幼鱼摄食强度最大,幼鱼体长及其增长率均显著高于其... 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对舟山牙鲆稚幼鱼摄食和生长有显著的影响。(1)全黑暗和全亮试验组增长率最小,仅为5.0%和5.9%,成活率最低;光照16h和12h组幼鱼的成活率最高,均为100%,光照12h时牙鲆幼鱼摄食强度最大,幼鱼体长及其增长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2)光照强度为500lx时,牙鲆幼鱼日摄食强度最大,体长及其增长率均显著高于其它各组(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鲆 光照强度 生长 成活率
下载PDF
饥饿和再投喂对鲈幼鱼生长和生化组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2
作者 楼宝 史会来 +3 位作者 骆季安 毛国民 辛俭 郑代明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73-178,共6页
研究了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40.71g±2.92g)经不同饥饿时间处理,再恢复喂食后的生长情况,试验共进行40d,水温为26~28℃。结果表明:饥饿5d组(S5)鲈体重略高于对照组,饥饿10d组(S10)鲈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 研究了鲈Lateolabrax japonicus幼鱼(40.71g±2.92g)经不同饥饿时间处理,再恢复喂食后的生长情况,试验共进行40d,水温为26~28℃。结果表明:饥饿5d组(S5)鲈体重略高于对照组,饥饿10d组(S10)鲈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饥饿15d组(S15)鲈体重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饥饿15d后鱼体蛋白质含量明显下降,脂肪含量及鱼体比能值略有下降,灰分及水分含量明显上升;恢复投喂后,各饥饿处理组鱼体化学组成及比能值均接近,并恢复到对照组水平;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标准代谢率下降,恢复投喂后又回升至对照组水平;从组织结构看,胃、肠和肝脏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恢复投喂后各组织结构均有恢复。由此表明:S5组和S10组的鲈在恢复生长过程中产生了完全补偿生长效应,S15组出现了部分补偿生长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饥饿 再投喂 食物转化率
下载PDF
日本黄姑鱼养殖试验初报 被引量:13
13
作者 楼宝 徐君卓 +1 位作者 吴祖杰 柴学军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2年第4期324-328,共5页
从国外首次引入日本黄姑鱼受精卵,育成苗种后进行海水池塘及网箱的养殖试验,并进行越冬试验及亲鱼的继续培育。结果表明:(1)经5.5个月的池塘养殖,个体平均体长达31.1cm、体重515.0g,养殖成活率为82.85%。(2)经5.5个月的网箱养殖,个体... 从国外首次引入日本黄姑鱼受精卵,育成苗种后进行海水池塘及网箱的养殖试验,并进行越冬试验及亲鱼的继续培育。结果表明:(1)经5.5个月的池塘养殖,个体平均体长达31.1cm、体重515.0g,养殖成活率为82.85%。(2)经5.5个月的网箱养殖,个体平均体长达28.1cm、体重438.8g,养殖成活率为81.66%。(3)日本黄姑鱼养殖水温下限为5.5~6.0℃。(4)经25个月的池塘养殖,亲鱼平均体长达54.0cm、体重2700.0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黄姑鱼 网箱养殖 池塘养殖 受精卵 人工育苗
下载PDF
不同生物饵料对赤点石斑鱼稚幼鱼生长和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楼宝 史海东 柴学军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2004年第3期270-273,共4页
关键词 生物饵料 赤点石斑鱼 稚幼鱼 生长 存活率
下载PDF
小黄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楼宝 詹炜 +4 位作者 陈睿毅 刘峰 王立改 徐冬冬 毛国民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6年第5期361-365,共5页
小黄鱼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随着过度捕捞及环境的变化,捕捞个体逐渐小型化,野生资源量不断减少,因此,开展小黄鱼的人工养殖、良种培育是未来小黄鱼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2016年4至7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西轩渔业科技... 小黄鱼作为一种重要的海洋经济鱼类,随着过度捕捞及环境的变化,捕捞个体逐渐小型化,野生资源量不断减少,因此,开展小黄鱼的人工养殖、良种培育是未来小黄鱼研究工作的重要内容。2016年4至7月,在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西轩渔业科技岛,利用620尾人工繁殖的F1代1龄小黄鱼亲鱼,通过人工促熟和激素诱导,获受精卵36万粒,获得初孵仔鱼17万尾,统计得知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76%和62.1%。在水温15.0-22.0℃,盐度26.28,溶解氧5.0-6.0mg/L的条件下,历经60d的培育,育成平均全长5.71±0.73cm的F2代苗种5.8万尾,育苗成活率34.12%。小黄鱼全人工繁殖取得成功,为小黄鱼的增养殖和良种选育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黄鱼 全人工 繁育技术
