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谈东山双区石磨盘 被引量:1
1
作者 樊万象 《农业考古》 1991年第1期283-283,299,共2页
黑龙江省穆棱县穆棱镇东山(二百户)砖场,1987年取土制砖,在土层中发现陶器、石器等。其中有一件罕见的双区石磨盘。笔者为了探讨这种石磨盘的产生、用途以及在谷物加工工具中的地位试谈粗浅看法。
关键词 谷物加工工具 东山双区石磨盘 形态特征 使用方法 保存 出土文物
下载PDF
牡丹江边墙调查简报 被引量:11
2
作者 樊万象 《北方文物》 1986年第3期42-45,共4页
牡丹江边墙,修筑在牡丹江市郊北部山区,距市中心约25公里,当地称为边墙岭。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自1979年7月20日首次调查起,到1984年4月28日止,对牡丹江边墙进行了五次调查,历时21天,行程约250余公里,踏查边墙约50公里,现将调查情况简... 牡丹江边墙,修筑在牡丹江市郊北部山区,距市中心约25公里,当地称为边墙岭。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自1979年7月20日首次调查起,到1984年4月28日止,对牡丹江边墙进行了五次调查,历时21天,行程约250余公里,踏查边墙约50公里,现将调查情况简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墙 调查简报 金代 牡丹江市 墙体 蒙古 文字 古代军事 管理站 山梁
原文传递
“古州之印”与地望 被引量:6
3
作者 樊万象 《北方文物》 1985年第3期41-41,共1页
1984年7月4日,牡丹江铁路医院职工任广才同志在市北郊八达沟口公路左侧的坡地中,发现一方完整的铜印。笔者和罗葆森同志于7月17日对出印现场作了调查。此印出土地南距市中心约1公里,东距牡丹江边墙东端约15公里,而紧临牡丹江北山的东山... 1984年7月4日,牡丹江铁路医院职工任广才同志在市北郊八达沟口公路左侧的坡地中,发现一方完整的铜印。笔者和罗葆森同志于7月17日对出印现场作了调查。此印出土地南距市中心约1公里,东距牡丹江边墙东端约15公里,而紧临牡丹江北山的东山山脚,北距牡丹江边墙约25公里。印呈方形(如图),边长为7厘米,面铸汉字九叠篆书“古州之印”四个字。钮为长方形,顶刻“上”字,以示用印方向,钮前侧镌刻汉字行书“古州之印”。印背左侧刻“应辨所造”四字,右侧刻有年款“天泰二年二月廿五日”九字。印重1.8公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望 金代 东山 年号 医院职工 汉字 边墙 市中心 公路 少府监
原文传递
黑龙江省牡丹江卡路遗址调查 被引量:1
4
作者 樊万象 《北方文物》 1985年第4期15-16,共2页
1980年5月,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在市郊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卡路遗址。现将调查情况报导如下: 卡路遗址位于海浪河左岸的阶地上,东北方向距牡丹江市约4公里,东距卡路生产队1.5公里,南与海浪河右岸的龙头山古城堡隔岸相对,西临铁路抽水站... 1980年5月,牡丹江市文物管理站在市郊进行考古调查时,发现了卡路遗址。现将调查情况报导如下: 卡路遗址位于海浪河左岸的阶地上,东北方向距牡丹江市约4公里,东距卡路生产队1.5公里,南与海浪河右岸的龙头山古城堡隔岸相对,西临铁路抽水站,北面约600米处是滨绥铁路干线。遗址濒临的海浪河是牡丹江的支流,东南距遗址1公里处是海浪河与牡丹江交汇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址 考古调查 东北方 文物 遗物 海浪河 椭圆形 青花瓷 黑龙江省 陶器
原文传递
黑龙江牡丹江市郊出土唐代铜镜
5
作者 樊万象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1期1036-1036,共1页
1983年7月,农民郭学、孙淑华,在牡丹江市西南郊敖东大屯北约2公里的二道沟铲地时,在土中铲出一面铜镜,献给了国家。铜镜黑漆古色,面径10、背径9.8、镜缘厚1.7厘米,重0.9公斤。镜背的纹饰分内外区。内区中心为一只躬身卧伏的兽形纽,无纽... 1983年7月,农民郭学、孙淑华,在牡丹江市西南郊敖东大屯北约2公里的二道沟铲地时,在土中铲出一面铜镜,献给了国家。铜镜黑漆古色,面径10、背径9.8、镜缘厚1.7厘米,重0.9公斤。镜背的纹饰分内外区。内区中心为一只躬身卧伏的兽形纽,无纽座。围绕兽纽周围有四只虎头长尾狮形兽,昂首侧身同向伏卧在葡萄叶实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镜黑漆古 葡萄叶 二道沟 牡丹江市 唐代铜镜 黑龙江 北约 纹饰 农民 大屯
原文传递
带齿石臼小议
6
作者 樊万象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49-49,2,共2页
石臼,是一种粮食加工工具,带齿石臼,即臼窝内壁有齿者。石臼在黑龙江省的许多古代遗迹中均有发现,采集的标本也不少。尤其带齿石臼出土的数量渐多,笔者觉得有对其进行考证的必要,因此,本文力求对带齿石臼的年代及产生过程作一点粗浅的... 石臼,是一种粮食加工工具,带齿石臼,即臼窝内壁有齿者。石臼在黑龙江省的许多古代遗迹中均有发现,采集的标本也不少。尤其带齿石臼出土的数量渐多,笔者觉得有对其进行考证的必要,因此,本文力求对带齿石臼的年代及产生过程作一点粗浅的探讨。在肇东八里城(金代古城)出土的石臼,外形皆不规整,大小亦不相等,但臼窝径皆在30厘米左右,深20厘米左右,内壁有齿。在与兰西县金代古城女儿城紧邻的女儿屯路旁,曾见一石臼,臼窝上有明显的斜纹臼齿,或许为金代的遗物。1981年,笔者在阿城市的一个村庄里,见到3件带齿石臼,均为花岗岩质,臼体有的较规整,有的不规整,其中一件的平面呈圆角长方形,长50、宽40、高35厘米,臼窝径和深度均为22厘米,窝壁上有斜纹臼齿。1982年7月,在牡丹江市郊五公里遗址北缘的一个水泡子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臼 带齿 金代 加工工具 花岗岩 出土 黑龙江省 兰西县 产生过程 粮食
原文传递
吉林省集安博物馆馆藏石臼
7
作者 樊万象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17,共2页
关键词 博物馆 集安 吉林省 藏石
原文传递
渤海故都上京龙泉府发现金佛 被引量:1
8
作者 孙元吉 樊万象 《北方文物》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7-176,共2页
1988年7月,宁安县渤海镇西地村农民在趟菜时发现小型金佛一尊(见封四)现已上缴国家。小金佛为立式,全身金黄色,身高5、肩宽1.15、插座高2厘米,重49.3克。头顶发髻,双耳垂肩。面相方颐安祥,鼓眼高鼻,合目闭嘴。上身袒胸,内衬“僧祗支”,... 1988年7月,宁安县渤海镇西地村农民在趟菜时发现小型金佛一尊(见封四)现已上缴国家。小金佛为立式,全身金黄色,身高5、肩宽1.15、插座高2厘米,重49.3克。头顶发髻,双耳垂肩。面相方颐安祥,鼓眼高鼻,合目闭嘴。上身袒胸,内衬“僧祗支”,左披袈裟式偏衫,左手提长穗净水瓶。右肩着帔帛,右手作旃檀式超肩扬起,腋腕下垂带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国 金佛 腕下垂 金黄色 故都 发现 身高 内衬 插座 南北朝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