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酰胺类除草剂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影响及氧化损伤效应 被引量:11
1
作者 李薪芳 索亚萍 +2 位作者 楼鸳鸯 徐超 刘维屏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9-247,共9页
酰胺类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对水生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风险。为探究其对藻类的毒性作用,以铜绿微囊藻为对象,分别从藻类生长和氧化损伤效应角度探讨了甲草胺、乙草胺和丁草胺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酰胺类除草剂对藻类的影... 酰胺类除草剂的广泛使用对水生生态环境构成了潜在风险。为探究其对藻类的毒性作用,以铜绿微囊藻为对象,分别从藻类生长和氧化损伤效应角度探讨了甲草胺、乙草胺和丁草胺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酰胺类除草剂对藻类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和剂量–效应关系,低浓度暴露组刺激藻类增长,高浓度表现为抑制作用;3种酰胺类除草剂增加了铜绿微囊藻的氧化压力,并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其中,藻体内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增加,同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也显著增强。经96 h暴露后,甲草胺(32.0 mg·L^(-1))、乙草胺(32.0 mg·L^(-1))和丁草胺(15.0 mg·L^(-1))暴露溶液中相对MDA含量分别为138%、204%和154%,相对SOD活性分别为116%、87%和115%,相对POD活性分别475%、278%和627%。结合生物量及氧化损伤效应实验结果可知,3种除草剂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大小顺序为丁草胺>乙草胺>甲草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除草剂 铜绿微囊藻 氧化损伤效应 生长抑制
下载PDF
熊果苷抑制斑马鱼胚胎黑色素合成的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陆彬 楼鸳鸯 +3 位作者 陈楚楚 章超男 徐超 方兆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6-120,共5页
为探讨美白化学品熊果苷对黑色素合成的抑制效果,以斑马鱼胚胎为模型,将其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熊果苷溶液后,观察其黑色素生成情况,并进一步测定体内黑色素合成通路上部分关键基因的表达.定性观察表明,随着熊果苷浓度的增加,其对黑色素生... 为探讨美白化学品熊果苷对黑色素合成的抑制效果,以斑马鱼胚胎为模型,将其暴露于不同浓度的熊果苷溶液后,观察其黑色素生成情况,并进一步测定体内黑色素合成通路上部分关键基因的表达.定性观察表明,随着熊果苷浓度的增加,其对黑色素生成的抑制明显增强.基因表达分析表明,熊果苷通过对眼皮肤白化病II型(OCA2),酪氨酸酶(TYR)和银色毛发(SILV)等黑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抑制,进而抑制了黑色素的合成.上述结果解释了熊果苷在黑色素抑制过程中的作用机理,为斑马鱼胚胎模型在美白物质筛选中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苷 斑马鱼胚胎 黑色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