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慢教育,一个神圣的隐喻 被引量:7
1
作者 樊吉福 《中小学德育》 2015年第2期86-87,共2页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描述了一个美丽的场景:"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无疑,... 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描述了一个美丽的场景:"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无疑,它之所以打动我们,不是因为孩子从容地扎蝴蝶结的过程,而是那一句"你慢慢来,慢慢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 隐喻 蝴蝶结 孩子 小孩
下载PDF
是谁,在静悄悄地窄化学生的眼界和心界 被引量:2
2
作者 樊吉福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6年第5期F0003-F0003,共1页
笔者听过一节小学网年级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公开课,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师在教学收尾时通过PPT课件出示了以下句子,以此说明什么是"借物喻人"。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奶奶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 笔者听过一节小学网年级语文《宋庆龄故居的樟树》的公开课,其中有这样一个环节,教师在教学收尾时通过PPT课件出示了以下句子,以此说明什么是"借物喻人"。这不再是两棵普通的樟树,樟树的高贵品质和宋庆龄奶奶的崇高人格融为了一体。正如在人们的心目中,红烛是教师的化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界 学生 PPT课件 崇高人格 宋庆龄 公开课 樟树 教师
下载PDF
生成性资源的把握和利用——以教科版《导体和绝缘体》为例 被引量:4
3
作者 樊吉福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7年第9期22-24,共3页
充分地利用、开掘和拓展生成性资源,是科学课堂教学需直面的问题。要发挥和利用好这一“不速之客”之资源的价值,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从倾听中捕捉生成性资源;从细节中发现生成性资源;从异议中升华生成性资源。由此,这些资源就... 充分地利用、开掘和拓展生成性资源,是科学课堂教学需直面的问题。要发挥和利用好这一“不速之客”之资源的价值,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从倾听中捕捉生成性资源;从细节中发现生成性资源;从异议中升华生成性资源。由此,这些资源就能发挥出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探究 生成性资源
下载PDF
成长,源自对学生的负责 被引量:1
4
作者 樊吉福 《福建教育》 2021年第36期58-59,共2页
记得初为新手教师的我,总想在课堂上一展风采。已不记得当初上过多少节公开课,只记得我在《只有一个地球》《永生的眼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课上的表现备受好评,我也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精彩表现,被评为市級语文学... 记得初为新手教师的我,总想在课堂上一展风采。已不记得当初上过多少节公开课,只记得我在《只有一个地球》《永生的眼睛》《“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课上的表现备受好评,我也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精彩表现,被评为市級语文学科带头人。然而,喧嚣过后,当我静下心来回顾教学中的细节,当我从“以生为本”出发对课堂进行反思时,我发现剔除当时课上的“热闹、喧嚣、花哨”,竟有那么多禁不起推敲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生为本 公开课 新手教师 《只有一个地球》 课堂 推敲 喧嚣 课上
下载PDF
巧用经典名句 丰盈课堂教学 被引量:1
5
作者 樊吉福 《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 2015年第3期55-56,共2页
加拿大学者大卫·杰弗里说“:我们在寻找好的讲话方式时,其实也是在寻找好的生活。”的确,一个幽默风趣的人,其生活必定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烫度”,充满了积极乐观的元素。 生活如此,教育教学亦然。常常激动于这样的课堂... 加拿大学者大卫·杰弗里说“:我们在寻找好的讲话方式时,其实也是在寻找好的生活。”的确,一个幽默风趣的人,其生活必定是丰富多彩的,充满了“烫度”,充满了积极乐观的元素。 生活如此,教育教学亦然。常常激动于这样的课堂情境:教师每每化尴尬为玉帛,用自己的巧嘴,化解了心与心的壁垒和隔膜,氤氲出一种适宜的课堂气氛。随之,课堂的气温在渐渐升高,彼此关心和信任的“涓涓细流”在流淌,课堂变得有情有义,变得丰盈丰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堂教学 名句 巧用 幽默风趣 教育教学 课堂情境 课堂气氛 加拿大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重建和谐家校关系例谈 被引量:1
