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铜掺杂氧化锌磁性和电子结构GGA和GGA+mBJ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樊帅伟 刘泽华 +1 位作者 李宗宝 李卫彬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14-117,共4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分别采用GGA和GGA+mBJ为交换关联势,对铜掺杂在稳定的六角纤锌矿结构氧化锌的电子结构和磁性进行了计算.由GGA计算得到的电子结构表明铜掺杂氧化锌是半金属材料,而GGA+mBJ计算得到的电子...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分别采用GGA和GGA+mBJ为交换关联势,对铜掺杂在稳定的六角纤锌矿结构氧化锌的电子结构和磁性进行了计算.由GGA计算得到的电子结构表明铜掺杂氧化锌是半金属材料,而GGA+mBJ计算得到的电子结构表明铜掺杂氧化锌不具有半金属材料特征,而是典型的磁性半导体材料,与Buchholz等的实验结果一致,相对于GGA近似计算,GGA+mBJ计算的结果更能反映材料的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 交换关联势 磁性 电子结构
下载PDF
Cu掺杂TiO_2(101)和(001)面调制效应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宗宝 王霞 樊帅伟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4-118,共5页
文章采用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Cu掺杂于锐钛矿TiO_2晶体、吸附和掺杂于TiO_2(001)和(101)表面及次表面后晶体结构的变化及形成能,并讨论了能带结构及态密度的变化.通过形成能的比较发现,Cu最佳掺杂位为TiO_2(001)表面空穴位,且掺杂... 文章采用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Cu掺杂于锐钛矿TiO_2晶体、吸附和掺杂于TiO_2(001)和(101)表面及次表面后晶体结构的变化及形成能,并讨论了能带结构及态密度的变化.通过形成能的比较发现,Cu最佳掺杂位为TiO_2(001)表面空穴位,且掺杂后TiO_2禁带宽度明显减小并出现半金属性.通过态密度分析可以看出最佳掺杂位Cu-O之间发生较强p-d杂化,证明CuO相的出现.上述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Cu掺杂TiO2 光催化 最优化表面 形成能
下载PDF
溶剂热法合成玉米棒状Co_3O_4及其电化学电容性能
3
作者 刘亚威 张昌远 +4 位作者 赵雯雯 黄祥平 毛峰 杨学林 樊帅伟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5期103-107,共5页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玉米棒状的Co3O4.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Co3O4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由Co3O4纳米颗粒构成,并形成明显的棒状结构.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及循环寿命等电化学测试表明,所得Co... 采用溶剂热法制备了玉米棒状的Co3O4.借助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Co3O4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由Co3O4纳米颗粒构成,并形成明显的棒状结构.循环伏安法、恒流充放电及循环寿命等电化学测试表明,所得Co3O4电极在4mol.L-1电解液中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电容特性,0.5A.g-1电流密度下的单电极比容量可达310.5F.g-1,且经700次循环后,比电容衰减约为10%,库仑效率接近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氧化三钴 溶剂热法 玉米棒状 超级电容器
下载PDF
经硅等离子体注入的纯镁电化学腐蚀性能的研究
4
作者 许瑞珍 杨雄波 +1 位作者 樊帅伟 杨种田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98-101,共4页
优越的力学性能,理想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降解特性使镁及其合金成为革命性的金属生物材料,但耐蚀性差限制了其应用潜力的发挥,为此提高其耐腐蚀性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等离子体注入是既有效又方便的表面改性技术.本文对纯镁进行硅等离... 优越的力学性能,理想的生物相容性和独特的降解特性使镁及其合金成为革命性的金属生物材料,但耐蚀性差限制了其应用潜力的发挥,为此提高其耐腐蚀性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等离子体注入是既有效又方便的表面改性技术.本文对纯镁进行硅等离子体注入表面改性,通过光电子能谱检测硅元素注入深度和化合价态,并使用动电位极化测试和交流阻抗谱评价处理前后样品在模拟体液中的腐蚀行为.实验结果表明,经硅等离子体注入的纯镁表面形成一层由二氧化硅和氧化镁组成的复合氧化膜.在电化学测试中,处理后的样品呈现较高的腐蚀电位和较低的腐蚀电流,容抗环明显增大.这些结论均表明硅注入后在纯镁表面形成的复合氧化膜减缓了腐蚀速率,提高了耐腐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离子体注入 腐蚀
下载PDF
闪锌矿结构YB的半金属性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5
作者 王忠龙 樊帅伟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45-148,共4页
采用广义梯度近似加优化的贝克-琼森势作为交换关联势进行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闪锌矿结构YB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半金属性。结果表明闪锌矿结构YB是一个典型的半金属铁磁体,其半金属隙为2.7meV,体系的总磁矩为每分子2.00μB。体系的总磁... 采用广义梯度近似加优化的贝克-琼森势作为交换关联势进行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闪锌矿结构YB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和半金属性。结果表明闪锌矿结构YB是一个典型的半金属铁磁体,其半金属隙为2.7meV,体系的总磁矩为每分子2.00μB。体系的总磁矩主要源于B原子的p轨道电子,B原子的p轨道电子和Y原子的d轨道电子杂化是形成半金属性质的主要原因。稳定的铁磁相、晶格常数压缩稳定性以及负的结合能,都预示着闪锌矿结构YB是具有潜在应用前景的半金属铁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结构 电子结构 半金属性 磁性
下载PDF
碱处理对剑麻基活性炭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仵梦阳 孙平 +3 位作者 龚宁宁 刘亚威 黄祥平 樊帅伟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108-112,共5页
采用剑麻制得生物质碳材料,取部分所得碳材料进行碱处理.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采用三电极体系,通过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等方法,对该碳材料的充放电特性和比电容进行考察.恒流充... 采用剑麻制得生物质碳材料,取部分所得碳材料进行碱处理.借助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材料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采用三电极体系,通过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等方法,对该碳材料的充放电特性和比电容进行考察.恒流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在电流密度为1A.g-1时,未经碱处理样品的电极放电比电容为231.85F.g-1,而经碱处理的样品则增至290.35F.g-1;在其它电流密度下,经碱处理样品的电极放电比电容总是大于未经碱处理的样品,经1 000次循环后,样品比电容有所增加,经碱处理的样品具有更好的循环稳定性,且碳碱质量比为7:1时,比电容达到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剑麻 生物质碳 碱处理 电化学电容
