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试论教学艺术的审美性 被引量:2
1
作者 樊德三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期30-31,共2页
教学作为艺术,具有两个基本的审美特性:创造性和表演性。在教学中教师有创造性,就能使学生学得实,用得活;教师教得实,演得活,就能构成完整的教学艺术美。
关键词 教学 创造性 表演
下载PDF
美的形态再探索 被引量:1
2
作者 樊德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26-31,共6页
“美的形态” ,在美学界又有“美的范畴”说 ,本文通过辨析 ,认为以用“美的形态”说为科学。关于美的形态分类 ,我国美学界由于受西方美学界的影响 ,一般分为优美、崇高 (或壮美 )、悲剧 (或悲 )、喜剧 (或喜 )、滑稽、幽默等。本文本... “美的形态” ,在美学界又有“美的范畴”说 ,本文通过辨析 ,认为以用“美的形态”说为科学。关于美的形态分类 ,我国美学界由于受西方美学界的影响 ,一般分为优美、崇高 (或壮美 )、悲剧 (或悲 )、喜剧 (或喜 )、滑稽、幽默等。本文本着宇宙对立统一规律、美所呈现的形态实际以及中西方的分类传统状况 ,认为应该简明地分为优美和壮美两大类。本文并且对美的这两种形态的含义、特点和功能等作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 优美 壮美 悲剧 喜剧 降稽 幽默 美感
下载PDF
提高学生审美素养途径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樊德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审美素养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 ,属于文化范畴 ,是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因此 ,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 ,为建设先进文化和“三个文明” ,提高审美素养是现代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任务 ,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审美素养是人的综合素质的组成部分 ,属于文化范畴 ,是人的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因此 ,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 ,为建设先进文化和“三个文明” ,提高审美素养是现代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任务 ,其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树立健康的审美观、培养审美能力、增强立美意识、发展形象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素养 学生 审美教育 审美观 形象思维 审美能力
下载PDF
“缘情说”索解——中国古代的文学内容特征论 被引量:1
4
作者 樊德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33-36,共4页
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的情感理论,早在《毛诗序》中已有论及,但是真正从文学特征角度论说的则是晋代陆机,他在《文赋》中明确提出了“缘情”说。后代文论家刘勰、钟钅荣、白居易、韩愈、欧阳修、李贽、袁枚等又相应提出了一系列有关... 中国古代文论中关于文学的情感理论,早在《毛诗序》中已有论及,但是真正从文学特征角度论说的则是晋代陆机,他在《文赋》中明确提出了“缘情”说。后代文论家刘勰、钟钅荣、白居易、韩愈、欧阳修、李贽、袁枚等又相应提出了一系列有关诗文情感特征的观点。可见,中国古代的文学情感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这与中国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歌创作重表现重抒情的民族特色是统一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情说 文学特征 情感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文学特征论 被引量:1
5
作者 樊德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第4期55-60,共6页
关于文学的特征 ,中国古代文论有着逐步明晰的过程。先秦两汉 ,中国文学还处于不自觉的时代 ,因而那时的文论中还不可能有明确的文学特征论。直到魏晋以后 ,由于文学理论的深入发展 ,文学进入了自觉的时代 ,文论家们才比较明确地提出文... 关于文学的特征 ,中国古代文论有着逐步明晰的过程。先秦两汉 ,中国文学还处于不自觉的时代 ,因而那时的文论中还不可能有明确的文学特征论。直到魏晋以后 ,由于文学理论的深入发展 ,文学进入了自觉的时代 ,文论家们才比较明确地提出文学特征的理论 ,这就是文学的情感性和形象性两个基本特征论 ,前者为“缘情”说 ,后者为“穷形尽相”说。但是 ,由于中国古代文学重表现重抒情言志的民族特色 ,所以中国古代前期文论中对文学形象性特征的重视程度不如对文学的情感性特征 ,相对说要朦胧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特征 “缘情” “穷形尽相”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文学构思论
6
作者 樊德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53-58,共6页
对于文学构思规律的探索 ,中国古代文论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代 ,文论大家陆机和刘勰 ,就相继提出了关于文学构思论的一些有见地的基本观点 :“神思”说、“应感”说、“意象”说 ,并且作了简炼而深刻的理论阐发。后代... 对于文学构思规律的探索 ,中国古代文论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早在魏晋南北朝时代 ,文论大家陆机和刘勰 ,就相继提出了关于文学构思论的一些有见地的基本观点 :“神思”说、“应感”说、“意象”说 ,并且作了简炼而深刻的理论阐发。后代的一些文论家在他们有关论说的基础上又作了发挥和发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构思论 中国 古代 文学理论 神思 应感 意象 文学创作 艺术构思
下载PDF
