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5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奇巧结合 天人合一 东阳竹根雕艺术的创作
被引量:
1
1
作者
楼浩彬
厉锦兰
《上海工艺美术》
2014年第1期112-114,共3页
竹根雕源于传统的民间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竹根雕创作者不能满足干传统.要大胆创新.使竹根雕逐渐由模仿、讲究精细、刀法纯熟转向因材施艺,并向发现自然美、创造艺术美的方向发展。笔者在设计创作竹根雕时,吸取了东阳传统木雕的...
竹根雕源于传统的民间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竹根雕创作者不能满足干传统.要大胆创新.使竹根雕逐渐由模仿、讲究精细、刀法纯熟转向因材施艺,并向发现自然美、创造艺术美的方向发展。笔者在设计创作竹根雕时,吸取了东阳传统木雕的精华,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创作风格.作品扎根传统.并融入现代美学理念.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动竹根雕作品的提升,创作出一件件竹根雕艺术精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根雕
创作者
根雕艺术
天人合一
民间工艺
设计创作
美学理念
创作风格
原文传递
竹木镶拼工艺之美
2
作者
楼浩彬
厉锦兰
《上海工艺美术》
2021年第2期49-51,共3页
竹,历来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和追捧,绘画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之一,又与松(柏)、梅花号称"岁寒三友"。竹,真君子也。而竹根雕作品的价值不亚于海南黄花梨制品,之所以能与它媲美,取决于竹根雕具有与之相...
竹,历来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和追捧,绘画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之一,又与松(柏)、梅花号称"岁寒三友"。竹,真君子也。而竹根雕作品的价值不亚于海南黄花梨制品,之所以能与它媲美,取决于竹根雕具有与之相应的品质内涵与外观价值。另有一种堪称"珍宝"的千年乌木是经历成千上万年炭化而成的碳化木(不同于生长于南亚、非洲的现实乌木树),其质地、色泽、纹理堪比紫檀,而更具有稀少、不可再生的特点。用此两种材料镶拚雕刻成群组艺术品,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融合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艺之美
绘画题材
竹根雕
文人雅士
岁寒三友
四君子
乌木
黄花梨
原文传递
自然美与工艺美的融合 从《南湖之波》浅谈东阳木雕创新思路
3
作者
楼浩彬
厉锦兰
《上海工艺美术》
2012年第2期108-109,共2页
在2011年的杭州西湖博览会上,一件献礼建党90周年的木雕作品《南湖之波》获得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其不但在传统的东阳木雕创作理念上大有突破,而且堪称自然美和工艺美的完美融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昌教授...
在2011年的杭州西湖博览会上,一件献礼建党90周年的木雕作品《南湖之波》获得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其不但在传统的东阳木雕创作理念上大有突破,而且堪称自然美和工艺美的完美融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昌教授称赞:“构思显眼,造型简洁,极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雕作品
工艺美
自然美
创新思路
南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杭州西湖博览会
艺术表现力
原文传递
群组雕——竹根雕发展史上的奇葩
4
作者
楼浩彬
厉锦兰
《上海工艺美术》
2008年第4期72-74,共3页
竹根雕是一门古老的技艺,但是发展至今,大多数作品都以单件的形式出现,没能冲破传统限制。本文首先回溯了竹根雕的历史,分析了竹根雕的现状,然后过渡到竹根雕的创新点群组竹根雕出现,再谈了自己群组竹根雕的创作心得。本文的目的不在于...