下载PDF
Li和Nb共掺NiO的巨介电性质研究
7
作者 喻磊 王忠龙 +2 位作者 樊帅伟 谭新玉 袁松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99-101,118,共4页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化学式为LixNbyNi1-x-yO的NiO基巨介电陶瓷材料,研究了其在室温下的介电性质。在室温下,陶瓷材料频率从100Hz~10MHz内,得到了接近105数量级的相对介电常数;在掺杂材料中,Nb含量对陶瓷材料的介电性质具有显著的影响... 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化学式为LixNbyNi1-x-yO的NiO基巨介电陶瓷材料,研究了其在室温下的介电性质。在室温下,陶瓷材料频率从100Hz~10MHz内,得到了接近105数量级的相对介电常数;在掺杂材料中,Nb含量对陶瓷材料的介电性质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介电常数随着Nb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减小。通过XRD、SEM以及EDS对陶瓷相成分和形貌的分析结果表明,陶瓷材料的巨介电性质归因于其具有半导性晶粒和绝缘晶界结构的内部边界层电容器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材料 溶胶-凝胶法 晶界 介电常数
下载PDF
电极位置和截面尺寸对分子器件输运性质的调控 被引量:2
8
作者 樊帅伟 王日高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115-120,共6页
研究表明分子器件的性能受器件结构搭建精度影响,分子与电极接触构型的微弱变化可能引起电输运特性较大差异.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由金纳米线与benzene-1,4-dithiol (BDT)形成的分子结的电输运性质... 研究表明分子器件的性能受器件结构搭建精度影响,分子与电极接触构型的微弱变化可能引起电输运特性较大差异.本文运用密度泛函理论和非平衡格林函数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由金纳米线与benzene-1,4-dithiol (BDT)形成的分子结的电输运性质.通过对不同的Au-BDT接触构型输运性质的研究,发现当两电极处于对位构型时,有较好的电荷输运行为,而且比较符合制备工艺要求;当电极偏离轴线的角度不大于5?,且电极散射截面尺寸不小于4×4时,该分子结体系的电导和透射谱均比较稳定.电极截面尺寸小于4×4或者电极偏离轴线的夹角大于5?时,透射谱在费米能级附近出现不连续现象,导致体系电导降低.较小电极截面尺寸或者电极以较大角度偏离轴线将导致该分子结体系电导降低和透射谱连续性降低,主要是组成电极的金原子轨道与苯基分子轨道耦合缺失造成的.该研究为Au-BDT-Au体系设计和制备过程中电极的位置及电极截面尺寸做了科学的界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触构型 透射谱 轨道耦合缺失
下载PDF
Ferrimagnetism and metal insulator transition in an organic polymer chain
9
作者 丁林杰 钟园 樊帅伟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2期470-476,共7页
The ferrimagnetism and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 of a bipartite lozenge periodic Anderson-like organic polymer, in which the localized f electrons hybridize with the odd site conduction orbitals, are investigated by me... The ferrimagnetism and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 of a bipartite lozenge periodic Anderson-like organic polymer, in which the localized f electrons hybridize with the odd site conduction orbitals, a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Green's function theory. The ground state turns out to be gapless ferrimagnetism. At a finite temperature, the ferrimagnetic-to- paramagnetic phase transition takes place. The Kondo screenings and Ruderman-Kittel-Kasuya-Yosida (RKKY) inter- action can reduce and increase th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respectively. Two Kondo screenings compete with each other, giving rise to the localized f electron spin screened antiferromagnetically. Accordingly, in a magnetic field, all spins are aligned along the chain easily, which is associated with 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 Furthermore, in a temperature-field plane, we reveal the gapless and spin polarized phases,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susceptibility and specific heat, and whose behaviours are determined by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p-spin and down-spin hole excit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RRIMAGNETISM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 organic polymer
下载PDF
Thermodynamics around magnetic phase transitions in alternating double-chain spin systems
10
作者 丁林杰 钟园 +1 位作者 樊帅伟 朱丽娅 《Chinese Physics B》 SCIE EI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435-443,共9页