6
作者 樊吉福 《中国校外教育》 2019年第18期6-6,共1页
重建和谐家校关系,应该少一些当面敲打,而多一些线上交流;少一些表面现象,多一些深入了解;少一些整齐划一,多一些对症下药;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温火慢炖;少一些成人视角,多一些儿童视角。以此重建和谐、高效、个性化、终身化的家校共... 重建和谐家校关系,应该少一些当面敲打,而多一些线上交流;少一些表面现象,多一些深入了解;少一些整齐划一,多一些对症下药;少一些急功近利,多一些温火慢炖;少一些成人视角,多一些儿童视角。以此重建和谐、高效、个性化、终身化的家校共育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和谐家校 对症下药 儿童视角
下载PDF
创客视角下创新低成本科学实验“三维谱系”
7
作者 樊吉福 《基础教育参考》 2022年第3期61-63,共3页
小学科学研究应该注重低成本实验器材的开发及应用探析,力争促进使学生由普通人到创客人的华丽转身。为此,教师应该构建以下“三维谱系”:注重生活性,点燃创客兴趣;注重自主性,提升创客能力;注重开放性,拓展创客视域。创新小学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研究应该注重低成本实验器材的开发及应用探析,力争促进使学生由普通人到创客人的华丽转身。为此,教师应该构建以下“三维谱系”:注重生活性,点燃创客兴趣;注重自主性,提升创客能力;注重开放性,拓展创客视域。创新小学科学实验材料、框架与路径,引领小学生真正意识到“创客”的重要性,意识到“低成本实验”对自身成长的意义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作用,真正提高小学生的创客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科学 低成本 实验探究 创客
下载PDF
教育公平,从远离“潜规则”开始
8
作者 樊吉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第22期1-1,共1页
在我同事执教的班上,有一个随班就读的女孩子,她的学习能力较弱.对于这样的孩子,学校领导和带班教师都有一种不成文的潜规则:只需保证孩子的安全就行了,至于孩子的学习提高和品性锻造就可有可无了,因为即便教师再怎么呕心沥血,孩子也... 在我同事执教的班上,有一个随班就读的女孩子,她的学习能力较弱.对于这样的孩子,学校领导和带班教师都有一种不成文的潜规则:只需保证孩子的安全就行了,至于孩子的学习提高和品性锻造就可有可无了,因为即便教师再怎么呕心沥血,孩子也学不进去.好几次,我听见带数学的老师说:“都对她说过多少次了,不用交作业了,她还交.全是错题,交上来有啥用呀?”但是孩子的家长却不这么想.从同事的谈话中我了解到,这个女孩子的家长特别要强,要求自己的孩子每天都必须完成作业,且无论对错都要按时上交.我从这个家长和孩子的眼睛中看到了:做作业和交作业就是人之为学最重要的事情;而我从这个数学老师的眼睛中看到了:她的作业无足轻重,可有可无,甚至是教学中的负担和多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规则” 教育公平 学习能力 带班教师 数学老师 随班就读 学校领导 孩子
下载PDF
创客视角下低成本科学实验探析
9
作者 樊吉福 《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 2022年第11期58-59,共2页
低成本科学实验本身所具备的“生活性、自主性与开放性”等特点,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意义重大,能够提高实验技能、积累实验经验、提升实验素养,而这恰恰也是创客理念中所大力倡导的。教师应该打造一个生活场,让创意落地;打造一... 低成本科学实验本身所具备的“生活性、自主性与开放性”等特点,对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意义重大,能够提高实验技能、积累实验经验、提升实验素养,而这恰恰也是创客理念中所大力倡导的。教师应该打造一个生活场,让创意落地;打造一个自主场,让实验精彩;打造一个开放场,让探究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成本实验 创客理念 生活场 自主场 开放场
下载PDF
谈依托“互联网+”重建和谐家校新体系
10
作者 樊吉福 《中国校外教育》 2020年第33期51-51,共1页
因为“互联网+”,家校关系既有让人喜悦的“和谐”点,也有不少让人警醒的“不和谐音”。梳理其中的要素并采取高效的对策,应该成为时下小学重建和谐家校关系的时代课题。比如,搭建一个高效的、多元的、多彩的网络平台,讲和谐、树正气、... 因为“互联网+”,家校关系既有让人喜悦的“和谐”点,也有不少让人警醒的“不和谐音”。梳理其中的要素并采取高效的对策,应该成为时下小学重建和谐家校关系的时代课题。比如,搭建一个高效的、多元的、多彩的网络平台,讲和谐、树正气、重情境,在一个更宽广的视域上重建和谐家校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和谐家校 现实追问 平台搭建 沟通策略
下载PDF
品味“发烫”的文字——再读《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
11
作者 樊吉福 《福建教育(小学版)(A版)》 2012年第11期64-64,共1页
