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西北地区晚霜冻结束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
27
1
作者
陈少勇
夏权
+1 位作者
王劲松
楼望萍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3,共6页
利用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气温和NCEP/NCAR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K检验、子波分析、功率谱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近49a西北地区晚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晚霜冻结束日期具有较大的空...
利用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气温和NCEP/NCAR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K检验、子波分析、功率谱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近49a西北地区晚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晚霜冻结束日期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青海高原晚霜冻结束最晚,其次是北疆—河西走廊—宁夏,陇东—陕北,结束最早区为南疆和陇南—陕南。全区平均以1.9d/10a的速率提前,其中45%的站点显著提前(P<0.05),提前最大的地区在青海西北部—南疆东部,达5~8d/10a。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西北地区晚霜冻结束早且年际变化小,1997年有明显的突变现象,近49a来晚霜冻有显著的2.4a和2.7a周期。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地区晚霜冻的结束逐年提前,但近10a呈推迟趋势的站有所增多;影响西北地区晚霜冻的环流特征量主要有北非副高和极涡,与北非副高呈负相关,与极涡呈正相关。近10a晚霜冻结束偏迟的原因可能与极涡面积增大和北非副高面积减小有关;5月500hPa高度场合成分析表明,晚霜冻结束偏早年,亚洲北部盛行纬向环流,东亚大槽浅,西北地区受蒙古高压脊控制,不利于降温天气出现;晚霜冻偏迟年,亚洲北部盛行径向环流,西北地区上空不断有来自西北欧滑下的冷空气,易形成强降温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霜冻
气候变化
环流
西北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西北地区1961~2009年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少勇
楼望萍
+1 位作者
张俊红
王劲松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12年第3期167-171,共5页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9 a中国西北区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中国西北地区无霜期...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9 a中国西北区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中国西北地区无霜期最长的地方在陇南–陕南,平均220 d以上,其次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地区平均200?d以上。无霜期最短的地方主要在青海高原,一般不足3个月。北疆-河西走廊120 d^140 d,甘肃河东–陕北150 d^160 d。2) 西北地区无霜期平均以3.8 d/10 a的速率增加,1987年有明显的突变现象。近49年来无霜期有显著的3年周期;3) 西北地区有90%的站点以2~5 d/10 a的速率延长。通过各年代际的变化来看,1960~1970年代大多数地方无霜期偏短,1980年代开始增加,1990年代有58%的站偏长,近10年,有92%的站无霜期偏长;4) 受气候变暖影响,寒冷日数减少,终霜冻提前,初霜冻推迟,无霜期延长。但对无霜期的贡献,终霜冻高于初霜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霜期
气候变化
西北地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西北地区初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
26
3
作者
陈少勇
郑延祥
+1 位作者
楼望萍
郭玉珍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5-172,共8页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年-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气温和NCEP/NCAR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2.49a中国西北区初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西北...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年-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气温和NCEP/NCAR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2.49a中国西北区初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西北地区初霜冻开始最迟的地方在陇南-陕南,平均出现在11月上旬,其次是南疆盆地出现在10月中下旬;初霜冻开始最早的地方在青海高原,一般开始在8月下旬,其余的地方初霜冻开始在9月中下旬-10月上旬。初霜冻开始期的稳定性较差,特别是北疆、高原北部和南部;②西北地区初霜冻平均以1.8d/10a的速率推迟,1986年有明显的突变现象,近49a来初霜冻有显著的2~3a周期;③西北地区有85%的站点以(2-4)d/10a的速率推迟,通过各年代际的变化来看,1980年代以来有50%以上的站偏迟,特别是近10a,有接近90%的站偏迟:④从环流特征量分析,影响西北地区初霜冻的环流特征量主要有副高正相关和极涡负相关;10月500hPa高度场合成分析表明,初霜冻偏迟年,东亚大槽浅,西太副高偏西偏强,亚洲中北部盛行纬向环流,中国西北区处于新疆脊控制之下,不利于出现降温天气;初霜冻偏早年,乌山脊强,东亚槽深,西太副高偏东偏弱,亚洲中北部盛行径向环流,西北地区上空不断有来自乌山脊前的冷空气,易形成强降温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霜冻
气候变化
环流特征
合成分析
西北地区
原文传递
题名
西北地区晚霜冻结束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被引量:
27
1
作者
陈少勇
夏权
王劲松
楼望萍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白银市气象局
慈溪市气象局
出处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3,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5054)