下载PDF
不同的饥饿时间对黑鲷补偿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楼宝 毛国民 +3 位作者 骆季安 王芳 辛俭 陈雪昌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4期385-389,共5页
研究了不同的饥饿处理时间下再恢复供食后黑鲷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黑鲷在饥饿后再恢复喂食出现部分或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且这种补偿生长效应主要是通过恢复生长阶段提高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来实现的;黑鲷在饥饿过程中主要是消耗脂... 研究了不同的饥饿处理时间下再恢复供食后黑鲷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黑鲷在饥饿后再恢复喂食出现部分或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且这种补偿生长效应主要是通过恢复生长阶段提高摄食率和食物转化率来实现的;黑鲷在饥饿过程中主要是消耗脂肪作为身体能量的来源;经过补偿生长后,鱼体的生化组成与对照组的水平相比有所变化,即蛋白质含量增加,脂肪含量下降,水分和灰分含量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鲷 饥饿 补偿生长
下载PDF
黄姑鱼全人工繁育及大规格苗种培育技术研究 被引量:20
17
作者 楼宝 史会来 +6 位作者 毛国民 徐冬冬 詹炜 程国宝 程丽娜 耿志 李三磊 《现代渔业信息》 2011年第3期20-23,共4页
2010年6月,在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育苗场进行了黄姑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在水温21.0~24.6℃,盐度26~27,溶解氧5.0~6.0mg/L的条件下,历经50d的培育,累计育成平均全长4.5cm的黄姑鱼鱼苗86.06×104尾,受精率85.7%,孵化率90.... 2010年6月,在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育苗场进行了黄姑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在水温21.0~24.6℃,盐度26~27,溶解氧5.0~6.0mg/L的条件下,历经50d的培育,累计育成平均全长4.5cm的黄姑鱼鱼苗86.06×104尾,受精率85.7%,孵化率90.9%,鱼苗培育成活率3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姑鱼 全人工 繁育技术
下载PDF
舟山野生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Temminck et Sehlegel)的人工驯养试验 被引量:6
18
作者 楼宝 毛国民 +3 位作者 史会来 骆季安 辛俭 郑代明 《现代渔业信息》 2008年第6期15-17,共3页
对不同渔获方式捕捞的舟山野生牙鲆进行不同方式的驯养试验。结果表明:(1)拖网捕获的活体野生牙鲆数量较少,在室内水泥池中可以驯养成活,但成活率较低,仅为54.5%,驯食的最佳饵料为活体脊尾白虾;(2)推缉网捕获的牙鲆幼鱼数量较多,全长8~... 对不同渔获方式捕捞的舟山野生牙鲆进行不同方式的驯养试验。结果表明:(1)拖网捕获的活体野生牙鲆数量较少,在室内水泥池中可以驯养成活,但成活率较低,仅为54.5%,驯食的最佳饵料为活体脊尾白虾;(2)推缉网捕获的牙鲆幼鱼数量较多,全长8~15cm的幼鱼在池塘中养殖1年的成活率为46.2%,选择部分作为亲鱼培育,2周龄的成活率为86.4%,3周龄亲鱼养殖成活率达89.4%,目前拥有亲鱼3周龄鱼320尾、2周龄鱼60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舟山 牙鲆 驯养 成活率
下载PDF
重复性“饥饿-喂食-再饥饿-再喂食-…”处理对鲈鱼补偿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楼宝 史会来 +2 位作者 毛国民 骆季安 郑代明 《现代渔业信息》 2008年第5期16-18,28,共4页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的"饥饿-喂食-再饥饿-再喂食-…"循环处理周期对鲈鱼补偿生长的影响。实验在15个体积为0.8m3的长方形玻璃钢水槽中进行,实验的体重为41.37±1.05g,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实验结果表明:(1)鲈鱼在不同的"... 本实验研究了不同的"饥饿-喂食-再饥饿-再喂食-…"循环处理周期对鲈鱼补偿生长的影响。实验在15个体积为0.8m3的长方形玻璃钢水槽中进行,实验的体重为41.37±1.05g,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实验结果表明:(1)鲈鱼在不同的"饥饿-喂食-再饥饿-再喂食-…"循环处理后,S1F4、S2F8处理组具有完全补偿生长效应,且这种补偿生长效应主要是通过恢复生长阶段提高食物转化率来实现的;(2)鲈鱼在饥饿过程中主要是消耗蛋白质作为身体能量的来源;(3)经过补偿生长后,鱼体的生化组成与对照组的水平相比有所变化,即蛋白质含量下降,脂肪和水分含量增加,灰分含量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鲈鱼 “饥饿-喂食-再饥饿-再喂食-…” 循环 补偿生长
下载PDF
美国红鱼生产性繁育及其若干问题探讨 被引量:1
20
作者 楼宝 柴学军 +1 位作者 徐君卓 吴祖杰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7-210,共4页
<Abstrcat>
关键词 美国红鱼 生产性繁育 养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