The thermodynamics and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s of two typically alternating double-chain systems are investigated by Green's function theory.(i) For the completely antiferromagnetic(AFM) alternating double-chai... The thermodynamics and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s of two typically alternating double-chain systems are investigated by Green's function theory.(i) For the completely antiferromagnetic(AFM) alternating double-chain, the low-temperature antiferromagnetism with gapped behavior is observed, which i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 In a magnetic field, we unveil the ground state phase diagram with zero plateau, 1/2 plateau, and polarized ferromagnetic(FM) phases,as a result of the intra-cluster spin-singlet competition. Furthermore, the Gr ¨uneisen ratio is an excellent tool to identify the quantum criticality and testify various quantum phases.(ii) For the antiferromagnetically coupled FM alternating chains,the 1/2 magnetization plateau and double-peak structure of specific heat appear, which are also observed experimentally.Nevertheless, the M–h curve shows an anomalous behavior in an ultra-low field, which is ascribed to the effectively weak Haldane-like state, demonstrated by the two-site entanglement entropy explici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RMODYNAMICS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 double-chain spin system
下载PDF
Cu/N表面沉积共掺杂TiO_2光催化剂作用机理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宗宝 王霞 樊帅伟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5期345-351,共7页
本文采用基于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Cu/N表面沉积共掺杂对锐钛矿相TiO2(001)面的修饰作用.计算了Cu在不同位置掺杂TiO2(101)面和(001)面的形成能,并在此基础上计算N不同位置掺杂TiO2(001)面及Cu/TiO2(001)面的形成能,通过形成能的比... 本文采用基于周期性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Cu/N表面沉积共掺杂对锐钛矿相TiO2(001)面的修饰作用.计算了Cu在不同位置掺杂TiO2(101)面和(001)面的形成能,并在此基础上计算N不同位置掺杂TiO2(001)面及Cu/TiO2(001)面的形成能,通过形成能的比较获得了表面共掺杂的最优化结构.在此基础上计算了最稳定结构的能带结构及态密度,并与S单掺杂TiO2(001)面最稳定结构进行了对比.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发现:Cu/N在(001)表面的沉积共掺杂有效降低了TiO2的禁带宽度,并在表面形成CuO2相,更利于提高其光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CU N掺杂TIO2 最优化表面 形成能
原文传递
CO在(N,Fe)共掺杂锐钛矿TiO2(100)表面吸附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宗宝 王霞 樊帅伟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40-1045,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 PBE+U,研究了三类(N,Fe)共掺杂锐钛矿相TiO2(100)表面的稳定性及CO在最优掺杂表面的吸附,计算了最优表面不同掺杂位的结合能、吸附能、成键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CO在清洁TiO2(100)面及(N,Fe)...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 PBE+U,研究了三类(N,Fe)共掺杂锐钛矿相TiO2(100)表面的稳定性及CO在最优掺杂表面的吸附,计算了最优表面不同掺杂位的结合能、吸附能、成键和电子结构.结果表明:CO在清洁TiO2(100)面及(N,Fe)非近邻掺杂表面的吸附较弱,(N,Fe)近邻共掺杂表面的吸附较强.通过吸附能的比较可知,N位吸附的吸附能最低,吸附最稳定,Fe位次之.由态密度可以看出,吸附方式的变化主要源于(N,Fe)表面近邻共掺杂改变了TiO2(100)面电子结构,使吸附位原子与C原子形成新的化学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锐钛矿TIO2 电子结构 吸附能
原文传递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 and Magnetocaloric Effect in a Tetrameric Chain with Three-Spin Interaction
13
作者 丁林杰 钟园 +1 位作者 樊帅伟 朱丽娅 《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909-916,共8页
We investigate the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QPT) and magnetocaloric effect(MCE) of a tetrameric chain with three-spin interaction using Green's function theory. The magnetization and gap analysis reveals a variety... We investigate the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QPT) and magnetocaloric effect(MCE) of a tetrameric chain with three-spin interaction using Green's function theory. The magnetization and gap analysis reveals a variety of quantum phases tuned by magnetic field and three-spin interaction, which can open up an energy gap, giving rise to the occurrence of zero magnetization plateau. However, strong three-spin couplings causing strong frustration will destroy the intermediate 1/2 plateau with emergence of a new gapless phase between two cusps. It favors achieving an enhanced MCE at the critical fields, where the minima of isoentropes as well as the valley-peak structure of Gru¨neisen ratio, signaling the accumulation of entropy, lead to cooling via adiabatic(de)magnetization processes. 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specific heat combined with Gru¨neisen ratio can testify various quantum phases explicit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ANTUM phase TRANSITION MAGNETOCALORIC effect tetrameric CHAI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