重温毛泽东文艺民族化、现代化的思想
7
作者 樊德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3期63-65,共3页
毛泽东十分重视文艺的民族化。他不仅从社会功能角度强调了文艺民族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而且还为文艺怎样实现民族化指明了道路 ,这就是“洋为中用”、“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关键词 毛泽东思想 文艺思想 文学艺术 民族化 现代化
下载PDF
一套有特色见功力的古诗鉴赏丛书——读朱枝富《七绝名诗百首赏析系列》
8
作者 樊德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35-136,共2页
关键词 朱枝富 《七绝名诗百首赏析系列》 古代诗歌 七言绝句 书评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文学发展论
9
作者 樊德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1-5,共5页
中国古代文论家对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早有探索总结 ,论说得最有见地的是文论大家刘勰。他继承发展了前人的有关观点 ,在《文心雕龙》中提出了两个著名观点 :一是“通变”说 ,即文学的继承革新 ;二是“质文代变”说 ,即文学的内容形式随... 中国古代文论家对文学发展演变的规律早有探索总结 ,论说得最有见地的是文论大家刘勰。他继承发展了前人的有关观点 ,在《文心雕龙》中提出了两个著名观点 :一是“通变”说 ,即文学的继承革新 ;二是“质文代变”说 ,即文学的内容形式随时代变化而变化。后代文论家在刘勰观点的基础上作了系统的阐发和深化 ,从而形成有特色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论。该理论不仅符合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史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发展 通变 质文代变
下载PDF
教学与艺术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德三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41-43,共3页
教学中有艺术.艺术的真谛是美,艺术的生命就在于美.艺术创造,就是美的创造,因为艺术生产是按照美的规律而从事的一种精神生产.因此,教学如果不只是对艺术这一美称的牵强附会的借用,或只当作一种譬喻,那么,它就该自觉地与美的原则建立广... 教学中有艺术.艺术的真谛是美,艺术的生命就在于美.艺术创造,就是美的创造,因为艺术生产是按照美的规律而从事的一种精神生产.因此,教学如果不只是对艺术这一美称的牵强附会的借用,或只当作一种譬喻,那么,它就该自觉地与美的原则建立广泛而深入的联系.也就是说,要全面深入地研究教学,就不能仅仅停留在一般技巧的总结上,而应该进一步从美学的高度去探讨.只有这样,才能将教学改革的研究推向一个新的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法 艺术创作 创造性 教学艺术 教师 表演性 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效果
下载PDF
教育美学二题 被引量:3
11
作者 樊德三 柏文猛 温潘亚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97-102,106,共7页
“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去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表述美育的重要性时。
关键词 教育美学 教学效果 霍姆林斯基 语言美 美感教育 文学作品 美感效应 情感教育 课堂结构 文道统一
下载PDF
文艺的民族化与现代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樊德三 《毛泽东思想研究》 1986年第3期113-116,共4页
近几年,我国文艺界曾就文艺现代化问题展开过讨论。这场讨论的起因:宏观上,是要求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代浪潮的推动;微观上,是当时文艺创作中有些作者尝试着引进一些西方现代派的方法,以及翻译介绍一些西方... 近几年,我国文艺界曾就文艺现代化问题展开过讨论。这场讨论的起因:宏观上,是要求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时代浪潮的推动;微观上,是当时文艺创作中有些作者尝试着引进一些西方现代派的方法,以及翻译介绍一些西方现代文艺流派和作品,特别是西方现代派文艺的某些推崇者在理论上的倡导。讨论的实质,既关系到对文艺现代化的理解,也关系到对文艺民族化的理解。这场讨论涉及到的问题直接有关中国文艺的发展方向,应该谨慎从之,不能草率作结。对一些复杂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现代化 西方现代派文艺 文艺民族化 中国文艺发展 民族传统 发展方向 文艺流派 表现手法 民族特点 文艺界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文学风格论(上) 被引量:1
13
作者 樊德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1-3,共3页
关键词 艺术风格 风格论 文学风格 创作个性 中国古代 文心雕龙 文章风格 《离骚》 作家风格 时代因素
下载PDF
试论审美标准 被引量:1
14
作者 樊德三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29-32,共4页
所谓审美标准,概括地说,就是鉴别审美对象的美丑并衡量其审美价值高低的尺度和原则。个人在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审美观点,被用来当作衡量新的审美对象的评价标准,这就是主观的审美标准。主观的审美标准可以包含不同于别人的趣味爱好和审美... 所谓审美标准,概括地说,就是鉴别审美对象的美丑并衡量其审美价值高低的尺度和原则。个人在审美实践中形成的审美观点,被用来当作衡量新的审美对象的评价标准,这就是主观的审美标准。主观的审美标准可以包含不同于别人的趣味爱好和审美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标准 审美对象 审美价值 审美实践 感性显现 审美观点 审美评价 审美趣味 认识价值 审美原则
下载PDF
瞿秋白的自我解剖精神
15