竹根雕是一门古老的技艺,但是发展至今,大多数作品都以单件的形式出现,没能冲破传统限制。本文首先回溯了竹根雕的历史,分析了竹根雕的现状,然后过渡到竹根雕的创新点群组竹根雕出现,再谈了自己群组竹根雕的创作心得。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宣传自己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而在于唤起业内人士对群组竹根雕这一创新形式的重视,也希望以此来为竹根雕的发展尽些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根雕
艺术
群组
发展史
奇葩
原文传递
非遗雕刻中的匠心传承
5
作者
厉锦兰
楼浩彬
《上海工艺美术》
2023年第1期90-92,共3页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快速膨胀和互联网的迅猛传播,各种数据化信息被不停地生产、收集、存储、处理与利用,自媒体、大数据时代随之来临。注意力被迅速吸引,对我们传统艺术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互联网
数据化
快速膨胀
信息化
原文传递
题名
奇巧结合 天人合一 东阳竹根雕艺术的创作
被引量:
1
1
作者
楼浩彬
厉锦兰
出处
《上海工艺美术》
2014年第1期112-114,共3页
文摘
竹根雕源于传统的民间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竹根雕创作者不能满足干传统.要大胆创新.使竹根雕逐渐由模仿、讲究精细、刀法纯熟转向因材施艺,并向发现自然美、创造艺术美的方向发展。笔者在设计创作竹根雕时,吸取了东阳传统木雕的精华,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创作风格.作品扎根传统.并融入现代美学理念.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推动竹根雕作品的提升,创作出一件件竹根雕艺术精品。
关键词
竹根雕
创作者
根雕艺术
天人合一
民间工艺
设计创作
美学理念
创作风格
分类号
J314.2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竹木镶拼工艺之美
2
作者
楼浩彬
厉锦兰
机构
不详
出处
《上海工艺美术》
2021年第2期49-51,共3页
文摘
竹,历来受文人雅士的喜爱和追捧,绘画题材中梅、兰、竹、菊被誉为"四君子"之一,又与松(柏)、梅花号称"岁寒三友"。竹,真君子也。而竹根雕作品的价值不亚于海南黄花梨制品,之所以能与它媲美,取决于竹根雕具有与之相应的品质内涵与外观价值。另有一种堪称"珍宝"的千年乌木是经历成千上万年炭化而成的碳化木(不同于生长于南亚、非洲的现实乌木树),其质地、色泽、纹理堪比紫檀,而更具有稀少、不可再生的特点。用此两种材料镶拚雕刻成群组艺术品,产生了意想不到的融合美。
关键词
工艺之美
绘画题材
竹根雕
文人雅士
岁寒三友
四君子
乌木
黄花梨
分类号
J30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自然美与工艺美的融合 从《南湖之波》浅谈东阳木雕创新思路
3
作者
楼浩彬
厉锦兰
出处
《上海工艺美术》
2012年第2期108-109,共2页
文摘
在2011年的杭州西湖博览会上,一件献礼建党90周年的木雕作品《南湖之波》获得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认可。其不但在传统的东阳木雕创作理念上大有突破,而且堪称自然美和工艺美的完美融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泥人张第四代传人张昌教授称赞:“构思显眼,造型简洁,极富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关键词
木雕作品
工艺美
自然美
创新思路
南湖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杭州西湖博览会
艺术表现力
分类号
J314.2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群组雕——竹根雕发展史上的奇葩
4
作者
楼浩彬
厉锦兰
出处
《上海工艺美术》
2008年第4期72-74,共3页
文摘
竹根雕是一门古老的技艺,但是发展至今,大多数作品都以单件的形式出现,没能冲破传统限制。本文首先回溯了竹根雕的历史,分析了竹根雕的现状,然后过渡到竹根雕的创新点群组竹根雕出现,再谈了自己群组竹根雕的创作心得。本文的目的不在于宣传自己在这一领域取得的成就,而在于唤起业内人士对群组竹根雕这一创新形式的重视,也希望以此来为竹根雕的发展尽些绵薄之力。
关键词
竹根雕
艺术
群组
发展史
奇葩
分类号
J313.5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非遗雕刻中的匠心传承
5
作者
厉锦兰
楼浩彬
机构
不详
出处
《上海工艺美术》
2023年第1期90-92,共3页
文摘
引言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信息化的快速膨胀和互联网的迅猛传播,各种数据化信息被不停地生产、收集、存储、处理与利用,自媒体、大数据时代随之来临。注意力被迅速吸引,对我们传统艺术来说,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互联网
数据化
快速膨胀
信息化
分类号
J314.2 [艺术—美术]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奇巧结合 天人合一 东阳竹根雕艺术的创作
楼浩彬
厉锦兰
《上海工艺美术》
2014
1
原文传递
2
竹木镶拼工艺之美
楼浩彬
厉锦兰
《上海工艺美术》
2021
0
原文传递
3
自然美与工艺美的融合 从《南湖之波》浅谈东阳木雕创新思路
楼浩彬
厉锦兰
《上海工艺美术》
2012
0
原文传递
4
群组雕——竹根雕发展史上的奇葩
楼浩彬
厉锦兰
《上海工艺美术》
2008
0
原文传递
5
非遗雕刻中的匠心传承
厉锦兰
楼浩彬
《上海工艺美术》
2023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