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366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蔡炜龙 余胜 +1 位作者 汪伟民 楼能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8期790-793,I0005,共5页
目的探讨miR-366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30对人胆囊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将GBC-SD和SGC-996细胞分为miR-3662组和miR-NC组,其中miR-3662组细胞转染miR-3662,miR-NC细胞转染miR-NC;将8只裸鼠随机分... 目的探讨miR-3662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对胆囊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选取30对人胆囊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标本;将GBC-SD和SGC-996细胞分为miR-3662组和miR-NC组,其中miR-3662组细胞转染miR-3662,miR-NC细胞转染miR-NC;将8只裸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阴性对照组,每组4只,其中实验组裸鼠接种miR-3662组细胞,阴性对照组裸鼠接种miR-NC组细胞。采用qRT-PCR法检测miR-3662在30对人胆囊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采用CCK-8法检测转染细胞的吸光度(A)值、平板克隆形成实验观察细胞集落形成数、制取裸鼠皮下移植瘤检测瘤体质量。结果 miR-3662在人胆囊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P<0.05);miR-3662组GBC-SD和SGC-996的miR-3662的相对表达量较miR-NC组均明显上调(均P<0.05);加入CCK-8后第5天时,与miR-NC组相比,miR-3662组细胞A450值明显为小(P<0.05);miR-3662组GBC-SD和SGC-996的集落形成数较miR-NC组均明显减少(均P<0.05);实验组的裸鼠皮下移植瘤体质量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miR-3662在人胆囊癌组织中低表达,能够抑制人胆囊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可能作为胆囊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miR-3662 增殖
下载PDF
siRNA沉默CD44表达对人胆囊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蔡炜龙 余胜 +2 位作者 汪伟民 许洪宝 楼能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1期1133-1137,共5页
目的探讨siRNA沉默CD44表达对人胆囊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在人胆囊癌细胞株EH-GB1和GBC-SD中敲低CD44的表达;通过CCK8实验检测si-NC和si-CD44对人胆囊癌细胞株EH-GB1和GBC-SD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 目的探讨siRNA沉默CD44表达对人胆囊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方法利用RNA干扰技术在人胆囊癌细胞株EH-GB1和GBC-SD中敲低CD44的表达;通过CCK8实验检测si-NC和si-CD44对人胆囊癌细胞株EH-GB1和GBC-SD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迁移实验检测其对迁移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其对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转染si-CD44对胆囊癌细胞GBC-SD和EH-GB1的增殖能力无明显影响(P>0.05),但能明显抑制胆囊癌细胞的迁移能力[si-NC组穿膜细胞数在人胆囊癌细胞株EH-GB1、GBC-SD分别为(193.7±3.9)、(193.7±7.8)个,明显大于si-CD44组的(88.7±5.8)、(110.3±5.5)个(t=15.12、10.42,均P<0.05)]和侵袭能力[(si-NC组穿膜细胞数在人胆囊癌细胞株EH-GB1、GBC-SD分别为(175.3±7.5)、(188.0±9.0)个,明显大于si-CD44组的(85.3±3.7)、(73.0±3.6)个(t=10.74、11.84,均P<0.05)]。结论CD44能够促进胆囊癌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可能作为胆囊癌治疗的生物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肿瘤 CD44 SIRNA 增殖 侵袭 迁移
下载PDF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 被引量:2
3
作者 楼能 蔡炜龙 叶国超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11期905-910,916,共7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湖州市中心医院行胃癌或结直肠癌根治术的5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VTE的发生特点,根据术后发生VTE与否将患...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湖州市中心医院行胃癌或结直肠癌根治术的5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VTE的发生特点,根据术后发生VTE与否将患者分为VTE组(72例)和非VTE组(446例)。将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术后VTE相关因素,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18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发生术后VTE的有72例,发生率为13.90%,其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53例,肺栓塞(PE)19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VTE组患者年龄、术后D二聚体水平、糖尿病和术前化疗的发生率高于非VTE组,肿瘤分期较非VTE组更晚,而围手术期的药物及机械预防率低于非VTE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龄(≥65岁,OR=1.781,95%CI=1.009~3.145,P=0.046)、肿瘤分期晚(Ⅲ/Ⅳ期,OR=1.960,95%CI=1.135~3.387,P=0.016)及术后D二聚体升高(≥5 mg/mL,OR=2.936,95%CI=1.542~5.591,P=0.001)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VTE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机械预防(OR=0.528,95%CI=0.309~0.792,P=0.018)和药物预防(OR=0.652,95%CI=0.326~0.798,P=0.031)为术后VTE的保护因素。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VTE的高危因素有老龄(≥65岁)、肿瘤分期晚(Ⅲ/Ⅳ期)、术后D二聚体升高(≥5 m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静脉血栓栓塞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营养风险筛查对超重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作用 被引量:1
4