白银市科技计划项目(GK2011-2-087A)
文摘
利用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气温和NCEP/NCAR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K检验、子波分析、功率谱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对近49a西北地区晚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晚霜冻结束日期具有较大的空间差异,青海高原晚霜冻结束最晚,其次是北疆—河西走廊—宁夏,陇东—陕北,结束最早区为南疆和陇南—陕南。全区平均以1.9d/10a的速率提前,其中45%的站点显著提前(P<0.05),提前最大的地区在青海西北部—南疆东部,达5~8d/10a。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西北地区晚霜冻结束早且年际变化小,1997年有明显的突变现象,近49a来晚霜冻有显著的2.4a和2.7a周期。表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地区晚霜冻的结束逐年提前,但近10a呈推迟趋势的站有所增多;影响西北地区晚霜冻的环流特征量主要有北非副高和极涡,与北非副高呈负相关,与极涡呈正相关。近10a晚霜冻结束偏迟的原因可能与极涡面积增大和北非副高面积减小有关;5月500hPa高度场合成分析表明,晚霜冻结束偏早年,亚洲北部盛行纬向环流,东亚大槽浅,西北地区受蒙古高压脊控制,不利于降温天气出现;晚霜冻偏迟年,亚洲北部盛行径向环流,西北地区上空不断有来自西北欧滑下的冷空气,易形成强降温天气。
关键词
晚霜冻
气候变化
环流
西北地区
Keywords
Late frost date
Climatic change
Circulation
Northwest China
分类号
S425 [农业科学—植物保护]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西北地区1961~2009年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
2
2
作者
陈少勇
楼望萍
张俊红
王劲松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白银市气象局
慈溪市气象局
出处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12年第3期167-171,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5054)
白银市科技计划项目(GK2011-2-087A)资助。
文摘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49 a中国西北区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 中国西北地区无霜期最长的地方在陇南–陕南,平均220 d以上,其次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地区平均200?d以上。无霜期最短的地方主要在青海高原,一般不足3个月。北疆-河西走廊120 d^140 d,甘肃河东–陕北150 d^160 d。2) 西北地区无霜期平均以3.8 d/10 a的速率增加,1987年有明显的突变现象。近49年来无霜期有显著的3年周期;3) 西北地区有90%的站点以2~5 d/10 a的速率延长。通过各年代际的变化来看,1960~1970年代大多数地方无霜期偏短,1980年代开始增加,1990年代有58%的站偏长,近10年,有92%的站无霜期偏长;4) 受气候变暖影响,寒冷日数减少,终霜冻提前,初霜冻推迟,无霜期延长。但对无霜期的贡献,终霜冻高于初霜冻。
关键词
无霜期
气候变化
西北地区
分类号
P4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西北地区初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
被引量:
26
3
作者
陈少勇
郑延祥
楼望萍
郭玉珍
机构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
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
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
白银市气象局
慈溪市气象局
出处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5-172,共8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40975054)
白银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GK2011-2-087A)
白银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GK20124-2-069A)
文摘
利用中国西北地区135个测站,1961年-2009年历年逐日地面最低气温和NCEP/NCAR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子波分析、功率谱分析和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2.49a中国西北区初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中国西北地区初霜冻开始最迟的地方在陇南-陕南,平均出现在11月上旬,其次是南疆盆地出现在10月中下旬;初霜冻开始最早的地方在青海高原,一般开始在8月下旬,其余的地方初霜冻开始在9月中下旬-10月上旬。初霜冻开始期的稳定性较差,特别是北疆、高原北部和南部;②西北地区初霜冻平均以1.8d/10a的速率推迟,1986年有明显的突变现象,近49a来初霜冻有显著的2~3a周期;③西北地区有85%的站点以(2-4)d/10a的速率推迟,通过各年代际的变化来看,1980年代以来有50%以上的站偏迟,特别是近10a,有接近90%的站偏迟:④从环流特征量分析,影响西北地区初霜冻的环流特征量主要有副高正相关和极涡负相关;10月500hPa高度场合成分析表明,初霜冻偏迟年,东亚大槽浅,西太副高偏西偏强,亚洲中北部盛行纬向环流,中国西北区处于新疆脊控制之下,不利于出现降温天气;初霜冻偏早年,乌山脊强,东亚槽深,西太副高偏东偏弱,亚洲中北部盛行径向环流,西北地区上空不断有来自乌山脊前的冷空气,易形成强降温天气。
关键词
初霜冻
气候变化
环流特征
合成分析
西北地区
Keywords
Data of first frost
Climatic change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
Composite analysis
Northwest China
分类号
P468.0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西北地区晚霜冻结束日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
陈少勇
夏权
王劲松
楼望萍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西北地区1961~2009年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
陈少勇
楼望萍
张俊红
王劲松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12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中国西北地区初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
陈少勇
郑延祥
楼望萍
郭玉珍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