作者 樊德三 《江汉论坛》 1984年第4期64-68,共5页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瞿秋白和他的亲密战友鲁迅先生一样,“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自己。他们都是严于自我解剖的杰出典范。所不同的是,鲁迅是随时在解剖自己,解剖的记录散见在他的许多文章中;瞿秋白则往...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文学家瞿秋白和他的亲密战友鲁迅先生一样,“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更无情面地解剖”自己。他们都是严于自我解剖的杰出典范。所不同的是,鲁迅是随时在解剖自己,解剖的记录散见在他的许多文章中;瞿秋白则往往是相对集中地带总结性地解剖自己,给人们留下了专门而深刻的自我解剖的可贵资料。他对自己的一生进行过多次自我解剖,比较全面系统的主要有两次:一次是他在一九二○年为了寻求革命道路毅然赴俄考察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瞿秋白 立三路线 自我解剖 工作期间 犯错误 广州暴动 散文集 中央委员 莫斯科 人生观
下载PDF
试论瞿秋白审美观的特质
16
作者 樊德三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104-109,共6页
瞿秋白虽然没有长篇的全面系统的美学理论专著,但在他为数不少的文艺论著、杂感随笔以及文艺创作中,散见着许许多多具有真知灼见的美学观点,我们应该系统地加以总结,以发掘并继承这份无产阶级的珍贵的美学遗产。
关键词 瞿秋白 普列汉诺夫 审美观 功利性 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学思想 阶级性 审美活动 艺术作品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下载PDF
创作方法与时代潮流——兼论“两结合”创作方法
17
作者 樊德三 《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年第1期78-80,共3页
社会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这科学论断的内涵除指文艺起源于劳动生活和文艺创作素材来源于社会生活这两个因素外,还包含社会生活是文艺发展变化的客观基础这一层涵义。就是说,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文艺创作相应的发展变化。而文... 社会生活是文艺的唯一源泉。这科学论断的内涵除指文艺起源于劳动生活和文艺创作素材来源于社会生活这两个因素外,还包含社会生活是文艺发展变化的客观基础这一层涵义。就是说,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文艺创作相应的发展变化。而文艺这种相应的发展变化既有作品思想内容以及形式方面的,也有创作方法方面的。当然,这创作方法不是指个别作家具体创作中所运用的创作方法,而是就一个时代创作方法所形成的总倾向而言。一个时代的创作方法潮流与时代潮流是应该而且必然合拍的。从文艺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这一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文艺原理以及文艺的社会职能角度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两结合 革命现实主义 发展变化 浪漫主义精神 社会生活 文艺创作 时代潮流 十九世纪 革命浪漫主义
下载PDF
鲁迅的审美观
18
作者 樊德三 《高校教育管理》 1983年第2期61-66,共6页
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他的审美观自成体系,别具风格.他在审视社会、自然和文艺的各种现象时,总是站在时代的高峰,以革命的眼光,透视其实质,分辨其美丑.也就是说,他始终以革命的功利主义,作为他审美的主要标准.他在《艺术... 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他的审美观自成体系,别具风格.他在审视社会、自然和文艺的各种现象时,总是站在时代的高峰,以革命的眼光,透视其实质,分辨其美丑.也就是说,他始终以革命的功利主义,作为他审美的主要标准.他在《艺术论》译本序中,对普列汉诺夫的审美功用说,曾大表赞同,并作了精到的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审美 文艺 力之美 普列汉诺夫 阶级性 美学思想 形象性 文学 愉乐
下载PDF
鲁迅论文艺与精神文明
19
作者 樊德三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3期65-69,73,共6页
作家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斯大林这句名言极其形象而精辟地道出了文艺对建树人的精神文明的重大意义。对于文艺这种特殊的社会功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有着极深刻的认识。他在不少文章、演讲及谈话中,对文艺在建树人的... 作家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斯大林这句名言极其形象而精辟地道出了文艺对建树人的精神文明的重大意义。对于文艺这种特殊的社会功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有着极深刻的认识。他在不少文章、演讲及谈话中,对文艺在建树人的精神文明中的作用,文艺怎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这种作用等问题,都有着许多精到的见解。一对于文艺在建树人的精神文明中的重要性,鲁迅在青年时代就有着较为深刻的认识,这也是他弃医从文的基本动因。大家熟知的,一次,鲁迅在日本仙台医专的课堂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文明 鲁迅 灵魂工程师 精神状态 社会功能 改造国民性 物质文明 重大意义 国民精神 基本动因
下载PDF
古文论中“辞达而已”形式美标准的形成
20
作者 樊德三 祁志祥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2期61-66,共6页
文学作品的形式美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辞达”的形式美,它是由文辞的内容——意义决定的,这时,文辞作为意义的物质外壳,是作品整个审美意象的合适的显现;另一种是纯形式美,它基本上是由文辞的形式——字音、字形、语感、章法结构决定的,
关键词 辞达 形式美 审美意象 文学作品 作品语言 物质外壳 诗人之赋 黄山谷 新乐府运动 意象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