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8例肛管直肠黏膜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1
1
作者 赖玉梅 李忠武 +5 位作者 李欢 吴艳 时云飞 周立新 楼雨彤 崔传亮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62-269,共8页
目的:总结肛管直肠黏膜黑色素瘤(anorectal mucosal melanoma,ARMM)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8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原发性ARMM手术切除标本共68例,复阅病理切片评估病理特征,分期采用Slingluf... 目的:总结肛管直肠黏膜黑色素瘤(anorectal mucosal melanoma,ARMM)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8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原发性ARMM手术切除标本共68例,复阅病理切片评估病理特征,分期采用Slingluff分期法。结果:(1)临床特征:患者诊断时中位年龄61.5岁,男女比例1∶1.62,首发临床表现最常见的是便血(49例);肿瘤部位最常见的是肛管直肠(66.2%),其次为直肠(20.6%);诊断时分期为Ⅰ期28例(局限期,41.2%),Ⅱ期25例(区域淋巴结转移期,36.8%),Ⅲ期15例(远处转移期,22.1%);5例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其余为腹会阴联合切除术,48例术后接受了辅助治疗。(2)病理特征:大体检查88.2%为隆起型肿块,肿瘤中位最大径3.5 cm,中位厚度1.25 cm,黏膜肌以下浸润深度0~5.00 cm(中位1.00 cm);肿瘤浸润达固有肌层者27例,达肠周脂肪组织者16例;67.6%为无色素性或色素不明显;细胞形态最常见的是上皮样(45例,66.2%);89.7%有溃疡形成,35.3%可见坏死,55.9%有血管淋巴管侵犯,30.9%有神经周围侵犯,核分裂象计数中位值18/mm^(2);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100、HMB-45和Melan-A阳性率分别为92.0%、92.6%、98.0%,Ki-67增殖指数中位值50%;53例进行了CKIT、BRAF及NRAS基因突变检测,突变率分别为17.0%(9例),3.8%(2例),9.4%(5例)。(3)预后:66例患者获得了随访资料,中位随访17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7.4个月,1年、2年、5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6.8%、36.8%、17.2%;诊断时淋巴结转移率56.3%;49例(84.5%)发生了远隔部位转移,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肝;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最大径(>3.5 cm)、黏膜肌以下浸润深度(>1.0 cm)、坏死、血管淋巴管侵犯、BRAF基因突变、术后未行辅助治疗、肿瘤浸润层次深、诊断时分期晚均为总生存期的预后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血管淋巴管侵犯、BRAF基因突变为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诊断时分期相关的P值接近临界值。结论:ARMM患者的总体预后差,血管淋巴管侵犯、BRAF基因突变是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Slingluff分期法可以有效提示预后,诊断时应详尽评估病理特征,明确分期,并尽可能做基因检测;肿瘤黏膜肌以下的浸润深度可能是比肿瘤厚度更好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膜黑色素瘤 肛管直肠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