作者 楼能 汪伟民 +2 位作者 许洪宝 毛靖 蔡炜龙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23期2560-2562,共3页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对超重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8年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256例超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目的探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对超重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预测作用。方法收集2011年8月至2018年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普外科行胃癌根治术的256例超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术前一般资料、手术相关资料、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根据NRS2002评分进行分组,总分≥3分者为高评分组,<3分者为低评分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超重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256例超重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术后,出现并发症62例(24.2%),其中高评分组22例(31.9%),低评分组40例(21.4%),高评分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低评分组(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高NRS2002评分(≥3分)、年龄≥65岁、糖尿病、低白蛋白血症(<35 g/L)与术后并发症有关(均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发现高NRS2002评分和糖尿病是超重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3.071、4.242,均P<0.05)。结论超重胃癌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存在营养风险,高NRS2002评分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将会导致预后不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风险筛查 超重 胃癌 并发症
下载PDF
超重或肥胖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蔡炜龙 余胜 +2 位作者 汪伟民 许洪宝 楼能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9期1198-1199,共2页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中超重及肥胖患者的比例,探讨该人群的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超重或肥胖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93例超重或肥胖胃癌患者中,单因素分...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中超重及肥胖患者的比例,探讨该人群的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3例超重或肥胖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在193例超重或肥胖胃癌患者中,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NRS2002评分、糖尿病与术后并发症有关.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NRS2002评分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胃癌患者中超重或肥胖患者的比例越来越高.针对超重或肥胖胃癌患者这一群体,根据术后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筛选出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对其进行适当的围手术期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重 肥胖 并发症 胃癌
下载PDF
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引流液细菌培养对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6
作者 蔡炜龙 余胜 +2 位作者 汪伟民 许洪宝 楼能 《浙江临床医学》 2019年第11期1505-1507,共3页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盆腔引流液细菌培养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中的临床预测价值及可行性,以期为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60例,于术...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及盆腔引流液细菌培养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中的临床预测价值及可行性,以期为吻合口漏的早期诊治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2016年6月至2018年10月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60例,于术前及术后第1、3天检测血清CRP及PCT质量浓度,术后第1、3、5天无菌法采集盆腔引流液行细菌培养,分析CRP、PCT及细菌培养结果对吻合口漏发生的早期预测价值.结果 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有8例(13%)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漏组患者血清CRP、PCT水平在术后第3天明显高于非吻合口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漏组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在术后第1、3、5天分别是25%、62.5%和85.7%,均较非吻合口漏组高,但仅在第3、5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术后第3天出现高水平CRP、PCT应警惕吻合口漏发生,建议影像学评估.盆腔引流液细菌培养阳性率升高对吻合口漏有早期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癌 吻合口漏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下载PDF
左半与右半结肠癌K-RAS基因及肿瘤浸润T细胞表达的比较
7
作者 许洪宝 张贵阳 +3 位作者 郑照正 蔡炜龙 汪伟民 楼能 《浙江医学》 CAS 2019年第12期1305-1307,1311,共4页
目的对左半与右半结肠癌K-RAS基因及肿瘤浸润T细胞(TIL)表达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315例。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淋巴转移情况、肿瘤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采用二代测序法检测... 目的对左半与右半结肠癌K-RAS基因及肿瘤浸润T细胞(TIL)表达进行对比分析。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患者315例。采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淋巴转移情况、肿瘤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采用二代测序法检测KRAS基因突变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TIL(CD3^+、CD4^+T淋巴细胞)的表达情况,对左、右半结肠癌的临床特征及K-RAS基因突变、TIL表达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左、右半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淋巴转移状态、肿瘤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半结肠癌K-RAS基因野生型的比例高于右半结肠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7,P<0.05);左半结肠癌中TIL的比例高于右半结肠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右半结肠癌患者肝转移和肺转移比例均高于左半结肠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左半与右半结肠癌K-RAS基因及肿瘤浸润T细胞的表达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K-RAS基因 肿瘤浸润T细胞
下载PDF
siRNA沉默NUMB表达对胆囊癌细胞NOZ和GBC-SD增殖和转移的影响
8
作者 蔡炜龙 余胜 +1 位作者 汪伟民 楼能 《浙江医学》 CAS 2020年第14期1473-1476,I0002,共5页