2008年,初读薛瑞萍老师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书名令我想起行走在小路上的农夫,想起沉浸在画室里的艺术家。表面看,作者的理想似乎很小.犹如平凡小女子最朴素、最本真的婚姻观和爱情观。然而,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教... 2008年,初读薛瑞萍老师的《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这书名令我想起行走在小路上的农夫,想起沉浸在画室里的艺术家。表面看,作者的理想似乎很小.犹如平凡小女子最朴素、最本真的婚姻观和爱情观。然而,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教师如果能够打造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方寸之地,又是多么地不容易。那时,这令人充满遐想的书名虽然曾一度温暖着我,但一直未得空闲将这点点滴滴诉诸笔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字 品味 艺术家 爱情观 书名
下载PDF
点拨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2
作者 郭成英 樊吉福 《甘肃教育》 2004年第3期24-24,共1页
关键词 语文教学 点拨教学 学法指导 创造性思维 启发式教学 小学
下载PDF
每个漏洞都会找到补洞人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吉福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16年第4期1-1,共1页
几米说:“尽管这个世界漏洞百出,但真的不用担心,每个漏洞都会找到一个补洞的人。”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漏洞”,而幸运的孩子,会及时遇到“补洞的人”——好老师——他生命中的“重要他人”。
关键词 孩子成长 老师 漏洞 补洞人
原文传递
校规制定:儿童视角不可或缺
14
作者 樊吉福 《江西教育(管理版)(A)》 2015年第7期58-59,共2页
我们并不缺少规矩,诸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样的通用规则不说,单是学校内部出台的规则也是“眼花缭乱”。一所学校规定:“除了艺术表演等特殊专业的学生外,女生一律留运动头、男生一律留平头。”另一所学校规定:“男女生平时... 我们并不缺少规矩,诸如《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样的通用规则不说,单是学校内部出台的规则也是“眼花缭乱”。一所学校规定:“除了艺术表演等特殊专业的学生外,女生一律留运动头、男生一律留平头。”另一所学校规定:“男女生平时距离不能小于50厘米,男女生不得同桌吃饭。”我们还常常碰到“天上下大雨,地上门外站”这种见怪不怪的现象——几十名已经到校的孩子,挤在狭小的屋檐下躲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儿童视角 规制 男女生 特殊专业 艺术表演 校规 校内
原文传递
“钻进”与“跳出”:以细节教学为呼吸的重构——《地震中的父与子》细节品评
15
作者 樊吉福 罗玉香 《小学语文教学》 2014年第12期30-31,共2页
一、"钻进"文本深处:多一点新的发现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达亲情力量的文章。大家都知道,父子俩的坚定、勇敢和一直坚持的力量源于亲情,源于那种血肉相连的信赖。但是,这样的力量是如何浸润在父子心灵深处的,是如何在情感的... 一、"钻进"文本深处:多一点新的发现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表达亲情力量的文章。大家都知道,父子俩的坚定、勇敢和一直坚持的力量源于亲情,源于那种血肉相连的信赖。但是,这样的力量是如何浸润在父子心灵深处的,是如何在情感的原野上蓬蓬勃勃生长起来的,课文中必定隐藏着暗含此类内容的触点。事实上,课文中这样的细节描写确实特别充盈,引导学生在这样的细微处开掘、体味和涵泳,应该成为语文教师的常态性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中的父与子》 品评 重构 呼吸 教学 细节描写 引导学生 语文教师
原文传递
慢教育:一种清晰的教育哲学
16
作者 樊吉福 《山西教育(幼教)》 2015年第2期1-1,共1页
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描述了一个慢的美丽场景:'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作家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描述了一个慢的美丽场景:'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她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她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吸引我的不是孩子从从容容地扎蝴蝶结的过程,而是这一句'你慢慢来,慢慢来'。这不是简单的劝诫,不是盲目的提醒,这是一种关乎灵魂的大智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哲学 慢教育
原文传递
一声轻柔的提醒
17
作者 樊吉福 《山西教育(幼教)》 2015年第4期38-38,共1页
火车站,一个面容凶悍的中年男人在候车室吸烟,乘客侧目而视,管理者熟视无睹。这时一个女孩拿着一个棒棒糖走近男人,说:'叔叔,你吃糖吗?比吸烟好。'男人露出了尴尬的微笑,随即掐灭了香烟。有时候只要释放一点善意,稍加提醒,陌生... 火车站,一个面容凶悍的中年男人在候车室吸烟,乘客侧目而视,管理者熟视无睹。这时一个女孩拿着一个棒棒糖走近男人,说:'叔叔,你吃糖吗?比吸烟好。'男人露出了尴尬的微笑,随即掐灭了香烟。有时候只要释放一点善意,稍加提醒,陌生的敌意便会冰释。提醒,不只是学校,不只是重大的场合,不只是成人和专家的责任。有时,不只是亲人或朋友之间,与陌生人邂逅的际遇中,也需或直接或晦涩的提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