目的探讨NUMB对胆囊癌细胞NOZ和GBC-SD的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应用RNA干扰技术敲低人胆囊癌细胞NOZ和GBC-SD中NUMB的表达,将人胆囊癌细胞NOZ和GBC-SD分别分为实验组(si-NUMB组)和对照组(CTRL组),其中si-NUMB组转染si-NUMB,CTRL组转染... 目的探讨NUMB对胆囊癌细胞NOZ和GBC-SD的增殖和迁移的作用。方法应用RNA干扰技术敲低人胆囊癌细胞NOZ和GBC-SD中NUMB的表达,将人胆囊癌细胞NOZ和GBC-SD分别分为实验组(si-NUMB组)和对照组(CTRL组),其中si-NUMB组转染si-NUMB,CTRL组转染阴性对照剂si-NC。采用CCK-8法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吸光度(OD)值来表示];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两组细胞的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UMB及上皮间质转化关键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NOZ细胞中,与CTRL组相比,si-NUMB组中的OD值在第2、3、4、5天时均明显为高(均P<0.05);GBC-SD细胞中,与CTRL组相比,si-NUMB组中的OD值在第3、4、5天时均明显为高(均P<0.05)。与CTRL组比较,si-NUMB组中人胆囊癌NOZ和GBC-SD细胞的迁移细胞的数量均明显升高(均P<0.05)。与CTRL组相比,NOZ和GBC-SD细胞在si-NUMB组中NUMB、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为低而Snail-1、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为高(均P<0.01)。结论NUMB能够抑制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可能作为胆囊癌治疗的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癌 NUMB siRNA 增殖 迁移
下载PDF
BMI分层与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汪伟民 蔡炜龙 +1 位作者 楼能 许洪宝 《浙江创伤外科》 2018年第2期339-340,共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不同BMI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477例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在477例患者中,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BMI、年龄...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并探讨不同BMI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477例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结果在477例患者中,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BMI、年龄、术中出血、联合切除、吻合方式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独立预后因素。在BMI分组中,消瘦及肥胖均有较高的危险度,而偏胖组与正常组相比,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升高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的BMI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不同,更加细化的BMI分层有助于对术后并发症更好的预测;针对与术后并发症相关的危险因素,尤其是一些可在术前评估的因素,对其进行围手术期干预,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重指数 胃癌 术后并发症 肥胖
下载PDF
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及麻醉清醒前是否拔除导尿管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姚博炜 高斌 楼能 《浙江医学》 CAS 2022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以及麻醉清醒前是否拔除导尿管的影响。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胸科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150例患者,根据麻醉苏醒期是否发生躁动分为躁动组与无躁动组,比较两组患... 目的探讨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以及麻醉清醒前是否拔除导尿管的影响。方法回顾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州市中心医院胸科接受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150例患者,根据麻醉苏醒期是否发生躁动分为躁动组与无躁动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根据患者是否在麻醉清醒前拔除导尿管将患者分为麻醉清醒前拔除导尿管(观察组)和麻醉清醒前未拔除导尿管(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尿道刺激发生率、躁动发生率、舒适度评分、疼痛评分、术后麻醉苏醒时间的差异。结果150例胸科手术患者中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23例,躁动发生率为15.3%。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出血量≥200 ml、术后无镇痛、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管、肌松药物残留、麻醉清醒后拔除导尿管是导致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150例患者中观察组93例,对照组57例,观察组尿道刺激发生率、躁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两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3 d的舒适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而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指令恢复时间均明显更短(均P<0.05)。结论手术时间≥120 min、术中出血量≥200 ml、术后无镇痛、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管、肌松药物残留、麻醉清醒后拔除导尿管是导致胸科手术患者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麻醉清醒前拔除导尿管可减少术后躁动、减轻尿道刺激,提升患者躯体舒适度,有利于加快患者苏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科手术 麻醉苏醒期 躁动 影响因素 拔管
下载PDF
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期因子水平对肝癌的诊断 被引量:2
11
作者 沈华 张津瑜 +3 位作者 余胜 尹磊 楼能 魏云海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9年第24期2987-2989,299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中期因子(Midkine,MK)水平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方法检测58例肝细胞癌患者、52例肝硬化患者和4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MK浓度,并绘制ROC曲线,计算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等检验参数并与血清AFP的检测结果相比... 目的探讨血清中期因子(Midkine,MK)水平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方法检测58例肝细胞癌患者、52例肝硬化患者和4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MK浓度,并绘制ROC曲线,计算其诊断灵敏度、特异度等检验参数并与血清AFP的检测结果相比较。结果肝细胞癌患者、肝硬化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清MK浓度分别为1 247. 80(963. 0,2 104. 90) ng/L,742. 80(458. 25,893. 70) ng/L,331. 53(246. 63,465. 79) ng/L。肝细胞癌患者MK水平显著高于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MK检测肝细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 959,显著高于AFP的曲线下面积(AUC=0. 8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以MK水平> 860 ng/L为临界值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82. 76%,特异度为96. 00%;而以AFP水平> 20 ng/L为临界值,诊断肝癌的灵敏度为70. 69%,特异度为78. 00%,前者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血清MK浓度对临床肝癌患者有一定诊断价值,且对于AFP阴性肝癌诊断有较好的补充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期因子 ELISA 肝癌 诊断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